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語文教學不可忽視學生的「讀」

2023年10月14日

- txt下載

韓立敏
在實際的語文教學過程學中,一些老師在課前進行了精心的準備,可謂「用心良苦」,可在上課的時候怕學生占用了他的教學時間,乾脆就不讓學生讀,而直接進入了精彩的講解。其實,這種做法背離了語文教學的根本原則、根本任務,背離了素質教育的要求。這種教學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語文教學的根本任務在於培養學生的讀、寫、聽、說能力,發展學生智力。可見,讓學生閱讀,在語文教學中是一個重要的環節,是不可忽視的。
一、閱讀是獲取知識的主要方式,是培養閱讀能力的重要手段
閱讀是一種心理過程。閱讀的目的是理解。這個過程是讀者對文字信息及其他的符號信息的吸收、識別、篩選、區分和決定的過程。在教學中如果缺少了學生對文本的閱讀,缺少了這個獲取信息的過程,那麼學生的腦子就是一片空白,即使你課前的準備是如何的充分,你的講解是如何的精妙,學生也不會與之產生共鳴,就算能獲得一點知識,那麼頂多也是曇花一現。如果先讓學生去讀讀所教文本,學生在讀的過程中就會獲得一定的信息,就會去思考,去理解,再經老師點撥,學生就會與老師產生共鳴,就會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課堂中去,此時老師的點撥就會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學生對所學的知識也會掌握得相當的牢固,老師也達到了教學的目的,再說,在學生長期的閱讀過程中,自然而然地養成了一種良好的閱讀習慣,閱讀能力也在不斷的閱讀實踐中不知不覺地得到培養。
二、「讀」能啟迪人的智慧
前面我們說過,閱讀是一種心理過程,是一個讀者動手動腦的過程,因為在閱讀的過程中,不斷地迫使讀者去思考,想像、去理解、去建構意義。比如在讀陶淵明的《飲酒》中「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兩句時,讀者自然就會去思考「真意」是什麼等問題,讀《我的叔叔于勒》開頭幾段時,讀者就會思考菲利普夫婦為什麼那麼急切地盼望于勒回來等問題。這樣,就會讓讀者自覺不自覺地去動腦筋。就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養成一種良好的閱讀習慣,也養成了思考的習慣。俗話說:「腦子越用越活。」只有在不斷的閱讀中去思考,才能發掘人的智慧。一本好書不僅能夠教導你認識世界以及你自己,不僅能從中學會如何把書讀好,而且會讓你更深刻了解人生。你會變得更加聰明,而不僅是知道很多知識。
三、「讀」能夠讓學生在鑑賞中發展個性
培養發展學生的個性是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新課程標準把尊重人,發掘個人潛能和發展個性優勢,培養全面和諧發展的具有良好的個性的人作為語文教學的基本目標。從審美的規律上看,「主體對美的切身體察與感受,才能與審美的事物發生聯繫,進入審美過程,進而獲得美感。」可見,要培養發展學生的個性,只有讓學生閱讀,讓學生以一個同文本言說者一樣具有具體地位的人的身份存在,與文本言說者展開對話,讓他們的生活經驗和思想被喚醒,並與文本言說者的經驗、思想、精神、價值觀和情感態度進行碰撞對照,從而發現自我、提升自我,使鑑賞活動成為學生的自覺修養的過程。所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就是讀者的個性與文本相結合的產物。只有讓學生讀,在閱讀中審美,才有可能逐漸形成個性化思想性格,最終形成良好的個性。
四、「讀」能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
漢語是非形態語言,以單音節為主,具有元音優勢,聲調變化等特點,這就使漢語的「音」具有極強的傳情達意的作用。只有在朗讀的時候,文學作品中蘊含的音樂美、氣韻美、意境美才能被充分地激發出來。例如《春》這一課,只有在朗讀聲中,語言的美,春天那種充滿活力的生機才能體現出來。如果缺少了「讀」這個環節,即使老師講得再天花亂墜,可能學生也不能夠從中體會出春天的那種生機勃勃的、充滿活力的美來。再說,語言的美必須靠讀,靠品味才能夠感受到的。有一位老師在教《我與地壇》一課時,從情感入手,通過動情的朗讀,體會作者情感的變化過程,並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引導學生調動自己的生活經歷進一步感受作者複雜的內心感受,學生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淚。這是老師、學生通過「讀」與作者心靈的碰撞所帶來的情感震撼。因此,「讀」能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這樣一來,我們就能夠很好的完成教學任務。何「讀」而不為呢?
總之,要完成教學的根本任務,培養學生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智力,很好地完成教學目標,在語文教學中,讓學生「讀」是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是不容忽視的。
作者單位:貴州道真縣道真中學。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