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2023年11月01日

- txt下載

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對學到的教學技巧,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


  本節課是新課標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這部分教材是在學生學習了直線與角的知識的基礎上教學的,也是認識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基礎。由於垂直與平行是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兩種特殊的位置關係,而且在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無論是走在寬廣的大街上,還是坐在明亮寬敞的教室里,環顧左右應該都不缺少垂直與平行的現象。對於小學四年級的孩子來說,他們應該都有這樣的經驗:哪些線是交X的,哪些線是不交X的。因此我們在課中要做的就是讓學生體驗在同一平面內,不交X的兩條直線叫做平行線,交X里有一種特殊的叫做互相垂直,讓學生的認識上升到思維的層面來。鑒於此,針對本課知識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我精心設計教案,把學生的自主探索與教師的適時引導有機結合,把知識點清晰地展現在學生的面前,使得教學過程零而不散,教學活動絮而不亂,學生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提高了學習能力,增強了學習信心。針對本節課,我主要把握以下幾點:
  1、準確把握教學起點,努力還學生一個「真實」的數學課堂。
  2、課堂教學的方式、方法、教學手段樸實無華。
  3、新知的訓練點和拓展點紮實有效。除了從主題圖中找垂直與平行現象,從生活中找,從身邊找,還讓學生動手擺一擺、拼一拼、畫一畫……通過這些練習,讓學生進一步加深對平行和垂直概念的理解,進一步拓展知識面,使學生克服學習數學的枯燥感。讓學生真正參與學習過程中來,在學習過程中提升自己的能力。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也有不少不足之處,如1、重難點處理速度較快,後進生沒有理解到位,以後的教學中應因材施教,照顧後進生。2、有一名學生的發言不夠準確,我沒有及時指正出來。3、時間把握不夠好,後面還有一個小環節沒有完成,學生們也失去了一個自我小結、交流的機會,這也算是一個遺憾吧。
  總之,面對新課程課堂教學的成功與失敗,我將真實地對待,坦然地看待,將在不斷地自我反思中加強「新理念」的再學習、再實踐,相信自己能在不斷的自我反思中成長,在不斷的自我實踐中發展,在不斷的自我成長中創新。
  第五單元《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教學反思
  通過對本課教學的反思,在此我提出幾點:
  第一:大膽、靈活、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在這節課中,由於自己過於「一板一眼」地使用教材,致使學生有好的試商、調商的方法,而沒有及時地讓學生展示、總結。從這一節課的教學中,使我意識到,教材只是一個教學工具,應該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在使用過程中,應該結合學生實際,靈活的使用教材,可以在某些內容上進行適當的增、改。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可以將例7、例8的教學放在一節課上進行,讓學生嘗試,經過探究,總結出幾種試商的方法。這樣再經過練習鞏固幾種方法,掌握方法,在鞏固中選擇最優的方法。

