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廣西地方高校英語專業翻譯教學與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

2023年10月14日 - txt下載
  摘要:外語教學目標之一就是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以思辨能力培養為導向的英語教學改革有利於提高英語人才國際競爭力。本人以翻譯教學為切入點,分析了廣西地方高校翻譯教學中英語專業學生思辨能力現狀及成因,提出了學生思辨能力培養的翻譯教學策略,旨在改善廣西地方高校英語專業學生思辨能力弱的現狀。
  關鍵詞:地方高校;英語專業;翻譯教學;思辨能力培養
  近年來,隨著英語專業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英語專業學生思辨能力已經被越來越多的學者和教育工作者關注,2000年修訂的高等學校英語專業教學大綱中也明確指出要加強學生思維能力及創新能力的培養。然而,由於受到課程設置、教學模式、課程評價方式、思維習慣等因素的影響,英語專業學生的思辨能力很差,甚至出現思辨缺席的症狀。翻譯教學是高校英語專業教學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培養國際交流所需具有較強翻譯語言技能人才的關鍵渠道,然而國際社會的飛速發展要求高校英語專業培養的人才是既有語言技能又有創新思維能力的人。由此可見,以思辨能力培養為導向的英語專業翻譯教學改革與研究有利於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也是勢在必行的。
  一、廣西地方高校翻譯教學中英語專業學生思辨能力的現狀及分析
  廣西地方高校由於受到各種客觀條件的限制,教學觀念狹隘、教學方法滯後、難以選用適合學情的教材、學生基礎薄弱、師資力量層次不齊等導致教學效果不理想、學生思辨能力不佳。
  1.廣西地方高校英語專業翻譯教學的現狀
  一是廣西地方高校英語專業翻譯課程的設置。一般情況下,翻譯課在高年級即大三下學期至大四上學期開設,課時少、教學內容多,導致翻譯教學效果不佳。二是廣西地方高校英語專業翻譯課程的教學模式。由於地方高校在人才引進時受到學校自身各種客觀條件的束縛,任用的教師在業務能力、專業素質等方面都還有欠缺,多數教師在翻譯教學中依舊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師講授為主。先是教師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講授翻譯的基本知識:翻譯史、翻譯理論、翻譯的特點、譯者基本的素養等;接著教師分章節講授翻譯方法:詞類的轉譯、增詞減詞、分譯等;最後是翻譯實踐:學生通過翻譯練習鞏固翻譯理論及翻譯方法,教師對學生的譯文以糾錯的方式給予講評,從而形成統一的譯文。三是廣西地方高校英語專業學生的翻譯基礎。廣西地方高校的學生主要來自廣西各個偏遠山區,他們的基礎比較薄弱,語法知識面不全、基礎詞彙量少、翻譯方法少,有些甚至不了解翻譯方法或理論,認為翻譯只需要語法和詞彙即可,因此學生翻譯教學很難展開。此外,學生的文化意識和能力也不足,翻譯是跨文化交際的一種體現,只有對雙方的文化背景及差異有所了解,才能更好地進行語言的轉化。廣西地方高校學生薄弱的基礎和缺失的文化都嚴重影響了其翻譯能力的培養。四是廣西地方高校英語專業翻譯教學的評價方式。雖然在考試的評價方式中,廣西地方高校也採用了形成性評估方式,即最終評定=平時考核+期末成績,各高校具體比例的設定稍有不同,平時一般占40%、30%、20%;期末成績占60%、70%、80%。但是期末考試的命題還是比較傳統:中英互譯(短語、句子、段落);翻譯理論或方法的釋義;題目一般來自課後練習,從試卷分析中不難發現學生的答卷幾乎如出一轍,及教師講授練習時的「最終譯本。」這種考試可以說更多測試的是學生的記憶能力,嚴重忽略了學生翻譯能力的培養。五是廣西地方高校英語專業翻譯教材參差不齊。教材內容陳舊,與學生實際需求及當地發展需求脫節;輕翻譯理論、重翻譯方法及技巧;輕偏重翻譯、重句子翻譯。因此教材比較適合教師講授,但不適合學生自主學習,這也是學生翻譯能力提高的一個障礙。
