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劉大鈞的產業結構思想和產業組織思想

2023年10月14日

- txt下載

劉大鈞,字季陶,江蘇丹徒人,20-40 年代著名經濟學家、統計學家,與馬寅初、方顯廷和何廉並稱為民國時期四大經濟學家,曾任中國經濟學社社長、重慶商學院院長、國名經濟研究所所長,是《經濟統計月志》、《國民經濟月刊》、《經濟動員半月刊》等雜誌的主編,除學術領域外,他還曾先後擔任北京政府經濟討論處、國民政府立法院統計處、國民資源委員會、關稅與貿易總協定起草委員會等政府機構擔任要職,主要著作有《我國佃農經濟狀況》、《經濟動員與統制經濟》、《非常時期的貨幣問題》、《工業化與中國工業建設》等。
在我國封建體系中,農業一直是產業的主導部門,直到宋朝資本主義萌芽才開始出現,手工業和民族工商業開始緩慢發展。 鴉片戰爭之後,在我國資本主義的強勢入侵下,我國經濟體系結構開始發生了變化,針對產業經濟的研究也隨之開始,民國時期的經濟學家認識到產業經濟理論對於近代產業經濟發展實踐的重要性,思維也異常活躍。 劉大鈞的產業經濟思想也就是在這種背景下產生的,利用在高校、雜誌社及政府機關的職務之便,劉大鈞希冀能夠推廣自己的產業經濟思想,在產業政策方面做出積極的實踐,然而由於政局動盪和他思想的先進性,在當時的時代幾乎全部落空,然而其思想的深刻性及科學性作為一種學說,對當時及當代產業的發展都有著深遠影響。
一、產業結構思想
(一)產業分類及各產業發展思想
1.農業和墾牧業。 劉大鈞認為,中國農耕思想源遠流長,農業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立國之本,應該按照孫中山“耕者有其田”的思想,將土地分給農民,然後由政府引導改良耕地方法,因地制宜種植作物,從而使得農業得以發展,但是在劉大鈞看來,中國當前的農產品質量和產量與西方以工業為主的國家尚還有一大段差距。 對於導致這種局面的原因, 他總結有四點, 一是農業常常遭遇旱澇、蝗蟲等自然災害,而中國對於這些災害還缺少有效的防治方法。 二是農民見識短淺,一年到頭只知埋首耕作,但是卻時常受到中間人的盤剝, 即使是豐收年也不見得富裕起來,大多數人辛苦一年卻入不敷出。三是農民思想守舊,在耕地方法上墨守成規,不肯採用新的耕種方法,也不敢播種其他非傳統的農產品,即使是政府出面引導,也多採取觀望狀態,不敢付出實踐。四是農民缺乏農業融資渠道。農民本身貧困,遇到旱澇災害或入不敷出時只能想高利貸者藉助,但是在利滾利的盤剝下,往往難以償清理想,最後瀕於破產。對於 20 實際 30 年代中國盛行的農業合作社,他認為僅從理論上而言,合作社是為農業生產前、產中、產後等整個生產流程提供服務的機構,對農業融資、生產、營銷等都應該發揮重大作用。 但是在實地調查中他發現, 在農村合作社運作中存在一個關鍵性的威脅,就是它的實際掌權者多為當地的土豪劣紳,他們將銀行低價貸給的借款高價轉給農民, 對農民來說和原來的高利貸借貸並無區別,而起他們還可以從中牟利,農民對於合作社的參與度和信任度降低, 合作社原有的價值也並沒有起到。針對以上這些問題,他認為關鍵在政府對農民的引導,政府應該向農民大力宣傳相關政策,使農民了解並能運用這些與自身利益相關的制度, 同時農民對於政府倡導的農業建設活動也應該積極參與, 共同從上述四個方面著手不斷改進,中國的農業也只有這樣才有希望。
墾牧業發明,劉大鈞認為我國幅員遼闊,特別是邊遠省份開發機會良多,內地雖然開發機會少但是人口稠密,因此可以將內地的人口、技術等優勢遷移到邊境大片未開發地帶開墾牧業,從而有效利用資源推動國民經濟發展。 但是我國中原地區人民安土重遷,家思想根深蒂固,安逸的中原環境也造就了人民固守本土不敢冒險的劣根性。 因此他倡導國民學習美國的“邊疆精神”,移民邊境、開發邊疆,從而推動墾牧業發展,也使國家強盛。
2.礦業和工業。 劉大鈞認為礦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保證,但是由於其資本投入大、危險性高,而且國人對於其重要性認識不足,所以使得國內存在大片為開採的礦產, 對於礦產量多少也缺少調查。 借鑑西方的發展之路,他認為只有資本家和企業家對此進行投資,我國礦業才可能發展起來。 工業方面, 他認為自從清末以來政府引入新式工業之後,從事工業的人已經增多,不過由於政府財力有限發展基本工業和重工業等人民不宜辦的工業, 其他的還是鼓勵民眾自己創辦。 他任務中國工業的制約因素在資金。 運輸和工業發展順序等方面,尤其是最後一帶。 他認為應該先發展消費品, 其次才是半制品工業和基本工業,我國資金有限而且輕重工業的投資會制約到彼此的發展,只有通過輕工業為重工業累積資本,循序漸進才能使得各產業發展順利。
