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天津可持續發展能力現狀與提升措施

2023年10月14日

- txt下載

經濟可持續發展能力短板剖析及應對策略——以天津為例
摘要: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 經濟周期性演變、競爭對手出現、技術革新等帶來的衝擊和挑戰交織出現, 天津經濟可持續發展能力面臨重重考驗, 本文立足可持續發展的內涵, 從天津經濟發展韌性水平、產業轉型升級能力、經濟內生增長能力、綠色發展水平四個方面, 深度剖析天津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短板, 並提出應對策略。
關鍵詞:可持續發展; 經濟韌性; 產業轉型;
作者簡介: 王子誠 (1973—) , 天津濱海農村商業銀行。郵編:300308;
可持續發展是指“既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對後代人滿足其需要的能力構成危害的發展。”可持續發展也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涵之一,在經濟學範疇內考察可持續發展能力包含以下四個方面:一是經濟具有韌性,即能夠有效抵禦危機或從危機中儘快復甦,從而使經濟具有穩定性;二是經濟結構能不斷實現轉型升級,促進新舊動能有效轉換,從而持續激發經濟發展動力;三是經濟具有內生增長動力,轉變主要依靠要素投入和依賴區域外部刺激的方式;四是能減少經濟活動造成的環境壓力,在保護環境和資源永續利用的條件下進行經濟建設。
一、天津經濟發展韌性水平分析
經濟韌性主要體現在:一是抵禦衝擊、吸收衝擊的能力。二是衝擊後恢復的速度和程度,區域經濟抵禦衝擊的能力也與其恢復的速度和程度存在一定關係。三是區域經濟系統在衝擊後重新整合內部資源、調整自身結構,適應外部環境的能力。四是在遭受經濟衝擊(衰退)後改變原先的增長路徑,創造新的經濟路徑,實現經濟穩定增長。
(一)天津經濟發展韌性有待於進一步增強
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是實現區域經濟韌性的主要路徑,也是區域經濟具有韌性的突出表現,是實現長期、可持續增長的關鍵命題。經濟波動係數則是一個地區或城市經濟韌性度的直觀反映。從經濟波動係數來看,2000—2017年天津經濟波動幅度高於其他四個城市,其中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天津經濟波動幅度明顯加大(見表1),這表明天津的經濟發展韌性水平不強,且呈下降態勢。
(二)天津經濟發展韌性短板剖析
天津經濟韌性不強是在長期歷史進程中形成的,近兩年天津經濟增速下降,也與天津經濟發展的內在問題和客觀規律密切相關。
1. 依靠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的弊端逐步顯現
天津經濟長期依賴於土地等要素投入及外源動力,城市經濟的內生動力未得到有效培育,未形成內、外源協同發展的態勢。隨著天津大量投資的增加,投資帶來的經濟效益呈遞減趨勢,導致經濟效率低下,甚至產生擠出效應,衍生出重複建設和產能過剩等問題。經濟增長的效益水平不高,居民勞動收入報酬占GDP比重較低,造成人均可支配收入偏低,消費拉動作用不明顯。
2. 產業結構調而不優,升級態勢尚不明晰
天津產業結構雖已進入三二一階段,但工業產成品出口占比較大,易受國際之間匯率和價格的變化影響,並且存在高新技術產品產值增長乏力、企業研發投入不足、科技體制制約科技成果轉化等問題。另外,重化工業在工業結構中占比偏高,成為產業轉型升級的負擔。儘管第三產業占比最高,但產業鏈條短且關聯性不強,缺乏重新組織資源的能力,對經濟結構改善、製造業轉型升級有效支撐不足。
3. 轉型經濟與經濟政策的不確定性
各經濟類型活力釋放不充分,質量型發展方式尚未形成,經濟缺少自我調節能力。大型國企和央企已走向改制和清退,但企業高質量發展模式尚未建立,民營經濟規模偏小偏弱、支撐不足。政府政策制定和實施針對性不強、一致性缺乏,且具有滯後性,“相機抉擇”的質量不高,導致實體經濟不能對政府政策調整有較為清晰的判斷。
市場對需求的導向作用不能完全發揮作用,導致債務激增、風險積累,稀釋了未來經濟潛力,並且加大了地方財政和企業的槓桿,使得整個經濟系統產生多米諾骨牌效應。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發揮並不充分,經濟體系自我調節能力不足,政府與市場的關係和作用邊界模糊,缺乏解決市場掣肘的整體性和系統性的配套改革。
表1 2000-2017年五個國內重點城市經濟波動係數
二、天津產業轉型升級能力分析
產業轉型升級不僅能夠節約資源和能源,保護生態環境,還有利於提高技術進步和勞動生產率,提升產業關聯度和附加價值等,製造業和服務業轉型升級能力是天津經濟可持續發展能力重要組成。
(一)製造業轉型升級緩慢
從製造業內部結構來看,代表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方向的先進制造業在工業結構中占比波動明顯,特別是2009以來出現大幅下降後呈現緩慢上升的趨勢(見圖1)。資源性產業在製造業結構變動中一直高於先進制造業和傳統製造業,直到2015年以後才低於二者。傳統製造業在製造業結構中長期低於資源性產業和先進制造業,在2012年以來呈現穩步提高,到2015年開始大於二者(見圖2),製造業結構變化過程說明天津製造業轉型升級步伐相對緩慢。
(二)製造業轉型升級短板剖析
1. 傳統製造業路徑依賴明顯
傳統製造業具有成本優勢和周期優勢,對經濟增長有明顯的帶動作用,在天津工業經濟中形成了顯著的路徑依賴,路徑依賴進一步造成產能過剩和競爭能力弱化,錯失轉型升級的動力和機遇。
2. 先進制造業創新體系不健全
天津製造業整體上處於“微笑曲線”底部,即產業鏈中下游,較多依賴土地、勞動力等要素的投入,缺少對資源整合利用的能力,產業附加價值較低。先進制造業發展環境亟待優化,高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短缺,企業綜合成本負擔較重,企業普遍存在研發投入低、創新能力不強的問題。
(三)服務業轉型升級形勢迫切
近年來,天津服務業發展取得較大成就,服務產品從供給稀缺走向相對豐富,服務業新經濟業態不斷湧現。2017年,服務業對GDP增長貢獻率達到85.5%,但與國內服務業發達城市相比,天津服務業還存在較大差距。從結構上看,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受政策制度創新的有效激勵,產業規模迅速擴大,金融業和科技服務業在創新政策的推動下也逐步壯大,但其他服務行業在第三產業結構中的變動趨勢與預期差距較大,特別是物流業表現為持續下滑的狀態(見圖3)。
 