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2


  教學的改革主要體此刻課堂及課餘時間上,在課堂上我注重加強潛力和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而課餘時間則注重讓學生「學以致用」,讓學生將數學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年級組長對我的教學也起了很大的幫忙,經常和我討論教學和互相聽課,也使我很快的走上了數學教學的正軌,一個學期即將過去,下面談談這學期在教學上的得與失。
  一、要嚴格要求學生,務必先嚴格要求自己
  教師要以身作則,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必須要先做好表率。小學生很會看樣,他很會關注老師怎樣做,我經常聽到有學生說「老師說話不算話,答應我們的事自己沒有做到」。是啊,教師可能是因為工作忙或其他原因,疏忽了學生,但這樣的事情不能出現太多,要言而有信,說到做到。當然也不要放鬆對學生的要求,該完成的作業,必須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不能讓學生有拖拉的不良學習習慣。
  1、要進一步學習教育教學理論,更新教育教學觀念,指導自己的實踐工作,透過自己不斷地努力,儘早構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學模式。
  2、加強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使學生能認真及時地完成作業。
  3、在課堂教學中儘量給學生創設簡單、和諧的學習情境,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主動探究新知,在探究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4、面向全體學生,面向學生的全面發展,關注學習比較有困難的學生,對他們進行相應的輔導,鼓勵他們,還能夠讓他們自己找互幫小組,進行比賽學習,激勵他們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後階段我才用了後,效果還是很好的。
  5、加強與學生的交流與溝通,課堂教學中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以便及時地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
  二、感覺課堂上不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數學課本身就是一門很嚴密的科學,來不得半點虛假,是什麼就是什麼。我們存在的問題就是在課堂上不敢放手讓學生去想,有些問題需要合作學習,然後探討得出結論的,我們缺少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因為我們擔心放手讓讓他們去做了,他們會太自由,從而講一些不著邊際的東西,導致完不成教學任務。其實正確的做法就是就應給他們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這樣也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用心性。因為我明白孩子的天性都是好動的,他們喜歡「玩」,有時候不防讓學生也「玩一玩」數學。
  三、加強學生的計算潛力訓練
  1、加強口算的學習。透過課前的3分鐘的口算練習,採用多種形式,讓學生透過他們自己喜愛的方式來練習,還不定期的舉行「速算手」比賽,激發他們的用心性。提高學生的口算技能,對於筆算也是提高和幫忙。
  2、加強乘、除數的三位數的乘、除法筆算。學生在三年級時已經學習了乘、除數是二位數的乘、除法筆算,在原有知識及對法則理解的基礎上,我讓學生多加強鞏固練習,防止學生因粗心大意而計算出錯。但在實施過程中,發現學生的計算潛力不好,個性是除法,甚至個別學生的乘法口訣還不會。因此,在教學之外,我讓學生天天練幾道計算題。計算題中還包括簡便計算,學生的漸變計算潛力更是差,個性是乘法分配律。
  四、單元檢測方面
  根據平時檢測成績狀況,本學期在認識更大的數、乘法兩單元檢測考的比較好一些。在圖形變換、除法這單元學生學習的比較困難,考得較差,相當部分學生對空間圖形認識較次,空間想像潛力不強。除法運算方法以及除法的相關運算規律掌握的不夠好。
  五、解決問題方面
  應用題一向以來都是學生學習的一大難點,但對於四年級的狀況,更是個性,絕大部分學生的應用題的理解潛力都差。針對這一狀況,我讓學生多練、多想、多問,從量到質,逐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潛力,學生再也不像以前那樣懼怕應用題了。增加實踐活動,培養學生體會數學應用數學的意識。設計一些與學生生活聯繫比較緊密又蘊涵著數學問題的活動。使學生透過在活動中解決問題,感受、體驗、理解數學,又有利於培養學生從日常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的意識。
  六、在培優輔差方面做了這些工作:
  對個別優生進行培養,發揮優生的所長,使優生更優,並對差生進行教育,提高差生的學習用心性,使差生變優,根據學校的要求,有目的,有組織有資料地開展工作,鞏固他們的學習基礎,分層教學,針對學生的不同特點因材施教。
  1、進行分層教學,優生以提高為主,如:曾雨倩、官昭泰、溫寶華等學生,布置必須數量的有難度的題讓他們完成,差生以鞏固基礎知識為主,如:官繞、華琳、張瓏等學生,布置稍微簡單一點的題讓他們分層練習。
  2、向學生傳授學習方法,發掘他們的潛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3、經常出一些思維性較強的練習和潛力型的訓練讓學生思考,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4、利用課堂、課間時間進行輔導,確保學習時間和質量。在課堂上設計一些有深度的問題讓學生思考。
  5、經常向優生進行思想教育,找差生談話,提高他們學習的興趣。
  6、開展一幫一活動,讓優生幫忙差生,以照顧個別差生的發展。一學期的教學工作已結束了,學生在成績上取得了必須的進度,也存在必須的問題。但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我們會和學生一齊,不斷努力,爭取獲得更大的成績。

