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高等院校學生管理論文3篇

2023年10月20日

- txt下載

第一篇
一、高等院校學生工作現狀存在的問題
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得到根本的確立,傳統的學生工作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和管理人員大多站在自己的立場考慮,從自己的立場出發,從單純的一方面認為學生必須要接受教育管理;過分強調教育管理者的主導作用,從而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了學生自主教育、自主管理、自主服務、自主約束的能力和作用發揮,從而使學生形成依懶心理和叛逆心理,給學生管理工作帶來了一定的制約。這就要求高等院校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要不斷的加強學習和研究,更廣泛的吸收工作經驗,創新工作方法和手段,才能做好學生管理工作。
二、創新高等院校學生管理工作模式和途徑
(一)堅持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的管理理念
學生管理工作要形成和強化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的管理理念,確立學生主體地位,堅持「一切為了學生成人、成才、成功」的人才培養目標,把重視學生的發展、成才教育和終身教育作為教育的最根本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的管理理念,將高校教育管理者的工作重心轉移到學生最關心、最需求的生活、學習範疇中來,想學生之所想,急學生之所需,科學、理性的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生活觀、學習觀和成才觀,幫助學生樹立愛校、愛國的集體價值觀,將個人的理想目標與社會需求、國家發展結合起來,樹立遠大的人生價值觀。
(二)樹立「以學生自主管理、輔導員加強引導」的學生管理工作新機制
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工作模式,要堅持以思想教育工作為主線,養成教育為基礎,著力打造班風建設,推動學風建設,以嚴格管理加上深層次的思想教育為手段,將教育、管理、指導和服務落實在學生管理工作中,從而實現兩個目標:一個是實現學生管理隊伍專業化、職業化,高等院校學生管理工作應該提倡樹立通過引導和服務的過程同時實現教育管理的理念;第二個是學生實現自主教育、自主管理、自主服務、自主約束,發揮以學生為主體的作用。
(三)重視指導和服務職能的功能發揮
使教育、管理、指導、服務學生工作四大職能能夠實現有機結合。四大職能的發揮、結合程度在一定範圍內對學生工作的水平起到了很大的影響作用和約束作用。重視指導和服務職能的功能發揮是創新當下高等院校學生管理工作的一個重要突破和飛躍,要以「柔性管理」的思想為指導,確立「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和民主管理的現念,強調在管理中實現「服務育人」,堅持學生工作由「管」向「導」的轉變。
(四)發揮全員育人的教育管理合力,全員育人是指全校
教職工圍繞學生的成長成才需求,共同參與、齊抓共管,從而實現「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環境育人」。它要求教師不僅要備教材、還要備學生,通過班導師制的形式給予學生及時的學業指導和課後輔導,幫助學生克服學習困難;行政管理人員要發揚「嚴、精、細」的工作作風,通過高效的管理能力、良好的服務態度以及優質的服務效果感染學生;後勤工作人員要樹立全心全意為學生服務的思想,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環境;學校通過校園建設和文化建設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高等院校學生管理工作不僅僅局限於是一套完備的工作方法和藝術的工作技巧,作為新形勢下的教育工作者,我們要不斷的學習和研究,創新管理模式,要全盤考慮高等教育的全過程,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堅持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緊跟時代步伐,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創新型、應用型人才。
