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種田文之女配人生.txt

2023年10月17日

上一頁  2/33  下一頁 txt下載

可余榕对村里情况还没摸熟,又觉得奇怪,这余娟自家姐姐不见了,怎么找自己这一房的。
“我去把小树叫过来吧,你去问问几个哥哥们,让他们出去找。”
余娟顿时就对余榕印象不好了,觉得余榕冷心冷肺,她一股脑儿的跑出去。张氏拉着余榕道:“你且不用去,我去找你五婶,你在这里看着火。”张氏想及此,又去外面让余树去喊余松去找人。
余树进来就猫在余榕旁边:“五婶又偷懒了,啥事都让娘做。”余榕摸了摸他的脑袋,“你早上没吃饱吧?秋梨膏今天喝了没有?”余树生下来的时候,条件最差,因此余树瘦瘦小小的,又因为前几年伤风,经常咳嗽。
“喝了。姐,早上我拿饼子吃了,背着奶吃的。”家里的干的粮食,比如饼这些余老太是不会给三房吃的,但是现在是张氏在掌厨,不弄点给自家孩子吃,她肯定会撂挑子的。田氏怀了孩子还真把自己当家里老太爷了,五叔心疼她,可不代表旁人就要帮她做事。
余榕笑道:“这就好,你别出去了,就在这里。外面闹哄哄的,等会儿等新娘子要出门的时候你再出去。”她们家可不是二房的人,每天忍受欺负。
张氏也不能出去多久,过了一会儿就回来了,她来的时候对余榕道:“这个香香也不知道是信了什么邪,去跳湖了,被山上经过的王大全救了。你哥让你二伯过去了,这也倒是成就了一门姻缘。”其实余香香的那点小心思,大人们都是门儿清的,可是这也是自己作出来的,赵氏为了自己贤良名声,委屈自己的孩子。
“不过是救了,怎么就要以身相许了?”余榕不解。
张氏笑道:“如果不在一起人家才说闲话,而且香香又没嫁妆,年纪又大。王大全是山上的猎户,虽说没田地,但冬天人家又有猎物,但过的也不错的。你二伯也动了这个心思。”
在余桃的婚礼上出了这样的事情,余老太怨死了余香香这个害人精,但又不能说什么。余榕也跟余梅余柳一起躲在门后,姊妹兄弟们倒是一个人一个红包,余树拿了红包就放余榕怀里拿着。
余香香满脸泪痕的躺在屋子里,余老二本来去找余老太拿钱买药,可余老太是何等狠心之人,那是一个子儿不会出的。余老二无法只好找余老三跟余老五借,余老五借说有事出去,余老三手里也不过几个子儿都借给余老二了。
“香香姐,你说你是何苦?”余娟一边喂药一边说。
“香香姐,我听娘说了你过几天也要过门子的。”余柳虽然年纪比余娟大,但还懵懵懂懂的,她想起前几天从唐姐夫那里拿的红封就高兴,若是自家姐姐成亲,那自家姐夫不是给的更多。对于她来说能拿到红包才是顶顶重要的。
是啊?她们都是一样余家的姐妹,可余桃却是嫁到唐家那样礼数周全,家庭又殷实的人家,可她就只能嫁个猎户。但是对于常年看种田文小说的余娟来说,她倒是觉得很好,猎户又有打猎的手艺,不愁肉吃,看看余香香都十七八的人了,头发还是黄毛,一看就是营养不良,嫁到猎户人家也好。
在余香香看来,猎户那可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即便是猎些畜生,也不过是冬日里那些畜生猫冬的时候才能打得到。而且日后回娘家又太远,万一王大全对她不好,她又该怎么是好?
可这个时代不讲究自己愿不愿意,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三下五除二就把婚事说好了。王大全白得了一个媳妇,高兴的不得了,一个子儿没花就把余香香娶进门了。
余香香走之前把余娟拉到身边,细细叮嘱:“娟儿,你要为自己上点心,我这一去就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家里的事你多担待些,柳柳比你大可不如你懂事。”余娟心里也不舒服,她们二房每天还要起床喂猪,打猪草,洗衣服做饭基本全包。以前伺候娘还有余香香在,日后也压在她身上,这可跟想象中的种田文不一样。
而余老太在家里是有绝对权威的,但自家娘贤良淑德的,又不如三婶泼辣,二房是最没存在感的一房了,她要想个办法改变这种境况才行。
余桃在一片吹吹打打中出了门子,余桃走了,余香香没过几天也走了。余榕是绝对不会主动去做任何事情,除非当天张氏要做事余榕才会帮忙,这下没少落得田氏埋怨,可田氏也不敢当面跟张氏吵架。
余桃虽然没有回门,但是送回了很丰厚的礼物,另奉上纹银五两,也算是给余奉的心意。有了这点子钱,余老太终于舍得拿了二十个大钱出来置办年货,其他的钱则全部存起来给余奉读书用。
“好冷”余榕打了个冷颤,张氏今天做饭,余榕也要起床帮忙。
余松力气又大,早就把柴劈好了,而且余松得到张氏的吩咐只劈一天的,水也正好够用一天的。余树则坐在灶膛前烤火,想到年后就可以去学堂,他不禁十分高兴。余榕则在一旁切咸菜,锅里连粥都喝不上,全是青菜跟胡萝卜加几颗米。
这肯定又是田氏去说了,是,孕妇是要多吃。可张氏怀孕还不都是吃一样的,轮到田氏就特殊了,张氏肯定不干。
“您自个儿来烙饼吧,我弄不好,我又不是那等生了个小姐的人。”张氏已经诚心开始用婆媳不和来分家了。
第10章 分家
关于这个生了小姐的,主要是生余蓓那一年,余奉被学里破格收了,还特地给了五斗禄米。那年天灾余家才熬过去,后来又因为余老太带着余蓓去上香遇到了吴大地主的夫人,这样才结识了吴家,才能拿到吴大地主的五亩良田。
后来余老太找人算了一卦,余蓓是小姐命,所以余老太就把余蓓当小姐养着的。也因为这个缘故,余老太就偏宠余蓓一个人。
余榕则挺身而出:“孝顺不孝顺的也要看怎么孝顺?怎么现在五婶年纪轻轻的就要我们孝顺她了,她也不怕折了她的福气?”要说余榕最不喜欢的就是这个田氏,长的一幅老实脸,其实是个小人样,天天打小报告,偷懒耍滑,看不得旁人好。
余老太就要上手打人,却被余松一把拉住,余老太气急败坏的道:“不要脸的东西,你以为你们想干什么我不知道?想分家,做梦去吧!我跟你们说,有志气的就什么都不要,你们走我就答应?”
