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中英美日基礎教育運動技能課程內容比較

2023年10月29日

- txt下載

殷榮賓 蔡賡 季瀏
摘 要:分析中國、英國、美國和日本基礎教育運動技能課程內容體系,從體育核心素養、運動技能課程內容分類、運動技能課程內容銜接3個方面對4個國家基礎教育運動技能課程內容進行比較。研究發現:英美日3國均從體育課程促進學生髮展體育核心素養的視角選擇基礎教育運動技能課程內容,運動技能課程內容分類與社區體育和終身體育相契合,各學段運動技能課程內容層次分明且銜接有序。我國應借鑑英美日選擇基礎教育運動技能課程內容的有益經驗,基於體育核心素養構建基礎教育各學段相互銜接且梯次遞進,同時與社區體育和終身體育相融合的運動技能課程內容體系。
關 鍵 詞:學校體育;運動技能課程內容;基礎教育;中國;英國;美國;日本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誌碼:A 文章編號:1006-7116(2018)03-0110-06
Abstract: The authors analyzed the content systems of sports skill courses in basic education in China, UK, USA and Japan, dissected and compared the contents of sports skill courses in basic education in the 4 countries in such 3 aspects as sports core attainments, sports skill course content classification, and sports skill course content connection, and revealed the following findings: UK, USA and Japan selected the contents of sports skill courses in basic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omoting students to develop sports core attainments, sports skill course content classification was in accordance with community sports and lifetime sports, sports skill course contents at various stages of learning were level clear and orderly connected. Proposal: China should refer to the beneficial experience of UK, USA and Japan in selecting the content of sports skill courses in basic education, and based on sports core attainments, establish a sports skill course content system in which various stages of learning in basic education are mutually connected and stepped progressed, and in the mean time, blended into community sports and lifetime sports.
Key words: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sports skill course contents;basic education;China;UK;USA;Japan