  2.廣西地方高校英語專業學生思辨能力的現狀
  通過梳理我國外語類核心期刊上1998-2017年間有關於「思辨能力」研究的論文,筆者發現學者們已達成的共識是:思辨能力的研究和培養已經成為研究的熱點;英語專業學生思辨能力差甚至出現「思辨缺席」的症狀。廣西地方高校英語專業學生的思辨能力更是讓人擔憂。一是受傳統學習方法的影響:多數學生已經習慣於被動地學習,課堂上聽教師講授、做筆記;課後背筆記、做作業,學生已經懶于思考,甚至不願思考。此外,學生不善於逆向思維過的學習,習慣於隨主流。二是受評價方式的影響:多年來學生已經習慣教師單純地用「對」或「錯」的方式來評價其學習效果或能力,學生的質疑或「與眾不同」的想法都比較容易被單一的評價標準否定,從而導致部分有想法的學生慢慢失去了思考的勇氣和信心。三是受教師教學模式及內容的影響:廣西地方高校多數教師依舊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講授為主,教學內容比較局限於教材、抽象度不高,不利於英語專業學生結合學科特點進行散發性和思辨性思考。
  綜上所述,廣西地方高校英語專業翻譯教學中教師重對譯文質量的評價、忽視了對學生翻譯過程的研究及思辨能力的培養;學生被動地接受、缺乏思考和分析問題的主動性。因此,廣西地方高校英語專業翻譯教學必須要以學生思辨能力培養為導向進行改革,從而順應人才培養的需求。
  二、廣西地方高校翻譯教學中英語專業學生思辨能力培養的策略
  1.營造「思辨」的課堂氛圍
  教師在翻譯教學中,教師要提高自身的「思辨」意識並將其貫穿於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翻譯課程的具體特點,圍繞學生設置各種可以培養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教學活動:如分組討論,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組內成員多譯本的對比與評價,從而挑選出組內一致認為比較好的譯本並稱述理由,同時歸納出本組成員在翻譯中遇到的共性問題及對應解決方法,教師在此基礎上進行引導與評價;學生展示,讓翻譯的譯文較好同學做出展示,講述其翻譯的亮點、缺陷及在翻譯中的困惑及解決思路,然後有班上其他同學進行辯論或提出建議等;角色互換,讓學生作為課堂活動的設計者,教師將其設計的教學活動與自己設計的教學活動進行對比,從而結合學生的學習需求和教師的教學目標進行教學活動的設計,營造出良好的思辨氛圍和環境,讓學生感受到參與課堂和思考問題給他們帶來的成就感和滿足感,進而激發他們的思考激情和思辨能力。
  2.更新教學內容、優化教學模式
  教師要不斷地更新教學內容將思辨能力的培養與學科教學內容相結合。教師在翻譯教學中要讓學生對英漢兩種語言背後體現的思維差異、文化差異等有所認識,從而提高其語言轉換意識和翻譯能力。在翻譯教學中融入思辨能力訓練的課堂活動及訓練,重在對學生的翻譯過程進行分析、討論,鼓勵學生撰寫翻譯實踐報告或日誌,同時也可以倡導學生進行合作翻譯練習、討論來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翻譯課堂教學內容在常用翻譯技巧的講解上,要適當增加辨析討論的內容;課後練習的布置也要在翻譯技巧及理論運用聯繫的技巧上,適量增加思考性訓練,如譯文對比、翻譯評論或翻譯作品批評等。此外,教師在翻譯教學中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採用更能激發學生分析及思考問題興趣的教學模式,如「對分課堂」,將課堂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分配學習時間,將更多的時間用於課堂參與,積極思考問題,教師則是課堂的監督者和引導者。