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歷史第10課教案

2023年09月16日

- txt下載

全面貫徹「三個面向」戰略指導思想,滲透和灌輸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思想。以素質教育為根本宗旨,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和自學能力。那麼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有哪些教案會比較好呢?感謝您的閱讀,以下是小編帶來的人教版七年級上冊歷史第10課教案內容,希望能幫助到您!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歷史第10課教案1
〖內容標準〗
了解秦兼并六國和秦始皇加強中央集的史實,探討統一國家建立的意義
〖教學目標〗
1.知識識記
①了解秦統一六國,建立統一國家的基本情況。
②知道秦始皇開創皇帝制度,推行郡縣制,建立一整套官僚體制和統一文字、統一貨幣、統一度量衡,修築馳道,連接長城等加強和鞏固統一措施的基礎知識。
2.能力培養
①討論秦建立統一國家的進步意義。
②識讀「秦朝疆域圖」,能指出秦朝疆域的四至,學習識讀歷史地圖的基本技能。
③觀察文字、貨幣、度量衡在統一前後的插圖,指出統一後的優勢所在。
④識讀「秦代馳道示意圖」能指出通往齊、燕地區和吳、楚地區的馳道;能正確指出秦長城西起和東至的所在地區。
⑤歸納秦始皇建立統一國家時的各方面活動,並就秦始皇建立強權正體和實行統一措施對中國社會的影響進行初步的分析和評價。
3.情感教育與價值觀
①通過學習秦的統一,明確秦統一六國實現從小國林立到國家一統的演進,符合歷史的潮流和人民的願望,是歷史的進步。
②通過學習秦鞏固統一的措施,感知這些措施對促進各地區經濟文化發展和交流的作用,以及對中國歷史產生的深遠影響。
③通過學習秦始皇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認識秦始皇在統一過程中的作用。
〖教學要點〗
1.重點秦的統一和秦始皇鞏固統一的措施。秦統一六國,結束了長期以來諸侯分立混戰的局面,建立了我國曆統一的國家,而統一的趨勢則成為此後中國歷史發展的主流。秦始皇將戰國時期的官制加以調整和擴充,建成一套適應統一國家需要的新的行政機構。成為我國長達2000年多年歷史的基本制度。經濟文化上的整齊劃一舉措,不僅加強了統一國家制度的交通,而且促進了各地區經濟文化的發展和交流。總之,秦的統一和鞏固統一的措施對中國古代歷史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2.難點如何正確理解秦始皇的統一措施對我國古代民產生的深遠影響,其中有利與不利因素是教學的難點。教師應根據初一學生的認知水平,適當地從政治上的強權統治和經濟文化上的促進作用兩個角度進行分析,讓學生能較全面認識統一措施的作用。
〖教學分析〗
1.秦滅六國
①指導學生運用第6課「戰國形勢圖」,結合「秦兵馬俑騎士與戰馬圖」以及「長平之戰」的材料,組織學生分析秦王政採取遠交近攻、各個擊破的策略,掌握秦先後滅掉六國的次序。比如:蠶食韓魏,利於東進;長平之戰,傷趙元氣;十年激戰,兼并六國。
②組織學生著重討論秦滅六國建立統一國家的進步意義。一是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長期小國林立的局面,完成了統一大業;二是有利於當時人民安居樂業和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
2.建立中央集權制度
建立中央集權制度是秦始皇在政治上採取的重大措施,運用「秦政治體制示意圖」,向學生說明三點:
①回憶「三皇」、「五帝」,說明「皇帝」一詞的名聲煊赫與權力龐大。突出政自定「皇帝」稱號後,這個稱號延續了2000多年,直到清朝被-為止。
②介紹中央三公――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的職責、地位,介紹地方郡守、縣令的職責、地位,強調中央和地方的官職都由皇帝任免,官員必須絕對服從皇帝。
