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傳統論——感受霍春陽的藝術精神

2023年10月14日

- txt下載

潘吉成 Pan Jicheng
傳統不是單指古代,它是集過去現在未來於一身,而我們都囊括其中的時空整體。在我們才來到這個世界上什麼都還沒來得及做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享受前人帶給我們精神上的一切成果了。
傳統的價值在於社會性與延續性。著名學者余秋雨講過:「傳統是人類文明的集體記憶。如果我們視傳統於不見,那麼我們的文化藝術的記憶就會失去。我們就會不知道自己是誰,不知道自己從哪裡來,更不會知道自己又將去往何方。」藝術是人類精神情感的痕跡。我們可以把一個人的歷史痕跡劃分成不同階段,但我們卻不能把一個人的精神情感分成兩半,一半屬於過去一半屬於現在或將來。實際上我們現在的精神情感都是由過去的精神情感轉化而來。正像李大釗說過的:「一掣現在的鈴,無限的過去未來皆遙相呼應。」
我們都是從傳統中走來,並終將回歸傳統的懷抱。
傳統是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也應為後世的典範,而有些人卻視傳統於不見。還有些人認為古代畫家已經登峰造極,高不可攀,總覺得今人不如前人,視傳統為束縛,而非給養。我們應如魯迅先生那樣秉持「對傳統的尊視而非陶醉」的態度。我們不能盲目求新,也不能陶醉在古人的輝煌里。黑格爾說:「我們的本質即是我們的過去。」這些都表達了傳統的重要價值。我們學習繼承傳統是填平當代人和古代人之間的溝塹,讓當代人通過對傳統的學習與古人對話。使我們能和先賢站在一起,心明眼亮,洞察千年。霍春陽在這方面給我們樹立了典範。
我們反對盲目地效仿古人,無論是因循依賴,還是流於表面。只有在自身悟道時感悟古人「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藝術才會具有深度與活力,藝術之新只有體現於精神層面才不會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正所謂法無定法,物有常理。常理不可移。常理就是生命,就是精神之質,近乎於道。老子講「高以下為基」,這說明傳統的核心價值。但我們對待傳統的態度不應是作繭自縛、畫地為牢,更不應是只追求新奇怪誕,應更多地從精神層面體驗,而非僅在形式上一味求新。古人云:「君子豹變,小人革面。」劉勰說:「從質及訛,彌近彌淡。何則?競今疏古,風末氣衰也。」從質樸到訛誕,時代越近滋味越淡。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大家都競相模仿近代的新奇而忽略古代的精神,這是造成文風暗淡、文氣衰弱的原因。張彥遠說:「上古之畫,跡簡意淡而雅正……
中古之畫,細密精緻而臻麗……近代之畫,煥爛而求備。今人之畫,錯亂而無旨,眾工之跡是也。」論畫無古今,精神更不會有新舊,好的藝術作品沒有時間上的先後區別,傳統的好東西不會過時,相反的事物可能剛一出世就不再新穎。霍春陽的藝術正是這種傳統精神之上的歷久彌新。
霍春陽藝術作品的特徵之一是平淡質樸,境界悠遠。而藝術的平淡素樸最難,因平淡素樸與膚淺無味只有毫釐之差。(正如淡香與無香只是毫釐之差。鮮魚腐魚皆可紅燒,而獨鮮魚可以清蒸。否則入口本味之甘惡立見。)霍春陽的藝術正是以質樸清新為尚為美,莊子講:「樸素而天下莫能與之爭美。」「能體純素,謂之真人。」從霍春陽作品中我們可以感受到這種質樸清新的境界。蘇軾詩云:「詩畫本一律,天工與清新。」清新是生命使然,霍春陽的作品涌動著生命的情感,是靜中寓動的大境界。老子云:「孰能濁以靜之徐清,孰能安以動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霍春陽之作品是謂去故更新,而新正是體現在他個體對生命精神的獨特感悟上。
霍春陽作品的第二個特徵是藝高在筆墨,觀霍春陽之畫雖簡淡古樸然骨氣具盛,神形合一,形筆相融。這是技與藝的融合,是生命與筆墨、情感與筆墨的合一。因此在霍春陽的筆墨間看不到野氣、火氣與躁氣,有的是靜氣、文氣、和氣與大氣,這是傳統儒家思想的體現。
