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岐黃聖地岐伯山

2023年08月07日

- txt下載

岐伯山位於新密市苟堂鎮南部,山名代代相傳,婦孺皆知。它是黃帝召集天下名醫開展醫藥研究的基地,研創《黃帝內經》的聖地。
岐伯是黃帝時代的醫學家、博學家,本西北人,他善觀天地自然,懂音樂,會樂器,才智過人,為給百姓治病療傷,他四處尋訪,遍嘗草木,成為精於脈理、名震一時的醫家。《路史》記載,黃帝為治天下,西巡訪賢,「至岐見岐伯,引載而歸,訪於治道。」相傳岐伯被黃帝拜為天師。
岐伯到有熊之時,正值黃帝九戰九敗於蚩尤,軍隊元氣大傷,士卒勇氣低靡。岐伯說,勵兵鼓氣,莫良於樂。樂者,藥(藥)也。黃帝命岐伯發明了金鐲、金鐃、號角等許多樂器,作了許多雄壯的樂曲,教出了一支樂隊。岐伯指揮演奏,各種樂器輕重緩急,時如仙樂繚繞,如巨雷轟頂。令傷者凝神忘痛,健者勇氣倍增。在白寨鎮摩旗山,有彈唱溝、樂台廟等黃帝樂院舊址,是岐伯發明音樂鼓舞士氣的地方。黃帝得岐伯,樂以鼓氣,藥以療傷,全軍士氣空前高漲,黃帝連戰皆捷,斬蚩尤勝炎帝,得勝凱旋。
黃帝統一天下,建都於溱洧軒轅丘。醫治戰爭創傷,撫慰民生疾苦便成為頭等大事。於是他率領岐伯與一批上古名醫一起研究醫術探討醫道。
具茨山山高入雲,植被豐富,藥材多樣,山下氣候獨特,適宜種藥,岐伯就選了一個土質肥沃、山泉甘美的山嶺引種藥材,這道嶺,後來就被稱作岐伯山。於是,岐伯山就成為當時的醫藥基地和醫學研究院。
岐伯山上下遍布岐伯遺蹟。岐伯洞是相傳為岐伯舊居。大臣溝因岐伯是黃帝大臣而得名。岐伯泉是岐伯澆灌藥苗的水源。曬場因岐伯曾在此涼曬和挑撿中藥而得名。花子嶺因岐伯在此種植銀花而得名,現在嶺上還有野生金銀花。張老嶺,相傳藥工張老在此為岐伯種藥。山形飽滿,土質肥厚。現在還有幾十種野生藥材,年年滋生,挖不完,采不斷。山頂上有岐伯墓。墓前有「台子地」,是給藥王岐伯唱戲的戲台。台子地前有「條盤地」,是擺放供品的地方。當地村民皆長壽。舊時一年四季還願、許願給藥王唱戲的不斷頭。山下有岐伯廟。歷代廟宏客多,香火不斷。
岐伯山滿山上下皆是野生藥材,所到之處,垂手可得,現在能採到的有丹參、元胡、紫蘇、霍香、牛膝、遠志等170多種,這是岐伯進行醫藥實驗、研究藥性藥效的證明。在這個山村生活的老人現在皆長壽。
黃帝與岐伯對醫學的探討一直口口相傳,到戰國時代被人們整理記錄下來,這部書就是《黃帝內經》。《黃帝內經》記述的醫家除岐伯外,還有伯高、鬼臾區、少師、少俞、雷公等,皆是當時著名醫家。鬼臾區又名大鴻,是黃帝的領軍之將,也是一位醫家。他佐黃帝「發明五行,詳論脈經,究其義理,以為經論」,因屯兵駐守具茨山,遂以岐伯為師,成為岐伯得力助手。與大鴻山相鄰的大隗山下有軒轅宮,祀黃帝、岐伯、雷公,奉祀代代沿襲。大鴻山東側有雷公台。
以黃帝和岐伯答問為主要形式,以黃帝和岐伯之名所著《黃帝內經》成為我國醫學寶庫中現存成書最早的一部醫學典籍,它創立了中國古代的醫學理論,成為中醫學經典著作之一。因《黃帝內經》為黃帝和岐伯所作,又稱「岐黃家言」,中醫術又稱為岐黃之術,從事中醫業者稱為「岐黃傳人」。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