张氏冷笑:“这可是你说的?”余家三房的人清楚的很,即便真的分家,余家也分不到什么给三房,而且余老太准备卖田的事情被余松找人打探了,反正什么也分不到不如大闹一场。
猛不丁的又有看热闹的人跑过来,余老太也发狠了,她不能任由三房再这么挑战她的权威,再者把三房赶出去再骂她们不孝顺,日后三房的儿女想出头也难?作为婆婆,她想拿捏儿子儿媳妇,那是再顺理成章不过了。
余老太跟众人道:“我这个三儿媳最是不孝顺了,平时就爱跟我对着干。本来我想等奉儿出息了也让她们富贵,但是这死婆娘就是不听我的,既然如此我就把他们分出去。”张氏也不是好惹的,“谁家像我们家,老大两口子不做事,老二媳妇成天躺床上,老五儿媳妇一天到晚支使我这个嫂嫂。我们家哪里有半点对不起人的,天天苦活累活我们做。余蓓那个丫头片子吃的用的穿的都是小姐,我家女儿就是草芥不成。如今说好了,您今日做的这样绝情,他日您可别又要我们这要我们那,我们可什么都没有!”
余老三抱着头在一边,他不想分家,可是也不想看着儿女受苦。说起来他跟张氏都是能干人,生的儿女也都有一技之长,但是他手里一个子儿都没有,这在沙河村也是绝无仅有的。
这个时候分家是大事,因为单单只把三房一家分出去,余老太又说什么都不给。那里正倒是难得的说了一句公正话:“都是你的儿子,又何必厚此薄彼,你就一亩田都不分。”
余老头跟余老太对这个反叛的三房很是看不惯,余老太意志坚定,“我也不要他们养老,我自然也不分他们东西。”
田氏在家抱着肚子笑,又跟余老五道:“让蓓儿去三房住,我看三房那床睡着暖和。”余老五也摇头:“我说三哥三嫂就是傻,你说奉儿要出息了还来这一出。”田氏也在旁边幸灾乐祸。
余老三是一个很怕改变的人,任何的改变都受不了,如果只有张氏在身边余老三不想改变,但是有余松余榕在,尤其是余松,压根就想脱离家里。
余老太怀抱着余蓓,小李氏从外面拿了花生进来剥,那嘴也是一刻不停的,“奶,三婶她们说是出了半两银子把林秀才家旁边的土屋买了下来。三叔跟余松在忙活修屋顶。”
但她心里也清楚,老三两口子若是真的有钱,也不能只买土屋,而且还破破烂烂的土屋。可张氏看中这个地方也是有缘故的,没错,六七两银子就可以在乡下做个很好的瓦房,可是一分家就拿这么多钱出来未免也让人家觉得自己两口子藏奸。
土屋里面东西还算齐全,而且这里曾经送走了村里的一对老夫妻,半两银子倒也划算,毕竟还有菜园子跟宅基地,卖房的人已经在镇上了,张氏很顺利的就拿到了宅基地。不管怎么说,余老三一家也算是安顿下来了。
这个年一家人就想着怎么挣钱,余榕提议道:“我听说我们邻镇草埔镇又要大上许多,不如我去买一台织布机,过年还可以卖点布。娘手艺又好,每次赶集做点包子饺子卖总归也是好的,爹这些天不如把家里归置一下,跟娘做点面条什么的卖。我想着哥哥要不先开个小铺子?”
“开铺子?”余松惊讶。
张氏一听也来了兴趣,“专做木工活的还是什么?”
余榕建议:“不如在我们草埔开一家杂货铺,我可以专门织布活做些东西卖,至于货源的话,哥哥可以去湖阳县进货,平日挣的钱用来买树木顺便做些柜子什么的卖,哥哥看如何?”
余松早就听的跃跃欲试,“我觉得可以,只是我不大认得字,这还要麻烦小树了。”三兄妹其乐融融的让张氏看起来很是欣慰。
余老三嘀咕:“得挣钱买田。”
张氏道:“自然也是要的,可现在我们刚分家,哪里来的钱?”
