靜網PWA視頻評論

地區脆弱生對非壽險精算管理控制系統的影響

2023年10月14日

- txt下載

張卓
摘要:地區脆弱性是指由於地區差異帶來的外部環境變化進而導致標的物風險事故發生頻率以及損失程度的改變,主要包括自然環境差異、人口結構差異和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差異,是非壽險精算管理控制系統的決定性因素,會對精算管理控制系統發現問題和制定風險管理方案產生深遠的影響。
關鍵詞 :精算管理;地區脆弱性;非壽險
一、引言
精算管理控制系統是精算師用於評估和管理風險的工作系統,概括了金融企業、產品或計劃管理的持續管理過程以及各個過程之間的關係。「它描述了從風險評估、產品設計、定價、負債評估、資產評估、資產負債管理、償付能力評價、經驗監控、利潤分配,再回到風險評估,開始下一輪循環的各具體環節及其相互聯繫,以及社會、經濟、人口、稅收、法律等環境因素對系統各環節的影響和精算師職業化問題。」精算管理控制系統是解決精算問題的決策過程,有如下三個步驟:一是發現問題,二是設計並執行解決方案,三是監控解決方案的實際效果並反饋經驗。在這個決策過程中環境因素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要建立一個精算管理控制系統的框架,必須使其具有靈活性,針對不同國家、不同實踐領域乃至不同的公司及客戶人群提供更好的精算建議。
二、非壽險精算環境中地區脆弱性因素的體現
非壽險精算是以現代數學和數理統計學為手段,以風險管理理論為基礎,基於數量模型角度,通過對環境因素的分析對非壽險經營活動各個環節進行分析和研究。從風險管理角度看,環境因素包括法規制度、職業與行業環境和地區脆弱性三個組成部分,是非壽險精算管理控制系統的決定性因素。地區脆弱性是指由於地區差異帶來的外部環境的變化進而導致標的物風險事故發生頻率以及損失程度的改變,包括自然因素(如地質物理特徵、氣候變化、季節性因素、自然災害等),人口因素(人口統計特徵以及人口結構)和社會經濟因素(經濟環境、社會保障水平、社會習俗)三個方面。由於精算工作總是在一定環境下進行的,對於地區脆弱性的把握更是非壽險精算管理控制系統的重要環節。「脆弱性是一個動態變量,代表由意外、損毀、破壞或業務中斷而受到損失的可能性。」當存在地區脆弱性,那麼風險事故發生將會產生損失;若地區脆弱性不存在,如無人居住的南極大陸不具有地區脆弱性,即使終年面臨低溫、烈風、乾燥以及火山爆發的風險,由於人身以及經濟財產沒有暴露在風險中因而不會產生損失。但人口密集的地區則相反。隨著自然環境的改變以及經濟和社會環境的變遷所體現出的地區脆弱性差異日益明顯,這需要精算師通過精算管理控制系統的反饋機制將這些環境因素考慮在內,並在此基礎上進行模型的構建以及完善。
三、地區脆弱性對非壽險精算管理控制系統的影響
風險評估是非壽險精算管理系統的核心環節,在風險評估過程要充分考慮非壽險業的獨有風險,而地區脆弱性是非壽險業獨有風險的根源。Clare Bellies,JohnShepherd 與Richard Lyon 在《精算管理控制系統》一書中將非壽險保險人獨有的重要風險分為四大類:一是波動性風險,主要是指由於索賠頻率、索賠額、給付時間以及精算管理相關費用的隨機波動所導致的保險金額差異,並進一步指出索賠金額的波動程度與保險金額的波動性呈正相關趨勢。此外由於保單持有人的差異化特徵以及一定地緣範圍內保單持有人之間存在一定程度的相關性使得波動性風險不會隨保單組合規模的擴大而消失。二是不確定性風險,即風險損失參數分布的不確定性,理賠過程參數(包括社會立法因素,天氣變化等)的不確定性以及模型風險本身的存在,都會加大非壽險經營的不確定性。三是巨災風險給非壽險業帶來的衝擊,儘管巨災風險發生的頻率低但損失是十分巨大的很可能直接導致保險人破產,且巨災風險標的具有較強相關性難以實現有效地風險分散,很容易產生風險的聚集。尤其是2000年以來巨災風險已逐漸呈多發趨勢,巨災風險發生的次數以及帶來的損失逐年遞增。四是非壽險業長尾索賠的特徵帶來的通貨膨脹風險。
地區脆弱性作為非壽險業獨有風險的根源,主要從三個方面影響非壽險精算控制系統,如下表所示:
(一)自然環境因素
