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綠色建築管理人才培養路徑探究

2023年09月27日

- txt下載

摘要:建築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之一,隨著行業迅速的發展,相應人才的需求逐年大幅遞增,因此加強對建築管理類人才的培養尤為重要。文章通過對我國綠色建築管理類人才培養的現狀、問題進行分析研究、在此基礎上提出建議。重視管理類人才培養,促進綠色建築行業的發展,讓生態環境和諧統一。


關鍵詞:綠色建築;管理類人才;培養機制;實踐基地


一、培養建築管理類人才的重要性


在社會經濟和城市的高速發展下,環境問題日漸嚴重,霧霾、廢氣排放、能源緊缺的當下,世界各國都推行綠色建築,倡導綠色生活,尋求建築與自然的和諧。早在2017年發布的《建築節能與綠色建築發展「十三五」規劃》中明確提出綠色建築指標和任務,保證我國在2020年城區建築中綠色建築的推廣比例超過50%,增加綠色建築面積20億平方米以上,建築行業的政策、標準相繼出台。綠色生態之風廣泛盛行,綠色建築涉及的工作人員較多,涉及的領域也相較廣泛,比如規劃、施工、監理、材料選取等等多學科的知識,加上基礎設施的更新換代都需要更多的人才。根據數據統計,當前我國建築行業從業人數已經突破4000萬,從事綠色建築相關崗位的管理者,真正受到系統化職業教育的人員占有率不足從業者的6%,綠色建築管理方面沒有統一的制度去管理與懲罰,管理類人才及其緊缺,直接影響綠色建築的施工質量,部分已經完成的綠色建築也並沒有發揮出最大的效果,造成資源上的浪費。由於管理鬆散、意識淺薄導致安全事故也屢屢發生,對社會也造成負面影響,間接影響綠色建築的推廣與發展。因此,建築企業想得到強有力的發展必須挖掘綜合理論與實際相融合,知識與能力相併存的管理人才。

二、綠色建築管理類人才培養的現狀

(一)人才培養意識淺薄、認知不到位

綠色建築在國外的發展較早,理論、實踐、人才培養方面都相對成熟,而國內距離國際綠色建築標準來講還是有一些差距。管理人才的培養缺乏足夠的重視,意識淺薄,培養目標不準確,而管理類人才是要求有廣博的知識、有較強管理能力的同時還要有優秀品德素質的人才。由於對管理類人才培養沒有足夠重視,往往培養出來的學生「眼高手低」,這不僅僅為綠色建築的發展埋下了隱患,也阻礙綠色建築的可持續發展。

(二)人才培養機制相對落後

由於我國綠色建築人才培養尚未形成系統的機制,在管理類人才培養方面缺乏規劃,並沒有處理好選修課與必修課之間的關係,在專業設置方面與社會需求不相輔相成,較多的課程過於強調專業課而部分建築企業對學員的培訓內容也缺乏針對性,形式也較為傳統,培訓內容過於簡單,流於形式,學員就更容易走馬光花,授課方法單一導致學生缺少興趣,達不到實際效果。沒有專業性的培養機制導致建築業管理人才嚴重短缺。

(三)職業素養欠缺

人才素質是決定綠色建築管理類行業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與其他行業相比,綠色建築行業流動性較強,工作地點的不固定,建築產品的多樣性,資源配置的差異等等因素都給從業者增添了不少困難,目前,在綠色建築市場風雲變幻的今日、企業培養起來管理類人才因為薪酬待遇、環境各方面因素出現「跳槽」,人員流失慘重。不顧及企業培養人才的艱辛,丟失責任心,做不到愛崗敬業,不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品質。職業素養的欠缺,導致從業狀況不理想。因此,培養管理類人才素養也成為各高校迫切任務。

三、綠色建築管理類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一)管理類人才培養模式的缺乏

管理類專業培養的是管理人才,管理類人才大致分為理論性與專業性人才。相比較而言,在綠色建築行業中專業性人才較少,原因在於部分高校都是以理論知識傳教為中心,我國高等教育一直「重文不重理」,這其中部分原因是高校的教師能夠具備深厚的理論知識,沒有實踐管理經驗。注重文化素質和品德修養,看重態度和成績,在管理思路上也較為狹窄。這樣傳統模式下培養的管理類人才遇到實際問題缺少解決能力,很難走向社會去實踐創新,能力的欠佳也會導致心理素質低下,壓力感也會隨之增大,與現代社會所需要的建築類管理人才需求存在很大差別。

(二)教學方法與內容缺陷

以教師為中心的傳授型教學方法仍然是十分普遍的,滿堂講的教學模式,即使有實踐環節,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不夠,教學方法陳舊,教學內容脫節,始終停留紙上談兵,忽視做為一個管理者應該具備的條件,長此已往,學生缺乏創新能力、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不強,丟失團隊合作的意識,能力培養的不足以至於走到工作崗位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去實踐,嚴重者甚至達到不能勝任工作,學無所用。

