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網際網路對中小企業融資的影響與策略

2023年09月27日

- txt下載

摘要:新時代中小企業應用網際網路金融提高融資效率和質量的過程中,面臨著諸多的風險,嚴重影響中小企業應用網際網路金融平台開展融投資活動的效率。對此本文結合中小企業的融資特徵,探究網際網路金融對企業融資的影響,提出相應的應對策略[1]。
關鍵詞:網際網路金融;中小企業;融資
一、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的基本特點
網際網路金融的興起和發展為我國中小企業開展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提供了全新的發展方向,使企業能夠通過更加多元的融資方式,提升自身的經濟發展與建設質量,更好地推動我國社會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2]。根據我國中小企業發展的特徵和特點,能夠發現我國中小企業在融資上主要擁有以下三個特點。首先是融資數量多,但數額少。我國中小企業在初創階段通常面臨著資金短缺的問題,需要通過多批次的融資活動滿足自身的發展訴求。但由於中小企業的發展規模相對較小。因此,融資額度相對較低,通常以50萬~100萬為主。部分中小企業的融資規模甚至局限在30萬左右。此外,由於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相對較窄,且沒有穩定的抵押品,那麼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會存在多批次融資的現象。其次,融資時間長。我國中小企業由於受自身規模的限制,資金周轉和流通的速度相對較快,因此在經營管理的過程中,會經常面臨資金短缺的問題。而在貸款、融資的過程中,企業受到資歷和規模的影響,致使企業融資、貸款的周期較長,甚至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經歷,也難以取得預期的融資目標。最後在融資渠道上,中小企業在規定資產和資質上存在不足,導致企業通過銀行貸款渠道進行融資活動的有效性、時效性受到影響。因此,在融資渠道選擇上,中小企業普遍以民間融資為主。但民間融資的風險較高,對企業經濟發展與建設的推動效果不夠明顯。
二、網際網路金融對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的影響
第一,積極影響。目前,網際網路金融發展迅速,網際網路金融業務使融資靈活多變,已形成了網際網路金融模式,這對中小企業融資來說,無疑會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首先是倒逼傳統金融機構。網際網路金融的興起和發展,能夠對我國傳統金融市場和金融機構帶來一定的影響和衝擊,使大量的客戶流入網際網路金融領域,進而影響傳統金融組織和機構的經濟收益和社會效益。而在企業融資的層面上,網際網路金融的服務優勢、交易優勢,迫使傳統金融組織和機構不得不轉變現有的戰略部署方式,通過提供「小額貸款+移動支付」的服務,使金融產品更適應現代客戶的發展訴求,以此減少網際網路金融對傳統金融組織、機構的影響。但與此同時,也為中小企業通過傳統金融機構開展融資活動提供了條件和基礎。其次是更多選擇。網際網路金融的出現能夠為中小企業開展融資活動帶來更多的選擇,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提供融資成功率。在網際網路金融背景下,投資者能夠通過金融平台對企業的認證指標、運行數據及交易信息進行考量與分析,明確企業在運營狀況、財務狀況及創新能力上的發展水平。從而為中小企業更快、更好地獲得融資資金提供基礎。並且,中小企業可根據自身的融資需求,選擇多種網際網路金融平台(大眾眾籌、P2P融資、大數據融資等)開展融資活動,以此控制融資周期和融資成本。
第二,消極影響。網際網路金融雖然能夠為中小企業開展融資活動提供支持和幫助,破解中小企業在融資過程中所面臨的融資周期長、融資難度大等問題。然而由於網際網路金融屬於新興的金融平台和工具,在法律、監管及交易等層面,還存在著諸多的風險。首先是法律風險。中小企業在網際網路金融平台中所面臨的法律風險主要有政策風險和法律風險。其中政策風險主要來源於國家政策對網際網路金融平台的「或然性影響」。法律風險則指網際網路金融所存在的行政違法、非法集資和經營等問題。其次是監管風險。監管風險通常源於混業經營與分業監管的相互錯位。通常來講網際網路金融機構的業務經營範疇主要包括保險業務、證券業務及銀行業務等類型。但在現行金融監管模式的影響下,卻出現了「監管真空」和「九龍治水」等問題(多頭管控與管控缺位),而混業經營模式的存在又使網際網路金融平台容易出現信息紕漏、權益保護及風險準備等層面上的風險,嚴重影響中小企業參與融資活動的合法權益。最後是交易風險。交易風險主要包括特性風險和系統風險。其中系統風險主要指系統中斷、病毒威脅、網絡仿冒等風險。而特性風險主要源於經濟主體的戰略決策,是交易雙方因信息不對稱所帶來的信任風險。
