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影像藝術之父的跌宕與輝煌——白南准

2023年10月14日

- txt下載

楊 華
(山東藝術學院,山東 濟南 250000)
提起「影像藝術之父」、「視頻藝術之父」這樣響亮的名頭,恐怕許多人腦海中映現的,都是一位高鼻樑、金髮的白人老頭。但事實上,在當代藝術史上如此舉足輕重的一位藝術家,卻是個黑頭髮黃皮膚的亞裔。大概許多人都要大吃一驚了。是的,他就是韓裔美籍藝術家——白南准。
白南準的一生,像與他同時代的許多東亞人一樣,不可不用「顛沛流離」與「跌宕起伏」二詞形容。他1932年生於韓國首爾,日本發動侵朝戰爭後,白南准隨父母逃到香港,後來作為難民又流落到日本。
在日本期間,他並未因自己的難民身份而自暴自棄。儘管十分艱難,但他仍堅持學業,終於於1956年畢業於東京大學,並獲得藝術史與音樂史學位。因為在日本受到唯西文化的影響,白南准對西方的古典音樂充滿了嚮往。為了學到富有精神內涵的西方音樂,他遠赴德國慕尼黑大學進修音樂史和音樂創作。並在1958年遇到結識了前來講學的美國前衛音樂家——約翰?凱奇,從此他的藝術生涯發生了巨大轉變。他曾經在德國的導師那裡聽說過這位著名的美國音樂家約翰?凱奇,知道這位大師對亞洲禪學思想很感興趣,並試圖將禪宗思想引入音樂創作中來。白南准當時對凱奇還持有懷疑態度,是因為他在聽凱奇音樂時所獲得的無聊感與他聽禪學講座時的感受一樣,諸如「空」的概念。但凱奇音樂理論中的「偶發性」和「非確定性」給白南准很大影響,白南准很快從凱奇的音樂中學習並獲得了對西方音樂的革命性啟發,他決定放棄多年的唯西方化心態。這樣一來,出現了戲劇性的一幕:一位頗受東方禪學思想影響的美國前衛音樂家,卻讓一位飽學西方古典音樂的韓國人認識到自身文化遺產的潛力,從而和西方前衛藝術家一起反叛西方傳統經典,攜手打造全新的當代藝術視聽藝術,這其實正是文化交流與相互滲透所迸發出的藝術靈感。另外,白南准自身對藝術的敏感性,也使得他在先鋒藝術的某個剛剛萌芽的時候,就在第一時間裡獲得感悟和啟發。凱奇的音樂向藝術界發出一個重要的信號,那就是關於偶發藝術這一概念的誕生,而白南准可以說是第一時間抓住了這一信號,成為其理論最早的傳承者和弘揚者。
到了1959年,年僅27歲的白南准完成了他的革命性的作品「行動音樂」——《向約翰?凱奇致敬》。在音樂的演奏過程中,他摔破雞蛋,打碎玻璃,砸毀樂器。這些行為並不是為了譁眾取寵,而是想刺激和震撼觀眾的感官,也區別於凱奇的「解放聲音」的努力,消除和混淆音樂與表演之間的界限。兩年後,白南准受斯托克豪森的邀請,參加了在科隆大教堂劇院的演出《原創》。當時評論界已將白南準的「行動音樂」定位為「文化恐怖主義」,可見其藝術思想的超前。同時,白南準則繼續進行著自己的藝術實驗,他研究可否將電視媒體引入藝術中來。作為一名電子音樂家,他整日和各類導線、儀器、電子元件打交道,並逐漸培養起對電子與圖像之間的互動關係的強烈興趣,他預感到打破不同學科和藝術領域之間的某種新藝術正在醞釀中。從而在電子技術人員的支持下,白南准做起了解構電視和其產生的不確定影像的實驗。