自然環境因素在非壽險風險評估、新產品開發、風險模型構建以及經驗反饋過程中占有重要的作用,是非壽險業務經驗分析的主要內容。隨著工業化、信息化、數字化進程的推進,人口快速增長的同時人類改造自然的活動數量以及強度大幅提高,進而導致溫室氣體排放的顯著增加,進一步加劇了氣候變化。主要表現為全球氣溫的明顯上升,如圖1左圖所示:
1980 年-2012 年間由於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增加,全球地表和洋面溫度上升了0.85 攝氏度,並且在未來的100年中這一升溫的趨勢很可能進一步加劇。全球氣溫的上升進一步會帶來海洋的熱膨脹以及冰川的融化進而導致海平面的持續上升,如圖1 右圖所示1901年到2010年間全球海平面平均上升19 厘米,地址CC(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指出到2100 年海平面可能進一步上升40厘米-63厘米。
氣候變化進一步導致的全球水循環的改變以及極端溫度的出現,進一步加劇了沿海地區非壽險精算面臨的極端氣候風險發生的頻率、強度,擴大了極端氣候風險發生的地理範圍及持續時間,進一步加大了非壽險精算模型構建的難度。此外,自然災害對非壽險精算影響明顯,地震、洪水、乾旱、颶風等自然巨災事件都可能導致保險人的巨額賠付。
如圖2 所示,1970 年以來由於氣候變化導致天氣相關災害(如洪水災害、颶風災害、泥石流等)發生次數以及帶來的經濟損失和財產保險賠付在GDP 中占比稱逐年增加。其中僅2005 年一年,美國就連續發生25 次颶風,其中颶風卡特里娜引發的風暴潮致紐奧良洪水泛濫,造成總計經濟損失達1350 億美元,保險損失450億美元;颶風威爾瑪引發的暴雨洪水造成總損失200 億美元,保險損失100 億美元;颶風麗塔引發洪水,造成總損失150億美元,保險損失100 億美元。
(二)人口因素與社會經濟因素
人口統計特徵,包括生育率、移民率、死亡率、傷殘率、失業率、居民遷移率等。不同地區體現出的人口統計特徵的差異性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該地區非壽險精算管理。一個地區財富積累越多風險事故可能帶來的財務影響就越巨大,同樣人口密度越大也越容易造成人員傷亡,這也是巨災風險導致已開發國家財產損失金額巨大,並且帶來的財務影響較大,而大多數發展中國家面臨人員傷亡較多的原因。
隨著社會財富的積累,社會資產以及城市基礎設施的價值大幅提高,同時伴隨著經濟複雜性的增加很可能進一步加劇風險事故損失的範圍和程度。新技術的開發應用在提高效率的同時也帶來了風險事故種類的增加,如核風險,新技術科研失敗風險等。此外,新建築材料和建築方法的改革和應用,同時也帶來了風險因素的變革。
一般用敏感性和恢復彈性來衡量人口因素與社會經濟因素對非壽險精算管理控制系統的影響。所謂敏感性是風險事故發生帶來的經濟損失金額和損失程度。而恢復彈性則是指經濟的恢復速度, 包括風險標的的修復、重置等。以企業財產保險為例,恢復彈性是企業在風險事故發生後恢復生產的能力和效率。
四、小結
非壽險精算管理信息系統在經驗數據積累的基礎上,立足非壽險險種風險不均勻的特徵,即非壽險精算受到地區脆弱性影響表現出的風險分布和風險水平的不均勻。通過對不同險種、不同地域、不同時期、不同經營單位的盈虧平衡點進行有效、動態的控制,使確定的價格能夠反映保險公司經營保險產品的實際價值,以體現保險經營過程中對於社會的公平性和對於投資者的盈利性,是確保我國非壽險業健康發展的關鍵。
參考文獻:
[l]Clare Bellis, John Shepherd, Richard Lyon著.精算管理控制系統[M].王曉軍,吳嵐,趙桂芹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年6月第1版.
[2] Erik Banks著.巨災保險[M].杜墨,任建暢譯,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11年5月第1版.
[3]孫佳美.非壽險精算理論與實驗[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8年5月第1版.
(作者單位:遼寧醫學院)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