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成語古詩詞典
字典

眰字的意思

眰

注音ㄉ一ㄝˊ ㄓˋ

讀音dié zhì
部首拼音die
總筆畫11 結構左右
筆順丨フ一一一一フ丶一丨一統一碼7730

基本解釋

基本字义

dié(ㄉ一ㄝˊ)

⒈  古同“眣”。

其他字义

zhì(ㄓˋ)

⒈  视。

异体字


康熙字典

眰【午集中】【目部】 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6画

《集韻》徒結切,音垤。目出貌。一曰目不正也。與眣同。或作

人名。《五代史·唐本紀》盧臺軍將龍眰。

《集韻》敕栗切,音抶。義同。

職日切,音質。視也。與同。


說文解字

说文解字

眣【卷四】【目部】

目不正也。从目失聲。丑栗切

说文解字注

(眣)目不從正也。鉉無從字。非。自眺至此皆狀目之邪。所謂匈中不正者也。按公羊傳文六年。䀢晉大夫使與公盟也。何云。以目通指曰䀢。成二年。卻克䀢魯衞之使。使以其辭而爲之請。釋文字皆从矢。云䀢音舜。本又作眣。丑乙反。又大結反。五經文字曰。䀢音舜。見春秋傳。開成石經公羊二皆作䀢。疑此字从矢會意。从失者其譌體。以譌體改說文。淺人無識之故也。陸云又作眣而巳。未嘗云說文作眣也。許云目不从正者、公羊㒳言䀢皆不以正也。从目。失聲。丑栗切。十二部。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