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高考數學知識點歸納整理

2024年01月05日

- txt下載

高考數學知識點歸納整理
  在學習中,不管我們學什麼,都需要掌握一些知識點,知識點是指某個模塊知識的重點、核心內容、關鍵部分。想要一份整理好的知識點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考數學知識點歸納整理,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考數學知識點歸納整理1
  1.對於函數f(x),如果對於定義域內任意一個x,都有f(-x)=-f(x),那麼f(x)為奇函數;
  2.對於函數f(x),如果對於定義域內任意一個x,都有f(-x)=f(x),那麼f(x)為偶函數;
  3.一般地,對於函數y=f(x),定義域內每一個自變量x,都有f(a+x)=2b-f(a-x),則y=f(x)的圖象關於點(a,b)成中心對稱;
  4.一般地,對於函數y=f(x),定義域內每一個自變量x都有f(a+x)=f(a-x),則它的圖象關於x=a成軸對稱。
  5.函數是奇函數或是偶函數稱為函數的奇偶性,函數的奇偶性是函數的整體性質;
  6.由函數奇偶性定義可知,函數具有奇偶性的一個必要條件是,對於定義域內的任意一個x,則-x也一定是定義域內的一個自變量(即定義域關於原點對稱).

高考數學知識點歸納整理2


  一、求動點的軌跡方程的基本步驟
  ⒈建立適當的坐標系,設出動點M的坐標;
  ⒉寫出點M的集合;
  ⒊列出方程=0;
  ⒋化簡方程為最簡形式;
  ⒌檢驗。
  二、求動點的軌跡方程的常用方法:求軌跡方程的方法有多種,常用的有直譯法、定義法、相關點法、參數法和交軌法等。
  ⒈直譯法:直接將條件翻譯成等式,整理化簡後即得動點的軌跡方程,這種求軌跡方程的方法通常叫做直譯法。
  ⒉定義法:如果能夠確定動點的軌跡滿足某種已知曲線的定義,則可利用曲線的定義寫出方程,這種求軌跡方程的方法叫做定義法。
  ⒊相關點法:用動點Q的坐標x,y表示相關點P的坐標x0、y0,然後代入點P的坐標(x0,y0)所滿足的曲線方程,整理化簡便得到動點Q軌跡方程,這種求軌跡方程的方法叫做相關點法。
  ⒋參數法:當動點坐標x、y之間的.直接關係難以找到時,往往先尋找x、y與某一變數t的關係,得再消去參變數t,得到方程,即為動點的軌跡方程,這種求軌跡方程的方法叫做參數法。
  ⒌交軌法:將兩動曲線方程中的參數消去,得到不含參數的方程,即為兩動曲線交點的軌跡方程,這種求軌跡方程的方法叫做交軌法。
  .直譯法:求動點軌跡方程的一般步驟
  ①建系――建立適當的坐標系;
  ②設點――設軌跡上的任一點P(x,y);
  ③列式――列出動點p所滿足的關係式;
  ④代換――依條件的特點,選用距離公式、斜率公式等將其轉化為關於X,Y的方程式,並化簡;
  ⑤證明――證明所求方程即為符合條件的動點軌跡方程。

高考數學知識點歸納整理3


  1、直線的傾斜角
  定義:x軸正向與直線向上方向之間所成的角叫直線的傾斜角。特別地,當直線與x軸平行或重合時,我們規定它的傾斜角為0度。因此,傾斜角的取值範圍是0°≤α<180°
  2、直線的斜率
  ①定義:傾斜角不是90°的直線,它的傾斜角的正切叫做這條直線的斜率。直線的斜率常用k表示。即。斜率反映直線與軸的傾斜程度。
  ②過兩點的直線的斜率公式:
  注意下面四點:
  (1)當時,公式右邊無意義,直線的斜率不存在,傾斜角為90°;
  (2)k與P1、P2的順序無關;
  (3)以後求斜率可不通過傾斜角而由直線上兩點的坐標直接求得;
  (4)求直線的傾斜角可由直線上兩點的坐標先求斜率得到。
  3、直線方程
  點斜式:
  直線斜率k,且過點
  注意:當直線的斜率為0°時,k=0,直線的方程是y=y1。當直線的斜率為90°時,直線的斜率不存在,它的方程不能用點斜式表示.但因l上每一點的橫坐標都等於x1,所以它的方程是x=x1。

