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現代農業發展背景下農業高職人才培養的思考

2023年10月14日 - txt下載
徐娟
(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 湖南 衡陽 421005)
摘要:概述了現代農業的主要內涵與基本特徵,闡述了現代農業發展背景下對農業高職人才的專業、知識、素質與能力要求。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現代農業發展背景下農業高職人才的培養策略。
關鍵詞 :現代農業;農業高職院校;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727(2014)09-0025-04
作者簡介:徐娟(1976—),女,湖南益陽人,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商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高職教育與企業經營管理。
基金項目:全國農業職業教育「十二五」科研課題「高職農業類專業學生職業能力與職業素質培養的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148)
現代農業生產呈現出規模化、產業化、標準化、機械化、科技化、信息化、生態化、國際化的特點,正朝著高科技農業、多功能農業、可持續農業、標準化農業、信息化農業、工廠化農業方向發展。農業高職院校應主動適應現代農業發展需求,多層次、多形式、多渠道培養不同規格的農技人才;要面向農村經濟、面向農業生產、面向農民兄弟,走一條多方位、多層次辦學的路子。
現代農業的主要內涵與基本特徵
(一)現代農業的主要內涵
我國原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對現代農業的內涵分為三個領域來表述:產前領域,包括農業機械、化肥、水利、農藥、地膜等領域;產中領域,包括種植業(含種子產業)、林業、畜牧業(含飼料生產)和水產業;產後領域,包括農產品產後加工、儲藏、運輸、營銷及進出口貿易技術等。從上述界定可以看出,現代農業不再局限於傳統的種植業、養殖業等部門,而是包括了生產資料工業、食品加工業等第二產業和交通運輸、技術和信息服務等第三產業的內容,原有的第一產業擴大到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現代農業成為一個與發展農業相關、為發展農業服務的產業群體。這個圍繞著農業生產而形成的龐大的產業群,在市場機製作用下,與農業生產形成穩定的相互依賴、相互促進的利益共同體。
目前,人們普遍認為:現代農業就是用現代經營方式、現代科學技術、現代管理手段和現代物質裝備條件武裝農業,集市場化、科學化、組織化、設施化、機械化、集約化、信息化、社會化等諸多特徵為一體的農業發展模式,是逐步走向商品化、市場化的農業。現代農業的核心是科學化,特徵是商品化,形式是專業化,方向是持續化,目標是產業化。
(二)現代農業的基本特徵
市場化程度日趨成熟 市場機制在資源配置中起著主導作用,市場體系日益完善,農產品商品率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農業打破了內部物質循環的局限性進而實現物質的開放式循環,從自給農業發展為市場化農業。
產業體系日臻完善 農業發展突破了產銷脫節、部門分割、城鄉界限明顯等局限性,使農產品的生產、加工、銷售等各環節走向一體化,農業與工業、商業、金融、科技等不同領域相互融合,城鄉經濟社會協調發展,農業產業鏈條大大延伸,農產品市場大為拓展,逐步形成了農業專業化生產、企業化經營、社會化服務的格局。
工業裝備普遍使用 隨著現代工業的發展,農業生產各個環節和整個過程逐步由現代機械取代人力、畜力及手工工具。農田水利化、農地園藝化、農業設施化以及交通運輸、能源傳輸、信息通訊等的網絡化、現代化成為現代農業發展的基本趨勢。
先進科技廣泛應用 生物技術和信息技術逐步滲透到農業的各個領域,農業科研的領域和範圍不斷擴大,農業生產的深度和廣度不斷拓展,農業的可控程度大大提高,農業增產依靠科技進步來實現。同時,農村勞動者素質的普遍提高,也正成為推動現代農業發展的強大動力。
生態環境受到重視 注重農業經濟與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農業的可持續發展越來越受到廣泛的關注和重視,正成為現代農業發展的新理念和新趨勢。
現代農業發展背景下對農業
高職人才的知識、素質與能力要求
(一)現代農業對農業高職人才的專業要求