第8次體育課程改革開始至今,我國基礎教育學校體育的面貌煥然一新,與國外已開發國家的體育課程體系日趨接軌。然而,在課程改革的10餘年間,體育課程內容改革滯後於先導的課程理念,部分地區和學校在選擇課程內容時一直存在「穿新鞋走老路」的問題[1]。課程內容及結構是課程4大要素之一,同時也是實現課程目標的載體,故對課程內容及結構的改革是體育課程改革的關鍵。英國、美國和日本作為「以學生髮展為中心」體育課程理念的倡導者和先行者,其學校體育課程內容體系也在不斷更新,日臻完善。因此,研究分析中國、英國、美國和日本最新版的國家體育課程標準(要領),比較課程標準中基礎教育運動技能課程內容及其構建思路的異同,借鑑並剖析英美日選擇運動技能課程內容的經驗,以期對我國中小學各學段運動技能課程內容有所啟示,為進一步完善體育課程改革提供依據。
1 中英美日體育課程目標
季瀏教授[2]認為學校體育應樹立「以學生髮展為中心」的理念,充分尊重學生的學習需求,重視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潛能,從學生的角度設計和研究課程,為學生的健康發展實踐和創新課程,凸現本課程健身育人的本體功能。我國《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年修訂版)》明確提出通過體育課程的學習,學生將掌握體育與健康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與方法,增強體能;學會學習和鍛鍊,發展體育與健康實踐和創新能力;體驗運動的樂趣和成功,養成體育鍛鍊的習慣;發展良好的心理品質、合作和交往能力;提高自覺維護健康的意識,基本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積極進取、樂觀開朗的人生態度[3]。
英國國家體育課程標準修訂專家組提出,高質量的體育課程應滿足學生身體、社會、情感和認知方面的需要,促進學生全面協調發展[4]。體育課程應能實現以下任務:第一,能夠鼓勵學生在體育運動中獲得成功,具備多種運動技能;第二,能讓學生樹立自信心,為身體健康提供保障;第三,促進學生培養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如公平競賽,互相尊重等)。
美國基礎教育體育課程培養學生的體育素養涵蓋5個維度:能夠在不同的運動技能和運動模式中表現出能力;能將相關的概念知識、原理、策略和技巧應用到運動表現中;能展示出達到和維持健康促進水平的身體活動和體適能的知識與技能;能展示出責任心以及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社會行為;能認識到體育活動對身體健康、挑戰、樂趣、自我表現和社會交往的價值[5]。
日本《體育學習指導要領》規定,體育課程旨在通過合理的運動實踐提高學生的運動技能,使學生能夠深刻體會運動的快樂和喜悅,調節學生的身體狀況並增強體能,培養學生公正、合作、責任感等道德品質,從而培養學生能夠終身熱愛並參加體育運動的資質和能力[6]。培養學生的「生存能力」是新要領的基本目標,也是核心理念。「生存能力」包括「真實的學習能力、豐富的心靈、健康的體魄」,在學校體育中也被解釋為「體育的學習能力」,具體包括「身體能力、態度、知識-思考-判斷」3個方面的能力。
通過分析中英美日基礎教育學校體育的課程任務和目標可以發現,學校體育課程健身育人的功能主要體現在促進學生運動技能的掌握、健康生活方式的養成、體育品德的發展3大方面。同時,英美日3國均從體育課程促進學生髮展體育核心素養的視角構建基礎教育體育課程內容,從運動能力的角度細化出詳盡的內容表現形式,對課程內容的學習結果進行層層遞進的劃分和規定,有效避免了不同年級課程內容的低級重複和脫節,形成一個相互銜接且梯次遞進的體育課程內容體系。學生核心素養是從人的全面發展角度出發,按照學生身心發展規律規定一定教育經歷後必須擁有的基本素養和能力,解決的是「培養什麼樣的人」的教育問題[7]。結合國外學校體育關於體育素養的闡釋和我國學校體育課程改革的實際,季瀏教授提出學生的體育素養主要包括運動能力、健康行為、體育品德3個維度[8]。學校體育課程應根據體育核心素養的3個關鍵維度,明確不同學段學生體育核心素養所應達到的水平和表現形式,做好不同學段學生體育核心素養的縱向銜接,進而依據體育核心素養設置小學、初中和高中3個學段相互銜接、梯次遞進的體育課程內容體系,最終實現課程內容設計從「體育學科」本位到「學生髮展」本位的轉型。
