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中醫補氣補血的「第一」良方,只要兩味藥,讓你精神飽滿、容光煥發

2024年01月20日

- txt下載

在中藥的應用歷史長河中,我們常常會碰見到兩種或者兩種以上的藥物,進行搭配形成組方,這樣往往可以起到更全面的作用,效果也更盡如人意。而只用兩味藥進行搭配,卻能發揮極致的功效的組合,我們常稱為「鴛鴦配」。這樣的組合不僅效果出眾,而且因為藥物耗材成本減少,還減輕了人體對藥物轉化的負擔,稱其為「良方」無過。
今天給大家介紹兩味藥的組合,補氣補血的明星組合——黃芪+當歸。它倆的組合應用已經有很長的一段歷史了,最典型的就是「黃芪當歸湯」。這個方子是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東垣發明的。同時他也是脾胃學說的創始人,特別擅長治療各種脾胃疾病,他認為脾胃屬於五臟六腑的中心,任何疾病的治療都離不開脾胃的調理。還專門寫了一本書《脾胃論》來論述他的觀點。
中醫藏象學說認為:脾胃五行屬土,擔負著化生氣血的重任,所以脾胃同為「氣血生化之源」。所以李東垣發明了這個流傳至今的氣血雙補的經典組方。雖然這個方子只有區區兩味藥,簡單得不能再簡單,但是蘊藏著大智慧。
首先來講講黃芪這味藥。李東垣對於黃芪的偏愛來源於他的師傅張元素,張元素認為黃芪好處居多,最主要的是能夠強壯脾胃,活血生血,補虛能力更為突出,對元氣很有好處。說它補氣第一肯定不為過。很多人這時候會出來「糾正」:你把人參不放在眼裡嗎!非也非也。人參很多人都知道,大補元氣,回陽救逆,性猛烈,一般人用了根本承受不住,吃點就會流鼻血,過補就是如此,無法控制使用量。再加上優質人參數量稀少,價格昂貴,普通老百姓肯定不作為首選。
而黃芪不一樣了,補氣溫和,尤其是對於脾胃虛弱的人來說,因為藥性不那麼猛烈,不容易出現虛不受補的情況。最重要的一點是,黃芪價格比較親民,屬於大眾都能消費得起的一類藥物。可謂:一身正氣。古人對黃芪的應用絡繹不絕,如今更是我們調理身體的常用藥物。比如我們有些教師群體的粉絲朋友,由於長時間講話授課,耗費很多的肺氣,從而說話嘶啞,氣短頭暈,推薦他們用上黃芪茶,自然聲如洪鐘、滔滔不絕。
黃芪由於平和的特性應用人群十分廣泛:說話無力綿軟,上個樓梯走動幾步就氣喘吁吁,可以用黃芪;中氣下陷出現脫肛臟器下垂,可以用黃芪;由於黃芪利水生肌的作用,虛胖易水腫可以用黃芪;另外黃芪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可以抗炎和抗病毒,幫助調節人體的免疫系統,經常性感冒或者犯鼻炎的人群也可以用它。
說完黃芪,再來講講它的好搭檔,當歸。古人給中草藥的取名也很有一番詩意。有個說法極具浪漫色彩,也是我比較喜歡的:古人娶妻為生兒育女,當歸調血是治療女性疾病的良藥。女性居家調理常有想念丈夫之意,期盼歸來,因此有當歸之名,恰與唐詩「胡麻好種無人種,正是歸時又不歸」的意思相同。
當歸我們很多人都知道具有補血的作用,常用於婦科的治療。但很多人不知道它還具有活血的作用。以另一個補血明星阿膠來說,眾所周知,使用驢皮熬制而成,但是阿膠比較滋膩,脾胃不好很難消化,容易上火。而當歸補血最大的特點就是不僅補血還能活血。如果氣血充足而不活,則相當於一潭死水,對人體來說也沒有什麼好處。當歸的補血活血療效對於血虛又有淤血的人來說很有療效,比如經量少,有血塊,顏色暗沉的女性。
由上可見,黃芪當歸湯的發明是如此具有大智慧,不偏不倚,藥性中和的剛剛好。這時,有人會問:我只有其中一種對應,我能不能只補氣或者只補血?這是萬萬不推崇的,氣血是統一的關係,相互依存,只偏重其中一個,效果往往不突出。因為血再多也需要氣帶著走,才能運行到全身,不然也只是淤血,而氣又是血生成的,血不足,氣無所依附,到處亂竄,形成煩人的邪火。所以氣血需要同補,血需要氣的帶領,氣需要血的制約。氣血雙補的奧義在此,不得不再次稱讚黃芪當歸湯發者的明智慧。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一般用量:黃芪30克,當歸6克,血虛的人平時可以用來煎水和煲湯喝,一般來說需要吃三周左右,如果血虛厲害的需要吃一百天,才可以把身體虧虛的血液補回來。如果在服用過程中身體感覺到不舒服,有上火的情況,就應該馬上停用。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