與傳統農業相比,現代農業的專業需求有了很大變化,由過去的以生產為主變成現在的生產、加工、經營、服務多種專業並舉。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類:(1)農業技術類專業人才,包括農學專業、園藝專業、設施農業專業、園林技術專業、水產養殖專業、畜牧獸醫專業等。(2)生態環保類專業人才,包括農業生態專業、環境監測與治理技術專業、農業環境保護技術專業、農產品質量檢測專業等。(3)食品加工類人才,包括食品加工技術專業、食品營養與檢測專業、食品貯運與營銷專業等。(4)流通服務類專業人才,包括物流專業、市場營銷專業、電子商務專業、生態旅遊專業、觀光農業專業等。(5)工程機械類專業人才,包括水利工程專業、灌溉與排水技術專業、機電設備運行與維護等。(6)經營管理類專業人才,包括經濟管理專業、工商企業管理專業等。
由於現代農業的內部分工越來越細,對人才的專業需求不僅表現為不同專業的差別,而且也表現出同種專業不同層次之間的差別。以生產類專業為例,它既需要研究型的高科技人才為其發展提供理論與科學技術的持續動力,也需要應用型、推廣型和服務型人才將科學技術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實現農業發展、農村進步和農民增收。
(二)現代農業發展對農業高職人才的知識要求
知識是能力和素質的載體,沒有豐富的知識,不可能有較強的能力和較高的素質。人才的知識結構大致包含文化基礎知識、專業基礎知識、專業技術知識、專業拓展知識等,前兩者構成基礎知識,後兩者構成專業知識。對於高職人才來說,擁有必備的文化基礎知識和專業基礎理論,不僅是勝任當前技術密集型崗位的需要,而且是知識再生和遷移,進一步學習與提高以適應將來崗位變遷的出發點。具體而言,農業高職人才應具備如下知識結構:
文化基礎知識 文化基礎知識是高職人才必備的基本知識,要求具備一定的政治、哲學、法律、公文寫作、文秘、體育、計算機、英語、網絡等方面的知識。
專業基礎知識 專業基礎知識是所學專業必備的基本知識,是專業學習的基礎,同時,對於學生走向工作崗位之後的發展有著重要作用。比如,園藝專業學生必須具備一定的化學分析、植物與植物生理、土壤肥料、農業微生物、遺傳學等專業基礎知識。
專業技術知識 指的是所學專業領域內的相關技術知識。比如,園藝專業主要有蔬菜栽培及育種、果樹栽培與育種、設施園藝等基本知識。同時,還要及時了解專業領域裡的最新知識,以適應迅速發展的現代農業需求。
專業拓展知識 指的是所學專業領域以外的跨專業或相近專業的知識。比如學農學的學生必須掌握基本的植物保護、園藝等專業的知識,了解動物科學與動物醫學方面的基本知識,這樣才能在現實的農業生產領域較好地開展工作。
(三)現代農業發展對農業高職人才的能力要求
現代農業發展要求農業高職人才具備以下六種能力。
專業能力 指的是在所學專業領域裡的專業核心能力。比如,獸醫專業學生的專業核心能力是動物疾病的診斷與防治;園林技術專業的專業核心能力包括園林植物養護能力、園林工程設計能力、園林工程施工能力、園林工程管理能力等。
實踐能力 指的是保證個體順利運用已有知識、技能去解決實際問題所必須具備的那些生理和心理特徵。它是對個體解決問題的進程及方式上直接起調節控制作用的個體生理和心理特徵的總和,是一個複雜而統一的身心能量系統。這一系統包含著四個基本構成要素:實踐動機、一般實踐能力因素、專項實踐能力因素和情境實踐能力因素。對於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應當以實踐能力結構為依據。
創新能力 指的是運用理論知識,在科學、藝術、技術和各種實踐活動領域中不斷提供具有經濟價值、社會價值、生態價值的新思想、新理論、新方法和新發明的能力。創新能力是現代農業產業優化升級的核心。現代農業發展領域的創新,主要包括農業生產技術創新、農業生產管理模式創新等。
創業能力 《教育部關於大力推進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和大學生自主創業工作的意見》明確要求,創新創業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現代農業發展要求農業高職人才樹立創業理念、增強創業意識、掌握創業技巧、提高創業能力,在農業產業實踐中提高經營水平、擴大經營規模、領辦經濟合作組織、創辦農業企業,在實踐中培養造就一批現代農業企業家,為現代農業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持。
