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中醫養生學多元化教學模式構建應用

2023年10月18日

- txt下載

摘要:探究在中醫養生學中以學生為中心,在教學過程中立足經典理論、採用多元化教學手段、搭建開放性的中醫養生網絡平台、制訂多元化調查量表,構建多元化教學模式,從而提高教學實效性,以利於高素質中醫專業人才的培養。
關鍵詞:中醫養生學;多元化教學模式;人才培養
2019年10月2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體現了國家對於中醫藥發展的高度重視。其中,尤為重視中醫藥人才的培養,提出要加強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改革人才培養模式,通過強化中醫思維培養,改革中醫藥院校教育,調整優化學科專業結構,強化中醫藥專業主體地位等方式,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中醫養生學作為中醫藥院校的一門必修課程,從探索人體生命起源到日常身體調護,從理論原則到技能方法,都有所涉及,可謂內涵豐富、外延廣泛。同時,作為交叉學科,它與中國傳統文化、中醫基礎理論知識、治未病思想、預防保健、防病抗衰等多個知識領域相互依託,並且與生理學、心理學、營養學、社會環境學、氣象學、性醫學、運動醫學等多門現代學科相互滲透,是實用性較強的一門綜合性應用性課程[1]。這決定了中醫養生學課程具備多學科交叉、多領域涵蓋、多理論多技法相結合等特點,只有採取多元化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確立正確的中醫養生思維模式,才能確保中醫養生學課程質量,使中醫養生學這門課程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1立足經典,注重培養學生中醫養生思維
1.1培養正確的中醫養生思維的重要性
中醫養生學作為一門實用性學科,它既依託於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理論、臨床技能技法,又是上述學科的集大成者。培養正確的中醫養生思維,等同於構建正確的中醫思維。一方面,這種中醫思維的構建可正確引導學生的臨床實踐;另一方面,從治未病的角度出發,樹立中醫養生思維,能提高學生身體素養、職業素養,同時也能為學生樹立正確的醫療觀念提供理論支持[2]。1.2根植於古代醫學典籍,加強對養生條文的學習,以確立傳統中醫養生觀我國古代關於中醫養生的書籍不計其數,如何讓學生「擇其善者而從之」,是教師職責所在。中醫養生學課程教學的首要任務在於立足經典,正本清源,教師應從《黃帝內經》《難經》《傷寒論》《金匱要略》《千金方》等相關醫學典籍中,選擇適合的條文,既有高屋建瓴的理論指導意義,又有可操作的實用價值。筆者在前期教學改革基礎上,根植於包括《黃帝內經》等32部中醫養生相關典籍,從理論與操作兩個方面出發,列出50個條目,478條原文,並加以注釋和知識拓展,在中醫養生學每節課的課後小結中引導學生理解並背誦,使學生能夠將所學知識融會貫通,助力學生構建正確的中醫養生觀。
2根據不同課程內容,採用多元化教學方法
2.1課程內容的不同,決定了採取多元化教學方法的必要性
中醫養生學課程主體分為三大部分,即理論基礎、常用養生方法、養生實踐指導,既包含中醫養生原則、特點、形成發展過程這類較為純粹的理論知識,又包括起居、飲食、環境、針灸、推拿、運動等具體操作技法,而在掌握了前期知識的基礎上,如何在不同的季節、不同的人群中進行合理應用,也是課程的重點內容。由此可見,不同類型的課程內容決定了採取單一的教學模式會有所局限,因此,採用多元化教學方法勢在必行。
2.2多元化教學方法在中醫養生學課程中的具體應用