三、網際網路金融背景下中小企業融資策略
第一,注重法律建設。在網際網路金融層面上,法律風險是影響中小企業,依託網際網路金融平台開展融資活動的關鍵和抓手。只有加強對法律風險的「控制」和「防護」,才能切實提高中小企業的融資質量與效率,推動中小企業的健康發展。首先,我國相關政府部應根據網際網路金融的發展特徵和特點,明確網際網路金融的發展方向和創新模式,並根據投資者與融資者在網際網路金融平台中所面臨的問題和現象,從立法的層面上,規範金融市場,確定資金籌集者、供給者及金融平台所承擔的責任和義務,規範相應的模式內容和市場規則,從而緩解網際網路金融的快速發展對資金雙方帶來的不利影響[3]。其次在政策制定的層面上,政策的不確定性容易導致網際網路金融平台在創新發展、信息服務及權益保護等方面面臨著諸多的發展風險。而要想切實降低政策制定對金融平台的影響,就需要以平台發展和市場規範為主,注重網際網路平台與市場規範的耦合性和交互性。再次,針對行政違法、非法經營和非法集資等問題,我國不僅要完善相應的民法和刑法體系,還需要結合我國現有的立法原則,使針對網際網路金融法律風險的相關法律,更加完善、更加合理,更具實效性。最後,由於網際網路金融平台發展時間較短,在市場競爭與金融發展的過程中,容易出現幾家或一家壟斷市場的現象,進而導致中小企業在融資活動中的選擇性受到影響。而為切實減少市場壟斷問題的出現。我國相關政府部門應通過完善反壟斷法的方式,減少此類現象的發生。
第二,革新監管模式。網際網路金融平台中的監管風險是影響中小企業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關鍵和根本,需要我國相關政府部門通過革新監管模式的方式,提高網際網路金融監管的力度和質量,以及中小企業開展融資活動的質量。首先,構建全新的監管模式。混業經營與分業監管所存在的監管矛盾和衝突,將導致「監管真空」和「多頭監管」等問題難以得到切實的解決。而要想切實破解該問題,就需要構建出全新的、科學的、針對網際網路金融平台的監管模式。在監管過程中,我國相關政府部門應聯合其他行政機關和監管部門,構建出契合網際網路金融市場發展特徵的監管小組,通過監管小組,明確網際網路金融平台的監管內容,提升網際網路金融監管模式的實效性和有效性。然而在革新監管模式與構建監管小組的過程中,我國相關政府部門還需要設置相應的溝通機制,以此使保險業務、證券業務及銀行業務等監管負責人,通過網絡溝通與交流的方式,提高網際網路金融監管的質量與效率[2]。其次,構建以平台監管為主體的監管模式。即分業監管模式中的監管人員通過對平台監管質量與效率的評價,明確網際網路金融平台在監管層面所存在的問題和弊端,繼而在懲罰機制與運行機制的影響下,提高網際網路金融監管的實效性。然而在構建以平台監管為主的監管模式時,還需要構建相應的評價機制,明確評價指標,確定評價比重。唯有如此,才能讓平台監管真正發揮出應有的功能和作用。
第三,優化交易環境。網際網路金融中的交易風險主要包括網絡系統風險及信用風險。而形成這兩類風險的根本原因在於網際網路金融交易的環境建設還不夠完善。因此,要想切實應對此類風險,維護中小企業在網際網路金融市場中的權益,就需要從交易環境的角度出發,優化交易環境。首先是硬體環境。網際網路金融平台應通過優化網絡環境的方式,應對「系統終端」「病毒威脅」及「網絡仿冒」等網際網路金融風險。譬如,加強網絡信息安全管理、提高數據安全等級等,都能夠切實減少「病毒」「黑客」對金融交易平台的影響。而通過引進全新的防護設備和伺服器,能夠確保信息系統獲得穩定的運行。其次是「信息環境」。網際網路金融平台必須通過優化信息服務體系的方式,解決交易雙方所面臨的信用問題。在中小企業開展融資活動的過程中,投資者通常對中小企業在資金儲備、創新能力等層面上的信息存在顧慮,而交易平台所提供的中小企業信息普遍缺乏代表性,難以為投資者判斷中小企業的經濟發展能力提供幫助。因此在信息服務的層面上,網際網路金融平台需要創新對中小企業的信息挖掘和分析模式,利用科學的方法,分析企業的創新能力、經營能力和經濟發展能力,並將數據信息更全面、更充分地呈現給投資者。
四、結語
相較於我國傳統的金融機構,網際網路金融在交易、信息、服務等層面,擁有較為鮮明的發展優勢,能夠切實解決企業在經濟發展中的融資問題,提升中小企業的融資質量。然而在網際網路金融平台發展的過程中,卻存在諸多的交易風險、法律風險及監管風險,嚴重影響中小企業的融資質量。對此,我們需要從政府部門、網際網路金融平台的角度出發,幫助中小企業應對自身所面臨的融資風險。
參考文獻:
[1]林輝,楊暘.網際網路金融及其在中小企業融資中的應用研究[J].華東經濟管理,2016,30(2):8-13+185.
[2]胡振興,郜曉月,王豪.網際網路金融發展、內部控制質量與中小企業融資約束[J].財會通訊,2019(30):120-124.
[3]鄭志來.大數據背景下網際網路金融對中小企業融資影響研究[J].西南金融,2014(11):63-66.
作者:劉萱 單位:山東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