余老三叹了一口气。
“爹,您别老是唉声叹气。您想想,小树翻年就可以去学里了,女儿也可以挣钱了,这您还不高兴?”余榕笑道,至少以后挣的钱都是自己的。
虽然知道妹妹手里有钱,但余松闲不住,他拿了木桶就去河里找鱼。也因为冷,没人愿意受这个寒气,余松去的时候基本没什么人,他很快就捞了几条鱼回来。
第11章 四叔落魄
“三叔,四叔他们回来了,奶让我来叫你们回去。”余娟跑过来说道。
彼时余榕正在跟张氏正好把鱼端出来,余老三跟余松在敲敲打打,余树则在家里扫地。余榕还炒了一个鸡蛋,比起在余家老屋那边生活要好太多了。余娟进来看到她们吃饭,不自觉的咽了一下口水,张氏看到了没做声,这才跟余老三说:“你先回去看看。”余老三跟余娟一起去老屋。
余树因为一直在家里生活,对家里的这些亲戚族人倒是比余榕要熟悉许多,余榕问他:“往年你见过四叔吗?”余树摇头,他闻着鸡蛋香就想吃,余榕敲敲他的头:“快去盛饭过来。”
“哥,你看这屋子还得有人住才有人气。”余榕感叹道。
她们的房顶用的是茅草铺的,其实并不暖和,但一家人在一起心也是火热的。张氏去别家买了种蛋回来自己孵化,余树就在旁边跟张氏一起做事。余榕见余松很快就把破烂的碗柜什么的都钉好了,余榕也跟在张氏身边学习怎么孵蛋。
“这么快就收拾好了?”秀才夫人一进门,就左右两边看了一下。
以前这屋都是塌的,房顶也是漏风的,青苔遍地,野草丛生一看就是一种颓败之感。可现在一进门,野草都被除草了,青苔也重新扫过了,干干净净的。
张氏笑道:“秀才娘子来了,我们这几日还没忙完,忙完了,接左邻右舍来吃饭。”
这忙完也不知道是啥时候?但都知道这只是乡下人的客气话,并不代表真的会请人吃饭。而且张氏听了女儿余榕的话后,顿时觉得豁然开朗,她们手里的钱最多买两亩良田,那还不如先去挣钱为上。现在正是存钱的时候,哪能随便请人吃饭。
秀才娘子穿着绒布衣裳,虽然很旧但是看起来很整齐,听说以前林秀才中秀才的时候,秀才娘子也是睥睨众人的。后来,因为林秀才瘸了回沙河村落户,日子难过了很多,可是秀才娘子的背一直是直直的,衣服上虽然有补丁也是一丝不苟,看得出来是个很骄傲的人。
“我是来串串门子的,你们这儿拾掇的倒是好。”秀才娘子进来就看到余松把一些要修补的东西全部弄好,不由得心道,只有一身蛮力。
张氏则笑:“快别这么说,你快来坐,榕榕去筛茶。”余榕拿了点子饴糖放碗里,冲了热水再端出去给秀才娘子。
秀才娘子暗中观察余榕,心里倒是点头,穷点没关系,看的出来倒不是普通的村姑。这么一想呢?在态度上又热络了几分,还主动提出:“我们过了元宵就要去学里,到时候我们坐牛车去,你们要送小树去学堂的话,不如跟我们一起去。”
“这怎么是好?多谢您了。”张氏虽然算精明,可身为农妇天然就对师长比较尊敬,余树日后又是要跟着林秀才读书的,张氏只当是秀才娘子为人热忱。
秀才娘子这才满意离去。
余老三一直到晚上才回来,晚上锅里炖了烂烂的白菜加中午没吃完的鱼,一家人正吃的满足。张氏见余老三回来,连忙去拿碗:“还没吃饭吧?我就知道他们不留你吃。”余老三一冷嘴唇就发青,这个时候冻的哆哆嗦嗦的,余榕则道:“您怎么这个时候才回来?”
张氏把碗拿过来盛了白菜鱼汤,又弄了饭,这些米还是张氏去借的。可到底一家子人都能吃饱饭,这也不错了。
余老三见到饭就往嘴里扒,一边含糊不清的说着:“老四倒了大霉了,本来出海一趟准备挣钱回家的,可那船翻了。老四跟四弟妹俩人把家当都放在那儿了,这下好了,全打了水漂,还要赔钱,这不,家里的钱赔光不说,连宅子跟地都赔了,这才回家来。”
“家来,你老娘怎么说?”张氏可不相信余老太会那么好。
破船也有几两钉,张氏相信王氏这次回来也必然是走投无路了,但又不能露财。但对余老太的做法也实在是寒心,“你也别怪我说话难听,当年你们家能做那个大房子也是因为四叔去王家做了上门女婿。拿了人家那么多钱,现在人家不过就是回来住几天躲一躲,你娘都不同意?”
“这些事咱们也别管了,老四那也是满嘴跑马的人。还是想想过几天赶集的事情吧!”
可你不找别人不代表别人不会找你?比如那位刚回家的四叔。他长的看出众,至少比沙河村的人生的都要好,也挺会说话的,就不像五叔那样一出口就让人讨厌。
“三哥,你们旁边的地儿有人划吗?”
余老三便道:“是我们买下来的。”
张氏聪明一些,马上插言:“四叔家孩子多大了?好些年没见了?”