團隊協作能力 是指建立在團隊的基礎之上,發揮團隊精神、互補互助以達到團隊最大工作效率的能力。對於團隊的成員來說,不僅要有個人能力,更需要有在不同的位置上各盡所能、與其他成員協調合作的能力。現代農業產業發展要依託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創新團隊,才能在服務產業發展、推進科技進步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職業遷移能力 職業遷移是指人們隨著社會進步和競爭加劇,打破一生只維繫於靜態的一次性職業崗位的模式,進行跨崗位、跨職業、跨行業的職業變動。職業遷移能力也可稱為通用技能,是職業主體將所從事職業的知識應用到新情境、解決新問題時體現出的一種素質和能力,包含對新情境的感知和處理能力、舊知識與新情境的銜接能力、對新問題的認知和解決能力等。遷移能力是職業生涯中專業技能之外的能力,它能適應崗位需求的不斷變化,是伴隨人終身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四)現代農業發展對農業高職人才的素質要求
現代農業的一個重要標誌就是從業人員素質的現代化。現代農業發展對農業高職人才的素質要求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思想道德素質方面 要求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樹立大農業觀念、大生態意識、大環境意識,具有腳踏實地、艱苦奮鬥、吃苦耐勞、甘於奉獻的精神。要愛農、學農、樂農,主動承擔起改變農村、農民和農業現狀的責任,做現代農業產業發展的帶頭人。
專業素質方面 要樹立嚴謹的科學精神,甘於探索的寂寞,經得起工作中失敗的考驗。有敏感的市場意識、創新意識、創業意識,有積極的開拓精神、進取精神和創新精神。要朝著懂技術、會管理、善經營的復合型人才目標邁進。
文化素質方面 要具有較高的文化素養,既有容納世界優秀文化的胸襟,更有繼承和發揚優秀民族文化的責任感與自豪感。能保持一種良好的心態,胸懷寬廣,眼光遠大,熱愛自然,尋求和諧。
現代農業發展背景下農業高職人才的培養策略
(一)轉變教育思想,明晰辦學定位,構建適應現代農業產業發展的辦學頂層設計
農業高職院校要堅持「以服務現代農業產業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結合發展的道路」的辦學要求,主動承擔服務地方農村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建設的時代責任,以服務「三農」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出發點,以培養適應現代農業產業化生產、加工、流通與服務需要的懂技術、會管理、善經營的復合型專門人才為己任,樹立以市場為導向、以學生為主體、以素質為基礎、以能力為本位、以創新創業為目標的新教育思想,樹立大產業觀、大綜合觀、大市場觀,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與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提升學生的職業能力與職業素質,構建適應現代農業產業發展的辦學頂層設計。
(二)對接現代農業產業,打造涉農特色專業(群),滿足現代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需求
作為農業高職院校,要對接現代農業產業,打造特色專業(群),延長專業鏈,滿足現代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需求。要在加強原有種植類、養殖類等優勢專業類群建設的基礎上,根據產業升級和結構調整需要,增設觀光農業、綠色食品生產與檢測、食品加工、生態旅遊、物流管理、市場營銷、工商企業管理等現代服務業方面的新專業。形成與現代農業產業化生產、農產品加工、流通與服務相適應的特色專業群。例如,以畜牧獸醫為代表的農業技術類特色專業群、以園林技術為代表的環境美化類特色專業群、以食品加工技術為代表的農產品加工服務類特色專業群、以物流管理為代表的流通服務類特色專業群、以工商企業管理為代表的經營管理類特色專業群等。
(三)實施系列培訓工程,開展技術諮詢服務,提升服務地方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與服務三農的能力
實施系列培訓工程 一是實施農業企業員工(農民)培訓工程,著力培養和造就一支覺悟高、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的技術骨幹隊伍;造就一批服務現代農業主體的優秀企業家;培養一支精幹的經驗人隊伍,重點培訓農民自辦的各類流通組織的帶頭人和業務人員。二是實施農技推廣人員培訓工程,全面提高農技推廣人員的專業知識和業務素養,培養一支適應現代農業產業發展需要、具有較高業務素養、較強奉獻精神的農技推廣隊伍。三是實施農村基層幹部培訓工程,著重培養與提升農村基層幹部適應市場經濟的能力、依法行政能力、農業信息處理能力和運用農業科技的能力。