③引導學生分析秦始皇建立強權正體對中國社會的影響。可從鞏固國家統一和加強統治兩方面進行分析。
3.統一措施
①指導學生識讀「秦朝疆域圖」,能正確指出秦疆域四至的所在地,明確秦是當時世界上大國的概念。以「統治如此廣闊的疆域,除了政治上建立強權正體外,秦始皇在經濟和文化上又採取了哪些措施呢?」導入「統一措施」一節。
②運用教材的插圖、資料,引導學生對文字、貨幣、度量衡進行統一前後的對比觀察,明確其優勢所在。
③識讀「秦代馳道示意圖」,知道通往齊、燕地區和吳、楚地區的方向。了解匈奴的情況和匈奴對秦的威脅,強調萬里長城是舉世聞名的偉大工程,是人類文明的奇蹟,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④組織學生開展對思考題「秦王朝進行文字、貨幣、度量衡和車道的統一,你認為好處在哪兒?秦的統一相對於春秋戰國時期的分立,其進步又在哪兒?」的討論。
⑤歸納秦始皇在建立統一國家上的各方面活動,並就秦始皇建立強權正體和實行統一措施對中國社會的影響進行初步的分析和評價。。
(以上內容主要來源於教師用書)
〖教學實錄〗
〔複習舊課〕
師:第6課我們學習了「商鞅變法與社會變革」,(提問)「春秋五霸」是哪五霸?(提問)「戰國七雄」是哪七雄?他們的地理位置在哪?商鞅變法是本課的重點,也是難點,有關商鞅變法的問題希望同學們多記、多看、多想。
今天,我們接著學習下面的內容。請同學們翻到第三單元「統一國家的建立」
第8課秦的統一
(板書,以下綠色黑體字為板書內容)
〔閱讀教材〕
下面給同學們5分鐘時間,請大家認真閱讀教材,看書時用筆標出你認為應該掌握的內容或者你不理解的內容,看完書之後,我會要求大家合上書本,回顧你記憶中的本課內容。
補充:
嬴(yíng)政郡(jùn)〔合書布點〕
△采點布點
學生閱讀完教材後,找學生講述教材內容,根據學生講述的內容采點、布點(板書)。
秦滅六國時間策略順序意義長平之戰
皇帝陽陵虎符
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郡縣李斯
文字貨幣度量衡車軌長城
△布點小結
今天,幾位同學對課本內容的複述,我是比較滿意的。我想改變前幾節課的做法,要求述點的同學,先由我來指定,其他同學注意聽,中途不要隨插話,如果有什麼問題,一定要等別人把話說完,舉手向老師示意,得到允許後,站起來,面向全班同學和教師表述自己的觀點。
〔分層推進〕
△再讀教材(大約2分鐘)
△快速提問(5分鐘)
①秦滅六國的時間?(從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的十年間。進一步提問:公元前230年是幾世紀多少年代?)
②秦滅六國的策略是什麼?(遠交近攻,各個擊破。秦滅六國的過程,概括為四句順口溜:秦滅六國計謀精,遠交近攻二步行,打敗削弱再滅亡,十年統一順民心。)
③秦滅六國的順序是什麼?(韓、趙、魏、楚、燕、齊,)
④秦滅六國的意義是什麼?(結束了長期以來分立混戰的局面,建立了統一的秦王朝,有利於人民生活的安定和社會生產的發展,符合當時各族人民的共同願望。)
⑤秦王嬴政滅六國後,自稱什麼?(「始皇帝」,後人稱其為秦始皇。秦國與秦王朝,秦王嬴政與秦始皇的區別:秦國是指春秋戰國時期的諸侯國之一,秦王朝指的是秦王嬴政滅六國後建立的王朝。滅六國,稱皇帝前稱為秦王嬴政,稱皇帝之後稱為秦始皇。)
⑥秦始皇在中央設立的主要官職?他們的職責是什麼?(丞相——掌管政務;太尉——掌管軍事;御史大夫——監察百官。他們孝必須絕對服從和執行皇帝的命令。)
⑦秦始皇在地方實行的制度是什麼?職權怎樣?(略)
⑧秦始皇採取哪些鞏固統一的措施?(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車軌、連接長城。)
⑨識圖:第43頁「秦朝疆域」,找出秦朝的都城、四至、長城的起止。
△處理問題(約15分鐘)
①為什麼秦能滅六國?
⑴客觀條件——人民渴望統一。「戰國七雄」之間,為了爭奪土地和人口,不斷進行戰爭,使生產遭到極大破壞,給人民帶來難以忍受的痛苦和災難;封建割據嚴重阻礙各地區間的經濟交往。《孟子•離婁》描繪戰國時期的戰爭場面是:「爭地以戰,殺人盈野;爭城以戰,殺人盈城。」縱觀烽火連天、刀光劍影的270年戰國歷史,可知孟老夫子的這番話並沒有誇張的成分。因此,人民渴望統一,結束分裂割據。「戰國七雄」中誰能承擔「統一」的歷史重任呢?