作者:戚旭娣 李悅 單位:吉林華橋外國語學院 長春光華學院
第二篇
一、大類招生背景下學生管理工作的困境
1.思想政治教育組織載體缺失
行政班級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高校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最基本的組織載體。班級也是加強集體主義教育的主要陣地,通過班級工作可以培養學生的人際交往和組織能力,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操和價值觀,可以說班級這一載體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大類招生背景下,由於實行了選課制、學分制,客觀上打破了原有的班級授課,學生可以選擇不同課程、不同上課時間,一個班的學生很少有機會坐在一個課堂上,客觀上淡化了學生的班級意識。尤其專業分流、重新編班後,學生更難以融入新班級中,導致班級凝聚力缺乏,人心渙散,班級概念淡化,很難開展集體活動。班級概念的淡化對於長期以來接受班集體教育方式、對集體有著強烈歸屬感的大學生來說,則意味著歸屬載體的缺失。學生歸屬載體的缺失,將帶來學生的困惑、迷茫、焦慮、抑鬱,不利於身心健康發展。班級這一思想政治教育組織載體的缺失,相關群團組織則難以有效的補充,使現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少對學生進行教育管理的基礎,缺少思想政治教育基層組織的監督和督促,大大削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更大的挑戰。
2.學生事務管理理念體制滯後
大類招生突出「以人為本」的學生管理工作理念,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和主體地位,注重學生創新意識和綜合能力的培養,實現學生多層次、多維度的成才目標。我國高校一直以來的學生管理工作理念的核心是「以服務社會為中心」,幾十年來,我國各高校對學生管理工作非常重視,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途徑和管理方法。從發展趨勢來看,高校學生管理工作逐步開始強調教育性和發展性,開始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但是,由於長期以來形成的管理體制等原因,很大一部分高校與學生之間依舊是主從關係,學校是主動的教育者和管理者,學生則是受教育者和被管理者,這與大類招生強調的以生為本的管理理念還有差距。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缺少應有的人文關懷,如管理方式帶有強制性,管理目的以學校為出發點,形式主義作風嚴重,師生關係矛盾對立等。在日常管理體制上,常常重管理、輕服務,忙於事務,停留在管好學生、管住學生層面,對日常事務管得過細,而對關係學生成長、成才的基本素質提高沒有給予應有的重視,忽視學生的主體作用,限制學生的個性發展。
3.學生髮展指導體系尚不健全
大類招生強調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主體性,但目前學校對新生的適應性教育、職業生涯規劃輔導、心理健康教育、學生成長成才教育、職業養成教育、就業創業教育等學生髮展指導服務仍處在不斷摸索嘗試階段,停留於完成課程任務層次,實際效果不佳。大類招生背景下學生是大類招生的主體,也是大類招生的真正受益者,對於剛入校的新生來說,往往不能完全把握自己,容易迷失方向,面對陌生的生活環境、不同的交往人群、自主學習方式等,不同程度上會出現種種不適應。在「加強基礎、拓寬專業口徑、重視綜合素質、增強適應能力」的新的人才培養原則指導下,新生入學後首先接受通識教育,然後選擇專業,這一階段學生面臨的是高考後的鬆綁與無專業歸屬的授課模式,使得有些學生產生散漫心理,且得不到及時有效的關心和指導,產生極大的不適應。另外,學生在進校後一兩年的學習過程中,基本接觸的都是基礎課,專業課程的後移必然減少專業學時,一定程度上淡化專業教育,對應性減弱。重新選擇專業時,缺乏有效的專業引導,部分學生對優勢專業趨之若鶩,不願選擇其他專業,追逐市場熱點,或者人云亦云,思維極端,以至於分流後專業之間生源不平衡,專業冷熱不均。