圖1 2004—2016年天津
 
圖2 2004—2016年天津工業內部結構指數變動軌跡
(四)服務業轉型升級短板剖析
1. 生產性服務業被“低端鎖定”
生產性服務業在服務業中的占比逐步下降(見圖4),且內部發展尚不平衡。很多企業是規模較小的中小企業,服務的層次和技術含量偏低,生產性服務業知識外溢水平較低,與製造業的融合程度不高。
2. 服務行業專業化水平有待提升
服務行業標準不完善、不健全,專業化程度不高,國際化程度較低,缺乏高端服務、復合型服務、個性化服務。部分核心技術多集中於高校或科研機構,成果轉化周期長、轉化率低;部分傳統服務領域尚未形成社會化、集約化、產業化的良性循環,一些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企業雖然得到政策的支持,但多數是有學術研究背景的中小企業,成長速度緩慢,發展不穩定。
3. 服務業市場開放程度有待提高
服務業市場化程度不高,諸多領域依然存在嚴重的行政管制和壟斷,社會資本利用不充分,服務業市場公平競爭的基本格局尚未形成。服務業體制機制改革和政策創新的“碎片化”問題嚴重,缺乏統一、有效、操作性強的賦權—免責機制。
三、天津經濟內生增長能力分析
內生增長理論為分析可持續發展問題提供了新思路,將創新與知識增長因素納入經濟增長的參考因素,較為準確地解釋了知識經濟環境下經濟發展的規律,為制定經濟發展政策提供了參考,尤其是對天津在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過程中,制定和實施經濟和技術政策有較大指導意義。
(一)經濟增長內生驅動不強
內生理論認為經濟增長是經濟系統內生因素作用的結果,是物質資本、人力資本和知識積累為驅動的增長。為實現正的內生增長,知識生產部門的增規模回報的強度與物質資本在知識生產中的彈性貢獻率成正向相關關係,知識生產部門的增規模強度越接近實現正增長的臨界值,內生增長率越高。
 