余老四轻咳一声,“我两个闺女,一个十三,一个十岁。这是你家那个大的?”他指着余松道。
余松叫了声四叔。
可余老四不会这么容易被岔开话题,“我想着咱们兄弟在一处住如何?我就在你们旁边搭个茅草房?等兄弟挣了钱就还你。”
余老三哪里能做主?张氏肯定不同意的,“也不是我们不让你住,可你看我家俩个儿子。我们松儿也到了年纪,我们这土屋也不是能住人的,我们明年出去做工挣钱想做房子。”
余家三房可不是软的,余老四没讨到好就走了。因为余老四并不是村子里的人,所以买宅基地是很贵的,而且村里不一定会划地给你。就像林秀才能落户在沙河村,都是买的宅基地,外加他秀才的身份,旁人投田到他名下可以免租子。
余榕冷笑:“我们就过的这样,四叔还能找来?不是爹你跟四叔说了什么吧?”余榕最不喜欢的就是余老三的大嘴巴,举凡有什么事情他都藏不住话。
第12章
余老三看众人都看他,连忙澄清自己,“怎么可能是我说的,我就是去坐一坐。”
那就肯定是老屋那边的人出的主意了,只是不知道是谁?张氏想了想索性又抛到一边,毕竟干正事要紧。
“我这里有两百个大子儿,松儿你跟你爹一齐去草埔买点白面回来吧,顺便弄点菜籽油回来,还有小炉子。我跟你爹过几天赶集去卖煎饺。”张氏现在一门心思想着挣钱。
十亩田可不是个小数目,张氏嘀咕:“我说你五叔那个软脚虾敢跟大房的人吵架?”五叔是小儿子,这么多年也只有余蓓一个女儿,偏生因为余蓓的关系五房没少跟着沾光,五房其实也是过的挺滋润的。而且五房是最想靠着大房鸡犬升天的,平时就对大房十分巴结,就是田氏也只敢在余老太面前说赵氏跟张氏,却不敢说大房的任意一人。
“这不会也是为了三哥读书吧?”余榕在这个地方生活许久,太知道她们这样的农户人家根本就不要想考科举的事情,即便是林秀才家,人家家里早年产业颇丰,考一场秀才下来也借了不少钱,更何况是余家这样的人家。
像余奉这种靠着点儿天分能够考上童生,可过三年下场,那还得去湖阳县。而在这三年里,余奉还得要去书院读书,这个时候读书,比如好一点的书院就得一年二十两银子不说,平时笔墨纸砚还得一大笔钱。
平时应酬交际,那钱用的更是数不胜数,所以张氏也虽然也疼儿子,但是并没有这种奢望。可余老太跟余家大房也是不甘心吧,余榕也理解,但理解并不代表支持,“管他们怎么样?如今我们要做的还是自己的事。”
余家老屋现在一团乱,王氏原本是个养尊处优的妇人,可因为讨债,身上穿的薄棉袄已经抵不住寒冷。王琳是长女,她个子比妹妹王雪更高一点,却没王雪懂事,她一个劲儿的嚷着要出去看热闹。
王氏把她扯住:“你想我们被赶出去啊?”王雪也在一旁劝道:“大姐,别出去了,反正她们闹的响动大,我们也听得到。”
王琳这才巴着窗子往外看起来,见她不再闹着出去,王雪才轻松一些。有这么个姐姐可真是闹心,不过,王雪也还是一个小女孩,看外面有个女人在地上滚,不禁捂住嘴,“娘,那个嫂嫂在地上滚,也不怕脏?”王氏最嫌弃别人村气,其实她自家也是从村里出去的,只是多年在城里生活,所以很看不惯这种妇人撒泼的场景。
小李氏在地上滚了一圈,然后对着田氏跟余老五骂:“平时你家蓓蓓天天吃剩的留给我们绿豆吃,我们咋没说什么?现在这家还是爷和奶在当,五叔想跟三叔他们一样想搬出去不成?”余大郎也跟妻子道:“就是,五婶每年给田家多少粮食,我们谁又说什么了?这会子马上要好了,您二位又来这一出?”不得不说小李氏跟余大郎夫妻还真的是两口子,余大郎也很擅长胡搅蛮缠的。
余老太啐了田氏一口,要不是看她怀孕的份上,可能还要上去踹两脚,她插着腰指着田氏:“小贱人,要走,好啊,赶紧跟我滚。看你那熊样,你敢什么都不要就出去吗?”不得不说余老太这个人也有些佩服余老三一家,至少人家硬气,人家什么都没要就分家出去了。
她也料准了田氏不敢走,田家穷成什么样,谁不知道?
这场架很快就平息了。
到了很晚,余榕家还亮着油灯,余榕打了几个哈欠,张氏催她去睡,“你小孩子家家的,熬不得,快去睡吧!”余榕摇头,“这又有什么,爹他们说不定就快回来了。”
她们俩母女在一起真的有说不完的话,而且余榕的建议,张氏都很听的进去。
“娘,我想着世人都说门当户对,我们如今正是穷的。不如好好干几年,我也跟自己存点嫁妆,日后嫁妆丰厚,娘家又有依靠,要娶我的人自然也不差了。”这也是余榕的想法,余榕是没怎么做过农活的,若真的嫁个庄稼汉,大字不识两个,说话都说不顺。但是要嫁到城里,必须自己有资本才行。
张氏一听很是赞同,“我也觉得是。你看桃儿嫁的唐安,大伙都说她嫁的好。可连门都不回,你奶她们又最看重钱了,有了钱,哪里还管桃儿。她嫁妆又薄,娘家人就是要撑腰,可拿人还手短呢!这如今就看桃儿能不能生个儿子了?可你要是出嫁,娘可要让你风风光光的嫁出去的?”