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3


  時間飛逝, 本學期是緊張忙碌而又收穫多多。在不斷的探索、學習中,我認真執行學校教育教學工作計劃,轉變思想,積極探索,改革教學,把高效課堂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數學課堂教學的新思路、新設想結合起來,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教學創新,實現高效。
  教師都是課堂教學的實踐者,為保證新課程標準的落實,我把課堂教學作為有利於學生主動探索的數學學習環境,使學生在獲得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都能夠充分發展作為教學改革的基本指導思想,把數學教學看成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課前精心備課,撰寫教案,實施以後趁記憶猶新,回顧、反思寫下自己執教時的切身體會或疏漏,記下學生學習中的閃光點或困惑。同時積累教學經驗,找出不足,有利於改進課堂教學和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
  在教學中努力處理好數學教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努力處理好應用意識與解決問題的重要性,重視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重視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創新能力。
  在數學課上,有思維深化,也有正誤辯論,有積極的合作。因此努力改變自己的教學方法,努力使學生走進自己的課堂,使之樂思、善學,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為此,作為數學教師要以創新求發展, 進
  一步轉變教育觀念,堅持「以人為本,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打好基礎,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努力實現教學高質量,課堂高效率。
  二、評價創新,全面發展。
  把評價作為全面考察學生的學習狀況,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手段,也作為教師反思和改進教學的有力手段。
  對學生的學習評價,既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關注他們情感與態度的形成和發展;既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結果,更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展。抓基礎知識的掌握,抓課堂作業的堂堂清,採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定量採用等級制,定性採用評語的形式,更多地關注學生已經掌握了什麼,獲得了那些進步,具備了什麼能力。使評價結果有利於樹立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促進學生的發展。
  作為一名數學教師從點滴入手,了解學生的認知水平,查找資料,充分利用共享資源,精心備課,努力創設寬鬆愉悅的學習氛圍,激發興趣,教給了學生知識,更教會了他們求知、合作、競爭的意識,同時培養學生具備正確的學習態度,良好的學習習慣及方法,使學生學得有趣,學得實在,學有所得。
  一分耕耘,一份收穫。教學工作苦樂相伴。我將本著「勤學、善思、實幹」的準則,一如既往,再接再厲,做好本職工作。

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4


  金秋十月,我們又迎來了每學期一次的小組教學活動。在本次教學活動中我們組任課教師都能積極參與,勇於創新,在整個過程中體現出了濃郁的探究、鑽研氛圍。現將本次小組教學總結如下:
  在接到小組教學活動開始通知後,老師們仔細斟酌,確定了各自的教學內容,明確了教學目的及教學重難點;準備過程中,大家隨時探討,相互啟發,王肖老師為了講好編碼這一內容,課前做了大量的知識、資料和課件的準備工作。這其中我們還得到了張鐵良、龔良江兩位老師熱心的幫助,使得我們得以順利完成這一教學任務,同時也為孩子們能直觀、形象的理解這一內容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小組教學後,授課老師為了今後更好的工作,及時聽取老師們的評課,幫助自己進行反思。經過反思,我們認為本次小組教學,我們突出了以下幾方面:
  1、讓學生學有用的數學
  為了讓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又解決於生活實際問題。王肖老師創設了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景,藉助探究身份證號碼中的秘密來學習編碼知識,為突出學有用的數學,王肖教師在課上精心設計教學環節,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為全校同學編碼,為新樓盤編碼等一些解決實際問題的環節,一下提高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興趣,學生們思維活躍,興趣濃厚,編碼方法多樣,極大的調動了學生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在參與學習的同時,感受到學習數學知識的重要性。
  2、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從老師們的小組教學課,可以看出老師們平時非常注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能力和學習方法的培養,如;王宏老師做題前,教給學生審題的方法,然後先讓同學敘述比較方法,思路清楚後,再進行比較。這對於培養學生的數學思想,促進數學的學習起到了很好的推進作用。
  小組教學雖然結束了,但我們的教研還在隨時隨地的進行。通過反思我們發現,王宏老師在教學多位數大小比較時可以充分發揮主題圖的作用,領會編者的意圖,滲透分類的思想;把數的改寫這一內容,作為下一節課的授課內容就更好了。總之小組教學給我們每位老師產生的幫助和影響是長遠的,它不僅使我們在教學上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和提高,還增強了我們年級數學教研組這個團隊的凝聚力。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會繼續發揚我們團隊的長處,開展好各項教育教學工作。

