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初一語文公開課教案

2023年08月21日

- txt下載

你知道怎麼寫初一語文公開課教案嗎?快速閱讀,在規定時間內讀完全文,並能準確全面地概括課文要點。一起看看初一語文公開課教案!歡迎查閱!
初一語文公開課教案1
●教學目標
1.快速閱讀,在規定時間內讀完全文,並能準確全面地概括課文要點。
2.學習本文按時間順序,清楚明白地敘述事件發生過程的寫作方法。
3.激發豐富的聯想和想像,培養起足夠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
速讀課文,養成自主閱讀的習慣,概括文章主要內容;概括登月的四個階段
●教學方法
1.快速閱讀法。本文是一篇科普小品,登月的全過程敘述得清楚明白、生動形象。先讓學生較快速度地默讀,整體感知文章大意,再用簡潔的語句梳理概括內容要點。
2.講讀法。
●課時安排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同學們,你們知道地球和月亮之間的距離是多少嗎?對,是38萬公里,真是可望而不可即呀,古往今來,人們仰望天上的明月,總會引起無窮的遐想,幻想有朝一日能飛上月宮。如今,幻想已經變為現實,1969年7月21日,人類終於登上了神往以久的月球。現在,就讓我們與航天英雄一起,去感受那驚心動魄的一刻吧……
二、檢查預習
1、聽寫下列字詞:(共10個)
指令海域暢談神往裡程碑觀測昂首挺立一葉孤舟遙遙在望
2、解釋下列詞語:(共5個)
①暢談:盡情地談。
②昂首挺立:抬起頭筆直地站著。
③遙遙在望:形容遠遠地可以看到。
④可望而不可即:只能夠望見而不能夠接近。即,靠近,接觸。
⑤里程碑:比喻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可以作為標誌的大事。
3、你知道人類是什麼時候第一次登上月球的?
1969年7月21日,人類終於登上了月球。
4、哪個國家的哪一位太空人第一次踏上月球?
美國太空人阿姆斯特朗。
三、速讀課文,篩選信息
1、默讀課文,概括每一自然段的主要內容:
明確:
①地球和月亮的距離可望而不可即。
②美國太空人登上月球,樹起了宇航事業的一塊新的里程碑。
③「土星5號」火箭準備發射。
④三名太空人進入指令艙。
⑤「阿波羅11號」飛船發射後進入預定的軌道。
⑥「阿波羅11號」飛船進入登月軌道。
⑦三名太空人進入夢鄉休息。
⑧「阿波羅11號」飛船到達離月球28000公里的月亮和地球引力的中和點。
⑨登月艙和飛船脫離,登月艙開始降落。
⑩登月艙降落在月球上。
⑾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先後來到了月面。
⑿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馬上在月面上緊張的工作。
⒀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從月球返回登月艙內。
⒁登月艙和「阿波羅11號」飛船對接成功。登月艙被甩在太空。
⒂「阿波羅11號」飛船準確地濺落在預定海域,
⒃對人類第一次踏上了月球的總結
⒄三位太空人暢談登月的感受。
⒅阿姆斯特朗談登月的意義。
2、歸納整個登月過程可以分為幾個階段?明確:可分四個階段
①升空準備(3、4)升空前的氣氛、登機。
②飛向月球(5-9)檢查、點火、升空、飛行。
③登月成功(10-15)登月、在月球上工作、登上飛船。
④返回地球(16-20)起飛、歸航、回到地球、暢談感受。
3、文章是按什麼順序來報道這一過程的?
明確:按事情發展的時間順序。
4、找出有關表示時間的詞語並指出相應事件。
①1969年7月16日早,「土星5號」火箭準備發射。
②發射後2分42秒,第一級火箭自動脫落。
③離地9分5秒,第三級火箭發動機啟動工作,飛船進入預定的軌道。
④發射後13小時30分,太空人開始進入夢鄉。
⑤19日晚上8點33分,飛船飛過月亮和地球引力的中和點。
⑥19日晚上9點32分,地面呼叫,飛船減速,準備登月。
⑦7月20日上午7點32分,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換乘登月艙。
⑧7月21日凌晨5點17分40秒,登月艙平穩地降落在月球上。
⑨21日上午11點39分,登月艙打開了艙門。
⑩11點51分,阿姆斯特朗走下階梯,登上了月球。
⑾7月21日11點56分20秒,奧爾德林也來到了月面。
⑿(三個小時很快就過去了)7月21日14點,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從月球返回登月艙內。