霍春陽筆墨純厚靈動,墨妙筆精,以淡墨虛筆為宗。他以生命感悟融於筆墨,以情動於筆墨,以內心引領筆墨,是自然元氣作用於筆墨,霍春陽的筆墨是以情領形,筆隨形動,筆形化境。「筆中氣韻橫生是霍春陽高妙之悟。」「墨端氣韻霍春陽不是表現在墨汁淹漬里而是妙寓於境界中。」正像戴醇士在《題畫偶錄》中所說:「筆墨在境象之外,氣韻又在筆墨之外,然則境象筆墨之外,當別有畫在。」此「畫在」即精神,霍春陽的筆墨正是因精神的光輝而具有崇高的文化價值。
霍春陽作品第三個特徵是筆墨形式的抽象概括,以少勝多,以簡寓繁。沈宗騫在《芥舟學畫編》中說:「筆略而神全,墨少而意多。」惲格《畫跋》中有:「畫以簡貴為尚。簡之入微,則洗盡塵渣,獨存孤迥。」霍春陽的作品是謂形簡意賅,雖形簡但審美共性與精神內涵廣大。正如老子所說:「少則得,多則惑。」王弼解老子曰:「自然之道,亦猶樹也。……多則遠其真,故曰惑也;少則得其本,故曰得也。」物之簡、物之朴是自然之大理。藝術求簡實際是一種返璞歸真。求簡歸一是傳統道家思想,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在今天這樣一個嘈雜浮躁、追新求異、爾虞我詐的世界,不禁使我們留戀老子的小國寡民,嚮往烏托邦。也只有藝術才能把我們帶回到那自然靜謐、平淡質樸的田園之境。我們可以在霍春陽的藝術作品中體味到更多的大境界。
一個藝術家的氣質與作品是統一的,前後是一脈相承、有跡可尋的。你能從霍春陽的作品裡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的各種思考與感悟以及那種經提煉後產生的形式美感。藝術是藝術家個體生命精神的再創作,從整體上與藝術家氣質是合一的。當今社會明道者多,行道者少。霍春陽能夠把知識化育成形象,又把形象化育為人格。
賞讀霍春陽作品虛靜空靈、古韻悠遠,如沐仁德,如浴無為,凈化心靈。趙孟頫有云:「作畫貴有古意,若無古意,雖工無益。」我理解的古意是指在精神境界層面而非外在形式層面。霍春陽作品貴在生命精神的表達而非古意或傳統文化的簡單追逐。問題的核心不在於學習古人的知識,知識是死的,前人之跡不可識。莊子說:「夫跡,履之所出,而跡豈履哉?」重要的在於我們要透過傳統文化感悟古人之感悟,體會古人自己體驗精神生命之境界的感悟。霍春陽感悟人與自然合一、人與畫合一、藝與技合一、語言與氣質合一、環境與宇宙合一的境界。這是「道」的境界,是一元論的無對之境,也是中國藝術精神的至高境界。
中國的寫意畫貴在工,工筆畫貴在寫,霍春陽的畫「寫形工意」,工寫兼備,定慧俱有。賞讀霍春陽的作品「乃知真放本精微」。有些專業畫家和評論家稱霍春陽為小寫意畫家,我以為這種提法是有悖畫理的詮釋。「大小寫意論」是西方思維而論,是以筆墨收放程度的大小來界定的,過於強調了形式,此謂「劉實在石家如廁,誤為入內室一般」,是舍神而論形,舍精而取粗。簡單強調形式本身就屬牝牡毛色。這是藝術表層的認知,是對筆墨外在形式粗淺的分類,與藝術精神沒有本質聯繫。
霍春陽作品的精神境界博大而深遠,寫意之本在意不在寫,寫意是全息的,不分大小,更不在書寫形式本身。筆小可以意足,畫小可以傳神,寫意即寫神之意,而神是中國美學的靈魂。我說:「寫意是得魚忘筌,寫意是九方皋相馬。寫意是寫生命精神之意。」
保守是理性的捍衛,守舊是固執的堅持。此二者有著質的區別。我也常聽些專業畫家與批評家們把霍春陽歸為保守或守舊派。視霍春陽的折技花草為「植物標本」,這是文的感受、質的木訥,是見仁見智。「他們看到的只是一張張黃紙上畫有干筆植物花草的古畫。」這只能有待於對藝術理解程度的加深。清代方薰說得透徹:「物本無心,何與人事?其所以相感者,必大有妙理。」我說:「相感者靈犀也。」藝術即精神,精神是形而上的,是「虛」是「無」。藝術是需要心靈的認可,心裡有才會看得見,心裡沒有,視若無睹。
只有當我們有「精神」的時候才與藝術相通,才能看到藝術,才會體驗到藝術作品中的無限生機,才會感受到畫中所承載的藝術家的精神氣質,感受到作品中的精神境界。如果我們能夠理解「藝術即精神」,自然就不難理解精神不會有新舊大小。霍春陽捍衛的是傳統精神中的「真」與「朴」。精神是我們鑑別藝術家和藝術作品的唯一試金石。因為精神即藝術,它倆是一體相通的。霍春陽保有的正是傳統中的精神與生命中的精神,守的是與道合一的精神境界。我們若能體會霍春陽的一花一草、一枝一葉中的精神內涵,就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霍春陽的藝術作品,也就能夠接近中國藝術精神之本。
潘吉成:天津美術學院設計藝術學院基礎部副教授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