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淺析「感受」在油畫寫生中的意義

2023年10月14日

- txt下載

拓永芳
(延安大學 魯迅藝術學院,陝西 延安 716000)
摘要:在近幾年中國的各大美展上,不難看出當代中國具象油畫所呈現的一些新特點,那就是在這些油畫作品中所傳遞出的「感受後的真實」。這些帶有真實感受的油畫作品所帶給觀者的震撼和感動是十分強烈的,同時畫面中鮮明的個性表現方式,使得畫展上的油畫面貌更為豐富。一幅幅帶有明顯表現意味的具象油畫作品在一次次刺激觀眾眼球的同時,也在不斷衝擊著觀眾的內心。
關鍵詞 :真實感受;具象油畫;寫生
中圖分類號:J22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2596(2015)03-0212-02
注重真實的感受,即感受身邊熟悉的生活和事物,感受當下的環境,運用帶有個性的油畫表現方式描繪自己的畫面,同時在自身的油畫作品中盡力融入具有中國特色的文化元素,以此來表達油畫家的感受和思想,已成為當下中國具象油畫的主流。在第十一屆全國美術作品展上,幾乎大部分的油畫創作都是具象油畫,而且大部分作品都帶有很強烈的現場感和真實感以及當代感,就像范迪安先生談及對當代藝術的看法時說:「當代藝術在內涵上主要指的是具有現代精神和具備現代語言的藝術。當代藝術所體現的不僅有現代性,還有藝術家基於今日社會生活感受的當代性,藝術家置身的是今天的文化環境,面對的是今天的現實,他們的作品就必然反映今天的時代特徵。」在風景方面,大多的風景作品都將表達創作者的自身感受作為宗旨,如張冬峰的《穿過竹林的歌聲》,趙開坤的《長白老林》。人物畫題材更是豐富,既有表現市井平凡的普通生活、都市青年生活狀態的作品,也有詩意的懷舊題材,如忻東旺的《消夏》,張延昭、慕增利的《鄉村選舉》,張文慧的《不到長城非好漢》,林永康的《天窗下》等。這些油畫的題材都來源於平實而親近的生活,來源於作者和觀者喜聞樂見的平凡事,來源於畫家和人們所具有的共同的感受,因此它們生動、自然,與人們產生了共鳴,這種共鳴在畫家的筆下得以提煉、概括、凝結。當今西方具象繪畫也表現出強勢回歸的趨勢,20世紀中期,西方的油畫家們又重新回到具象,但這次的回歸與以往的西方寫實油畫有著本質的不同。當這些藝術家在面對現實的時候,並不是恢復之前的高度的寫實,而是在創作主體與作畫對象的關係上加以改變,從原先的「對立狀態」轉變到「融合狀態」,在主客體不分離的狀態下重新審視對象。其實這與中國繪畫的創作理念不謀而合。畫家的關注並不簡單地停留在對「物」的觀察上,而是將意識放在對「物」的感悟上。這種感悟是感受的升華。
一、「感受」在孔子思想中的詮釋
孔子學說的傳播者曾子將「忠恕之道」作為孔子思想和儒家學說的核心,它的現實意義就是要求人們以一顆「愛人」的心去推測和體會他人的感受,學會設身處地的為他人著想,達到推己及人的目的。「忠恕之道」不僅僅是「仁者愛人」的表現,同時又是「推己及人」的具體化。這種理念,對中國繪畫的影響是十分深遠的,中國繪畫中所強調的「天人合一」,就是平等理念的體現,認為眾生都應是平等的。筆者認為這種平等不僅體現在人與人的平等,同時也體現在人與自然的平等,畫者與對象的平等。這種理念很好地體現在處理「人」與「自然」以及畫者與對象的關係上,因為對於中國人來說,繪畫的過程實際上就是一種從客觀物象到主觀意象再到藝術形象的轉化過程,畫者和對象是統一的、相融合的和諧狀態。
二、「感受」在油畫創作中的必要性
其實「設身處地,推己及人」的思考方式恰恰為繪畫的創作指明了道路。歸結起來,那就是在繪畫的創作過程中,作為創作主體的人,在面對對象的時候,它所帶給你的那種具有現場感的氣息、狀態和情緒,需要你用一種類似於「推己及人」的思考方式去體會和感悟。筆者將「設身處地」的思考能力理解為是一種愛人的能力,是一種懂得愛人、學會愛人的能力。而在繪畫創作方面,繪畫者不但要懂得「愛人」,也要學會「愛物」,這是一種畫者「感悟」自然的能力,而這種能力在美術創作中通常被解釋為「感受力」和「想像力」。人類與動物的區別不單單是製作和使用工具,人類有著比動物更為豐富的情感和深邃的思想,在同樣由血肉之軀所包裹的外衣下面,人類有著更為豐富的情感活動。但是由於繪畫主體的經歷、生活環境以及生活閱歷的不同,感知對象的過程通常都帶有一定的主觀性,其感知後的結果也不盡相同。這種主觀性的存在必然使油畫的風格和樣式產生質的不同,這種不確定性的感知對於繪畫來說,正是它的優勢和魅力所在。因此可以試想一下,一個沒有感受力的人,自身不能與他人和萬物進行心靈上的溝通和交流,世界上的萬事萬物同自己也沒有任何「心的聯繫」,那他將是何其的麻木不仁!對於油畫的創作者來說,繪畫的創作過程實際上是一個生命對另一個生命的體驗過程,如果沒有感受,那麼繪畫的創作過程是多麼的冰冷呀!