⒀7月22日0點15分,登月艙升空,離開月球進入預定軌道。
⒁22日上午6點35分,登月艙與「阿波羅11號」飛船對接成功。
⒂25日凌晨1點35分8秒,「阿波羅11號」飛船以合適的角度進入地球大氣層。
⒃1969年9月16日,三位太空人暢談登月的感受。
5、作者為什麼詳細的交代時間,這些表示時間的數字有何作用?
明確:因為這是一篇太空探索的文章,太空探索對數字的精確度要求非常高,這些數字主要是為了體現本文的準確性、科學性、真實性,體現記實報道的特點。
6、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登上月球後做了些什麼?
明確:
①檢查了登月器的著陸情況。
②採集月壤和月岩的樣品。
③把紀念碑樹立在月球上。
④把電視攝像機安裝在月球表面
⑤安裝一台太陽風測定裝置來檢測宇宙射線
⑥安裝了用來精確測定月球和地球之間距離的雷射儀。
⑦安裝了測定月震的月震儀。
⑧把美國的星條旗它插在月面上。
⑨跟美國總統尼克森進行月亮和地球之間的第一次通話。
7、科學家為什麼要搜集月球上的土壤和岩石,並在月球表面安裝電視攝像機、太陽風測定裝置、雷射儀和月震儀?
明確:科學家是為了科學研究、開發並利用月球。
四、教師小結:本文就是真實記錄美國太空人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奧爾德林登月全過程的一篇饒有興趣的科普小品。將登月的全過程敘述得清楚明白、生動形象,可以說,引人入勝是本文的特色。
五、布置作業
根據第二部分第1、2階段的內容,畫出飛船向月球進軍的行程圖。
第二課時
一、精讀課文,合作探究
1、如何理解文章最後太空人阿姆斯特朗的話?
明確:「一小步」是指太空人們從飛船跨到月球表面的一小步,對一個人來講確實很容易,毫不費力。但是這一步是人類向太空領域邁出的第一步,它顯示了人類卓越的聰明才智,表明了人類高度發達的科技水平,開創了人類對宇宙探索的新紀元,這意義就非同小可,因此說這是巨大的飛躍。
2、找出文中議論性的句子,並說明其作用。
明確:(表明觀點或看法的句子即為議論性句子,具體句子略。)作用:起畫龍點睛、深化理解的作用。
3、閱讀本文後你的感受是什麼?
明確:感受到科學技術的魅力,感受到人類智慧的無窮魅力,並對人類未來的美好充滿信心。
二、暢所欲言拓展延伸
1、現時篇
②我國作為一隻沉睡多年的東方雄獅,在航空航天方面的情況又有哪些驚天動地的成果呢?請你介紹一下好嗎?
③聽完這些介紹,你有什麼感受嗎?
2、想像篇
可以啟發學生思考,讓學生看第99頁的插圖,引導想像
①想像一下,球上有些什麼?那是一個什麼樣的世界?
②科學家為什麼要搜集月球上的土壤和岩石呢?
③想像一下在登月的高空中,太空人會有什麼感覺?
④文中寫道,「返航時,太空人將登月艙甩在了太空」,這樣做合適嗎?
教師可引導學生暢所欲言,只要想像合理,允許學生有不同見解和幻想。教師也可以做調整性解答:月球上有泥土、石頭和高山,沒有空氣和水,一片荒涼死奉;科學家採集土壤、岩石是為了科學研究、開發並利用月球;太空人的高空感覺,是失重、頭暈、嘔吐、昏厥等;太空垃圾也是人類的一大隱患。
三、總結語
月的故事引人入勝,月的情愫豐富多彩,月的文化博大精深,月亮照著你,月亮照著我,但我國航天技術仍無法登上月球。隨著我國神州六號飛船的發射成功,我相信五星紅旗高插在月球上的日子已為期不遠了,願在座的同學們努力學習,長大能為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做出巨大的貢獻。
願我國的登月計劃早日成功!!
板書設計:
準備
月亮上的足跡升空偉大的壯舉
登月人類的智慧
返航
五、布置作業
1.完成課後練習題二、三。
2.查字典,掌握下列詞語的意思並各造一句。
暢談昂首挺立遙遙在望可望而不可即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完成練習,鞏固所學,提升能力。
教學內容:《練習冊》、《全效學習》內容
教學重點:
1、基礎知識與能力訓練,要注意中考演練題型。
2、課內閱讀注意檢查學生對課堂所學的掌握情況,及時調整教學內容與方法。
3、課外閱讀要逐步培養學生自主閱讀能力。
初一語文公開課教案2
【教學目標】1、速讀課文,概括文章主要。
2、利用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進行探究活動。
3、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類登月的知識。
4、激發學生探索科學的興趣,培養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
【教學重點】