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5


  本節課是在量角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有了量角的基礎,學生在畫角時的困難相對來說已減少了。因此,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放在讓學生的自主探索上,通過學生自主的探索,總結畫角的基本方法。在教學時我讓學生想辦法畫一個60°的角,有困難的學生看書自學新課——畫角的方法與步驟,試著畫角,然後小組交流,談談自己畫60°角的方法。哪一個同學畫得好,還有哪一個同學不會畫,讓小夥伴幫幫他。在學生初步掌握畫角的方法之後,我要求每小組的一個同學在小組內展示畫角,邊畫邊講,其它三人邊聽邊糾正評價,力爭讓所有同學都能熟
  練的畫角。最後引導學生小結畫角的方法:一畫射線,二重合,三找點,四連線,標出角度,再檢驗。

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6


  一、《四則運算》教學反思
  回頭看以住教學「四則運算」,一般是直奔主題,告訴學生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先算什麼,再算什麼。然後讓學生進行模仿,機械訓練,使學生達到計算的準確、熟練。但練習中忘記運算順序的情況常會出現。單純的機械訓練,學生只會覺得數學枯燥無趣,感受不到數學的應用價值。在本單元的教學中,我嘗試給學生提供探索的機會,讓學生經歷創造的過程,從中體會運算順序的合理性和小括號的意義。在探索過程中,學生的思維是自主的,學生的選擇是開放的,學生的表述也是多樣的。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認為這節課教學的成功之處有以下幾方面:
  注重學生的自主活動,讓學生掌握學習的主動權。2.給予學生髮展思維的空間,交給學生思考的主動權。3.幫助學生逐步掌握解決問題的步驟和策略
  二、《位置與方向》教學反思
  數學課程標準提出:好的數學教育應從學習者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提供給學生充分進行數學實踐和交流的機會。因此,結合方向在生活中的表現和反映,本節課我注重培養學生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意識,上下來這節課之後,我認為本節課基本達成了教學設想所期望的目標,但也有不少值得反思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幾點:
  1、節課的最大特點是:整個方向的認識都表現為學生的自主探索習得,我只是起了引路人的作用,我為學生提供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讓學生在現實中進行觀察、實踐、猜測、想像、討論、交流,從而認識了方向和物體的空間位置。
  2、這節課的教學評價方式上略顯單一。我對學生的評價多一些,但缺少學生和學生之間的評價,如果在判斷方向這一環節中,可以組織學生之間進行評價,把評價的權力交給學生,及時激勵學生。
  三、運算定律與簡便計算
  四年級下學期第三單元是《運算定律與簡便計算》。它把加法運算定律和乘法運算定律放在了一起,學生在學習了加法運算定律後,隨後學習了乘法運算定律,這樣,有利於知識的遷移,學生更容易理解。在簡便計算這一部分中,除了應用「加法和乘法運算定律」進行簡便計算以外,還安排了減法和除法的簡便計算。可以說簡便計算的方法,在這一冊中全部出現了。如何讓學生把這些簡便運算都掌握,並且能融會貫通的運用,這是我們每位老師所思考的首要問題。在教學中我認為要把握以下幾個方面:
  一、學會尋找題目的特點。
  (1)看到數字5、25、125想到數字2、4、8。將他們相乘,湊成整數。
  例如:25、36,把36寫成4×9。變成25×4×9,使計算簡便。
  (2)把接近整數的寫成整數和一個一位數相加減。
  例如:202×32,把202寫成200+2,變成200×32+2×32,使計算簡便。
  (3)尋找能湊成整數的數,把它們相加減。
  例如:126×5+5×74,發現126+74=200,就可以運用乘法分配律,5×200,使計算簡便。
  例如:357-64-57,發現357和57,都有一個57,相減正好是整數,可以運用數字搬家的方法:357-57-64,使計算簡便。
  二、巧妙運用簡便計算。
  簡便方法的目的是通過用整數來參與計算,達到使計算化難為易的目的。題目的簡便計算是千變萬化的,主要是要讓學生看懂根據題目特點,靈活選用簡便計算。
  例如:28×25的計算方法可以是(A)(20+8)×25=20×25+8×25(B)(7×4)×25=7×(4×25)(C)28×(100÷4)=28×100÷4三、注重題目的對比。
  有些學生對於簡便計算,你出10題,他做下來可能是題題錯。學生很難掌握簡便計算的一個原因就是將題目混淆,故就不知道該題該用哪種簡便計算。教學中,教師要加強類似題目間的對比。
  例如:(25×20)×4與(25+20)×4的比較,前者是運用乘法結合律,後者是運用乘法分配律
  例如:125×88和88×102的比較,前者是拆88,把88拆成8×11或88拆成80+8,後者是拆102,把102拆成100+2。
  總之,教學要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為學生提供了多種探究方法,才能激發了學生的自主意識,才能喚醒了學生的求知慾望,才能促使學生對知識進行更新、深化、突破和超越。