二、大類招生背景下學生管理工作問題的成因分析
1.社會原因:價值取向多元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大量西方文化湧入,傳統與現代觀念的衝突,使社會價值觀念呈現多元化趨勢。大學生面對多元的社會價值導向,產生多元價值取向。儘管主流價值觀是積極的,但受市場經濟的負面效應、西方社會思潮的衝擊、社會不正之風、網絡文化等多重影響,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缺乏理想信念、輕視傳統美德等錯誤價值取向開始在部分大學生中流行,這是大類招生背景下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出現問題的原因。
2.教育原因:人文關懷缺失
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的人文關懷主要指在高校學生管理過程中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在尊重引導和滿足大學生健康成長、成才需要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大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大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推動大學生全面自由和諧地發展。隨著高等院校規模的不斷擴大和諸多複雜因素的影響,高校學生管理工作面臨形勢的嚴峻性和內容的龐雜性,學生管理中的人文關懷出現諸多問題:管理制度的設計與制定,注重「剛性」制度,忽視人文理念;管理過程的方式與辦法,注重機械管理,忽視情感引導。把學生作為「工具」來培養,造成人文關懷的缺失。這也是高校學生管理出現問題的原因。
3.個體原因:學生自我迷失
高等教育讓大學生從家庭走向被稱做「小社會」的高校,脫離家庭的保護和庇佑,角色上發生改變。大學生「是從家庭圈子轉向社會圈子的一個『移民』,他們逐漸擺脫舊型的社會監督,進入新的社會監督形式」。面對角色的轉變,很多學生還處在茫然的狀態中,他們感到孤獨和無助,無法適應新環境帶來的變化,自身缺乏歸屬感。現在大部分大學生是獨生子女,在家被家長嬌寵,一切以自我為中心,沒有經受過艱苦生活的磨鍊,無法進行自我控制和自我調節。當大學生步入大學校門,接觸到新鮮大學文化的同時,也接觸到社會上的各種不良風氣,有些意志不堅定的大學生放鬆了對自己的嚴格要求,導致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混亂,出現急功近利、不願奉獻、不能承擔責任、不願艱苦奮鬥、愛慕虛榮、貪圖享受等不良價值觀,甚至出現消極和偏激行為,成為大類招生背景下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出現問題的重要原因。
三、大類招生背景下學生管理工作的對策和建議
1.樹立以人為本的學生管理工作理念
大類招生要求更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高校作為培養學生健全人格及創新精神的神聖殿堂,必須牢固樹立「以人文本」的學生管理理念。落實以人為本的理念,要求學生管理工作者在管理過程中要把學生放在工作的主體地位上,充分體現學校和老師對學生的人文關懷,時刻以學生為中心,關心學生成長,維護學生權益,幫助學生切實解決困難和問題。遵循「市場」精神,以學生的滿意度和全面發展為標準,按照「顧客」的需求,積極研究新形勢下學生事務管理工作的規律特點,給學生提供更好、更科學、更高等院校的「服務產品」;學生工作管理者要將管理和服務統一結合起來、互相滲透糅合,充分突出學生的主體性,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參與到管理中,發掘自身潛能。
2.構建復合型學生管理工作機制
大類招生背景下,單單使用一種學生管理工作機制不能適應高等院校教育改革和人才培養的需求,必須在營造良好學習生活環境、提高管理者的職業水平和服務意識等機制的前提下,建立輔導員制+專業導師制+學長制相結合的復合型學生管理工作機制。大類招生實施學分制和彈性學制,使得學生的學習時間、學習課程處於動態的過程之中,學生在各個階段的側重點不一樣,輔導員側重於學生的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導師一般選拔責任心強、對專業知識精通的優秀教師,側重對學生的專業進行指導,專業導師能消除通識教育階段學生對專業知識的迷惘困惑,指導學生在專業分流時理性選擇,為專業培養打下堅實的基礎,專業導師制為學生與專業之間搭建了一個有效的溝通平台。學長制是一種在國際上普遍推行的學生自主管理模式。通過高年級同學將專業學習中的切身體會經驗與新生進行交流,以朋輩影響實現良性互動,既有效減少新生群體中的逆反心理,又使得高年級學生得到切實鍛鍊。輔導員制+專業導師制+學長制使得學生不管在通識教育還是專業培養過程中,都可以得到有效的全方位指導和服務,確保大類招生背景下的學生管理工作得以順利開展。