速讀課文,養成自主閱讀的習慣,理清文章思路,從中了解有關人類登月的知識;精心搭設「橋樑」把這一課過渡到這一單元的綜合性學習中。
【教材分析】
《月亮上的足跡》一文是新教材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課文,從教材編寫角度來說,這一單元反映的是對自然世界進行科學探索的,其設置目的主要是豐富學生的科學知識,提高學生閱讀現代科技文的能力和搜集篩選信息的能力,並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這篇課文敘述的是20世界最偉大的科學探險──登月。作者用平實的語言,真實地記錄了人類首次登月的全過程。文章所記敘的準備、升空、登月、返航四個部分清晰流暢,結尾阿姆斯特朗的話「這一步,對一個人來說,是小小的一步;對整個人類來說,是巨大的飛躍」,留給讀者以無窮的回味,可以從中悟出人類登月的偉大意義。這一題材本身就能引起學生豐富的聯想和足夠的興趣,而這節課的與這一單元的綜合性學習──探索月球奧秘緊密相連,關於月亮的資料非常豐富,無論是自然現象還是人文現象,都值得探究,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將兩者聯繫起來作為一個月亮的課題讓學生自主探究。因此,學習這課,不僅要了解登月的知識,還要精心搭設「橋樑」把這一課過渡到這一單元的綜合性學習中,切實開展關於月亮的科學與人文的探究活動。
【學生分析】
上這節課的班級學生上課較活躍,有自己的個性,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獨特的看法。該班學生信息技術能力較強,計算機水平較好,對網絡和網站知識都有了解,並且經常上網查找資料,有一定的檢索、收集、加工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所以進行分組學習,上網探究,讓計算機作為一種工具,為學生的網上探究提供了技術保障。大多數的學生能獨立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有一定的創造能力。因此,教學時可以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培養各種能力,如在上課前讓學生動手做一些與月亮有關的手工作品或畫月亮圖,上課時畫出登月軌跡圖,將較好的作品貼在牆上,既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又營造了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質疑登月常識及課文,可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讓學生自己上網,上網過程中自主選擇,培養了學生的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及獲取新知識的能力;歸納總結後要向協作小組和全班同學彙報,增強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了解有關宇航和月球方面的知識,做好關於這一課的課件和與月亮有關的網站。
學生:
1、可以閱讀有關的書籍,如《航天時代》、《宇宙奧秘》、《十萬個為什麼》等等,也可以網上查詢有關月球的資料,為更好地理解課文做準備。
2、關於月亮的作品。
【教學設計】
一、新課導入
1、(學生角度)展示學生的小製作(關於月亮的手工作品、圖畫等)導入月亮的世界。
2、(教師角度)準備嫦娥奔月的故事或有關月亮的古詩詞(《靜夜詩》、《水調歌頭》、《楓橋夜泊》等)。
(朗誦詩歌)由學生誦讀幻燈上關於月亮的詩歌。旨在營造良好氣氛,引起學生閱讀本課的興趣,讓學生感受到,月亮的傳說、月亮的神秘是人類的嚮往。
(教師引導)月亮,自古以來,就與人們結下了不解之緣,它尤其受詩人們的鐘愛。那皎潔、靜謐的月光,時圓時方富有變化的月形,激起詩人們多少懷念與感慨,同學們還知道哪些關於月亮的詩歌,請說一句有月亮的詩(「楊柳岸,曉風殘月」,「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梨花院落溶溶月」,「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月亮在詩人們的描繪下是如此美好,現在我們就與航天英雄一起,到月亮上走一走,去感受那驚心動魄的一刻。
二、速讀課文,感悟文章大意
1、要求學生速讀課文,把握文章大意。
(自主學習。)
⑴快速默讀課文(不指讀,不動唇,不回讀),獲取重要信息,回答月亮課件上的問題。(培養快速閱讀的能力)
