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白下在哪?白下地理百科

2023年08月06日

- txt下載

  白下是古地名,後因用為南京的別稱。白下在今江蘇省南京市西北。 唐移金陵縣於此,改名 白下縣 。

  •   歷史沿革
      南京北郊有白石山,盛產石灰石和白雲石,山下坡地稱為白下陂。 六朝六朝時期,白石山為戰略要地。東晉咸和三年(公元328年),歷陽(今安徽和州)鎮將蘇峻舉兵,自牛渚(今采石磯)攻入南京(當時名建康)。晉荊州剌史陶侃率軍反攻,接受監軍部將李根建議,在白下陂築白石壘,並派庾亮率兵二千人駐守。南朝宋元嘉十二年(公元425年),閱兵於此。元嘉二十七年(公元450年),北魏拓跋燾率軍南犯,劉宋政權派大將劉興祖扼守白石山。陳禎明末年(公元589年)隋兵南下時,後主叔寶派將軍樊猛率八十艘戰船游弋於白石山下的長江中。東晉至南齊永明年間,南琅琊郡治在白石山下。唐代以前,「白下」專指白石山下白石壘一帶而言。 唐唐高祖武德元年(公元618年)置金陵縣,築城於白石山下的白下村(在今南京金川門外)。武德九年(公元626年),更金陵縣為白下縣。這時的「白下」,不僅指白下縣所在的白下村,而且包括白下縣地域。
      貞觀七年(公元633年),移白下縣於青溪上的白下橋(今白下區大中橋)畔,白石山下的故城遂廢。此時,「白下」之名系指整個南京地區而言。 宋古白下橋即今大中橋,橋畔有白下寺,後稱普濟禪院。清朝時,曾於遺址上掘得舊匾額,上書「白下寺」,並有「諫議大夫寇準立」字樣。橋旁又有白下亭,唐代為送往迎來,飲餞別之所。唐代大詩人李白,遊歷金陵時曾寓居於此。在金陵時,寫詩云:「驛亭三楊村,正當白下門。」離金陵西去後,寫有獻從叔當塗宰李陽冰詩云:「小子別金陵,來自白下亭。」宋代大政治家王安石,亦曾自半山園來此,寫有歌詠白下橋風光的詩篇:「門前秋水可揚舲,有意西尋白下亭。」 明明朝末年,武英殿大學士黃道周抗清兵敗,在江西婺源被俘,解來南京,在白下橋畔就義。後人因改白下橋為大忠橋。年遠日久,衍變為大中橋。還有一種說法:原有大橋、中橋各一,後兩橋並為一橋,因稱之為大中橋。 民國1927年,國民政府以南京為首都,開闢城市幹道,將橫貫白下區東西的中正街拓寬,沿用古名「白下「,改名為白下路。 新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5年南京市第二區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通過,將第二區人民政府改名為南京市白下區人民委員會。自此,原第二區定名為白下區。

  •   地名由來
      舊時南京的別稱,因沿江舊有白石陂,晉陶侃於此築白石壘,後人又築白下城,故 名。
  •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