3.利用網絡建設信息化服務平台
隨著時代的發展,網絡對學生的影響越來越大,充分發揮網絡作用,能有效解決從通識教育到專業知識教育階段學生管理工作連續性差的問題。通過建立學生電子信息檔案保存學生成長軌跡,有效規避班級重組後輔導員對班級熟悉程度降低的風險。利用網絡平台,如博客、微信、QQ等,加強學生與老師、學生之間的溝通,組建虛擬的班級,增強班級凝聚力,提高學生管理工作水平。另外,大類招生背景下,建設高效的信息化交流平台與優質的硬體服務設施,創建「一站式」學生服務大廳,是提高學生管理工作水平的有效途徑。大類招生背景下的學生管理以尊重學生為根本,以學生滿意為出發點,簡化學生管理工作流程,建立學校、學院、學生參與、社會輔助的管理與服務運作機制,將快捷的網絡融入其中,將豐富的信息應用服務和各部門的協同管理相結合,減少各部門各自為政、服務效率低下的問題,以良好的學生管理促進學校各項工作發展。
四、結語
大類招生是一種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招生模式,在人才培養上有其獨到的優勢,探尋與之相適應的高等院校學生管理工作模式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需要高等院校教育工作者根據實際情況不斷進行探索和實踐。
作者:崔偉 陳娟 單位:京曉莊學院
第三篇
一、高校學生管理中不公平現象的表現
近幾年來就業形勢的緊張,就業受到了各行各業人的關注。各高等院校的校企合作和企業供需見面會也相繼的普及開來,與此同時,為了更好的開展各高校學生的就業工作,有些院校開始專門設立了就業指導幹事一職,可見就業成為了關注的焦點,就業更是學生最關心的問題。就業指導工作剛起步幾年,面臨著嚴峻的考驗,如何才能在就業指導中做到公平、公正、公平,也成為了關注的重要問題。
二、高校學生管理中不公平現象的原因
(一)學生幹部選拔方面當前高校學生幹部選舉方面存在的不公平現象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首先選拔標準,某些高校對於學生幹部選拔的標準不明確、不詳細,沒有具體的選拔細則,讓選拔的時候存在漏洞。在這種情況下選出的學生幹部有一部分就是由輔導員指定的,一部分是想著在各個老師或領導面前想混個臉熟自薦的,這就對那些有信心、有真心想服務好同學們的學生是一種不公平對待。其次就是高校對於學生幹部選拔的條件要求高,比如要求有某些方面的幹部經歷、或是預備黨員、或是能說會道、或是能歌善舞等等;當然我們可以把這些作為一個輔助的條件而不是必須的條件,從這個方面來說對於那些熱心的沒有達到這其中的某些條件的同學來說就是另外的一種不公平。第三班幹部的選拔有一部分是由在入學軍訓時的幹部繼續留任,這樣做的目的是節省了時間但也讓學生們失去了民主選舉的過程,也存在了不公平的現象。
(二)獎助學金評定方面
高校在獎助學生的評定過程中出現不公平現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首先是高校對獎助學金的評定標準沒有一個統一的規範,一般實行的是「校(院)、院(系)、班三級」程序法。也就是說學校(院)制定一個大致的標準同時把相應的指標下發到各院(系),各院(系)再根據班級情況和人數比例細分指標數,再下發給相關輔導員以班級為單位進行評定;沒有相應的嚴格的標準來程序來規範這一流程,本身就對各院(系)的學生就是一種不公平。其次,在這種相對粗糙寬鬆的程序下,各班級的評定的標準是以成績為主要的依據,按成績的高低順序來評定,同時輔導員從中進行協調和協商,最終確定結果;在整個的評定過程中缺乏科學性,存在較多的主觀情緒,評定結果往往不公平。第三在高等院校的民主評議過程中由於學生對具體的評定事項沒有完全的了解和掌握,導致在評選的過程中僅憑自己的感觀來決定,更多的時候把這一票投給自己的好朋友或自認為看著還順眼的同學;這樣民主的過程中也出現了不公平的現象。
(三)加入中國共產黨組織工作方面