2 中英美日基礎教育運動技能課程內容分類
2.1 中國基礎教育運動技能課程內容分類
我國《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年修訂版)》沒有對各學習水平的運動技能課程內容做出具體規定,只是依據體育課程目標明確各學段運動技能課程內容選擇的範圍,即課程目標引領課程內容,要求各學校根據三級課程管理要求保證課程內容的可選擇性,從師資隊伍、場地器材、學生體育基礎等方面出發選擇適宜的課程內容,從而使體育教師對運動技能課程內容的選擇有了更大的自主權和更多的靈活性。運動技能課程內容由田徑類、球類、體操類、水上或冰雪類、民族民間體育類和新興運動類項目構成,並無必修和選修之分。我國基礎教育運動技能課程內容分類及具體課程內容包括:(1)田徑類(走、跑、跳躍、投擲、滾翻、攀登、爬越,(2)球類(足球、籃球、排球、桌球、羽毛球、網球、棒球),(3)體操類(支撐、懸垂、平衡、隊列隊形、韻律活動、徒手操、輕器械操、單槓、雙槓、跳馬、健美操、舞蹈、藝術體操),(4)水上或冰雪類(蛙泳、自由式、仰泳、滑冰、滑雪),(5)民族民間傳統類(跳繩、踢毽子、滾鐵環、打陀螺、抖空竹、盪鞦韆、武術套路、格鬥、太極拳),(6)新興運動類(跆拳道、攀岩、輪滑、飛盤)。
2.2 英國基礎教育運動技能課程內容分類
英國基礎教育公立學校的運動技能課程內容主要包括遊戲、田徑、體操、舞蹈、游泳和戶外運動6大類,不同運動類別能使學生獲得不同的學習體驗,運動技能課程內容的6大類別是從英國各個學校開展的35個運動項目中精心選擇歸類的,具體包括:(1)田徑(田賽和徑賽),(2)體操(競技體操項目和健身體操),(3)舞蹈(自創自編舞蹈、國際舞、民族舞蹈),(4)遊戲(足球、羽毛球、籃球、板球、網球、高爾夫、滑雪、跳傘、橄欖球、排球、射箭和小型遊戲),(5)游泳(基本游泳(蛙泳、自由式、仰泳、蝶泳)、跳水、搶救法和急救法),(6)戶外運動(郊遊、划艇、登山、定向越野、攀岩和帆船等)。英國2013年版國家課程標準將基礎運動技能課程內容進一步細分為基本動作技能、攻防戰術、體能與技能、舞蹈、戶外探險和社區體育[4]。
2.3 美國基礎教育運動技能課程內容分類
美國2013年國家體育課程標準對學校體育的運動技能課程內容做出了詳細分類,包括戶外運動、體適能運動、舞蹈與節奏運動、水上運動、個人表現型運動、球類運動、終身活動7個類別[5];主要身體活動和運動項目包括:(1)戶外運動(划船(皮划艇、獨木舟、帆船、賽艇)、徒步或背包旅行、垂釣、定向越野或地理尋寶、滑板運動、划水或滑雪、滑冰、單板滑雪、雪鞋行走、衝浪、「Z字形」攀登或攀爬、攀岩、山地自行車運動、探險運動、繩索課程),(2)體適能運動(瑜伽、普拉提、阻抗訓練、動感單車、健身走、跑步、健身游泳、搏擊操、健康舞、尊巴、體感遊戲),(3)舞蹈和節奏運動(創編動作或舞蹈、芭蕾、摩登舞、民族舞、街舞、拉丁舞、排舞、國標、社交和廣場舞),(4)水上運動(游泳、潛水、花樣游泳、水球運動),(5)個人表現型運動(體操、花樣滑冰、田徑、全能運動、輪滑、溜冰、摔跤、自衛術),(6)球類運動(侵入類運動(足球、籃球、橄欖球、手球、曲棍球)、網牆類運動(羽毛球、網球、排球、桌球、壁球)、擊打防守類運動(棒球、壘球、板球)、靶類運動(高爾夫球、保齡球、木球),(7)終身活動(戶外項目、經選擇的個人表現型運動、水上運動、網牆類運動、靶類運動)。
2.4 日本基礎教育運動技能課程內容分類
日本2008版《體育學習指導要領》中基礎教育運動技能課程內容主要包括7大類:身體構建運動、器械運動、田徑類運動、游泳、球類運動、舞蹈運動和武道[6];各運動領域具體課程內容包含:(1)身體構建運動(放鬆身體的運動、提高體力的運動),(2)器械運動(墊上運動、單槓運動、平衡木運動、跳箱運動),(3)田徑運動(跑(短跑-接力、長跑、跨欄)、跳(跳遠、跳高、三級跳遠)、投擲(鉛球、標槍),(4)游泳(自由式、蛙泳、仰泳、蝶泳、橫游),(5)球類運動(進網型(籃球、手球、橄欖球、足球)、隔網型(排球、網球、桌球、羽毛球)、棒球型(壘球、棒球),(6)舞蹈(創作舞蹈、民間舞蹈、現代韻律舞蹈),(7)武道(柔道、劍道、相撲)。
2.5 中英美日基礎教育運動技能課程內容分類的差異