门外传来敲门声,外面传来余老三的声音:“松儿他娘,快开门。”听这声音倒是高兴的样子,张氏跟余榕连忙去开门。
余老三跟余松两个人提着满满当当的东西回来了,余松心情不错,他以前都只跟他师傅一起出门,其实还是很闭塞的,余老三也是个老实人。幸好余松活泛一些,俩人找到旧货市场,先买了几张小桌子和小凳子,不过才六十个大钱就买好了。油和白面倒是贵,余老三倒是有经验的人,又买了陈米。另草埔的碗也便宜,父子俩摸黑路回来的。可即便是摸黑路也高兴许多。
“松儿他娘,你看这桌子咋样?都是好木头做的,就是缺一点,等松儿整好咱们就可以用了。”余老三满脸高兴。
第13章
张氏拉着余榕道:“你说我跟你爹俩人自己开店行不?也不是开店,就是摆弄个小摊子,你大舅他们就是去许昌卖馄饨了,前几年听我娘家村里的人说就是摆几张桌子在外头。”
余榕一听觉得也不错,“这倒是好,只是风吹日晒的倒是辛苦。”
余老三连忙道:“这算什么辛苦,比我跟旁人做活可是好多了。”余老三说完还生怕张氏不同意,拉了拉张氏,张氏便点头,“那便好,只是天天这样跑倒是辛苦,不如去草埔租赁房子。我们挣了钱也给榕榕买个织布机。”张氏本就是个有野心的妇人,为人也不迂腐,想起挣钱的事情,一家人兴奋的不行。
就连平时不大爱笑的余松都笑呵呵的,余松还跟余榕说:“妹妹,草埔那儿人来人往的也热闹,只大部分都是去湖阳县的,我看什么时候咱们都去湖阳县就好了?”
“哥哥,还是一步一步来吧!”
余松挠了挠头,也觉得自己说了大话,黑夜中余树说了两句梦话,张氏就招呼大家去睡觉。余榕自从回家,起来的都很晚,等她起床后,才发现家里人都起来了。张氏最终确定了要做锅贴,余榕笑道:“娘,你怎么会做的?还挺好吃的。”
“那是,你姥姥以前还在世的时候就在渡口那边卖锅贴,我小时候没少跟着帮忙。”张氏家里都是在做小生意,只是隔的太远,张氏的兄长又去了许昌,所以张氏不大恋家。
可以前的张氏手里哪有钱,张氏也不想累死累活的挣钱给侄子用,她还没有那么伟大。余榕便道:“您既然卖锅贴,也要弄点稀饭或者汤的在那儿卖才成?”
只见里面出来一少年,他声音略微沙哑,“我娘出去了。”
余榕猜到应该是秀才公的儿子,男女大防还是得注意的,她把手里的盘子放下:“我娘正好做了些锅贴,给你们尝尝,我就放这里了。若是秀才娘子回来了,你跟她说一声罢了。”余榕说完便走了。
等她走了,余娟才从门后出来,她心道,原来四姐喜欢这个秀才的儿子,那可真是不害臊。她可是知道在本村,觊觎林秀才家儿子的人还是很多的。
可她面上不带一点情绪,仍作小儿状,“子瑜哥哥,哟,桌上是什么好吃的?”林子瑜宠溺一笑,“娟儿,快来吃,还是热的。”
余娟连忙推辞,“快别这样,我是来找你识字的,哪能还要你的东西。”余娟为了怕旁人知道她识字,便想找个托词,正好她偶然和林子瑜关系不错,所以便来这里,为以后认字说个绝好的理由。
林子瑜也不知道为什么,他每次看到余娟都有一种新奇,这种新奇是他以前所没有过的。余娟一个小女孩却了解那么多,脑子里有那么多稀奇古怪的点子,他跟余娟在一起非常轻松快乐。一听到余娟说这么生分的话,他心里微恼,“你还跟我客气什么,快吃吧,吃了我们开始认字。”
余娟笑眯眯的拈了一个放嘴里,咬下去,松脆酥软再加一点点肉味,很好吃。看来三房就这样出门,那也是有缘故的,若是自家也分出去就好了,她去卖卖菜方子什么的,说不定会挣更多钱。
只是如今她连草埔都没去过呢?