①人類是什麼時候第一次登上月球?
②哪個國家的哪一位太空人第一次踏上月球?
③月球和地球相距多遠?
④火箭名稱和飛船分別叫什麼?
⑤採用什麼順序記敘了什麼過程?
⑵用上面的信息概括本文寫了一件什麼事。(時間、地點、人物、事件)
⑶找出登月過程中表示時間的詞語。思考登月全過程可以分為幾個階段?
(總結評點)本文真實地記錄了美國太空人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奧爾德林登月的全過程。登月全過程可分為四個階段,登月準備──飛船升空──登月成功──登月歸來。
2、展示學生作品,培養動手能力和說話能力。
(你說我說大家說)
⑴試將登月全過程畫一張示意圖,並作簡要說明。
⑵四人小組比一比,看誰畫的,介紹得最準確,推薦一位同學到上面來展示、介紹。
⑶展示各小組中的作品,並請一位同學介紹登月過程。
⑷利用月亮課件展示當時的登月軌跡圖,了解登月過程和登月軌跡。
學生畫的登月圖可用實物投影儀顯示,讓學生自行講解,鍛鍊學生的聯想及表達能力,也是對課文的整體感知。教師也可做圖,讓學生進行比較學習。
三、研讀賞析,激發興趣,品味語言特色
1、(觀看課件中的錄像),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
⑴看登月的實況錄像。
⑵說說看到這一場景的感受。
⑶質疑登月事件。
學生相互質疑,也可師生相互質疑,形成討論交流的過程,使這節課達到_。
①月球上有些什麼?那是一個什麼樣的世界?
②科學家為什麼要搜集月球上的土壤和岩石呢?
③在登月的高空中,太空人會有什麼感覺?
④文中寫道,「返航時,太空人將登月艙甩在了太空」,這樣做合適嗎?
⑤登月艙與飛船是怎樣脫離和對接的?
教師可引導學生暢所欲言,只要想像合理,允許學生有不同見解和幻想。教師也可以做調整性解答:月球上有泥土、石頭和高山,沒有空氣和水,一片荒涼死寂;科學家採集土壤、岩石是為了科學研究、開發並利用月球;太空人的高空感覺,是失重、頭暈、嘔吐、昏厥等;太空垃圾也是人類的一大隱患。
2、教師指導學生相互質疑並共同探究課文,深人體會。(合作探究)
⑴探究1:同學們把登月過程準確地解說出來,這不能不歸功於作者把登月的複雜過程寫得清楚明白,你覺得課文寫作上最值得你學習的一點是什麼?
(讓學生談自己真實的體會,暢所欲言。有一點必須明確:A、按時間順序清楚明白,有條不紊地敘述事件發生過程的寫作方法。B、恰當的描述,敘述中有議論。C、用數字說明)此三點可各舉一例,並分析作用,教會學生在寫作中應用。
⑵探究2:你喜歡這篇課文嗎?閱讀時你有什麼感覺(我就覺得很緊張,很自豪)哪一處讓你最難忘,請找出來並朗讀、評析。
⑶探究3:齊讀最後一段,談談你對登月意義的認識。
(辯論)據說為了這次登月,共有40萬人、2萬多家公司投入其中,耗資239、15億美元,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卻只運回了幾百斤的月岩、月壤,到底值不值?
(總結)對以上問題,小組研討並在教師指導下達成共識:人類第一次踏上月球來回曆經76萬公里,歷時95個小時。太空人登月採集月壤和月岩樣品,樹立紀念碑,安裝攝像機,安裝太陽風測定裝置、月震儀,插上美國國旗,與尼克森總統通話等。課文最後一段揭示了其偉大意義。教師可以總結過渡:「阿波羅」登月計劃成功,使人類的夢想變成了現實,人類開始走向地球以外的星球。現代科學技術已達到向外層空間發展的水平。這既是人類巨大的飛躍,也是人類邁出的第一步。
四、你對月亮知多少
(拓展延伸到綜合性學習──探索月球奧秘)
1、學生上網查找有關月亮的資料,也可以進入老師準備好的月亮網,選擇自己喜歡的進行查閱。
關於「月亮」的話題,學生可以選擇這一話題中自己感興趣的一個方面組成協作小組(以「月亮」話題為例,對文學感興趣的可以組成月亮傳說組、月亮詩歌組、月亮美稱組、月亮風俗組等,對科學感興趣的可以組成登月組、月球概況組、月球之謎組等),各個小組到網上自主選擇,自主活動,讓每一個學生在這一任務中積極地承擔個人的責任,學生在活動中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在網上遇到問題時能協商解決,通過有效的溝通解決群體內的衝突,對各人分擔的任務進行群體加工,對活動的成效共同進行評估。這一過程中,不僅調動了每一個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學習積極性,提高了學習效率,還能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
2、各興趣小組將搜集到的製作成課件。
3、各小組從不同角度交流查閱到的資料:
⑴星空奇觀
⑵月球之謎
⑶中國航天
⑷登月計劃
⑸阿波羅之旅
⑹登月圖集