1963年對於白南准與當代藝術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一年。這一年,白南准舉辦了他的第一次個人展覽。這是一個不同於以往、開闢時代的展覽。展覽現場被布置在一棟樓房的各個房間中,而且許多作品是由許多電子儀器或裝置組成的,既有聲音又有動態圖像。在這次展覽中,被白南准改造後的電視機第一次被當作藝術的載體和媒介擺在觀眾面前。展覽包括音樂和電視兩個部分作品,音樂部分作品是由四架被拆散然後又重新組裝起來的鋼琴和兩架唱機及唱片組成,名為《混亂接觸》的裝置作品,以及由各種可發聲的物體所組成的作品《聲音體》;電視部分作品是由安置在一個居室內的11架黑白電視機組成,電視機像是隨便地擱到地板上,沒有任何方向和序列感,所有的電視螢幕均在播出電視節目,但節目像是受到某種強烈的信號干攏,螢幕上的圖像被壓縮成了平行線形狀,這就是著名的偶發藝術作品——《禪之電視》。這種對電子圖像的偶發效果的表現,正是約翰?凱奇偶發音樂觀念的延伸。現在看來,這一展覽無疑是視頻藝術史上的里程碑,同時也奠定了白南准作為視頻藝術之父的藝術史地位。
歷經30年的漂泊之後,白南准於1964年定居美國。他利用磁石的磁化作用,刻意扭曲電視螢幕上的圖像或者通過技術手段按自己的意圖編輯改變電視畫面。這樣,他不僅通過解構和重組電視機的硬體來完成電視雕塑裝置,同時又改變電視機的圖像輸出,將圖像與電視裝置結合在一起,從而創造出視頻裝置(Video Installation)這一在當時技術含量較高的藝術形式。因此可以說,白南準是將電視與裝置藝術相結合的最早、最有影響力的藝術家。他的影像裝置作品在後現代美術領域中具有一種時代的創新性和挑戰性。
他認為藝術的基本原則應該是藝術與生活融為一體的,生活即是藝術,能夠反映生活就是好的藝術。日常使用的電視就有這一特點,它可以反映出生活中的許多方面,而且通過電視上播放的影像,又能深入窺見人們難以窺見到的過去或者未來的事件。白南準的這種影像裝置藝術作品充滿了某種活力,他把現代科技滿足於人們娛樂的電視和錄像這種新事物,變成了藝術的一個新媒介,讓它演繹出人精神世界中的種種慾望,失落,狂歡,空虛,欣喜,迷幻等等複雜的意識形態。在之後幾十年的藝術生涯中,白南准一直努力研究和探索著各類影像藝術的發展空間,從而成為當代舉足輕重的著名藝術家。
如圖2,作品《無題》中採用了一架立式自動鋼琴,十五台電視機,兩架照相機,兩台雷射唱盤機,一盞電燈以及多組電線。當多台小型閉路攝像機對準了樂器的機械裝置,那架無人操縱的鋼琴彈奏出四溢的音樂的時候,機械裝置的運動過程便顯示在那些螢幕上。白南准說:「比起那些來自繪畫和雕塑的錄像藝術家們,我可以更好的去理解時間。因為音樂是對時間的操控……就像畫家們去理解抽象的空間……我去理解抽象的時間,而時間對錄像藝術來說是不可缺少的,它必須在一個短暫的時間內展開。」白南准率先運用錄像和裝置作為藝術表現的載體,被藝術界公認為錄像裝置藝術家和影像藝術之父。同時,他也是激浪派的核心成員之一,在激浪運動盛行的歲月,他以自己獨特的影像語言,豐富了表演藝術的表現方式。白南準的藝術作品範疇涵蓋了舞蹈、戲劇、繪畫、音樂、文學、裝置等許多藝術門類,使用的創作工具五花八門,創作主題的跨越幅度也很大,從宇宙論的重要意義到日常的現實生活的繽紛複雜。如圖3所示,作品《TV大提琴》為一件電視機裝置作品,創作於1999年,通過視頻藝術,白南准意在使觀眾擺脫欣賞的「被動性」,重新認識新媒體的意義和巨大變化。
時光倏忽,到1988年漢城奧運會時,年已半百的白南准應組委會的委託,專門創作了最大的電視裝置——一座由1000餘台電視機組成 20米高的電視塔。白南准終於以自己的藝術回報了他的故鄉。他終於在半個世紀的顛沛流離之後,以自身證明,在名載史冊的清一色都是歐美白人的現當代藝術史上,闖入了亞洲人的身影。
[責任編輯:曹明明]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