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淺談古詩詞藝術歌曲詞與曲的融合

2023年10月14日 - txt下載
王慧君
(內蒙古大學 藝術學院音樂學院,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摘 要:古詩詞是我國文化寶庫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它是中華民族遺留下來的寶貴文化遺產,是我國文學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在我國古代歷史上,古詩詞與音樂的結合,更是寶貴的文學藝術財富。本文就探索古詩詞的音樂性並以《大江東去》和《月滿西樓》為例,淺談古詩詞藝術歌曲與古詩詞的音樂性的融合。
關鍵詞 :古詩詞;音樂性;演唱;音樂分析;融合
中圖分類號:J60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2596(2015)01-0214-03
古詩詞藝術歌曲有別於世界上的藝術歌曲,是具有中國特色的藝術歌曲新體裁,是中國古詩詞的音樂性與藝術歌曲的融合。而藝術歌曲的演唱也是卻也是相當的嚴格,必須要根據詞作者與曲作者的創作作品時的心境,真實表達作品的真實情感。所以,古詩詞的音樂性與古詩詞藝術歌曲的演唱的融合也是相當重要的。
一、古詩詞藝術歌曲
大家都知道,所謂的古詩詞藝術歌曲,就是為古詩詞譜曲而完成的藝術歌曲,古詩詞藝術歌曲作為中國獨特的語言文學藝術與音樂的巧妙結合,更是形成一種獨特的藝術歌曲體裁。這種體裁有別於世界上的藝術歌曲體裁,它是我國古人遺留下來的藝術成果的再次發揚。對於古詩詞藝術歌曲的作曲,不僅僅是要做出好聽的樂曲,還要遵循歌詞也就是古詩詞的意境,遵循詞作者在作詞時的思想情感,表達出古詩詞的真正的意蘊。而在古詩詞的演唱方面,更是要前期準備做足,了解詞曲的真正內涵,再配合演唱者精湛的唱功,才能給觀眾帶來美的享受。下面就是以《大江東去》和《月滿西樓》作為例子,淺要分析古詩詞藝術歌曲以及演唱。
(一)《大江東去》的歌詞剖析與演唱風格
1.《大江東去》的歌詞剖析
上世紀二十年代,我國開始對藝術歌曲的研究,同時,開始了對古詩詞藝術歌曲的研究與創作。並以青主的《大江東去》作為我國古詩詞藝術歌曲創作的開山之作。
《大江東去》是以宋代詞人蘇軾所作《念奴嬌·赤壁懷古》為詞,所創作的古詩詞藝術歌曲。這是一首典型的豪邁奔放的辭作,經過青主譜曲以後,更是讓人深刻的領會作者當時的思想情感,更加的震撼,情感上的表達也是更加的細膩,不露掉一絲一毫的情感宣洩。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這是宋代詞人蘇軾被貶至黃州游赤壁古戰場時所作,作者通過對赤壁古戰場的景色描述,抒發作者對於昔日英雄人物的無限懷念,與自己被貶的感慨。這首詞根據內容可以分為上下兩片上闋寫景。描述的是作者在游赤壁古戰場時的洶湧澎湃的長江之景。大江之水滾滾東流,大浪搏擊著江岸,浪花飛濺,聲勢浩大,無與倫比,令人精神振奮。
下闋借景抒情,抒發作者對昔日英雄的無限懷念,與自己被貶黃州報國無門的無奈,這個感情是非常細膩的,非常糾結的。由對昔日英雄「雄姿英發」到自己「早生華髮」的無奈,「人生如夢」到最後卻又「一樽還酹江月」這些遭遇都不算什麼,願意以酒祭奠江月,與江月同醉,又是振奮人心,義蓋雲天,豪放結束。
這首詞有對長河滾滾的波瀾壯闊的場景的描述,有對昔日英雄人物的懷念,有對自己自身被貶和早生華髮的無奈,還有「一樽還酹江月」的豪放,可謂是情感豐富。
2.《大江東去》樂曲剖析與演唱風格
《大江東去》是1920年青主在德國留學的時候所作的古詩詞藝術歌曲,是中國古詩詞藝術歌曲的開山之作。在創作的過程中,注重的事詩詞本身的內容和意境,借用音樂來詮釋古詩詞的意境和詞作者的內心情感。全曲可以根據詩詞的格局,分為兩個樂段,是一首帶有尾聲的單二部曲式歌曲。