圖3 2005—2017年天津第三產業內部結構變動指數
 
圖4 2004—2017年生產性服務業占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變化趨勢
天津經濟增長模式屬於典型的投資驅動模式,1978年以來,固定資本的投入產出彈性達到0.9586,而勞動力的產出彈性在0.0413,物質資本積累驅動增長的特徵明顯。而天津實體經濟的發展特別是製造業,更多體現為產品生產追求規模增加,忽視了知識生產作為利潤最大化的結果,忽視了人力資本投資作為追求效用最大化的產物。
(二)經濟內生增長能力短板剖析
1. 創新體制機制不健全
知識管理、科技創新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制度的改革有待進一步加深。地方政府在創新和知識增長方面的干預措施不足且針對性不強,智慧財產權保護措施不足,人力資本投入欠缺,創新主體的補償機制不健全。加之重大、高端、開放的科技基礎設施布局不足,尚未形成協同創新、引領創新的局面。
2. 創新人才資源不充足
對內對外開放的層級和深度不夠。城市包容性有待提升,人力資本流動機制尚不健全,吸引和留住人才的環境還不夠優越,人力資本利用效率有待進一步提高;國際貿易與其對應知識和人才的國際流動不緊密,對外交往寬度和廣度亟待加深。
四、天津經濟綠色發展水平分析
綠色發展是時代命題,發展綠色經濟是現階段促進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綠色發展的核心是將資源環境視為內生增長因素,通過轉變發展的動力機制和方式,解決經濟增長、社會進步和生態保護之間的平衡關係,用高質量發展的理念來構建共同、協調、公平的可持續發展模式。
(一)經濟綠色發展績效不顯著
近年來,天津積極落實新發展理念,積極推進綠色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2006年至2015年,在京津冀區域發展中,天津綠色發展指數維持在0.42~0.47之間,均值為0.42,與北京綠色發展指數維持在0.52~0.7之間,均值約0.61,差距明顯。2018年,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公布了綠色GDP核算3.0版本《中國經濟生態生產總值核算研究報告2015》,其中公布的天津GEEP,即“經濟生態生產總值”在全國31省市中排名第28位,GEEP排名相比GDP排名降序幅度在10位以上。
(二)經濟綠色發展短板剖析
1. 產業結構調整的生態溢出效益低
第二產業具有明顯的粗放型特徵,內部結構不合理,高能源效益產業比重相對較低,造成資源能源消耗與環境污染。服務業平均影子價格逐步提升,潛在成本越來越高,服務業減排面臨較大的經濟壓力。科技創新驅動發展不足,投入產出模式革新較慢,綠色投資偏低,對綠色發展支撐不足。
2. 能源消耗結構不合理
天津市能源消耗結構中的煤炭和石化能源消費比重一直較高,天津能源需求存在剛性,能源技術水平相對落後,資源利用效率較低,清潔能源供給制約因素較多。
3. 環境治理缺乏長效機制
較多注重短期目標和末端治理,環境保護的公共政策尚不完善,區域間良性競爭效應和區域間產業升級的正向空間溢出效應尚未形成,公眾生態行為、綠色生活方式普及、深化程度較低。另外,稅收競爭的存在導致稅收政策難以實現對環境污染的負外部性的矯正。
五、提升天津經濟可持續發展能力應對策略
經濟可持續發展能力反映的是城市總體的經濟發展水平和經濟未來發展的潛力。針對天津經濟可持續發展能力各項短板對應施策,對於提升天津經濟發展水平,挖潛未來經濟發展至關重要。
(一)提高天津經濟韌性
第一,加快轉變傳統投資驅動模式,注重培育從“知識形態”的科技創新到制度政策、經營模式等產業環境層面綜合創新的轉變,引導實體經濟從債務驅動型、現金流消耗型向自主創新轉變。增強產業結構升級與經濟穩定的良性互動,使之同時具備較強的適應性(專業化的高效率經濟體系)和適應能力(各主體實現交流和創新並演化到其他產業路徑的能力),增強技術關聯度和複雜度,注重產業結構的調整和技術結構的變動有效銜接和同步升級,創新發展路徑。
第二,有效甄別新興戰略產業發展內容和模式,創新服務貿易發展模式,積極塑造品牌,提升產品競爭力,鼓勵並創新全球產業鏈合作模式;保障資源分配的公平性,增加有效消費需求;加強對人力資本的培育,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加強城市基礎設施與綜合承載能力建設,增強城市職—住等功能空間的高效動態聯繫。
第三,提升經濟韌性管理水平,建立相關的制度、制定技術和管理標準並確保有效實施,強化經濟主體的預期管理,增強市場敏感程度,發揮市場機制的“內在穩定器”效應。建立財政體制的內生約束機制,為企業創造出更廣闊和更具包容性的發展環境和成長空間,尤其是解決好服務、基礎設施和制度性短板,提升供給體系的適應力和創新性。
(二)加強產業轉型升級
第一,加強製造業自主創新能力建設,精準定位天津製造業新興技術,大力發展戰略性製造業,打造世界先進制造業集群,堅持標準先行提高製造業競爭力,加快培育國內外知名自主品牌。推動製造業綠色發展,實施綠色製造工程。推動產業從低附加值轉向高附加值轉型,在大數據、雲計算等高科技的支持下有序推動新舊動能轉換,以製造業服務化為依託推動製造業供需匹配,促進產業融合、協同升級,實現價值鏈兩端共同提升。