以英語專業翻譯課程教學為例,教學環節分為三個部分:一是教師講授,教師用10-15分鐘講授本節課要學習的翻譯理論或翻譯技巧;二是學生對教師講授內容的內化吸收階段,用事3-5分鐘,在這個環節,學生完全獨立思考,對本節翻譯理論或技巧進行內化吸收,教師必須嚴格要求並監督學生不與他人討論;三是討論環節:教師對學生進行分組並明確小組任務,即每個小組通過討論完成對文本的翻譯、總結翻譯中遇到的困難及本組成員在解決共性問題時使用的解決辦法。在分組時教師要兼顧學生差異,儘量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參與其中;學生討論時教師要觀察每組討論情況並適當給與調整,這個環節占時15-20分鐘;學生討論完成後,小組代表進行展示,教師對討論情況及學生的成果展示給予總結,這個環節占時5-10分鐘。在整個討論環節,學生都能根據自身情況參與到不同的討論環節,對問題進行思考、分析甚至辯論,一方面有利於其翻譯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也有助於學生思辨能力的鍛鍊及培養。
  3.改變評價方式
  教師要改變傳統的評價方式,不能只注重對譯文優劣的評價,要更關注對學生翻譯過程的評價,即從宏觀的角度對翻譯材料、翻譯過程及譯文進行評價。以學生的翻譯實踐報告為例,首先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或目的來選擇文本,文本選擇和決定的過程即是強化訓練學生理性思維能力的過程:分析文本、判斷擬用的翻譯理論或技巧、預測翻譯情況,包括翻譯中可能遇到的困難及解決方法、翻譯實踐的反思;接著教師根據學生的翻譯實踐報告進行道德評價和功利評價,對於學生翻譯中的不當之處予以引導,可以採用譯文對比的方式,教師提供幾種參考譯文供學生評價及鑑賞,通過對比分析,學生更能深刻領會知識點的運用,從而提高其翻譯能力及思辨能力。課程考核方式要多樣化,如讓學生對文本的譯文進行一個翻譯述評;梳理各種翻譯理論或技巧的優缺點,並至少列舉2-3個典型的例句加以論證等,這樣既能兼顧翻譯課程的特殊性及翻譯過程的創新性,又能鍛鍊學生的分析及創造能力,在翻譯實踐中提高其思辨能力。
  4.加強學生自主學習
  教學效果的提高需要師生的共同努力。當下多數學生的學習目的功利性很強,翻譯能力等同於翻譯技巧的運用,任何有關於思辨能力的練習都備受其排斥,學生不願主動思考、分析問題,因此翻譯練習多以應付心態完成,完成情況差強人意,如中式英語。因此學生要加強自主學習的能力,如進行思辨性的閱讀、藉助現代化技術及學習平台學習各種先進的翻譯理念及理論、藉助各種交流工具分享翻譯所得等,從而改善學生懶得思考甚至是害怕的陋習,增強其思辨意識。
  四、結束語
  改善廣西地方高校英語專業翻譯教學中學生思辨能力弱甚至是思辨缺席的現狀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課堂是教學改革的重要場所,教學中只有將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融入到翻譯教學中,使用適合時代需求及廣西地方高校具體學情的翻譯理念及方法,師生共同參與,才能培養出真正解決學生思辨能力弱的現狀,從而培養出適合社會發展所需的翻譯人才。
  參考文獻:
  [1]黃玉霞.翻譯教學中思辨能力的培養.教育理論與實踐.2017年.第6期.51-53
  [2]尚路平.翻譯教學中英語專業學生思辨能力現狀與分析.內江科技.2014年.第12期.96、108
  [3]楊能.論雲南地方本科院校英語專業學生翻譯能力的培養.楚雄師範學院學報.2016年11月.第11期.105-108
  [4]張葦.翻譯教學與思辨能力的培養---基於翻譯教學中反思日誌作用的思考.合肥學院學報.2014年11月.第6期.127-130
  作者簡介:
  雷炎炎(1982--)女,漢族,湖北十堰人,河池學院外國語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英美文學及英語教學。
  阮紅波(1970--)女,漢族,湖北天門人,副教授,研究方向:翻譯理論與實踐、英語教學。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