五、總結
登月成功是人類的一大壯舉,是人類聰明智慧的結晶。這次登月已有三十多年,而我國航天技術到目前仍無法登上月球。但我國已進行了無真人的太空航行,五星紅旗高插在月球上的日子已為期不遠了。願大家努力學習,長大能為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做出貢獻。我們也期待著我國的登月計劃早日成功。
六、作業
必做題:
1、自學「讀一讀,寫一寫」練習中的詞語,並用其中的一些詞語寫一段話。
2、根據練習三創設情境,寫一段一二百字的文字。
選做題:課後繼續看與月亮有關的書籍或上網查找相關資料,做好筆記。
【教學反思】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以及學生在網絡上的探究活動和反饋,我覺得本節探究活動有一些收穫:
1、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與語文教學整合,讓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和探究的工具,滲透到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活動過程中,具有傳統教學手段無法比擬的優勢。調動學生學習探究的興趣,促進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
2、利用網絡(INTERNET)上資源的豐富性和交互性的特點,讓學生通過網絡檢索和加工信息,極大地擴展了教學空間、時間和信息量的外延。
3、利用網絡上超文本的特性,和人類思維的自然聯想,讓學生自主思考、主動探索,把信息的使用和控制交給學生,充分發揮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體現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實現自主學習。
4、網絡小組協作和個別化教學可以實現有差異教育,培養與人分享、與他人合作的精神。
本節課在具體的教學中也有不足:
學生的信息技術基礎水平不一,在小組協作中,有的小組成員不能在計劃時間內完成信息的處理;學生網絡探索的主動性不足;由於課時所限,課外探究任務的完成有些難度。
初一語文公開課教案3
【教學目標】
l.知識與能力:
①速讀課文,能快速理清文章思路。
②提高理解、歸納能力及信息篩選能力。
2.過程與方法:
①利用信息技術和網絡進行交流、探究。
②拓展思維,激發創新意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激發學生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堅信有夢想去努力就一定能實現。
【教學重難點】
1.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增強處理信息的能力。
2.激發學生探索月球乃至宇宙奧秘的興趣,以及探索未知世界的_,相信只要有夢想最終就可以實現。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預習課文:
1.學生課前誦讀課文,藉助工具書為生字新詞注音釋義。
2.思考課後「研討與練習」。
二、導入課文:
設計導語:
簡介我國三步實施的「嫦娥奔月計劃」(繞、落、回)。
(尋夢的)鳥兒飛過天空,沒有留下痕跡,卻在人類心中喚起亘古不變的夢想(嫦娥奔月、敦煌飛天)。中華民族是世界上最先萌生飛天夢的民族,追尋著夢想,我們已經在奧妙無窮的太空中留下串串足跡。伴隨著不懈的追求,憑著智慧和勇氣,人類已經把登上月球這千古神話變為了現實!30幾年前(1969年)三位人類的精英已經將足跡踏上了月亮,今天,讓老師和同學們一起去探尋──《月亮上的足跡》吧。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快速瀏覽課文,梳理人類登月這一故事梗概。
時間:公元1969年7月16日至25日(1969年7月21日上午1l點56分20秒)
地點:美國佛羅里達州
人物: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奧爾德林
事件:乘坐「阿波羅11號」宇宙飛船登月
2.要素中,哪一點最富於變化?
──時間要素
3.用一句最簡明的話表述文章內容。
(1969年美國三位太空人乘坐「阿波羅11號」宇宙飛船登上月球。)
四、再讀課文,交流合作:
1.再讀課文,依據富於變化的時間要素,小組同學共同用文字完成「太空人登月流程示意圖」。(快速獲取信息。)
2.小組交流:
(1)準備升空