三、「感受」的直接體現——寫生
這種感受方式的典型體現就是寫生。筆者認為在通常的寫生中,畫者會有兩種認識上的誤區:一種是將寫生單純地理解為素材的收集和客觀再現。其實寫生不僅僅是一個收集素材的過程,而是一個感悟和體會客觀對象的過程,如果簡單地將其作為收集素材的過程,那麼作畫時主客觀分離的狀態是一定的,導致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因為創作主體在進行繪畫寫生時忽視了作為繪畫主體人的存在,寫生變成了一個單純的複製過程,這一過程在科技發達的今天完全可以被照相機所取代。而另外一種情況則與其相反,第二種情況是由於畫家在創作時沒有對客觀對象進行認真細緻的分析和觀察,僅憑藉著個人的經驗和憑空的想像,在沒有真實感受的情況下作畫,忽視了對於客觀事物的觀察和認識。這樣的寫生體現在畫面上的往往是極端的主觀性,使其繪畫不易與觀者進行溝通和交流,以致人們不易理解。因此寫生時,畫者對自然的感受和理解是十分重要的,應將自己放在一個積極與客觀對象溝通,交流和體會的基礎之上,感受對象的形、色、質,以及整體帶給畫者的某種屬於此景的「特質」。畫家的作畫過程已經不是對客觀事物簡單的整理組合過程,而是將客觀事物在內心進行取捨後的、自己理解的、帶有一定主觀因素的創作過程。這個過程既有對造化的尊重,也有作為創作主體人對物的理解,是一個師造化、得心源的過程。《雁山園旁的池塘》是畫家張冬峰的一幅寫生油畫作品,它顯然是一幅物我相融的佳作。首先畫家準確地描繪出十月早晨雁山園的自然環境,帶有黃色的綠葉以及樹上稀疏的枝葉,都表明夏季已逝的跡象,底色的紅色同面色的綠色和諧統一,使綠色更顯得翠而不生,畫面色調豐富、微妙,表現出初秋獨有的色調,鬆動的筆觸將浮在池塘上面的荷葉表現得淋漓盡致,石頭的投影與水面的對比更顯出池水的清澈和寧靜。然而這一切都是畫家在細緻感受和敏銳觀察後的結果。不僅如此,畫家在畫面的節奏上做了許多主觀的調整,在色調上表現得更為整體和簡約,以最能體現此景的基調色作為畫面的主調,盡力刪減沒有說服力的色彩;畫面的動靜關係更為明確,荷塘的靜與樹枝的動,使得畫面動靜相應;肌理的厚薄處理,使得水的平滑與石塊的堅實形成強烈對比;前景的實與遠景的虛,讓畫面主次分明,這些有意識的強化處理方式都與客觀對象拉開了很大的差距,使得平凡的池邊小景得到了升華。從名為《影》的油畫寫生中,我們也同樣不難看出感受的重要,畫面中沒有過多瑣碎的細節,主要表現一種具有浪漫感的氛圍,一艘忽隱忽現的小船,像一個靈動的精靈停留在充滿霧氣的海面上。畫面雖然整體、概括,但並不簡單,畫面中船、海面以及天空分別以黑白灰三個層次界定,天空的層次明確而微妙,沙灘用赭石色薄薄地蹭出,近實遠虛,體現出海灘的深遠和真實的質感,以及水氣交融的濕潤氛圍;前景的海浪用厚顏料表現,不但和海灘拉開了空間,還將海浪的動感表現得淋漓盡致;遠方如珍珠般的陽光為遠景的平靜增加了動感。畫家的絕妙之處還體現在對船的刻畫上,一般人都會將主體畫得很實,而畫家卻反其道而行之,使得畫面免於落入俗套。整幅油畫看似簡單,實際上卻有著畫家細膩的思考和表達,這些耐人尋味的細節正是認真感受後的結果。上述的種種表現都證明畫家在作畫前對對象有過認真的感受和觀察。人常說,畫畫是心、眼、手協調一致的過程,首先要心裡有,所以才會看的見,因此手才會跟的上,而「心裡有」其實就是要求畫家要有一顆具有感受力的心,細心地體察事物。其實高手作畫,在初始階段就已將對象的美感展露無遺了,那就是畫家能夠將對象的氛圍感、體積感、空間感、質感準確地表現在自己的畫面中。
總的來說,如何正確把握主觀和客觀的關係,是畫家在寫生時所要思考的問題。其實感受對象的過程正是解決主客觀關係的過程,通過感受,畫者才能夠從自然中去偽存真、去粗求精地表現對象的本質,表現對象的特質。
參考文獻:
〔1〕鄧亮生.論中國寫實油畫語言的當代性轉換[J].藝術與設計(理論),2011(1).
〔2〕賈武明.當代中國寫實油畫的發展和期望[J].藝術教育,2010(1).
〔3〕何謇.困境與機遇——中國寫實油畫的現狀[J].藝海,2010(7).
〔4〕楊曉坤.試論現代、後現代主義藝術對中國高等美術教育的影響[J].內江科技,2009(1).
〔5〕孔新苗.走出對立思維——20世紀中國畫變革文化視角轉換的回顧[J].美術,2011(11).
(責任編輯 張海鵬)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