  四、小數的意義和性質教學反思
  本節課立足於學生的主體發展,重視學生的主動參與,學生能根據教師的導,積極主動地學。知識與能力同步發展,智育與德育容於一體,較好的實現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我覺得做的比較好的有這幾個方面:
  一、教學時不能將知識強加給學生。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已具備一定的思維能力,所以教學時以學生多參與為主。通過畫線段圖、表格圖、實物演示等活動方式,盡力讓學生感知小數的意義。與此同時回顧以前學過的小數知識用對比方法來理解小數的意義。在這個基礎上在教學小數的性質、小數讀寫法以及生活中的小數。這樣學生不僅增添了學習的信心,而且學得更有趣味
  二、對待學生的作業管理要嚴,練習到位。《小數的意義和性質》這單元知識,以學生理解為主,在充分理解的基礎上,再讓學生解決一些有關「計數單位」、「單位間進率」、「名數互化」等知識。但是,少數學生心口不一,嘴上說的與寫的不一樣;還有的學生眼高手低,一看認為好做,誰知待作業完成後漏洞百出,不是小數點位置不對,就是不用「0」站空位。所以在批改作業時要全面、認真、有耐心,採用激勵的措施鼓勵學生正確、準確地完成作業,對於錯的作業糾正過來,舉一反三,多練幾遍。這樣堅持下來學生的作業質量提高了,掌握知識更牢固了,會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了。實現了預期目標,完成了教學任務。
  五、《三角形》教學反思
  近日教學了四年級三角形一節的知識,認為有很多知識點位可以進行探究教學,如:三角形三條邊的關係,三角形的分類,三角形三內角的和等。我在組織學生探究前充分做好準備,準備好師生所需的探究材料和演示材料,對學生在探究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會影響探究結果的不當的,甚至錯誤的探究或操作方法要能做出充分的預料,並在探究前予以排除,這樣才更有利於培養學生嚴謹的探究態度和掌握科學的探究方法。如在讓學生探究三角形三條邊的關係時,初上這節時我讓學生自己課前準備了三組探究材料6、7、8,4、5、9,3、6、10。課堂上讓學生根據這三組材料分別擺成一個三角形,試一試,你有什麼發現?結果有很大一部分學生得出均能擺成三角形,課堂上我通過巡視發現這部分學生在擺的過程中操作方法出現了差異,他們在操作時是將每相鄰的'兩根小棒的端點靠在一起,而不是將兩個端點重疊在一起,這樣由於這些學生操作方法的不當而造成了探究結果的不同,藉此機會我適時的教育學生掌握和應用正確的操作方法在探究活動中的重要作用,教育他們要重視對科學的探究方法的學習和掌握。第二堂在另一個班上這節內容時,在探究活動前,我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同學們在用小棒擺的過程中應注意些什麼?學生思考片刻後我請了一名同學展示自己的想法,讓全體學生達成了操作方法上的共識,再分組進行探究,效果較好。
  六、《小數的加法和減法》教學反思
  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在算理上與整數的一致,都是相同的數位上的數對齊。教學中,不僅是要使學生掌握這些知識,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通過具體的事例,讓學生自己去發現並加以歸納,從而去較好地掌握知識。
  1、教學中,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的出發,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寓於現實的、有意義的學習活動中,並有效的在教學與生活中架起一座橋樑。學生在生動有趣的活動中去完成了對新課內容的建構,體會數學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內涵。
  2、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選取現實素材,激發學習興趣是這節課的最大特點。課前讓學生親身經歷購物,使學生真實地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教材產生一定的興趣,並由此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需求。讓學生實實在在地體會到數學的價值,從而更加親近數學。
  在課堂上,教師首先引導學生觀察,提出數學問題。由熟悉的「生活」情境引發問題,學生的探索才可能是積極主動的,發揮學生購物付款的經驗,對小數加減法做出不同水平的解答。
  3、面對「列豎式為什麼要對齊小數點」這個重點和難點,應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合作交流。從富有個性的理解和表達中,自主提煉出「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這些在傳統的教學需要教師總結、歸納的學習重點,在學生充分體驗、感受的基礎上被自主發現,成為學生對知識進行「再創造」的成果。
  在實際的教學中我們可以體會到:創設情境,使數學充滿生活氣息是數學課堂教學前進的方向,是落實新課程標準的有力體現,它有利於還原教材的生活本色,有利於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有利於學生在愉悅中學數學、用數學,從而真正地掌握數學知識。