高校學生在入黨審核過程中出現不公平現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首先是在思想認識上存在著誤差的學生申請入黨,對於那些真正想為黨服務的來說就是一種不公平;有一部分同學認為現在入了黨以後進入國企或事業單位比較容易,有些是因為家裡人要求其入黨才入的,本人並不清楚入黨的意義;其次是對於學生黨員的監督和管理不到位,造成某些黨員的意識薄弱,沒能履行好黨員的職責和義務,使黨員的一些不好的表現影響黨組織在學生中的威信。第三是對於入黨的條件要求,在同等情況下班幹部入選的機率大於學生,因為在審核的過程中輔導員存在著個人的主觀色彩,這對於那些沒有任幹部職務的學生存在著不公平。
(四)勤工儉學方面
高校學生在勤工儉學方面的爭取過程中出現不公平現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首先是貧困生的界定,沒有嚴格的、規範的條文來界定何為貧困生,在現在的高等院校中貧困生的界定大多是由生源所在地的行政部門出具一份貧困證明,這份貧困證明的真實性有待考證;有部分學生就用這種假象來爭取這個名額。其次是有的學生幹部不把勤工儉學的相關通知下發到學生當中去,自己憑著學生幹部的身份加入到勤工儉學的行列中,這樣就讓許多真正需要得到勤工儉學的機會來解決經濟困難的學生失去了這個機會,這就是在爭取名額的過程中不公平、不公開的現象。第三就是有些學生經常跟主管的老師聊天,表述自己的家庭情況如何的不能滿足於自己現在的求學生活之類的,久而久之在主管老師那裡有了一個該生需要勤工儉學的機會的一個想法,而那些可能真正需要的同學又是不善於表達自己的就失去了這樣的機會,這裡就有了主管負責人的個人主觀情緒在裡面,這也是當前在高校普遍存在的一種不公平的現象。
(五)就業指導方面
高校學生在就業指導方面中出現不公平現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首先由於各高校近幾年才專門設立了就業指導幹事,但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就業指導人員有大部分都是從行政轉崗的,沒有經過專門的培訓的,這樣就在給學生傳授知識和講解就業信息的時候存在著一定的偏差。其次由於就來指導人員少,學生多的情況,有時某些單位僅需為數不多的幾個人時,就業指導人員可能會通過網絡來傳遞這個就業信息,很難及時的通知到每位學生,這就造成了信息流通的偏差,讓部分更適合這個崗位的學生失去了機會,造成了不公平。第三目前各高校比較注重的是就業率,就是先急著把學生「送」出去。在「送」出去以後就忽略了學生在從業的過程中遇到的服務與管理方面的問題,沒有後續的跟進也沒有了進一步的指導;同時也忽略了學生在工作過程中是否公平的問題。第四在就業推薦的過程中就會出現了主管老師的個人主觀色彩的問題,經常跟老師有來往的並且關係不錯的學生可能會得到更好的單位或好的崗位,而普遍的學生的就業機率就會小很多,這方面也存在著公平的問題。學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公平現象有管理制度本身的問題,因為管理制度的不健全、不詳細、不完善,為操作者提供了隨意性;健全管理制度,讓公平滲透到每個環節,並與時俱進。也有學生管理工作者的問題,努力提高管理者的自身修養和律己行為,建立健全職業道德修養,保證做到一視同仁。也有社會環境因素,社會上的不公平現象是、弱肉強食現象、貪污腐敗現象給學生造成了許多負面的情緒,不能客觀公正的看待問題,有時甚至表現出消極、懈怠、自我的現象。高等院校培養的是未來各行各業的接班人,要讓他們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感受到了公平、公正、公開的現象的存在,消減他們對這個社會的負責情緒,積極的引導他們,這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頭語言或書面語言來表達,在網上則可使用網絡語言來釋放或表達。實踐表明用網絡語言可以緩解心理壓力,可以提高老師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三、結語
總之,在當今網絡時代,作為研究生教育工作者,必須要學會和掌握使用網絡語言,把有意義變為有意思,把被動接受變為主動吸引,努力成為與研究生有共同語言的知心朋友;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走進研究生的心裡,增強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認同感、吸引力和有效性。
作者:閔敏 夏利平 單位: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