⑵主觀條件——「戰國七雄」秦國實力。秦國實行了商鞅變法,它是各諸侯國「變法」中比較徹底的,變法後秦國的舊制度廢除了,政治、經濟、軍事力量都得到發展,成為「戰國七雄」中綜合實力的國家。因此,滅六國實現統一的重任就落在秦國的肩上了。
⑶正確的策略:遠交近攻、各個擊破。
②中央集權制度
集權就是把全國的政治、經濟、軍事大權集中於中央。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權制度軍國大事,均由皇帝一個裁決,中央的主要官員都必須絕對服從皇帝和執行的命令。指導學生看第44頁圖「秦政治體制示意圖」。
③秦始皇採取的鞏固統一措施及其影響:(指導學生看課本中的相關圖片)
⑴文字小篆隸書
李斯受命統一文字,規定小篆為全國推廣的標準文字。日常文書來往通用的是隸書。
文字的統一,解決了原先六國文字異形的狀況,便利國家政令的發布和民間文化的交流。並直接影響漢字的演進和發展。後世各種漢字字體都呆溯源於秦。
⑵貨幣圓形方孔錢
圓形方孔錢與古代天圓地方的觀念有一定的關係。我國歷史都依照秦錢的樣式鑄行,它通用了兩千多年。
貨幣統一,將戰國後期秦國的圓形方孔錢作為流通貨幣,解決了拾、流通的困難,方便了經濟交流。
⑶度量衡
解決了各地換算之間的困難,便利經濟的發展。
⑷車道
馳道,意為奔馳車馬之道。直道意謂路線直、距離近、行馳快的道路。
解決了交通不便,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管轄和地區間的聯繫。
④秦的統一相對於春秋戰國時期的分立,其進步又在哪裡?
有利於統一國家的發展;有利於經濟文化的交流;有利於加強軍事力量;有利於鞏固民族的團結。
〔貫通評價〕
公元前221年秦滅六國,建立統一國家。秦始皇開始中央集權制度,推行郡縣制,建立一整套官僚體制。同時採取統一文字、貨幣統一、統一度量衡、修築馳道和直道、連接長城等加強和鞏固統一的措施,促進了經濟文化的發展。秦的統一在歷且有進步作用,對中國歷史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秦始皇在統一過程中的作用是巨大的。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歷史第10課教案2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識記遠古傳說中的主要人物以及漢族的前身和始祖
2.理解炎帝、黃帝與農業起源傳說的實質
3.理解「禪讓」的含義和實質
4.培養從傳說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初步掌握用傳說印證史實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
1.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熱愛歷史的情感
2.了解華夏族形成歷史,培養崇敬中華民族人文始祖的情感
3.體會以禹為代表的遠古居民的優秀品行,培養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的信心和決心,進一步確立科學的人生價值觀
教學重點
1.農業起源的傳說和華夏族的形成
2.禹治理水的方法及其可貴的品行
3.「禪讓」的含義和實質
教學難點
1.部落、部落聯盟的構成和性質以及他們之間的戰爭與融合
2.「禪讓」的含義和實質
教師準備
炎、黃帝的肖像挂圖、對二人陵墓的簡介課件、祭奠活動的圖片、禹治理水的幻燈、布置學生收集我國曆的傳說
學生準備
了解、收集我國古代的傳說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設疑導入
1.同學們都應該知道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你們知道我國一共有多少個民族嗎?
2.肯定補充學生的回答,在56個民族中漢族人口最多,占了九成還要多一些,而你們知道漢族的由來嗎?
3.根據學生的表現引出內容:簡要敘述漢族的由來(重點抱握幾個轉換:漢族的前身是華夏族,而華夏族是由炎黃部落的組合發展而來的。告訴學生,在歷史發展、人類演進的進程中,華夏族不斷融合周邊的民族,逐步發展壯大,才形成了今天的民族局面,因此,漢族和其她少數民族的出現絕不是偶然的
二、炎黃的鬥爭與融合
1.談話轉承:剛才我們將到了漢族的由來,下面就讓我們具體去了解一下緣故時期的部落是這樣一步一步融合成今天的漢族的。大家都知道,在遠古時代,人類是以部落為單位群居的,而由於生存等方面的需要,部落與部落之間結成聯盟,聯盟中會推舉出一位德才兼備的人作領導。大約四千多年前,我國黃河流域出現了兩位的部落首領,這就是炎帝和黃帝。
(積極叫學生思考炎帝和黃帝就是古代的皇帝嗎?)