余榕在家里学着做饭,张氏觉得女儿还算用心,但跟自己做的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张氏安慰:“熟能生巧,要是你多做就会了。”
张氏准备赶御桥镇的集,想先试试水,余老三也是满腔热情。等到第二天天还未亮,张氏夫妻二人已经起床开始磨豆浆了,余榕开始切葱,余松则在一旁剁肉馅,余树又过去跟余老三一起磨豆浆。张氏来调陷儿,她把价钱定的也不高,“一文钱三个,看着多,其实很划算。”
一家人很快就把东西弄到板车上,余老三跟余松在前面拉车。张氏跟余榕还有余树在后面走,余榕突然想起没带秋梨膏,“坏了,没说让小树先喝秋梨膏的。”
“不碍事的,晚上回来喝吧!”张氏摸了摸余树的脑袋,“我可跟你说了,你在摊子上帮忙也是存你的学费。你看你哥哥姐姐们都是这样辛苦,唯独你有那样的机会,你的福气竟是最大的。”
在乡下人家看来,能够识字就是很了不得的事情了,若不是女儿拿钱回来,她们哪里有那个胆量敢分家,还不是终日受长房辖制。
连续去了几次,悲观的余老三就开始抱怨了,“出了那么多钱,就要回去不成?难怪旁人都不做生意的,这做生意的日子可真是不好过。”
“爹,别说丧气话。我们去城门口那里去吧!我还没听说过,这地全部都是有人的。”果然等余榕她们去,那里没什么人,等余老三跟余松把东西卸下来,就有公差过来,旁边的小贩都是掏钱,只到余榕她们这一家,张氏便问道:“几位差爷,我们新来这里的,不知道要交多少才好?”
其中一人道,“三文钱即可,这里随意摆都可以,只是不要摆在大道上便可。”
张氏又多嘴问了一句,“这我们今儿在这里摆摊?明儿可以摆到那边吗?”张氏指的是那个卖油条老头占的地方。
公差甲道,“自然可以。”
第14章
公差乙还附和,“这都是先来后到的,断没有属于谁的道理。”余榕就连忙舀了几碗豆腐脑,铺上细细的砂糖,“几位差爷,我们新来的还没开张,您几位帮我们尝尝看这做的如何?”
张氏一听女儿这样说,也明白了地头蛇的用处,余松也连忙道:“我们头次摆摊,还请烦几位帮我们尝尝味道。”几位差爷平时来收钱,这边的生意人都小气,别说给吃给喝,就是付点摊位费都好似给了多大的好处似的,没想到这几位倒是大方。
虽然手忙脚乱,几位差爷也坐了下来先喝豆腐脑,张氏连忙起锅开始做锅贴。等那几位豆腐脑快吃完了,张氏又用竹签子穿着锅贴递给他们,其中一位一下吃了两串,张氏为人算是很大方,还未开张就送了快二十文的人情出去了,可张氏就是眉头都没皱一下。
位置虽然偏了一些,但张氏跟余老三俩人薄利多销,一会儿一锅就卖完了,其实卖早点,干的虽然是主打,可稀的像稀饭豆浆豆腐脑才真的挣钱。余树也在一旁帮别人舀,余松就收桌子,洗碗,她们家人多,很快就把准备的买了出去。
又因为今天赶集,人也着实多,所以全部卖光才回家。张氏跟余老三从未靠自己双手挣过这么多钱的。尤其是余老三,他偷偷问张氏卖了多少,张氏便开始算账:“卖了四百文,可刨去成本我们对半赚了。”
“那也是我们占的位置不好吧?”余松道。
“而且明明是我们先到那儿的,那个卖油条的老头占了我们的位置才对,爹明儿我们就去那儿。”做小生意的人都爱斤斤计较,张氏却道:“这做生意千万要大方,不露怯才行,趁着过年这段时间我们多挣点钱。”
她们走回来都下午了,村里的人看他们拉着板车回来,不免好奇,张氏只得道:“我们去镇上趁着快过年去卖点早点,这也没办法,挣几个辛苦钱,你看我们家松儿也大了,我这心里愁的不行。”
人家也知道她们家过的不好,看他们这样辛苦,原先老屋隔壁的真妈进来就拉着张氏道:“你还不知道吧?老余家的田都卖了。如今只剩了五亩田,家里人不愿意养老四一家,你婆婆要把老四一家赶出去。老四说要分房子,你婆婆不肯,王氏就说要分钱,这下可捅了篓子了,你公公婆婆加大房的人就把他们赶出去。你家老四没法,手里一分钱都没有,这不,你大嫂一贯是好的,看在童生哥的面子上,就把山坡上的那个茅草屋借给他们住。”
“若不要我们知道还好,既然知道了,少不得要去看看。真姐,你几时去镇上买东西,去我那儿吃点东西去。”张氏平时跟这些妇女们关系都好,也皆因她大方。
而余老三也是个古道热肠的人,所以即便张氏经常跟婆婆对着干,还干脆分家,其实很多人都挺欣赏张氏的。这也是余家三房分了家,旁人却没多少说闲话的。