眾多研究者一致認為,學校體育課程內容要突破以競技體育為主的內容分類體系,以與時代發展相一致的健康體育新理念為主線選擇體育課程內容,使體育課程內容生活化和終身化[5]。具有健身、健美、娛樂和休閒功能的體育項目在英國、美國和日本的學校體育課程內容中占有越來越大的比重,大量的非競技性運動項目已經被列為運動技能課程內容。英國、美國和日本基礎教育運動技能課程內容分類方法突破了競技運動項目的類屬限制,強調學校體育課程內容與社區體育和終身體育相銜接,從而使校內體育學習和校外體育鍛鍊深度融合,體育課程內容趨向生活化,實現了學校體育與社區體育和終身體育的關聯互動。
我國基礎教育運動技能課程內容包括球類運動、田徑類運動、體操類運動、武術與民族民間體育、水上或冰雪類運動和新興運動6個系列。為了保證各類體育課程內容不交叉重合,依然按照競技運動的項群理論進行課程內容的類屬劃分,課程內容的分類較少考慮學生參與社區體育以及進行健康體適能鍛鍊的需要。基於「學生髮展為中心」的學校體育課程內容應該讓學生學以致用,即學生能夠將體育課堂學習的課程內容自覺運用到課外進行體育鍛鍊,並在學校體育教育結束後用來鍛鍊身體、強健體魄,作為今後自己生活的一部分,為終身體育奠定基礎;而非僅將課程內容作為完成體育課程學習任務,學完以後卻成為毫無用處的與生活隔離的「材料」[5]。因此,課程內容分類應該將原有的競技類運動項目統一划分為運動技能與攻防戰術,同時增加健康體適能類和終身體育類運動,使體育課程內容與學生進行社區體育和終身體育鍛鍊相銜接,與學生的體育經驗和生活經驗相嵌合,更好滿足學生的體育經驗儲備和生活需求。
3 中英美日基礎教育運動技能課程內容銜接思路
3.1 中國基礎教育運動技能課程內容銜接思路
我國體育與健康課程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特徵和體育學習的特點,將義務教育和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劃分為5級水平,其中水平一至水平三分別相當於小學1~2年級、3~4年級和5~6年級;水平四相當於初中7~9年級;水平五相當於高中10~12年級,學校體育運動技能課程內容體系依照這4個階段進行銜接設置。《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對運動技能課程內容的選擇思路如下:小學階段重點發展學生身體的基本活動能力,運動技能課程內容以各類運動項目的遊戲比賽為主;初中和高中的運動技能課程內容均由田徑類、球類、體操類、水上或冰雪類、民族民間類項目和新興運動類項目構成,初中階段注重運動項目基本技術和組合技術的學習,課程內容呈現多樣化;高中學生可以在學校確定的範圍內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運動技能水平選擇運動項目進行專項運動技能學習,以發展運動愛好並形成運動專長。在整個基礎教育階段田徑類項目作為體育課程的必選內容,同時重視選擇武術等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作為運動技能課程內容。
為了更好地體現課程內容的遞進性,課程目標中對課程內容的要求使用能夠體現不同層次意義的行為動詞,基礎教育水平一到水平五體育課程要求學生對運動技能課程內容的掌握程度為:學習→初步掌握→基本掌握→基本掌握並運用→熟練掌握並運用;各類運動項目運動技能學習的漸進過程為:運動項目遊戲→基本技術→技術動作組合→技術和簡單戰術→專項運動,各學習水平逐級遞進。課程標準通過界定運動技能學習的掌握程度和運動項目技術學習的遞進過程,實現基礎教育各學段運動技能課程內容的銜接。
3.2 英國基礎教育運動技能課程內容銜接思路
英國基礎教育分為KS1(1~2年級)、KS2(3~6年級)、KS3(7~9年級)和KS4(10~11年級)4個階段,學校體育課程內容體系依照4個關鍵階段進行設置。英國基礎教育運動技能課程內容構建思路為:KS1(1~2年級)階段發展學生的基本動作技能,學生應當能夠參加競技類與合作類體育項目(包括與他人對抗和自我對抗)。主要課程內容包括:掌握並運用基本動作技能(如跑、跳、投、接等);參與團隊運動,並學會一些簡單的攻防策略;提高學生的平衡性、敏捷性和協調性;學會簡單的舞蹈動作。KS2(3~6年級)階段進一步提高學生基本動作技能的應用能力,教給學生更加全面的動作技能,並讓學生學習如何在不同的運動情景中使用這些技能。