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7


  教學片斷:
  1、出示12個小正方形。
  師:數一數,一共有幾個小正方形?如果老師請你把這12個同樣的小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會拼嗎?能不能用一條簡單的乘法算式表達出來?
  2、指名學生列式,提問其他學生:「你知道他是怎麼擺的嗎?」要求學生說出每排擺幾個,擺了幾排。
  3、根據學生的回答,適時貼出各種不同擺法:
  12×1=12
  6×2=12
  4×3=12
  4、12個同樣大小的正方形拼成長方形,能列出三道不同的乘法算式,千萬別小看這些乘法算式,咱們今天研究的內容就在這裡。以4×3=12為例,12是4的倍數,那12也是(3的倍數),4是12的因數,那3也是(12的因數)。同學們很有遷移的能力,這就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倍數和因數。(板書課題)
  5、根據另外兩道乘法算式,說說誰是誰的倍數,誰是誰的因數。
  6、剛才在聽的時候發現12×1=12說因數和倍數時有兩句特彆拗口,是哪兩句?
  說明:雖然是拗口了點,不過數學上還真是這麼回事。12的確是12的因數,12也確實是12的倍數。為了方便,我們在研究倍數和因數時所說的數一般指不是0的自然數。
  7、說一說
  (1)根據72÷8=9,說一說哪一個數是哪一個數的倍數,哪一個數是哪一個數的因數。
  (2)從下面的數中任選兩個數,說一說哪一個數是哪一個數的倍數,哪一個數是哪一個數的因數。
  3、5、18、20、36
  反思:
  陶老師從擺小正方形入手,提出「每排擺了幾個?」「擺了幾排?」這兩個問題,引導學生用乘法算式把擺法表示出來,再讓學生猜一猜「可能是怎麼擺的」,學生充分經歷了「由形到數、再由數到形」的過程,既為倍數和因數概念的提出積累了素材,又初步感知倍數和因數的關係,為正確理解概念提供了幫助。接著結合具體的乘法算式介紹倍數和因數,並讓學生根據另外兩道乘法算式說說誰是誰的倍數,誰是誰的因數。再通過除法算式讓學生說說誰是誰的倍數,誰是誰的因數。最後讓學生從五個數中任選兩個數說說誰是誰的倍數,誰是誰的因數,這樣層層深入,學生對倍數和因數的感受更加深刻。<