(三)校內外實踐基地問題

實踐基地是輔助學生學習的基本保障之一,高校都應具備模擬實驗室,用來提供實踐學習需要。但是校內實踐課程浮於表面,其中也是受設備、環境、場地、實踐課經費不足等因素的影響。部分高校實踐訓練只表現在簡單的操作訓練,例如模擬訓練,蜻蜓點水一帶而過。而校外的實訓基地很難建立長期緊密的合作關係。經過有關調查發現,學生對校企的實踐課程積極性不高,認識度欠缺。多數企業進行的培訓是一種福利形式,使其性質變成一種支出而不是投資培養。而提供實踐基地的企業還影響正常的管理秩序。因此,與提供實踐基地的企事業單位難以深入合作與持久。

四、綠色建築管理類人才培養的實踐路徑分析

(一)完善考察評定體系

完善考察評定體系,形成多元化的評定標準。把傳統教學的評定標準轉變為綜合能力的測試與考核。例如從教學過程性考核(占比20%)、理論知識(占比35%)、社會實踐(占比30%)、論文(占比5%)、答辯(10%)等等多方面進行考核。各種評價標準也會隨之有所改變。實現細節化、過程化。過程化的管理更能掌握學習的真實性,提高創新能力,在這過程中積極培養學生知識運用能力,達到走上工作崗位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二)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明確目標

綠色建築管理類人才的培養具有複雜性,而高質量教育需要高品質的教師隊伍。加強具有實踐管理經驗的教師隊伍,堅持實踐育人。高職教師應具備科學的思維、跨學科的學習體系、將情商、心理、挫折管理等等方面的知識加入到管理類人才培養的任務中。教師定期進行深造、培訓、轉型,能言傳身教感染學者的同時更多的給學生提供實踐類的幫助,強化實踐的作用。明確培養目標,深度挖掘視野開闊、能力全面的管理者人才的同時考慮為能力強的學生加強實踐,在實踐中溫故而知新與時俱進,真正做到讓學生受益於課堂,收穫於實踐。滿足社會與企業對管理者人才的需求。

(三)增加實踐基地、聯合培養

實踐教學體系是實現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必不可少的。加大建築企業與高校之間的交流互動,利用教學資源,通過外部的實踐培訓,構建合理的培訓模式。比如:專業認知的提升、模擬公司創辦和公司運營分析等等。加大開展綠色建築現場教學,可到綠色建築設計科學院、綠色建築材料的生產廠、綠色建築服務中心等等,多參觀了解,積累一定經驗,通過實踐鍛鍊機會,增加角色扮演、情景模式的教學、能更好的提高技能水平,對建築的管理能更深入的了解。明確建立人才培養目標,利用好高校、企業、政府三方面的合作。為推動高校對建築管理類人才的培養,必要的情況下可改變教學計劃,將原本大學四年的課程轉變2+2,即2年校內課程學習,1年實踐學習,1年企業綜合實訓。通過校企合作搭建平台,多接觸社會,走向社會,適應社會的發展,實現實習與就業零距離。在新時代高速發展下,加強教育是培養高素質管理類人才的有效途徑之一,注重管理類人才的後備力量,構建合理的人才培養機制,充分利用好教學、科研、實踐,從實際出發做出有效改變,依靠學校、社會、企業的幫助進行建築管理類人才培養,從根本上給予強有力的人力支撐,打造符合當今社會的新型人才,進而促進綠色建築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偉.高職院校綠色建築人才培養的時間與思考[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5(06):125-127.

[2]袁樂,徐黎明,周煒煒.建設類高職院校綠色校園建設的實踐與思考———以江蘇省常州建設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新校區為例[J].職教通訊,2013(35):16-20.

[3]王俊美.建築施工企業職工教育培訓與後備人才培養管理的探討[J].四川水泥,2019(06):190+198.

[4]李錦訸.我國綠色建築工程管理存在問題及對策研究[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7(03):209.

[5]段培永,張玫,張桂青,謝秀穎.建築強弱電結合的創新性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研究[J].山東建築大學學報,2013(06):590-594.

[6]朱艷峰,路浩東.綠色建築理念融入建築工程技術專業教學的探索[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5(18):84-86.

[7]魏曉,崔璐璐.高校建築學專業建築設計實踐課的綠色設計策略初探[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4(07):100-101.

[8]張群,王芳,成輝,劉加平.綠色建築設計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建築學報,2014(08):102-106.

[9]蔣亞龍,李改,楊坦.建築安全方向安全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討[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32(23):78-80.

作者:段春雲 單位:吉林建築科技學院管理工程學院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