第一部分1—22小節,莊嚴地廣板,採取宣敘調的寫作技法。除去第一小節至第二小節,以及第十七小節至第十九小節是豪邁奔放的旋律,其餘部分皆是一字一音。例如樂曲剛開始的第一至第二小節。
開始就是豪邁奔放的旋律,強音開始,直接把聽眾帶到大江滾滾奔流,一瀉千里的壯闊場面,令人心神蕩漾。到第二小節的時候又是弱音開始。演唱者在演唱這部分時,一定要用強而有力的氣息作支撐,就像長江滾滾東流的江水沒有止境。另外,第二小節有一個半拍的休止,要做到聲斷氣不斷,這樣才是更加的氣勢磅礴,一瀉千里。其餘部分多是一字一音,還運用了大量的短休止。演唱者在演唱時,要注意共鳴腔體完全打開,咬字有力,吐字清晰並且歸韻要統一。
第二部分23—42小節,較快的行板,採用詠嘆調的寫作手法,旋律起伏跌宕。這一部分具有較強的抒情性,氣息要均勻流暢,仿佛像作者那樣,遙想昔日英雄周公瑾的雄姿英發,想著英雄談笑間便「強虜灰飛煙滅」以及感嘆著自己被貶黃州而且「早生華髮」的無奈。
尾聲部分43—53小節,間奏以後由「pp」開始,嘆息著人生如夢,歲月如梭,至51小節時,感情基調急轉,由音階式的上升,情感激昂,達到樂曲的最高點,「早生華髮」又何妨?被貶又何妨,我願用杯中酒祭奠江月,願與江月同醉,不可不謂是豪邁奔放。
在樂曲的伴奏上,更是採用琶音的效果,就像是滾滾東流的江水,也容易給聽眾帶來無限的想像。
這是一首典型的豪放派古詩詞藝術歌曲,曲作者青主先生為其譜曲時,更是遵照詞作者的初衷。這首藝術歌曲多是一字一音,不時加入一些豪邁奔放、跌宕不羈的旋律,而且這首藝術歌曲在情感上,更是有著強烈的對比,豪邁、無奈以及浪漫。演唱者在演唱這首樂曲時,需要歌者擁有強勁的氣息支持,豪邁奔放的演唱,更是要遵循詞作者和曲作者的創作意圖,體會作者的內心的真實的、細膩的情感。演唱者要讓自己的聲音把聽眾拉入到詞作者和曲作者的內心世界,感受語言所不能表達的最最細微真摯的情感。
(二)《月滿西樓》的歌詞剖析與演唱風格
1.《月滿西樓》的歌詞剖析
我國的古詩詞文化也是博大精深,有著不同的派別,如果說《大江東去》是豪放派的詞作的話,那麼《月滿西樓》當屬婉約派的典型。
《月滿西樓》是蘇越為宋朝女詞人李清照的《一剪梅》所譜寫的藝術歌曲。而這首詞,是李清照與丈夫分別後,抒發作者離愁別苦所作的。整首詞以一種清新的格調反映出女性特有的細膩忱摯的愛,卻沒有一絲的俗套之感,給人一種清新淡雅,卻又小小悲傷地美得享受。
「紅藕相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這首詞語言精練、節奏分明,處處體現了作者對丈夫的相思情懷。
「獨上」一次寫出作者與丈夫的離別之事,暗示自己只有一個人的處境,也是對丈夫的無限相思。而且,相思之苦無刻不縈繞在作者的內心,不減反增。
這樣一首表達相思之苦的詞作,可謂意境深遠,內涵豐富,詞人把與丈夫的離別相思,用女性特有的敏感體驗,用清新淡雅的語言,將抽象的相思離苦表現的淋漓盡致,耐人尋味。
2.《月滿西樓》的樂曲剖析與演唱風格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音樂文化的發展,一些樂曲家在為古詩詞譜曲配樂時,也不再拘泥於古曲,而是迎合著當代人們對於流行音樂的喜愛,在古詩詞與當代人們之間進行巧妙的聯合,既接受了我國中華民族的古典音樂風格,同時也引進了現代的音樂元素,有一定的現代感,但也有別於一般的流行音樂,可謂是雅俗共賞。《月滿西樓》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
這首樂曲的寫作,更是把音樂與歌詞巧妙的結合在一起,令聽眾聽起來更加的舒暢、簡潔,唱起來也不是那麼的拗口。歌曲的旋律清新流暢,多是根據歌詞的特點,出現了四級跳躍式、水平式和波浪式等進行方式。全曲在調式調性上採用的是我國的民族七聲清樂羽調式(也有說是a小調)。這種調式,更容易與這首詩詞的意境相融合,從而完美的再現詩詞中的相思離愁之苦。此曲一共分為兩個樂段,是一首帶有前奏、間奏和反覆的單二部曲式。A、B兩個樂段均為方整性結構,而且都採用了「同頭異尾」的創作技法。如譜例:
前奏(1—6小節)和間奏(16—17小節)都是採用的反覆的波浪式的反覆的方法,使得旋律纏纏綿綿,仿佛作者內心世界裡面的相思之苦,揮之不去,去之還來的感覺。前奏漸入心裡,間奏也是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使得樂曲更是纏綿不斷。
A樂段(7—15小節),旋律採用了頂針(也叫魚咬尾)的寫作技法,有一種纏綿不斷的感覺,寓指詞作者的相思之苦揮之不去的感覺,而在A樂段的結尾處,音高持續攀升,使得歌曲的情緒也跟著開闊了起來。離愁相思別苦更是噴涌而出。
B樂段(17—27小節)多是運用半拍的休止,抑揚頓挫,直接抒發相思離愁別苦,把情感的表達推向高潮。
在演唱這首古詩詞藝術歌曲時,更是要注意深入此曲作者的內心,要深刻的理解詞中的真正的意境,運用平穩的氣息,表達出作者的相思之苦,用聲音來詮釋作者的內心世界。這首歌曲我聽過安雯老師的演唱,在她的演唱中,可謂是字字都帶有原作者的內心情感,完美的詮釋了這首古詩詞藝術作品。可想,她在演唱這首歌曲之前是下了一定的功夫的。
二、古詩詞歌曲詞與曲的融合
我國的古詩詞本身就具備較強的音樂性,在古代就有詩與樂的緊密聯繫。而在近現代,詩與樂的融合更是又迎來一個新的階段。對於古詩詞的編曲,不僅僅只是局限於古曲,也不再只是中國的原始的音樂文化,而是結合著國外的優秀的音樂文化,與中國的古詩詞相融合,創作出新的古詩詞藝術歌曲。近幾年,伴隨著社會的發展,流行音樂的發展,古詩詞與流行音樂的融合更是獨具一格,既有流行音樂的現代感,又有別於流行音樂的雅俗共賞。
而古詩詞與藝術歌曲的融合,古詩詞藝術歌曲的詞與曲的融合,就是古詩詞的音樂性,通過歌者對古詩詞藝術歌曲的演唱表達出來,通過歌者對詞作者和曲作者的了解,通過歌者對詞曲的理解用演唱的形式表達出來,通過歌者的氣息、聲音和強弱上的、情感上的對比,使得古詩詞不再僅僅是節奏、語言和意境的美,還加入了人聲,通過歌者聲音的演繹,仿佛身臨其境,使得人們更能真切的體會詞曲作者的內心世界,給以聽眾真切的共鳴體驗。
古詩詞與藝術歌曲的融合,使得我國的古詩詞文學藝術又進入到一個新的階段,使得我國的古詩詞文學藝術通過藝術歌曲的形式,又迎來的新的發展空間。而古詩詞藝術歌曲演唱與古詩詞的音樂性的融合,更是使得我國聲樂演唱的道路更加寬闊,想要通過聲音表達的真實情感更加深刻,更加細膩。
從古至今,在兩種東西相互融合,相互促進的同時,在他們不斷進步的同時,總會伴隨著一種新事物的產生,古詩詞與藝術歌曲的融合便是如此,在兩者相互融合相互滲透的同時,古詩詞的音樂性與古詩詞藝術歌曲的演唱的融合也便開始產生了,是必然的趨勢,有古詩詞藝術歌曲的創作,就要有歌者來演繹,歌者通過聲音與古詩詞的音樂性、詞曲作者所賦予的古詩詞的意境進行融合,使得古詩詞又有了新的生命。不論是美聲唱法,還是通俗唱法,在與古詩詞的音樂性相融合的時候,都是使得古詩詞不再是古板的文字、節奏的美,還帶有聲音的誘導,給聽眾、給觀眾帶來真切的聲覺體驗和共鳴體驗,仿佛詞作者就在眼前創作這篇古詩詞,仿佛看到了詞作者在古詩詞中所賦予的意境,也仿佛進入到詞作者在詞中所看到的美景。
古詩詞的音樂性與古詩詞藝術歌曲演唱的融合,是時代和發展的產物,是對古詩詞的繼承與發展,這就是民族文化的傳承。中國五千歷史文化博大精深,我希望,能夠再多多的繼承和發展我國古老民族文化,讓民族文化與時代接軌,跟隨時代的腳印。讓民族文化在改革和發展的浪潮中不斷進步和發展,繼承和發揚。
參考文獻:
(1)冷成金.唐詩宋詞研究[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許樹堅,劉小朋作曲.中國古詩詞藝術歌曲選[M].北京:中國戲曲出版社.
(責任編輯 徐陽)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