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淡水魚類細菌性敗血病的防治措施

2023年09月01日

- txt下載

細菌性敗血病是近幾年來淡水魚類新出現而且危害最嚴重的疾病。其特點是發病魚種類多,流行範圍廣,尤其多呈急性流行,發病後死亡率高,故稱為淡水魚暴發性流行病。 1 病原 此病可由多種病原菌引起,以氣單胞菌類,如嗜水氣單胞菌、溫和氣單胞菌、豚鼠氣單胞菌為主要病原。 2 發病症狀 發病初期,病魚頜部、口腔、鰓蓋、體側及鰭條基部出現局部輕度充血現象,此時病魚食慾減退、遊動緩慢。隨後病情發展迅速,初始症狀加重,體表各部位均出現嚴重充血或出血,眼球突出,肛門紅腫,腹部膨大,此時剝去魚表皮,其全身肌肉因充血呈紅色;剖腹後,腹腔內有大量淡黃色或血紅色腹水,肝、脾、腎臟腫大,呈嚴重貧血症狀。有的鱗片豎起,肛門處拖粘液便,症狀表現多種多樣,有時甚至看不出明顯症狀就引起急性感染而死亡。 3 發病及流行規律 此病在我國各地都有發生,池塘、湖泊、水庫等水域中均可發生流行病,危害種類較多,以鰱、鱅、鯉、鯽、魴、鯪等魚種為多,1~2齡成魚危害較重。流行時間4~10月份,流行盛期為5~9月份,6~7月份為急性暴發期,10月份後至翌年3月份病情有所緩和;疾病流行水溫為9~36℃,28~32℃為發病流行高峰。發病嚴重時,整個養魚場發病率高達100%,重病魚池死亡率高達90%以上。因此,此病是我國養魚史上危害魚的種類最多、危害魚的年齡範圍最大、流行地區及水域最廣、流行季節最長、造成損失最重的一種急性傳染病。 4 診斷方法 根據外觀發病症狀及流行情況,必要時可解剖魚體即可作出初步診斷。確診則需進行病原學、病理學、免疫學診斷。 5 預防措施 從改善環境、加強飼養管理、增強魚體抵抗力、及時殺滅病原體等方面進行綜合預防。 5.1 苗種用全菌苗,或毒素苗進行免疫,確保放養健康魚苗。 5.2 清除魚塘淤泥是預防此病的重要措施,據研究資料表明,此類細菌在淤泥中存活時間可達1年以上,因此,若清淤不徹底則成為重要的發病根源。 5.3 強調徹底清塘消毒,切斷傳播途徑。養魚池塘每年冬季放干曝曬,納水前用生石灰750kg/公頃徹底清塘消毒,殺滅病原菌。 5.4 發病流行季節,每半月全水體潑灑含氯消毒劑(0.1~0.2)×10E-6,同時內服氟哌酸等抗菌藥餌,每日1次,連用3d,用量為治療量的1/2。 6 治療方法 6.1 每立方米水體施用生石灰30g,或漂白粉(有效氯30%~32%)1g,或漂白粉精(有效氯60%~65%)0.2g,或強氯精(有效氯85%)0.2g,全水體消毒,殺滅魚體外及水體中的寄生蟲與病原菌,每周2次,直至病情穩定或消失。 6.2 投喂氟哌酸藥餌,每千克魚用藥20~50mg,每天1次,直至病情穩定或消失後2~3d。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