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對新媒體環境下高校學生工作的探討

2023年10月14日

- txt下載

陳 揚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金城學院,江蘇 南京 211156)
【摘 要】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各種新媒體正日益改變著大學生的思維、學習、生活等各個方面,也深刻地影響和改變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方式,給我們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只有充分研究什麼是新媒體,新媒體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我們才能更好的探索工作的新方法新規律,與時俱進的轉變我們的管理模式,才能利用新媒體的優勢正確引導大學生,創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
關鍵詞 新媒體;思想政治教育;學生工作
1 新媒體的特徵和表現
網際網路衍伸出來的新媒體已經成為了人們群眾獲取信息的重要渠道,調查顯示,目前絕大部分的中國網民都是依靠新媒體獲取新聞信息,依靠新媒體從網絡獲取信息更是年輕人的首選,網絡媒體的媒介作用日益突出。新技術的發展帶來的是信息的提供主體和來源與過去相比呈現多元化,從過去的傳統媒體報刊、廣播、電視,發展到現在的網站、博客、電子郵件、即時通訊、FTP、BBS論壇微博、微信等,信息傳播的途徑和方式比過去有擴大,信息傳播的速度比過去要快捷迅猛而廣泛,信息的集結對民眾情緒及局勢的影響不可忽略。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我國手機網民的數量迅速增長,隨著手機的智能化以及3G網絡業務的開通,手機媒體作為網絡媒體的延伸,已經被相關學者界定為繼報刊、廣播、電視、網際網路之後的第五媒體,目前我國第一上網終端的桂冠已經落在了手機身上,新增的網民中,手機網民占了70%。手機網絡平台以其便攜性、使用方便、私密性強、隨身性等作為其最大優勢,隨著越來越多的手機軟體的開發和使用,通過手機網絡平台輿情信息可以隨時隨地迅速被傳播、獲取、轉發、討論,從而形成強大的輿情風暴。
2 新媒體對高校大學生的影響
在現代社會,開放程度越來越高,當今的大學生對於信息的獲取需求越來越強烈,吸收的信息量更大,思想變化更快,主體的看法觀點存在多樣性和可變性,且相對於以往的局限性,廣泛的政治、生活、文化、娛樂、社交需求更是他們所追求的,而新媒體正好能滿足新時代大學生的此類需求。新媒體憑藉其傳播速度快、獲取渠道便利、內容豐富廣泛、便於溝通反饋等特點已經成為高校學生管理中一個必不可少的要素,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在校大學生的學習、人際交往、生活。
2.1 新媒體帶來學生個體思維形式的多樣化
常規的學校教育教學方式是面授,傳統的獲取知識的方式是教師與學生面對面的交流,以及通過閱讀相關的書籍。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網絡以我們意想不到的速度滲透到我們身邊,網絡中充斥著傳播迅速的海量的各種形式的知識、文化,學生可以多渠道獲取自己感興趣的知識,自由的遨遊在信息的海洋中,接受著來自不同群體的思維衝擊,進行不同思想的交流,體驗著不同的生活方式,接觸各異的社會思潮,促使學生看問題、想問題更加開放化、多元化,思考問題的方式朝著開放、發散的思維方向發展。
2.2 新媒體改變著學生的溝通方式
在以往的環境下,學生與學生、家長、教師的溝通方式主要以書信、電話、面對面溝通為主,隨著時代的進步,帶來了多途徑的交往形式,曾經紅極一時的「筆友」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通過QQ、飛信、微博、微信、以及其他各種社交媒體中出現的「網友」,現在的學生可能更習慣於隱藏在電腦背後,以一種虛擬的身份與人溝通,在網絡中表達自己的感情,宣洩自己的情緒。新媒體使得溝通不再受到地域、時間的限制,是目前學生管理工作中不可替代的工作方式,但實際上,對於新媒體的過分依賴會造成學生性格內向,沉浸在自我的世界裡,不擅長現實的與人溝通,參加社會活動的時間縮短,從而導致與朋友、家人、老師之間的情感疏離。