中午余榕做的饭,虽比不得张氏,但因为割了肉,一家人吃的很畅快。余榕美美的睡了一觉,等下午起床,豆浆桶稀饭桶都摆好了,只是酱菜因为时间不长,所以不多。张氏正在蒸杂粮馒头,虽然在挣钱,但是抵不住家里缺钱,家里一亩田都没有就不说了,而且房子也要做新的,那都不是小数目。
“松儿他娘,咱们去看看老四他们吧!”余老三心地善良,想着弟弟住茅草棚,肯定也是没分到米的,不如去送点吃的,解解饥荒总是好的。
不过是几个馒头的事,张氏也不小气,还道:“我跟你一起去吧,榕榕也过来。”毕竟余老四家里有两个女儿,余榕过去也能说上几句话。
余松则道:“那我去附近山里转转,弄点野菜也好。”每到冬天菜也只有那几样,能做点野菜锅贴,也免得去买菜。
余树也闹着要去,但大家知道他咳疾未好,尤其是余榕很担心他的身体,便道:“你不若跟我们一起去四叔家里?”余树见姐姐这样说也只好跟着去。
基台上有个茅草屋,虽说有两间,但看着就简陋的很。如果是余老三,早就修补好了,可余老四愣是没动静。等余榕她们进门的时候,王雪正在烧水,王氏跟王琳躺床上,总算余老太没做太绝,把铺盖还是给她们了。
“四叔,我们听说你们搬到这里来了,我们家里粮食也不多,怕你们这冰天雪地的也没吃东西,就拿了点过来,先将就吃点。”余榕率先开口。
王氏说话倒是秀秀气气的,可吃饭可能有洁癖,还用帕子擦了碗,好几下,好似碗很脏似的。张氏也无语了,余老三送到就走了,倒是余老四的小女儿说了声慢走,其他人都埋首在吃东西。
余榕她们也无暇顾及,一家人准备好第二天要用的东西后就睡下了,张氏心疼女儿像让余榕留下来休息,余榕却不肯。等到第二天,余树来叫余榕起床的时候,张氏跟余老三都弄的差不多了,余榕连忙洗漱好就跟家里人一块去。
张氏嘴上最是不饶人,这人都是欺软怕硬的,这油条老头见余榕家人多势众,不敢做声了。油条老头和油条老太熄火了,今天生意明显更好了,余榕送了两份锅贴给油条老头和油条老太,“既都是做生意的,何必不和睦相处才是。”
第15章
今天明显生意好了许多,油条老头也因为余榕她们家卖稀饭也搭着卖油条,倒也卖的不错。那老头也礼尚往来送了几根油条过来。张氏连忙推辞,“老人家,快别给我们,我们都是吃了的,谁做生意也不容易。”
油条老太却是个不肯占人便宜的人,“给你们的,就拿着。”
后来早市快散了,旁边卖面的的大爷才提醒余榕她们,“那也是个可怜人,儿子年纪轻轻就过世了。他儿媳妇在大户人家做浆洗衣裳的婆子,他那个孙子平时也来帮忙的,只是这几天去了舅舅家就没过来。”
“总比我们好点,我们每日还得从村里赶过来,还要走夜路。哎,大爷,您那里还有多的面没有跟我们来两碗吧?”余榕笑道。
说起来谁又比谁好过,油条老头至少在镇上还有房子,老两口卖油条也是一笔收入,看起来他孙子也大了,比起余榕家要好过多了,而且做生意本来就是各凭本事的,没得你弱你就占理的。
余榕叫了一碗给余老三,一碗给余松,因为等会儿他们还要把东西拉回去,没吃东西可不行。余松也渐渐的对做生意产生了兴趣,但他不认得字,只得跟弟弟余树说,“你好好学,学了教哥哥。”
张氏在路上数钱,数完就高兴的说:“今儿比昨儿多了两百文,我看这地方还可以去两日,不必等年后。我今日跟一个客人闲话,人家就说这个时候去租房子是最便宜的。我们再做两日,我们去草埔租房吧!”
只是问题又来了,余榕想的多一点,“那小树岂不是跟我们分开了?”
张氏一想也是,又道:“可钱也交了,万万没有再退的道理。那小树不如平时住私塾,等有假了直接去草埔便是。”从御桥镇到草埔也近,到时候让余松回来接便是。
余树更是不高兴,“我们这样的人家读书,本就不是为了中举的,不过是认得几个字罢了。师傅一般都让我们读半天,另外半天则休息,可现在我又不能回家,那下半晌我又要做什么?”
“这还不好说,你就多练字,日后也好教哥哥。”余松故意对余树道。
一家人正在对未来做着规划,猛不丁的看到余娟过来了,余娟见着余榕就过来,笑嘻嘻的说:“四姐你们可是去镇上了?”
“是啊,你今儿怎么得空跑过来了?”余榕奇怪。毕竟余娟有那样一个娘,成年都是躺床上的,余娟不该留在家里照顾她娘吗?
余娟没回答,反而问道:“四姐,这镇上有卖下水的吗?”
