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涌溪火青

2023年08月10日

- txt下載

簡介


涌溪火青,系中國「十大名茶」之一,產於皖南涇縣黃田鄉涌溪,屬於珠茶。起源於明朝。產於安徽省涇縣城東70公里涌溪山的楓坑、盤坑、石井坑灣頭山一帶。起源於明朝,清代已是貢品。顆粒細嫩重實,色澤墨綠瑩潤,銀毫密披。沖泡形似蘭花舒展,湯色杏黃明亮,香氣濃高鮮爽,並有特殊清香。可沖泡4—5次,以第2—3次最好。
產品特徵:鮮茶葉如碧玉,味似花香;採摘標準,製作精良。成品火青形似珠粒,落杯有聲;色如墨玉,油泣顯毫;湯色杏黃明凈,滋味醇正甘甜;質優形美,耐泡持久,攜帶方便,實乃茶中之珍品。
沖泡方法:取少許茶葉放入杯中,沖入約茶杯四分之一容量的開水稍等片刻,將杯中水倒掉,然後再將茶杯沖滿,即可飲用。每次放入的茶葉可沖泡5—6次。該茶宜用75—85℃的開水沖泡,切忌用沸騰的開水沖泡,那樣將會使它的營養成分,特別是維生素C將受到破壞。

歷史文化


涌溪火青久負盛名。清代「揚州八怪」詩人王巢林,飲嘗涌溪火青後,頓覺六腑芬芳,詩興大發,揮毫抒情曰:「不知涇邑山之崖,春風茁比此香靈芽;兩莖細葉細雀舌卷,蒸焙工夫應不淺;宣州諸茶此絕倫,芳馨那遜龍山春;一歐瑟瑟散輕蕊,品題誰比玉川子;共向幽窗吸白雲,令人六腑皆芳芬;長空靄靄西林晚,疏雨濕煙客忘返。」對涌溪火青茶之質量給予了很高的評價。「涇川塗茶,芽細色白味香,為上供之物」。這是清代陸延燦《續茶經》中,引自《隨見錄》關於涇縣產茶的一段記述。原書作者和寫作年代不詳。溯本探源,涇縣在明未清初就盛產名茶了,除了細嫩多毫味香的涇川塗茶餐,涇縣還產有名目繁多的其他名茶。如徐珂《可言》(1924年)有關石井茶的記述頗詳:「胡惠生,涇縣人,有文學,嘗以其鄉之石井見饋,飲而甘之,味至厚,以視吾杭龍井之明前雨前,色不及時香相若也,殆坑口所產歟?其叔朴安語予雲,涇之茶名繁矣,皆系之以地。縣誌所載,惟白雲一種,產白雲山,今則滿境蓬蒿,一林荊棘,不復有茶。晚近似來,茶之著名者為石井,涌溪次之,石井、涌溪皆在黃93山麓,石井尤深邃,兩峰夾立,俗曰坑。茶產石罅,隨山上下,天地皆青,疑非人境。杭州西湖之獅子峰,猶不兔有煙火氣,茶有坑口坑底之別,坑底者尤難得,色香味更佳。作偽者率以近坑之茶紊之。」因清代涌溪火青就很有名,這裡所說的產於石井和涌溪一帶的石井茶,可能就是「涌溪火青」。據《寧國府志》記載:「宋時涇縣有茶樹四百萬六千六百八十七株」。據考證,涌溪火青起源於明朝。關於它的來歷,當地有這樣一個傳說:古時涌溪有一位名叫劉金的秀才,外號羅先生,一年春天在涌溪彎頭山發現一株「金銀茶」(半邊黃葉半邊白葉的茶樹),便採回細嫩芽葉創製成「涌溪火青」,後時貢皇帝,火青隨之廣為傳名。另據《涇縣誌》記載:清順治二年(公元1646年)「由磨盤山南起至涌溪,廣闊三十餘里,多產美茶並杉木。」可見三百多年前,涌溪茶就相當有名了。清咸豐年間(公元1851—1861年),火青年產量有百餘擔,為火青生產的最盛時期。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