2.3 新媒體促進了學習方式的改變
新媒體的普及發展帶來了學生學習方式的巨大變化。隨著學生主體意識的增強,學生所需求的知識不僅僅局限於教師課堂所教授的書本內容,社會的發展也要求高校培養出全方位發展的高素質人才。數字媒體的開放性、內容廣泛性、及時性、娛樂性、互動性使得學生的學習方法逐漸向網絡轉移,而對於教師的依賴性減少,這就對教師的素質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另一方面,網絡內容魚龍混雜,缺少了老師專業性系統性的指導,學生獲取的零星的知識很難使他們得到較為深刻的理解。
3 新媒體形勢下對學生工作的影響
3.1 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可以在新媒體的多樣平台中得到拉近
在傳統的教育中,師生之間由於年齡、地域、身份、道德觀念等差異,難免會存在一定的溝通障礙,使得學生難以對老師拋除顧慮敞開心扉。新媒體多樣化平台的存在,使得師生雙方可以暫時將自己的身份隱藏,以另一種方式,在虛擬的環境下進行溝通。有利於學生放下防備,放鬆心情,用最真實的自己坦誠面對老師,將面對面無法表達的感情表達出來,使得輔導員能夠更好的走進學生的心理,把握學生心理發展動態,有利於提早發現問題對學生進行正確及時的引導。
3.2 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更多教育手段和途徑
對學生工作者本人要清楚把握並熟練掌握學生平日所熟悉的經常使用的新媒體,和學生一起通過新媒體把握並傳遞學生最有可能想了解的相關資訊,並做到通過新媒體掌握當下流行的動態,尤其對於社會熱點問題、學生普遍關注的問題及時通過各種媒體對學生髮布,與學生討論,及時做好思想引導和危機干預。同時可以利用新媒體建立班級的、年級的以及特殊群體的各種網絡平台,如微信群、QQ群、飛信群等進行信息的發布和活動的組織。針對個體學生可以通過微信、QQ、郵件等方式進行私下的交流輔導,也可以通過輔導員博客、微博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
3.3 新媒體的發展促進了宣傳模式的革新
傳統的宣傳模式一般局限於廣播、宣傳欄海報、學生活動時擺攤、發傳單等形式,隨著時間的推移已經很難再繼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新媒體時代,必須在了解受眾需求把握學生心理的基礎上,真正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以學生的方式思考,掌握網絡語言,找到各類型學生活動的光鮮點,結合活動效果和活動目的,在宣傳的內容和形式上大力創新,以圖文並茂的方式主動迎合學生,以求達到共鳴從而取得活動效果。利用好共青團網站,可以開闢各類專欄,如思想建設、近期動態、熱點專題、活動預告、疑難解答、心聲反饋等,內容上更貼近學生學習生活的方式,加強與學生的交流和對學生的服務。可以利用主題網站、微信、微博、校園BBS等新媒體形式,創新多維度、多層次、便捷的信息服務。比如簡單掃描二維碼,便可進入網站或者微博或者訂閱號得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克服了傳統的紙質宣傳易丟失、不便攜帶的缺點,也可以通過發表微博或者微信傳達班級的一些動態,有利於信息的快速傳遞。
3.4 學生教育管理難度加大,一定程度上削減了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的導向功能和效果,加大了思想政治教育輿論導向的難度
由於我國目前對於網絡信息的監管力度依然不到位,相關的立法缺失,行政監督不到位,導致網絡上依然存在大量沒有經過甄別的各類信息。尤其對於某些低俗的、反動的言論、色情暴力的內容、其他不利於大學生思想健康發展的負面言論都會在網絡上肆意泛濫,有可能將大學生引入歧途,特別是國內外敵對勢力利用網絡對於意識形態領域的滲透,都有可能嚴重危害大學生身心健康和和諧(下轉第199頁)(上接第211頁)穩定校園的建設。隨著微博、微信等新媒體的出現和手機上各類新媒體軟體的普及,如何對其中的內容進行篩選甄別,新媒體豐富的娛樂信息,便捷的購物聊天功能,以及各種和學生工作相關的新媒體賬號的出現,使得學生對於手機的依賴症更為嚴重,到底該如何對信息進行甄別並發布,如何在合適的時間內發布,如何利用好新媒體的優勢進行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利用新媒體把握好學生工作的導向,而不是使新媒體的普及變成學生更加依賴手機的藉口,也是擺在學生管理者面前急需解決的問題。