1969年7月16日

加燃料吃早飯登上飛船

飛向月球

當地時間9點32分點火騰飛

每秒6.8公里──每秒7.67公里──每秒10.5公里

19日晚上8點33分,飛過月亮與地球引力的中和點。

7月20上午7點32分,登月艙開始降落。

登月成功

7月21日凌晨5點17分40秒,登月艙降落月球

1969年7月21日上午11點56分20秒登月里程碑

開始工作……

返回地球

22日上午6點35分,登月艙與飛船對接成功。

25日凌晨1點35分8秒,飛船進入地球大氣層。
(2)整個過程歷時195個小時,漫長的過程,卻能寫得有條不紊。(詳盡的時間變化,精確到秒;嚴謹的科學態度,數據精確。)
(3)太空人在月球上留下了哪些足跡(做了哪幾件事)?
討論明確:
①檢查登月器;②採集月壤和月岩;③樹立紀念碑;④安裝電視攝像機;⑤安裝太陽風測定裝置;⑥安裝雷射儀;⑦安裝月震儀;⑧插星條旗;⑨和美國總統尼克森通話。
五、品讀課文,深入領悟:
1.登月成功,僅僅是美國人的驕傲嗎?
科學無國界。探索未知世界的先驅們,成功固然是英雄,失敗也是英雄,是他們駕馭著人類的夢想,足跡踏上了月球。五百多年前的明朝,一個叫萬戶的中國人第一次用火箭嘗試了飛天──生命換理想!三位美國太空人的成功代表人類的成功,這是人類的文明。正如法國作家雨果所說:歲月創造的一切都是屬於人類的。
2.我們中國在邁向太空方面,為世界做出了哪些貢獻?
(交流我國航空航天方面成果,了解我國幾位航天英雄。)
六、拓展延伸,聯想與想像:
聯繫《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探索月球奧秘》:
①想像一下,球上有些什麼?那是一個什麼樣的世界?
②科學家為什麼要搜集月球上的土壤和岩石呢?
③想像一下在登月的高空中,太空人會有什麼感覺?
④文中寫道,「返航時,太空人將登月艙甩在了太空」,這樣做合適嗎?
七、課堂總結:
登月成功是人類的一大壯舉,是人類聰明智慧的結晶。這次登月已有四十年,而我國也在實施奔月計劃,五星紅旗高插在月球上的日子已為期不遠了。願大家努力學習,長大能為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做出貢獻。我們也期待著我國的登月計劃早日成功。
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今天,我們創造夢想;明天,讓夢想燃燒,讓人類的足跡遍布宇宙!
八、板書設計:
月亮上的足跡
朱長超
一(1——2):概說登月事件及其意義。
二(3——15):評說登月全過程。
第一階段:起飛
第二階段:進軍
第三階段:登月
第四階段:返航
三(16——18):再次強調登月事件的偉大意義。

收藏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