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父母|做「有感情」的父母,而不是「感情用事」的父母

2023年09月07日

- txt下載

  養育孩子是一個漫長的旅途,前行中的每一位父母都會體會兩種情感的拉扯,愛與怕,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是因為愛,但更多的時候是因為害怕。
  在我很喜歡的一本書里有這樣一個情節:
  一位父親至今都不會忘記送6歲女兒上學時的情景,那是在開學後的第二個星期,家長收到校長的一封信,信中邀請每位家長加入學校的獨立運動,措辭婉轉的告知父母在兩周後讓孩子單獨走入教學區並且憑自己的能力找到教室。
  從那以後的一周多時間裡,這位父親便天天幫助女兒練習,引導她穿過學校門口的走廊,教她識別方向,沿著一條固定的路線,如何從停車場一路走到教室。
  父親覺得,獨立運動的要求對女兒來說太難了,他認為方向感是女兒的短板,所以日日夜夜為女兒擔心焦慮,就差把路線畫在地上讓女兒沿著走了。
  終於忐忑不安的到了學校規定的時間,出發前的各個細節都準備就緒,父親不停的鼓勵女兒說她今天肯定能行,目送著女兒一步步向學校走去,看著女兒小小的身影,父親心裡七上八下,但還是使勁壓了壓情緒,掉頭走了。
  當開出了一段路之後,父親一直試圖克制心裡的衝動,他不停的祈禱,祈求神能幫助他的女兒找到教室,突然,他像發了狂一般,跳下車,像個瘋子一樣跑過草坪。
  因為他完全被懼怕沖昏了頭,一臉的汗水,一副不顧一切的表情,不住的張望。
  女兒是不是向左拐了兩次,然後向右拐;是不是走進高年級教室嚇壞了;是不是把午餐掉了一地。。。
  當父親終於看見了女兒,安安穩穩的走進屬於她的教室,一張小臉綻放著自豪的光芒,父親悄無聲息的回到車上,兩隻手緊緊握著方向盤,淚水奪眶而出。
  球媽覺得,如果到了球寶入學的那一天,我的理智不會比這位父親多多少,甚至現在想想都會覺得焦慮害怕。
  孩子小一點,怕食物不安全空氣有霧霾環境太惡劣
  孩子大一點,怕路上太危險人心太險惡社會太黑暗。。。
  這樣的害怕其實是天性,是父母真真切切自然而然的一種本能。
  相對於父親來說,母親在生物學意義上需要也是必要,對幼兒進行24小時,全覆蓋、無縫隙的對接和防護,以確保幼兒生存下來。
  害怕的本身是善意的,這是自然界法則,是天性本能,這樣的情緒存在可以提醒母親孩子所處的情境有傷害有威脅,從而使母親可以調動資源進入到保護孩子的模式中。
  我總會在文章寫這句話,父母是孩子的避風港、安全島,雖然父母給孩子無微不至的呵護與關愛是天經地義的事,但是孩子會爬會走會跑會跳,再到入園入學離開家,每一次進步和探索都意味著成長的終極目標,獨立。
  相對應父母的終極目標其實也就在一個分寸把握上,那就是什麼時候應該呵護,什麼時候應該放手。
  從孩子出生到成年離開我們的懷抱,在這漫長又珍貴的陪伴期,有些時候父母的害怕已經不再滿足於對孩子身體的保護,在物質條件日趨完善的今天,幾乎已經不存在足夠威脅孩子生存的險惡境地,大多數父母就把害怕轉移到對孩子心靈的防護上。
  害怕雖然是正常的,可是問題在於,如果我們遇到孩子走向獨立,該如何在承認懼怕的同時,讓我們的行為舉動不被左右呢?
  有一個說法是,現代父母很多都是直升機式父母,就像直升機一樣盤旋在孩子生活周圍,對世事害怕不已,憂心忡忡,就像前文中的父親那樣。
  可是越是這樣細小的事情,就越需要鼓勵孩子用自己的能力獨立面對,更重要的是,我們要明確的告訴他們,爸爸媽媽非常相信他們的能力,相信他們能做到更好。
  對我而言,我希望能成為這樣一個母親,可以鼓勵孩子獨立,允許他們享受自由的同時,把成長的權利還給孩子。
  當孩子在嘗試解決問題的時候,耐心等待,而不是急於伸出援手拿我們自以為正確無比的經驗和閱歷去說教。
  當孩子需要去做決定和選擇的時候,靜觀其變,讓孩子通過自己的想法能力做決定學本領。
  當到了一定年齡就培養他們的自理能力,比如簡單的家務、管理好自己的零用錢、社交等。。。
  我們都明白孩子在哪個階段哪些方面需要我們的幫助,問題的關鍵是,幫助到什麼程度才合適,這也許是父母窮盡一生都要尋找的答案吧。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