(1)基礎理論知識方面,應以主題式教學模式為主,即以培養綜合能力為學習目的,以研究實際問題為課程主要方式,著重培養學生對於原理和方法的掌握。主題式教學模式流程是:引出話題—梳理話題—確定主題—自主探究—反饋交流—賞讀領悟。以中醫養生學形成和發展的相關章節為例,基於學生前期學過的理論知識,以「你所知道的《黃帝內經》中的養生思想有哪些」為話題,梳理《黃帝內經》中不同類型的養生條文,以分組討論形式,為每個學習小組設定不同的主題,學生通過溝通合作完成學習,並在課堂上進行交流反饋,以期達到深刻領悟知識的效果。主題教學法能夠引導學生根據自身需求,有選擇地吸取養生條文中頗具實際意義的內容,構建適合自我認知特點的知識框架。這種教學模式使相對枯燥的養生理論條文變得生動,使學生在全新的知識探索過程中,獲得較為自由且具有完整思考過程的學習體驗[3]。(2)常用養生操作技法方面,要突出實踐教學的優勢,而且不同的課程內容,必須選擇恰當的實訓場地,如精神養生,應儘可能選擇安靜清幽的環境;而中醫技法的操作,應結合前期所學,儘可能突出中醫養生特點,從治未病角度出發,採取比較教學法,給予學生充分的自主學習空間;運動養生方面,要求學生能夠持之以恆,可以配合早操進行,並定時檢測學生體質改善情況,驗證教學效果。(3)考核方面,應重視中醫養生功法在中醫養生學課程中的重要地位,將養生功法考級制度與考核相結合。中醫養生學考核,應從課程本身出發,結合其知識結構,並充分考慮到在學生未來就業方面發揮的實效性。推廣中醫養生實操功法考級制度,一是測試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二是考核學生是否具備應用該知識的能力,其對運動養生教學具有重要意義,對中醫養生學專業建設可起到補充和傳承作用,在某種意義上說是中醫養生學教育的第二課堂。同時,等級考試為學生中很多傳統運動愛好者提供了一個很好的交流平台,對傳統保健功法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等級考試在學生開闊視野方面也有積極作用,加強了學生之間的相互學習。考級平台的出現,能讓學生了解自己的真實水平,對自己的技術有一個理性的認識,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從而在日後的養生功法訓練中針對性提高。成績對學生來說並不是最重要的,而對他們鬥志的激發,鼓勵他們堅持練習、不斷學習,是考級制度設立的真諦所在。(4)養生實踐指導方面,可採用案例式教學、情景式教學及BOPPPS教學模式,針對不同年齡、不同體質、不同類型的人群,在不同季節條件下,要求學生設計綜合的養生方案,鑒於中醫養生學的多元化特點,可以在課堂上評價不同方案的優缺點,評選出最佳養生方案,並作為形成性評價的參考標準。
3建設開放的中醫養生知識網絡平台,師生共同管理,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對於健康養生相關知識更加關注,但網絡上充斥著各種良莠不齊的養生保健網站,碎片化的養生保健知識大量傳播,這其中很多內容是非專業人員編撰的,可信度和操作性不高。在中醫養生學授課過程中,為每一個班級建立專有中醫養生網絡平台,一方面可以傳播正確的中醫養生知識;另一方面,可創建網絡域名,或採用微信平台方式,管理員由師生共同承擔,在小組討論後,養生專業知識,既調動學生的參與興趣,又取得一定社會效益,也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4制訂符合學生特點的健康狀態調查問卷作為衡量教學效果的標準之一
中醫養生學教學效果評價除了採用常規的形成性評價之外,還可以由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進行自我實踐操作,通過體質改善情況來直觀檢驗。但這是一個需要堅持的過程,因此,在課前搜集學生的健康指標,制訂符合其特點的健康狀態調查問卷,集中醫體質檢測、疲勞狀態、睡眠指數、亞健康狀況等於一體,並在課程中期和結束後再次評估,既檢驗教學效果,也能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中醫養生觀,注重保健,提高身體素質。
參考文獻
[1]葉明花,蔣力生.中醫養生學課程實踐教學法初探[J].陝西中醫藥大學學報,2016,39(5):119-121.
[2]章程鵬,熊常初.中醫養生學的通識教育初步探索[J].湖北中醫藥大學學報,2014,16(2):122-123.
[3]袁德寧.精品課程建設及課程支撐理念的變化[J].中國大學教學,2004,5(5):22-23.
作者:隋月皎 卞鏑 紀天一 王鷹 單位:遼寧中醫藥大學針灸推拿學院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