3.商 業 。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著根深蒂固的 “重農抑商”,所謂“士農工商”,商被當做輕賤職業排在末位。但是劉大鈞認為,國內大凡富豪者幾乎都是商人,在海外經商的華僑中也多夫人,近年來南洋地區的商業也基本都在華人的操縱之下,因此他認為我國人民有著天生的從商才能, 但是也需要政府採取手段加以約束和規範。 比如在各省糧食豐收情況差異大時,政府應採取措施調劑供需,可以建築倉庫、儲存米糧;對於商人暗中操縱市場價格,或者中間環節過多導致消費者價格過高等損害消費者利益,破壞市場的情況,政府應進行監督和懲罰;政府還應加強市場監督,普及商品檢測方法,防治出現商品摻假情況,提高我國商品的質量標準。
4.交通運輸業和金融業 。 交通運輸和金融各產業發展的重要流通渠道,前者是人及商品的流動渠道,後者是資金的流通渠道,都是經濟發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劉大鈞認為若果交通運輸不便,那麼貨物就不能流通,經濟就不能順利運行。 暢通交通的思路是政府建築經營主要的交通幹線,並規劃指導民營資本建築與經營支線,這樣可以避免一方資本吃力或者運營乏力,使得交通建設迅速發展, 從而推動其他一切事業發展。 金融業對於其他產業都影響重大, 因此關鍵要保證其穩定性。 政府應對其實行必要的統治政策,防治其操縱市場造成市場泡沫,可以引入私利金融機構與政府共同管理。
(二)工業化思想
劉大鈞對於工業化的定義是為 “各種生產事業機械化及科學化,而其組織與管理以科學化及合理化”,這個概念相對於一般的工業化定義更顯得寬泛、涉及內容更廣,更具科學性,指出了工業化各個生產要素如科技水平和應用等的轉台,而且這種定義也表明了工業化的推進將會伴隨著經濟的轉型,即由農業為主導轉向以工業為主導。 在工業化目標方面, 他認為國防和民生都很重要, 但不能以統一標準斷定各自重要程度。 認為民生是工業化的目標和發展動力,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夠放棄,但是會受到國家經濟力量的制約而影響其改進程度, 國防則取決於國際環境,根據戰亂時期和和平時期決定積極和消極的發展策略。 針對中國工業化的發展條件, 他認為中國在天然資源、勞動力與資金、運輸、市場及政府措施等四個關鍵方面都沒有優越性,但是他認為通過國民的努力這些條件是可以改善的, 而且他指出當時中國具有國際貿易、抵制洋貨、貨幣貶值、外來資本增多等多個有利因素,當然也面臨雜稅多、內戰、法律不健全、政府引導措施不當、投機盛行、缺乏專業人才、組織不利等不利因素。
二、產業組織思想
產業組織主要指產業內的企業間競爭或壟斷的關係,企業、產業和市場之間的組織及運行形式,以及這種形式最終達到的市場績效。 劉大鈞的產業組織思想主要包括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 政府與企業等兩個方面的內容。
劉大鈞認為中國要想實現工業化就一定要走計劃經濟的道路,但這種計劃經濟不是統制,也不是由政府部門完全包辦。 他強調政府應該施行有限的計劃經濟體制,政府不能統治一切經濟行為但應該有意識的指導,國家不應經營一切企業但應該掌握基本企業。 對於政府完全包辦的行為他強烈抵制, 對西方資本主義的自由競爭他也表示不同意。 他認為應該是在政府有意識有組織的引導下,聯繫各種經濟活動,從而走向工業化,工業化的成果應該是國人共同擁有而非私人利益的最大化。 他認為工業化是否有效率的標準是計劃經濟中的層次劃分,層次的劃分應該按照所辦經濟事業的主次輕重劃分,急於應辦的放在首位, 其他的則可以限制或放在計劃外。 而在政府與企業的關係方面。 劉大鈞認為政府與企業的關係直接影響到工業化的組織形式, 因此對於重要的部門和產業國家應該自行經營或採取壟斷。
參考文獻:
[1]聶志紅.民國時期工業化思想研究[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9.
[2]葉世昌,施正康,中國近代市場經濟思想[M].上 海 :復旦大學出版社,1998.
[3]孫智君. 劉大鈞的產業經濟思想述評 EJ].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07,(3):1l7— 122.
[4] 孫大權 . 中國經濟學的成長 : 中國經濟學社研究 (1923 ~1953)[M].上海:三聯書社,2006.
[5]劉大鈞.確立經濟政策以發展國民經濟提案 Ez].上 海市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企業史資料中心,中國經濟統計研究所檔案,o1 一 OO6,1935.
[6]馬寅初.論 官僚資本[c] / / 馬 寅初選集.天 津 :天津人民出版社,1988:223—224.
[3] [7]劉大鈞.國民經濟建設運動之理論與實際[M].南京:國民經濟建設委員會總會,1936.
[8] 劉 大鈞 . 工業化與中國工業建設 [M]. 上 海 : 商務印書館 ,1945.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