4 新媒體環境下學生工作模式的轉變
4.1 更新思想,與時俱進
要轉變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主動占領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領域,在新媒體時代,誰掌握了網絡話語權,某種意義上就代表誰掌握了主動權。廣大學生工作者一定要及時普及新媒體技術知識,跟上信息化前進的步伐,更新自己現有的知識結構,使自己的工作模式和方法與新媒體模式相適應,積極利用新媒體的強大優勢去豐富自己的工作形式,對在網上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進行深入研究,利用新媒體掌握新情況,把握新方向,解決新問題,完善並改變對學生的管理模式。
4.2 與傳統管理方式結合,創新學生工作載體
首先要學會在海量的信息中辨別並挑選出合適的有益的信息對學生髮布,這是新媒體時代學生工作者需要具備的首要能力。其次,利用自己建立的各種新媒體平台,有效的與學生進行溝通互動,對學生在網絡上的活動請況進行監控,同時重視輿情分析,增強針對突發事件的掌控能力和應變能力。第三,將新媒體平台打造成移動的辦公系統,將新媒體變成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載體,可以在上面建立學習討論小組,各類興趣小組,經驗分享組等各類組織,有目的的引導學生參與,將網絡信息、書本信息、個人經驗等有機結合,通過新媒體平台進行發布、交流、探討,多層次的交流平台和豐富的信息表現形式有利於校園文化活動的積極開展。
4.3 藉助新媒體手段及時把握學生思想動態,強化學生道德意識、自律意識和法制觀念
利用新媒體的力量,對於熱點問題、突發事件、學生敏感度較高的話題,從學生的關注點著手,把握輿論引導的話語權,在適當的時機用恰當的力度發布權威信息,引導學生明辨是非,引導學生理性思考,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
4.4 使新媒體成為學生工作的意見收集地、思維發散地、學生工作的監督者
在學生廣泛參與並使用新媒體的情況下,可以利用新媒體的優勢開展活動,多方面徵集學生想法和需求,有利於實現學生的知情權,表達權,參與權,監督權,有利於開闢一個空間讓學生參與學生事務的管理工作,對學生工作獻言獻策,提升學生的參與意識,發揮監督作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宣傳動員作用。
4.5 利用新媒體更好的發揮共青團、學生幹部的作用
通過網上網下相結合的方式,以年輕人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各種活動,在新媒體上進行活動形式的徵集、預告、互動,從而創造一種良好的人際交往環境。通過多樣化的網絡方法,豐富學生幹部的培訓手段,在各種微媒體上,不同地區不同院校不同專業的學生幹部可以共同交流共同策劃互動,互相探討借鑑學習,取長補短,一方面提升了學生幹部參與活動的熱情,一方面有利於提升學生幹部的綜合素質。同時可以利用新媒體創新對學生幹部的考核和監督機制,提高其工作動力和活力。
參考文獻
[1]張軍輝.新媒體對青少年成長的影響及教育對策田[J].安慶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02.
[2]謝相勛,彭巧胤.試論新媒體視野下人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徑創新[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1(382):71-72.
[3]劉立為,薛艷.新媒體時代高校共肯團宣傳工作探析[J].法制與社會,2011(28).
[責任編輯:湯靜]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