第二,優化服務業發展結構,加快服務業短板的有效投資,鼓勵傳統服務業以移動網際網路、雲計算、大數據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行業深度融合,創新商業模式,建立符合國際標準的規範且操作性強的服務標準,提升服務的質量和效率。強化產城融合和產業融合深度和廣度,形成產業升級與城市發展質量提升相互促進的局面。加快推進服務業領域產權和要素市場建設,契合服務業發展環境的重大變化,統籌推進突破服務業體制機制約束和政策障礙。
(三)提升經濟內生增長
第一,積極布局並明確新一輪科技產業發展重點,引導高端產業發展,提高投資效益和產業支撐能力,創新科技體制機制。建立政策支持、要素投入、激勵保障、服務監管等長效機制,推動企業成為技術創新決策、研發投入、科研組織和成果轉化的主體。
第二,系統布局一批高水平創新平台,夯實創新基礎,提高科技創新、勞動、資本等生產要素的配置效率,促進生產要素積累和全要素生產率提升。加大人力資本投資力度,健全人力資本流動機制政策制度創新,切實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以促進創新。
(四)積極推進綠色發展
1. 有效引導微觀經濟主體向綠色生產轉型升級,實現新舊動能轉換,擴大高質量綠色產品和服務的供給,提倡綠色生態消費的理念,健全綠色消費政策體系,引導生活方式向綠色適度消費轉型。
2. 有效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加快綠色新興產業發展和能源消費結構綠色化,切實提高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內在質量。
3. 增強政府在綠色發展中職能的提升與轉變,建立和健全綠色發展的制度和法律體系,明確長效實施機制,加強區域協同治理,構建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
參考文獻
[1]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我們共同的未來[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7:52.
[2]杜朝暉.經濟新常態下我國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原則與路徑[J].經濟縱橫, 2017 (05) :61-68.
[3]陳昆亭, 周炎.創新補償性與內生增長可持續性理論研究[J].經濟研究, 2017, 52 (07) :34-48.
[4]翁青青, 徐鶴.京津冀綠色發展評價研究[J].未來與發展, 2018, 42 (07) :92-100.
[5]李曉西, 胡必亮, 等.中國:綠色經濟與可持續發展[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2.
[6]鄭小晴, 許慧.城市可持續發展能力研究[J].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學報 (自然科學版) , 2012, 44 (01) :82-89.
[7]張雲, 張四燦.產業結構升級對中國經濟波動的影響——基於三部門新凱恩斯模型的分析[J].商業經濟與管理, 2018 (7) .
[8]劉金全, 畢振豫.中國經濟周期波動的驅動因素及其階段性特徵研究[J].經濟問題探索, 2018 (12) .
[9]陳夢遠.國際區域經濟韌性研究進展——基於演化論的理論分析框架介紹[J].地理科學進展, 2017 (11) .
[10] 曾冰.金融危機背景下我國省域經濟韌性的影響因素研究[J].金融理論與數學, 2018 (8) .
[11]陳太明.經濟波動、政府規模與經濟增長:傳導機制與實證檢驗[J].經濟科學, 2018 (4) .
[12]劉一楠, 王亮.內生的槓桿閾值、金融加速器與宏觀經濟波動——基於動態隨機一般均衡模型 (DSGE) 的分析[J].南方經濟, 2018 (12) .
[13]曾冰, 張艷.區域經濟韌性概念內涵及其研究進展評述[J].經濟問題探索, 2018 (1) .
[14]孫久文, 孫翔宇.區域經濟韌性研究進展和在中國應用的探索[J].經濟地理, 2017 (10) .
[15]周世愚.相機抉擇政策、經濟增長與地區產出波動[J], 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 2018 (8) .
[16]張艷.新時代中國特色綠色發展的經濟機理、效率評價與路徑選擇研究[D].西北大學, 2018.
[17]翟林冉.新時代推進綠色發展的實踐路徑[J].中國經貿導刊, 2019 (1) .
[18]郝淑雙, 朱喜安.中國區域綠色發展水平影響因素的空間計量[J].經濟經緯, 2019 (1) .
[19]杜永強, 羅晨, 盧志義.基於信息最大化的經濟綠色發展評價體系構建[J].經濟研究導刊, 2018 (36) .
[20]伍星.“三駕馬車”邊際效應遞減對經濟增長的附加影響分析[J].統計與決策, 2018 (23) .
[21]臧學英.堅持綠色發展是推動天津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金鑰匙[J].城市, 2018 (7) .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