2.答疑:炎帝和黃帝不是古代的皇帝,至於原因我們會在以後的學習中慢慢了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出示炎帝和黃帝的挂圖,講:這兩位就是炎帝和黃帝,他們是我們共同的祖先。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他們分別領導了黃河流域的部落,由開始的鬥爭到後來的聯合,再到後來的不斷融合。最終成為了漢族的前身(華夏族)。古往今來很多華夏兒女都以各種形式祭奠自己的祖先。
4.播放課件,講述:這就是為了紀念他們而修建的陵墓。炎陵在湖南,黃陵在陝西。每年清明節或者是其她重大的節日,世界各地的炎黃子孫都會回來祭奠我們的祖先。
5.播放陝西祭奠活動的記錄片,向學生作介紹。
6.設疑:同學們看到的是今年在陝西舉辦的祭祀盛況,那麼,老師請教你們一個問題,為什麼人民會如此虔誠地懷念遠去的炎帝和黃帝,他們究竟做了哪些貢獻?請同學們仔細閱讀課文,看教材上是怎麼介紹的。
7.鼓勵學生彙報閱讀收穫,並適時補充引導,讓學生認識炎帝和黃帝在華夏子孫心中的崇高地位。
彙報閱讀收穫:A.炎帝:改進農具、發明醫藥、是中華原始農業和醫藥的創始人,號稱神農氏;發明陶器,開闢集市。B.黃帝:創製曆法,指導人民生產;發明了加工穀物和蒸煮食物的工具;還發明了車船、銅器等;C.他們都是傑出的部落首領,為人們所愛戴。
三、組織討論
A.炎帝和黃帝的貢獻、他們的精神、他們給後人留下的精神財富及其在華夏兒女心中的地位,還應包括學習體會等。(教師)
B.與同學充分討論把今天學習的知識和自己在生活中的有關見聞結合起來,積極發表自己的看法和體會,使自己在學習知識、了解傳說的過程中受到傳統道德的薰陶和情感的教育。
第二課時
一、講解傳說引入新課
1.激發方式講:盤古開天、女媧補天等傳說,引發學生的興趣,引出大禹治水的傳說,告訴學生,早期的人類幾乎住在大江大河邊,就為水患埋下了伏筆,也是大禹治水的傳說提供了依據。
2.設疑:為什麼是大禹治水而不是其她人呢,大禹有什麼特別的能耐嗎?(這都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內容)
二、大禹治水與「禪讓制」
1.出示大禹的頭像圖片,講解大禹治水的經過及其相關知識,包括治水的方法、所用的時間、三過家門而不入的精神。
2.設疑:同學們還不知道吧,大禹治水是舜給她的一個鍛鍊的機會,鍛鍊什麼呢?辦事能力啊。在那個時候,部落首領都是大家民主推選出來的,這種推選產生首領的方法,歷稱為「禪讓」。這個制度大概興起於黃帝以後的很多年,首先是堯擔任首領,接著是舜,後來就是禹。
三、討論小結
1.引導:傳說畢竟是傳說,因為它無從考證,它是人們在口頭流傳的,但卻也反映了當時人們的生產、生活以及思想認識等情況,反映了當時人類的良好願望,但由於認知水平有限,世界上的傳說大都帶有神學的色彩,也就是把人都神化了。儘管如此,傳說對於我們仍然有一些學習和了解的價值。象大禹治理水的這個傳說,他的智慧、毅力、不達目的不罷休的精神,無不是我們學習的好素材,所以,現在你們就了解到的大禹的故事,大膽的發表你的意見和看法。
(明白傳說有利有弊,但是值得大家學習的仍然很多,利用傳說也很重要)
2.巡查、傾聽、融入學生的討論活動
3.小結本課,布置作業。
板書設計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歷史第10課教案3
1課時
【學習目標】
1.記住遠古傳說中的重要人物,記住漢族的前身和中華人文始祖。理解傳說與史實的聯繫與區別,理解「禪讓」的含義與實質。
2.培養傳說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幫助學生掌握以傳說應正歷史的基本方法。
3.了解華夏族形成的歷史,培養崇敬中華名族人文始祖的情感。了解以禹為代表的遠古居民的優秀品行,繼承和發揚中華名族的優秀傳統。體驗大禹治水的艱辛並了解其業績,體會人生的價值。
【重點難點】
1.炎帝,黃帝與華夏族的形成,禹治水的傳說。
2.傳說與史實的區別與聯繫,部落及部落聯盟的構成和實質,「禪讓」的含義和實質。
【學法指導】
獨立預習,敢於表達,學會聆聽,合作討論。
導學過程方法導引
【自主學習,基礎過關】
一、自主檢測:
.1、遠古時,我國大地上分布著許多部落。相傳,在黃河流域的___和___領導的兩個部落十分有名。在東方,____領導的部落力量很大。
2、___戰勝___以後,兩部落結成聯盟,在黃河流域生活、繁衍,並不斷融合鄰近的部落,構成後來___族的主幹。
3、華夏族尊奉的祖先是___和___。
4、黃帝以後很久,相繼接替擔任部落聯盟首領的是___、___、____,他們都是經過民主推選實現的,在歷這一制度被稱為「____」。其中在治水的過程中「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是___。
二、我的疑惑:
【合作探究,釋疑解惑】
1、我國的遠古傳說為我們了解原始農耕時代的歷史提供了哪些重要信息?