課程內容主要包括:獨立或合作使用跑、跳、投、接等基本技能;參與體育競技運動(如羽毛球、籃球、板球、足球、曲棍球、棒球、英式橄欖球和網球),學習並運用基本的攻防原則;發展靈活性,提高力量,改善技巧,增強控制力以及平衡技巧(如田徑運動和體操運動);學會一般的舞蹈動作;獨立或集體參與戶外探險運動。所有學校在小學低年級和小學高年級階段均須開設游泳課程,其標準為至少游進25 m,游泳時動作熟練、精通、自信;划水動作有效率(如自由式、仰泳和蛙泳);在不同水域能夠進行安全合理的自救。KS3(7~9年級)階段在小學階段體格發育和技能習得的基礎上,使學生更加熟練掌握運動技能,並趨於專業化,能夠在不同的運動項目中應用自己的運動技能。課程內容主要包括:在個人或團隊競賽中運用一定的戰術和策略戰勝對手(如羽毛球、籃球、板球、足球、曲棍球、棒球、英式橄欖球和網球);在其他競賽項目(如田徑、體操)中提高成績和技能水平;學會不同風格、不同形式舞蹈中的高級舞蹈動作;參加同時帶有智力和體力挑戰性質的戶外探險運動;通過社區網絡或體育俱樂部參與校外的競技體育項目。KS4(10~11年級)階段學生要學習一些高難度複雜的專項運動技能,並參與多種能夠增強身體素質、改善生活方式的運動。課程內容主要包括:在個人或團隊競賽中運用各種戰術和策略戰勝對手(如羽毛球、籃球、板球、足球、曲棍球、棒球、英式橄欖球和網球);在其他競賽項目(如田徑、體操)或其他體育運動(如舞蹈)中提高成績和技能水平;參加多種環境下帶有智力和體力挑戰性質的戶外探險運動;定期通過社區網絡或體育俱樂部參與校外的競技體育項目。
3.3 美國基礎教育運動技能課程內容銜接思路
美國的基礎教育學制分為3個階段,包括K~12年級,其中K~5年級為幼兒教育和小學階段,6~8年級為初中階段,9~12年級為高中階段,運動技能課程內容體系依照這3個階段進行銜接設置。美國基礎教育運動技能課程內容的構建思路為:幼兒教育和小學階段(K~5年級)為打基礎階段,要讓學生了解運動概念,開始接受基本運動技能學習,為今後掌握運動項目奠定基礎[9]。然後是小學高年級更加特定情境階段,學生開始將動作聯合起來並將基本運動技能運用到更加具體的運動情境中,然後這些基本運動技能開始精細化,控制得更好也更精確,導致成熟階段的出現,故幼兒時期和小學體育教育應該提供與該階段出現的每一種技能相關的廣泛的運動體驗。因此,K~5年級課程內容集中在遊戲技能、基本動作技能和運動項目共同技能、教育性體操和舞蹈技能的獲得和發展上。初中階段(6~8年級)的目標是在掌握基本運動技能的基礎上介紹給學生更多不同的運動形式,引導他們發現自己喜歡的運動項目。剛進入到初中,許多基本運動技能進入到應用階段,認知的發展使學生的動作精細化,有能力可以在變化的運動情景中應用基本運動技能或者有能力參與更加複雜的體適能運動,學生開始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運動種類,並進行運動項目技能的學習。課程內容主要包括舞蹈類節奏運動、球類運動、戶外運動、個人表現型運動和水上運動,重點在球類運動。課程內容在難度水平上呈現出遞增趨勢,從而避免了同一運動項目或者單元內容的重複。在高中階段(9~12年級)學生要選擇他們喜歡並準備進一步精通掌握的運動項目,即選擇發展專長階段。從初中一直持續到高中再進入到終身應用階段,學生的動作技能發展變得越來越個人化,這是前面所有階段發展的頂峰,並在興趣、參與機會、動機和運動天賦的基礎上提高動作能力[10]。因此,高中階段應根據學生的運動興趣為他們提供個性化的專項運動選擇。青春期的學生更加清楚自己的興趣和能力,開始選擇適合他們的運動。學生的運動興趣也具有性別差異,女生更加喜歡健身運動、舞蹈和不具有競爭性的運動項目,不滿足於傳統的體育課程內容[11-13]。因此,課程內容的選擇強調滿足所有學生進行體適能(健身)運動、舞蹈運動和個人終身體育運動的需求。由於侵入類運動和擊打防守類運動需要團隊成員參與,故不太適合進行終身體育活動。因此,球類中的侵入類運動和擊打防守類運動被排除在高中體育課程內容之外。
3.4 日本基礎教育運動技能課程內容銜接思路