高考數學知識點歸納整理4


  高三高考數學必修一知識點
  1.滿足二元一次不等式(組)的x和y的取值構成有序數對(x,y),稱為二元一次不等式(組)的一個解,所有這樣的有序數對(x,y)構成的集合稱為二元一次不等式(組)的解集。
  2.二元一次不等式(組)的每一個解(x,y)作為點的坐標對應平面上的一個點,二元一次不等式(組)的解集對應平面直角坐標系中的一個半平面(平面區域)。
  3.直線l:Ax+By+C=0(A、B不全為零)把坐標平面劃分成兩部分,其中一部分(半個平面)對應二元一次不等式Ax+By+C>0(或≥0),另一部分對應二元一次不等式Ax+By+C<0(或≤0)。
  4.已知平面區域,用不等式(組)表示它,其方法是:在所有直線外任取一點(如本題的原點(0,0)),將其坐標代入Ax+By+C,判斷正負就可以確定相應不等式。
  5.一個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區域是相應直線劃分開的半個平面,一般用特殊點代入二元一次不等式檢驗就可以判定,當直線不過原點時常選原點檢驗,當直線過原點時,常選(1,0)或(0,1)代入檢驗,二元一次不等式組表示的平面區域是它的各個不等式所表示的平面區域的公共部分,注意邊界是實線還是虛線的含義。「線定界,點定域」。
  6.滿足二元一次不等式(組)的整數x和y的取值構成的有序數對(x,y),稱為這個二元一次不等式(組)的一個解。所有整數解對應的點稱為整點(也叫格點),它們都在這個二元一次不等式(組)表示的平面區域內。
  7.畫二元一次不等式Ax+By+C≥0所表示的平面區域時,應把邊界畫成實線,畫二元一次不等式Ax+By+C>0所表示的平面區域時,應把邊界畫成虛線。
  8.若點P(x0,y0)與點P1(x1,y1)在直線l:Ax+By+C=0的同側,則Ax0+By0+C與Ax1+Byl+C符號相同;若點P(x0,y0)與點P1(x1,y1)在直線l:Ax+By+C=0的兩側,則Ax0+By0+C與Ax1+Byl+C符號相反。
  9.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組)的步驟是:
  (1)根據題意,設出變量;
  (2)分析問題中的變量,並根據各個不等關係列出常量與變量x,y之間的不等式;
  (3)把各個不等式連同變量x,y有意義的實際範圍合在一起,組成不等式組。
  高三高考必修五數學知識點
  1.等差數列的定義
  如果一個數列從第2項起,每一項與它的前一項的差等於同一個常數,那麼這個數列就叫做等差數列,這個常數叫做等差數列的公差,通常用字母d表示。
  2.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
  若等差數列{an}的首項是a1,公差是d,則其通項公式為an=a1+(n-1)d。
  3.等差中項
  如果A=(a+b)/2,那麼A叫做a與b的等差中項。
  4.等差數列的常用性質
  (1)通項公式的推廣:an=am+(n-m)d(n,m∈N.)。
  (2)若{an}為等差數列,且m+n=p+q,
  則am+an=ap+aq(m,n,p,q∈N.)。
  (3)若{an}是等差數列,公差為d,則ak,ak+m,ak+2m,…(k,m∈N.)是公差為md的等差數列。
  (4)數列Sm,S2m-Sm,S3m-S2m,…也是等差數列。
  (5)S2n-1=(2n-1)an。
  (6)若n為偶數,則S偶-S奇=nd/2;
  若n為奇數,則S奇-S偶=a中(中間項)。
  注意:
  一個推導
  利用倒序相加法推導等差數列的前n項和公式:
  Sn=a1+a2+a3+…+an,①
  Sn=an+an-1+…+a1,②
  ①+②得:Sn=n(a1+an)/2
  兩個技巧
  已知三個或四個數組成等差數列的一類問題,要善於設元。
  (1)若奇數個數成等差數列且和為定值時,可設為…,a-2d,a-d,a,a+d,a+2d,….
  (2)若偶數個數成等差數列且和為定值時,可設為…,a-3d,a-d,a+d,a+3d,…,其餘各項再依據等差數列的定義進行對稱設元。
  四種方法
  等差數列的判斷方法
  (1)定義法:對於n≥2的任意自然數,驗證an-an-1為同一常數;
  (2)等差中項法:驗證2an-1=an+an-2(n≥3,n∈N.)都成立;
  (3)通項公式法:驗證an=pn+q;
  (4)前n項和公式法:驗證Sn=An2+Bn.
  註:後兩種方法只能用來判斷是否為等差數列,而不能用來證明等差數列。
  高考數學必修三知識點整理
  形如y=x^a(a為常數)的函數,即以底數為自變量冪為因變量,指數為常量的函數稱為冪函數。
  定義域和值域:
  當a為不同的數值時,冪函數的定義域的不同情況如下:如果a為任意實數,則函數的定義域為大於0的所有實數;如果a為負數,則x肯定不能為0,不過這時函數的定義域還必須根[據q的奇偶性來確定,即如果同時q為偶數,則x不能小於0,這時函數的定義域為大於0的所有實數;如果同時q為奇數,則函數的定義域為不等於0的所有實數。當x為不同的數值時,冪函數的值域的不同情況如下:在x大於0時,函數的值域總是大於0的實數。在x小於0時,則只有同時q為奇數,函數的值域為非零的實數。而只有a為正數,0才進入函數的值域。
  性質:
  對於a的取值為非零有理數,有必要分成幾種情況來討論各自的特性:
  首先我們知道如果a=p/q,q和p都是整數,則x^(p/q)=q次根號(x的p次方),如果q是奇數,函數的定義域是R,如果q是偶數,函數的定義域是[0,+∞)。當指數n是負整數時,設a=-k,則x=1/(x^k),顯然x≠0,函數的定義域是(-∞,0)∪(0,+∞).因此可以看到x所受到的限制來源於兩點,一是有可能作為分母而不能是0,一是有可能在偶數次的根號下而不能為負數,那麼我們就可以知道:
  排除了為0與負數兩種可能,即對於x>0,則a可以是任意實數;
  排除了為0這種可能,即對於x
  排除了為負數這種可能,即對於x為大於且等於0的所有實數,a就不能是負數。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