2、禪讓的實質是什麼?
3、大禹治水的故事給我們怎樣的啟示?
【檢測反饋,學以致用】
1.)禪讓制的依據是()
A.財產B.武力C.才德D.門第
2.某台灣旅行團要來內地拜祭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他們應該去()
A.黃帝陵B.大禹陵C.秦始皇陵D.中山陵
3、下列各項,與炎帝無關的是()
A.製作耒耜,教民耕種B.嘗百草,尋藥物C.創製曆法D.發明陶器
4.「中華開國五千年,神州軒轅自古傳。創造指南車,平定蚩尤亂。世界文明,惟有我先。」孫中山先生的這首詩歌頌的是()
A.女媧B.黃帝C.炎帝D.禹
5.今天漢族的前身是()
A.蚩尤部落B.華夏族C.匈奴族D.東夷部落
6.根據「禪讓制」,原始社會末期部落聯盟首領的選拔是由()
A.前任部落首領任命B.部落首領推選
C.全體氏族成員表決D.德高望重的人競選
7.傳說中的原始部落聯盟首領出現的先後順序是()
①舜②堯③禹④黃帝
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④②①③D.③④①②
8閱讀下列材料,正確回答問題: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____《禮記•禮運篇》
(1)《禮記》中這段材料講的是什麼社會時期的情況?
(2)「天下為公,選賢與能」是什麼意思?這種辦法歷史叫什麼?
(3)舉例說明當時是怎樣「選賢與能「的?
(4)「賢」與「能」具體指什麼樣的品質??
【總結提煉,知識升華】
1、學習收穫
2、需要注意的問題:如何在浩瀚的史料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在教學中要讓學生體會和感悟並逐漸掌握方法。
【課後訓練,鞏固拓展】
課本p16學習測評
【課後反思,自悟自勵】
自覺預習,獨立完成。
有疑惑一定要記下來。
小組討論完成,並展示按照老師的要求,分組展示,(可以抽取一三五組到黑板前展示本組的學習成果。二四六組準備評價,不參加展示的同學應認真傾聽或認真觀察展示情況,隨時準備補充或更正,2、展示完畢後,進行互評(可以生生互評,組組互評,也可以師生共評。)
獨立完成,老師點評。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歷史第10課教案4
《垂直的生計》
一、課程標準
1.描述世界一些地區和國家不同的自然環境條件,比較人們社會生活和風土人情等方面的主要特色。
2.運用各種不同的地圖和圖表,描述區域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的特點。
二、學習目標
1.能夠利用各種地圖或文字材料,獲取所需要的信息,描述秘魯安第斯山區的自然環境。
2.能夠說明山區人們是如何利用山區來發展生活的,描述他們生產生活的特色。
3、學會分析山區人們生產生活的特色與山區自然環境之間的關係。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安第斯山區的自然環境特徵和人文環境特色。
難點:安第斯山區的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之間的關係。
四、教學方法
讀圖法、情景教學法、合作討論法等。
五、教學流程
【導入新課:欣賞圖片】
欣賞安第斯山脈地區風光,同時配上印第安人音樂,引起學生的興趣。
設問:同學們,老師給大家帶來的這些風光圖片美不美?
學生答:美!
問:那麼大家想不想知道這麼美麗的地方到底在什麼地方呢!
學生答:想!
(一)尋找安第斯
1.通過幻燈片向同學們展示兩張圖片(安第斯的地理位置圖),請同學們來說一說,安第斯山脈在世界的位置、走向及地位?