日本2008版《體育學習指導要領》採用「4-4-4」制,將小學1年級至高中3年級的12年基礎教育劃分為3個學段,其中,第1個學段包括1~4年級;第2個學段包括小學5~6年級和初中1~2年級;第3個學段包括初中三年級和高中1~3年級。同時,每個學段再細化為兩個大單元進行運動領域課程內容的銜接。日本基礎教育運動技能課程內容構建思路為:小學1~4年級為基本運動技能的培養期,學生通過遊戲學習並掌握各種運動項目的基本技能,培養學生的基本身體活動能力,進而培養學生體育運動的基本資質和能力,特彆強調讓學生在充滿快樂的基礎上學習和掌握運動技能。課程內容主要包括:器械類運動遊戲和器械運動(墊上運動、單槓運動、跳箱運動)、跑跳類運動遊戲和跑跳運動、水中遊戲和浮水運動、球類遊戲和球類運動、表現韻律遊戲和表現運動。小學五年級至初中二年級為體驗多種運動領域的學習期,學生在此階段完成全部規定項目的學習並掌握相關知識和技能,運動技能的學習由運動遊戲和基本技能向運動項目技能過渡。運動領域中器械類運動課程內容為墊上運動、單槓運動、平衡木運動、跳箱運動;田徑運動課程內容為中長距離跑、接力跑、跨欄跑、跳遠、跳高和投擲;游泳課程內容為蛙泳、自由式、仰泳和蝶泳;球類課程內容包括進網型(籃球、手球、橄欖球、足球)、隔網型(排球、網球、桌球、羽毛球)和棒球型(壘球、棒球)球類運動;表現類運動包括創作舞蹈、現代韻律舞蹈和民族舞蹈;「武道」課程內容為柔道、劍道和相撲。初中三年級至高中三年級為至少能培養學生掌握一項運動使其畢業後繼續從事運動的時期,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和運動興趣從器械運動、田徑、游泳和舞蹈中選擇1項以上,從球類和武道項目中選擇1項以上進行專項運動技能學習,並至少選擇1項運動作為自己的終身運動項目,從而培養終身運動的資質和能力。
3.5 中英美日基礎教育運動技能課程內容銜接思路的異同
通過分析中英美日基礎教育運動技能課程內容構建思路,可以歸納出中英美日基礎教育運動技能課程內容體系框架,如表1所示。中國、英國、美國和日本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動作發展順序把基礎教育大致劃分為小學低年級(水平一和水平二)、小學高年級(水平三)、初中(水平四)和高中(水平五)4個學段。在小學低年級階段主要教授學生遊戲活動和基本動作技能,發展學生的基本運動能力;小學高年級階段進一步發展學生的基本動作技能並教授學生運動項目技能,使學生從學習運動遊戲向學習運動項目過渡;初中階段教授學生多種運動項目技能,讓學生廣泛體驗各種運動所帶來的樂趣,從而發現自己喜歡的運動項目;高中階段要求學生系統學習並掌握某一運動項目技能,根據運動興趣進行專項化學習,為終身體育奠定基礎。
Oliva認為銜接性是指課程不同層級之間的連續性,如小學與初中課程的連續性、初中與高中課程的連續性,其重要之處在於減少不同學習層級之間的縫隙,讓學習者順利地從一個學習階梯過渡到另一學習階梯[14]。中英美日基礎教育運動技能課程內容的構建都強調各學段之間的銜接性,然而英國、美國和日本的課程標準更注重從系統論的視角,依據學生的動作發展規律和心理發展規律對基礎教育運動技能課程內容進行整體安排,明確規定了各學段運動技能課程內容的學習範圍和順序,上下學段之間的運動技能課程內容層次分明、銜接有序。從歷時的視角審視課程改革以來我國基礎教育運動技能課程內容體系,各學段課程內容仍然存在低水平重複的現象。目前我國基礎教育學校體育運動技能課程內容存在銜接性較差、缺乏遞進性的問題[15]。學生學習低水平的、難易顛倒的課程內容,會嚴重挫傷學生學習和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和積極性,也不利於學生掌握某一專項運動技能。因此,在整個基礎教育階段要實現基本運動技能到專項運動技能發展之間的教育過渡,實現體育課程培養學生體育核心素養的價值追求[16],必須構建各學段相互銜接且梯次遞進的運動技能課程內容體系。本研究認為在小學低年級(1~4)應全面教授學生基本運動技能,發展學生的基本運動能力;在小學高年級(5~6)教授學生基本運動技能和運動項目共同技能;初中階段教授學生多種運動項目技能,讓學生學習和體驗多種運動項目並引導學生髮現自己喜歡的運動項目;高中階段重視培養學生的運動愛好和專長,教授學生專項運動技能,強調學生專項運動技能的系統學習,要求學生掌握1~2項運動技能並能運用某一運動項目進行終身體育活動。我國體育課程應以此思路構建基礎教育運動技能課程內容體系,為學生在高中體育教育結束時掌握一到兩項專項運動技能奠定理論基礎。