平时余娟都不怎么做菜还没反映过来,便摇头,张氏一向掌厨,便道:“你问这个做什么?那猪下水又腥又臭的,不好弄。”
“三婶相不相信我可以弄的很好吃?”余娟信心满满。
张氏噗嗤一笑,“要不说你是个小孩子呢?那猪下水只要有材料都可以做的好吃,只是盐多金贵,调料也贵,咱们庄户人家自不会花那么多心思做这个,所以我说不好弄。”
余娟见张氏不过短短几天,倒跟以前那泼妇样不大一样了,本不想多问,可在她的认知范围里就张氏还会做吃食,其他人做都做不来。
“那我会做全鱼宴,镇上有人会买我的方子吗?”余娟又道。
这下余榕可忍不住了,“娟儿,你看你小小年纪的,怎么专门说胡话?别说是全鱼宴,就是全羊宴,什么府城没有的。你没出过村,不知道外边的人,日后快别说这些话惹人发笑。”
余松也道:“娟儿快回去吧,这也是午晌的时间了,你还不回去吃饭。”
余家老屋一天只吃两顿,早上吃一顿,下午吃一顿。这是余老太定下的规矩,可余家三房的规矩是余榕跟张氏商量好的,一天三顿,虽不至于每日有鱼有肉,但是吃的比以前好多了,就是小树都胖了不少。
余娟一阵挫败,她觉得自己在现代所学完全无用武之地,这古代也不是她所想的那样落后。而只有余榕这样有手艺的人才能活得下去,她迫切的想改变余家的愿望却一再落空,而等到她回家,面临她的又是分家。
原因是赵氏又不舒服,这下长房的李氏都恼了,“这些人不能让我们沾半点光,又要掏钱出来给她们,反正二房也住在厢房,不如把厢房直接隔出来给他们便是。”李氏是很在乎名声的,本来就因为分家的事情,三房四房净身出户,人家难免会说闲话,说他们大房容不得人,把几个弟弟全部赶出去。
余老大说:“这事我知道了,等会儿我和爹和娘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余老大固然也想多照拂弟弟妹妹一些,但是余老大更重要的还是自家的小家,余奉要是真的出息了,那他们这一房才算真正的发达了。
赵氏本来就快生了,听不得这个,余老二也是个懦弱性子,但余老二又更愚孝一些,偏赵氏也是个孝顺的,夫妻二人犹如晴天霹雳。而余娟姊妹却很高兴,尤其是余娟见三房的人过的那样好,她羡慕的不行,若是能分开,那分开也罢了。
“老二,别说我这个做娘的偏心,你也知道家里的情况。刚卖了十亩地,奉儿的束脩还没着落,如今正是用钱的时候。你三弟可是寸土没有出门的,我把厢房跟那个小屋子分给你们了,你们也不必搬家。”
余老二又谢过他娘,可赵氏的病也要看,余娟便道:“爹,不如向三叔她们借钱吧,她们这几天都去赶集了,我看都卖光了。”
余老二迟疑了一下,“别了,娟儿,上次我们还借了你三叔的钱都没还,这次再借,怕是借不到了。”余老二也拉不下这个脸。
可余娟却不同意,“爹,管他的,只要能借钱就行,以后我自然会把钱还上的。”
忙碌了一早上的余家三房正在酣睡中,只要余树小孩子睡不着,听到敲门声才去开。
第16章
余树疑惑,“二伯?娟儿?您们有什么事吗?”余树当属家中最机灵的,而且他在家里的时间比起余榕和余松都要长一些,他当然了解余老二是什么人,老实无用说的就是他,只知道傻做活。而余娟貌似从上次被摔之后就完全不一样了,活似换了个人似的。
余老二嗫嚅着说,“小树,你爹在家不?我来找你爹有事?”
余树一听是找他爹的,就道:“我爹他们早上去了镇上,现在都在休息,要不等会儿等我爹他们醒了,让我爹去找您。”
可赵氏的病耽搁不得,余娟立马拉住余树,“我娘身子已然不好了,请六哥还是叫三叔他们出来吧!”说着就准备跪下,余树还未说什么,隔壁的林子瑜就已经过来了,“娟儿,你在做什么?”说完又怒视余树,“余六郎,你怎么忍心看着自家伯母卧病在床却袖手旁观?”
余老三揉着眼睛看到他们,不由得喊了一声,“二哥怎么过来了?”
张氏打了个哈欠,看余树眼泪汪汪的,便问道:“你怎么了?”余树没做声。
余老二不好意思道:“这不是娟儿她娘晕过去了,我手里也没钱,所以想看看你们有没有?”
又来了,张氏就知道,只要手里有钱她们就不会放过她,但给多给少但凭心意。余老三也看着张氏,张氏点头,“多余的是没有,二哥也知道我们家的情况,不比你们家好。”
余老二一听有戏,随口夸起余老三来,“老三,还是你比我强现在又做起了生意,不像哥哥我只会做些苦力。我这里替娟儿她娘谢过你跟弟妹了?”
他又想着娟儿说的话都是对的,索性心里就按照余娟的话说,“不知道有没有一百个大钱?”
别说张氏一听就要生气,就是余松听了也不舒服,自家年后事情多的很。二伯家里困难是不假,可之前已经借过一次钱了,而赵氏也不是什么大病,开口就一百个大钱,真把别人当冤大头啊!要知道张氏她们起早贪黑的刨去成本,一天最多也就两三百钱,而且这生意还不是长久生意。
“二哥,我们哪有那么多钱啊?我们一家净身出户,本来就穷,之前就给了你的那五十个大钱也当做兄弟情谊不指望你们还了,可你们一开口就这么多钱,恕我们不能同意。”
余老二本来就嘴笨,可余娟不是啊?余娟噗的一下跪了下来,余榕正好进门,连忙拉她起来,余榕力气够大,本来长的又壮,“娟儿这是做什么?我们穷你又不是不知道,你娘以前出事哪一次不是我家出钱出力,可俗话说的话,我们泥菩萨过江都自身难保了。奶把我们净身出户的事你们又不是不知道?何苦你来这一出,好似我们都是恶人一样,你看我们落户这里,你们也没来看我们?我们也能理解,毕竟大家过的都不好。可你这样就好似我爹娘多不顾似的,你看你娘经常卧床,那些家务还不是我娘做的,能帮的我们都会帮?”
余榕用眼睛示意余老三和张氏,张氏也接口道:“这借条我也不打了,这二十个大钱你们拿过去吧?给二嫂好好补补,二哥对不住,再多的我们也拿不出来了。”
余老二拿了钱,叹叹气,摇头,看来兄弟情分都有可能断了。余娟则不以为然,她觉得当时没有分家的时候,三房做的事情并不多,她又不是不还钱?以后这些钱她一定会还的。

上一頁  1/33  下一頁 txt下載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