2.再通過幻燈片展示一幅當地圖片,設計問題:「走進山區,探索山區的生產生活是怎樣的?」
(二)探秘安第斯
1.【幻燈片展示秘魯山區農業活動示意圖】
設計問題:安第斯山區人民又是如何利用當地的環境發展生產的呢?
學生回答:低海拔處……高海拔處……
2.【幻燈片展示5。S左右安第斯山脈東坡不同高度自然景觀變化示意圖】
設計問題:秘魯安第斯山區從山麓到山頂自然景觀的變化原因?
學生整理(教師引導)回答:隨著海拔的升高,氣溫逐漸降低(每升高1000米,氣溫下降6℃)。高海拔山區從山麓到山頂,導致自然景觀呈現垂直變化。
3.【教師引導過渡】
設問:秘魯山區之所以能產生如此奇特的生產方式出現文明,是什麼人最先在此創造出的呢?
學生回答:印第安人!
教師出示印第安人圖片,及出示印加文明遺址圖片。
(三)走進安第斯
1.【小組合作探究】
小組合作目標要求
1)安第斯山區印第安人的衣、食、住、行是怎樣的?
2)這樣的生活方式與自然環境之間的關係如何?
2.【學生成果展示】
衣:羊駝毛質地輕柔,纖維細長,保暖性強,極為珍貴,有「纖維上帝」之美譽。
食:玉米和馬鈴薯是山區居民的主要糧食。秘魯人培育出抗寒的馬鈴薯品種,還利用晝夜溫差大發明了常年保存馬鈴薯營養價值的方法。
住:如圖(PPT)
行:駱馬能在崎嶇的高山峻岭間行走自如,體小但耐饑渴。是當地居民的主要運輸工具。
3.【展示秘魯國徽】
問題:秘魯國徽左上角是什麼動物的圖案?它出現在國徽上面說明了什麼?
學生回答:駱馬。
(四)感悟安第斯
教師設計問題:安第斯山區秘魯人「靠山吃山」的生產、生活方式讓我們懂得了?
學生回答:因地制宜,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新課小結】
【鞏固練習】(見《隨堂練習》)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歷史第10課教案5
《遠古的傳說》
【教學目標】
識記與理解:記住遠 古 傳說中的重要人物,記住漢族的前身和始祖。理解炎帝和黃帝與農業起源關係的傳說的實質,理解「禪讓」的含義和實質。
能力和方法:培養從傳說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幫助學生掌握以傳說印證歷史的基本方法 。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了解華夏族形成的歷史,培養崇敬中華民族人文始祖的情感。了解以禹為代表的遠古居民的優秀品行,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體驗禹治水的艱 辛並了解其業績,體會人生的價值。
【教學重、難點】
重點:農業起源的傳說 和華夏族的形成。禹治水的傳說。
難點:部落、部落聯盟的構成和性質。「禪讓」的含義和實質。
【課前準備】
課前收集有關黃帝、炎帝、蚩尤、大禹治水的傳說故事。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1.學生讀引言。
2.教師引入:歷史講究真實可靠,傳說難免誇張虛構。但不少傳說生動地反映了人類的歷史,包含著極有價值的內容。上一課 時,我們從 考古發掘的物證來學習了原始農耕文化,本課時要通過傳說來認識農耕文化。看看那些流傳久遠的傳說中,包含了有關遠古農耕文化的哪些有用的歷史信息?
二、新課講授
(一)二、炎帝和黃帝的傳說
中國人都自稱是炎黃子孫,你知道是怎麼來的嗎?
講解「炎」、「黃」之意及其傳說(或抽學生來講)
整理出華夏族的來歷:
從中知道了哪些有關農耕文化的重要信息?談後世祭祀炎、黃(談兩碑上的字),黃帝、炎帝被稱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
(二)禪讓的傳說
1.簡要講: 黃帝以後很久,堯禪舜、舜讓禹。要求學生概括其過程的共同點。然後得出結論,讓學生理解禪讓的含義。
2.讓學生簡單發表一下關於如何看「禪讓制」的看法。
(三)治水的傳說
1.禹之所以在 舜死後出任部落聯盟的首領。必定是他的德才出眾、威望很高。何以見得?還是讓我們一起來了解禹治水的傳說。
2.要求學生講述大禹治水的傳說。然後問,禹治水為 什麼能夠取得成功?然後小結:禹治水成功,樹立了崇高的威望。
3.處理輔欄的讀讀、說說。
(四)情感升華
學習了本課內容,我們從他們身上學習什麼?(生答,教師簡評),這些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要將其發揚光大。
(五)學習測評
完成課後學習測評題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