參考文獻:
[1] 殷榮賓,季瀏. 基礎教育體育課程內容改革的現實訴求與路徑[J]. 體育學刊,2015,22(5):75-80.
[2] 季瀏. 論面向學生的中國體育與健康新課程[J]. 體育科學,2013,33(11):28-36.
[3]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年版)[M]. 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2.
[4] 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The national curriculum
[EB/OL]. [2017-05-21]. https://www.gov.uk/national-curriculum.
[5] American Alliance for Health,Physical Education,Recreation and Dance. Grade level outcomes for K-12 physical education[R]. Reston,VA:Author,2013.
[6] 文部科學省. 小學校,中學校學習指導要領解説體育編[EB/OL]. [2017-05-21]. http://www.mext.go.jp/a_menu/shotou/new-cs/index.htm,2008.6.
[7] 林崇德. 中國學生核心素養研究[J]. 心理與行為研究,2017,15(2):145-154.
[8] 季瀏. 體育教師未來不再是「教書匠」[N]. 中國教育報,2017-01-06(08).
[9] GALLAHUE D L,OZMUN J,GOODWAY J. Understanding motor development:infants,children,adolescents,adults. [M]. NewYork:McGraw-Hill,2012.
[10] CLARK J E. On the problems of motor skill development[J]. Journal of Physical Education,Recreation & Dance,2007,78(5):39-44.
[11] AZZARITO L,SOLMON M. An investigation of students embodied discourses in physical education:a gender project.[J]. Journal of Teaching In Physical Education,2009,28(2):173-191.
[12] WILKINSON C,BRETZING R. High school girls perceptions of selected physical activities[J]. The Physical Educator,2011,75(1):71-80.
[13] EIME R M,HARVEY J T,SAWYER N A,et al. Understanding the contexts of adolescent female participation in sport and physical activity[J]. Research Quarterly For Exercise & Sport,2013,84(2):157-166.
[14] 林智中,陳健生,張爽. 課程組織[M]. 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6.
[15] 殷榮賓,季瀏,蔡賡. 基礎教育學校體育課程內容選擇及價值取向的演變與訴求[J]. 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7,51(2):81-86.
[16] 楊文軒. 論中國當代學校體育改革價值取向的轉換——從增強體質到全面發展[J]. 體育學刊,2016,23(6):1-6.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