開展技術諮詢服務 一是成立專家智囊團,為地方政府與農業企業科學決策提供智力支持,發揮高職院校服務當地社會、經濟的職能作用,推進高職院校產學研一體化發展。二是鼓勵教師個人積極承擔農村、農業企業(行業)的技術開發與技術服務項目,解決實際技術難題,為現代農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三是學院與農業企業、農戶合作,以「公司加農戶」、「產業技術聯盟」等形式,大力推廣農業新技術,服務現代農業發展,實現農業企業和農戶增收。四是以服務新農村建設為切入點,全面開展農業科技諮詢服務。可選擇省級重點建設的新農村示範村作為試點,建立現代農業示範基地,探索構建綜合服務的院村合作平台,共同打造農業高職教育服務新農村建設的典範。五是以知識更新為目標,面向農民廣泛開展農業技術培訓。在服務形式上,學校轉變為農服務模式,設立為農服務窗口,建立為農服務網站,開通為農服務熱線。
(四)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升學生綜合素質,把學生培養成適應現代農業產業發展的創新創業型人才
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學生的農業綜合素養 農業高職院校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現代農業企業優秀文化理念、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與生態文明建設理念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強化學生職業道德、職業精神的培養,尤其是學農愛農、吃苦耐勞精神的培養。
深化教學內容改革,建立與現代農業職業崗位相適應的課程體系 要堅持知識、能力和素質協調發展,深化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實現從注重知識傳授向更加重視能力和素質培養轉變。要根據現代農業發展和科技進步的需要,及時更新教學內容,將新知識、新理論、新技術、新品種、新材料、新設施充實到教學內容中,要將國際化現代農業生產、加工、流通的工藝流程、農產品質量標準、流通服務規範等引入教學內容,增強學生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要優化課程結構,構建以主幹課程與選修課程相結合、顯性課程與隱性課程相結合、有利於專業交叉與融合的課程體系。
推進深化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的人才
培養模式改革,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要與現代農業行業(企業)共同制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實現專業與農業行業(企業)崗位對接;推行「雙證書」制度,實現專業課程內容與農業職業標準對接;引入農業企業新技術、新工藝,校企合作共同開發專業課程和教學資源;推行任務驅動、項目導向、情境教學等教、學、做一體的教學模式,將學校的教學過程與農業產業的生產、加工、流通過程緊密結合,校企共同完成教學任務,突出人才培養的針對性、靈活性和開放性。
系統設計、實施生產性實訓和頂崗實習,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強化教學過程的實踐性、開放性和職業性,學校與農業企業聯合組織實訓,為校內實訓提供真實的崗位訓練,營造職場氛圍和農業企業文化;鼓勵將課堂放到現代農業產業園區、農村家庭農場等生產一線,在實踐教學方案設計與實施、指導教師配備、協同管理等方面與企業密切合作,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教學效果。
拓展國內外產學合作辦學,培養創新創業型人才 加強農業高職院校與農業企業、行業、地區的聯合培養或合作培養,增強和提高畢業生的就業能力。在院校與農業企業、地區聯合或合作培養的過程中,學生可以較早、較快地了解農業高新技術、農業經營管理的現狀與要求,可以更早地了解工作要求,增強和提高畢業生的就業、創業能力。
參考文獻:
[1]施智明.高職教育中職業遷移能力的開發與培養[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2,11(6):133-134,135.
[2]鄭柏松.淺談地方高職院校培養現代農業人才的必要性與可行性[J].黃岡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14(4):17-21.
(責任編輯:楊在良)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