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8


  改錯是引導學生辨析正誤的重要手段。隨著課改的深入,我們看到許多公開課中,改錯題的出現率非常高,筆者也認為改錯題隨手可得,課堂上使用起來省時省力,見效快,還能活躍氣氛,何樂而不為呢?
  (片段)「用字母表示數」
  師:在數與字母,字母和字母相乘時,還有更簡便的寫法,你還想學嗎?自己學學看。
  學生讀完之後,開始交流。
  師:通過剛才的自學,你看懂了什麼?
  生:我知道,a×4可以寫成4。a或4a(板c=4×a=4。a=4a)
  師:我們比一比,從a×4到4。a到4a。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呢?
  生:數字寫到字母的前面了。
  生:中間的乘號寫成了圓點。
  生:後面乘號乾脆也不寫了。
  師:是啊。在數字與字母相乘時,數字和字母相乘時,乘號可以改寫成一個小圓點,寫在數和字母的中間。這個式子還是讀作:4乘a。a×4或4×a還可省略乘號,直接寫成4a讀作4a。要注意數字必須寫在字母前面。
  師:你還讀懂了什麼呢?
  (教師掃視全班,但無一學生髮表意見)
  師:a×a怎麼簡寫呢?
  生:它可以寫成a。a
  生:它可以寫成a2。
  師:是a2嗎?這個「2「應該寫在那裡?(板:a×a=a。a=a2)
  生:右上角。
  師:你知道這個「2「是什麼意思嗎?
  (學生面面相覷,無言以答)
  師:這是一個新的符號,讀作a的平方。(板書)它表示2個a相乘。
  師:它能寫成2a嗎?
  生:不能。「2「只能寫在右上角。
  師:2a表示什麼呢?
  生:2a表示2×a
  師:那麼,書上還向我們介紹了什麼知識呢?
  生:1與a相乘等於a(板書:1×a=a)
  師:通過自學,同學們學到了不少知識。接下來我們來看下面各式的簡便寫法是否正確。出示:
  (1)a×8寫成a8
  (2)b×c寫成bc
  (3)x+5寫成5x
  (4)c+c寫成c2
  師:第1題對嗎?
  (學生迅速讀題,然後陷入沉思分析,有人舉手了。)
  生:我覺得不對。
  師:你認為那裡錯了呢?
  生:這個數字應該寫在字母的前面。
  生:對,字母要在數字的後面,你看書上就是這麼說的。
  師:第2題對嗎?
  (學生眉頭緊鎖,滿臉悵然)
  師:這裡是字母和字母相乘,可以直接簡寫嗎?
  生:可以吧,寫成b.c
  師:除了這種寫法以外,也可以寫成bc,這裡的改寫是正確的。
  ……
  以上情況是我始料未及的,由於這是一堂研究課,
  我考慮到時間問題,無奈之中我把判斷題變成了講解題。接著我安排學生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出錯率高達40%;而在完成「想想做做」第3題時竟有30%的學生按錯題(3)方法去完成的。
  反思:
  憑著以往的教學經驗。我認為:在教學用字母表示運算定律和用字母表示計算公式時,先讓學生自學、討論、揭示方法,接著將預見到的學生錯誤及早地呈現出來,通過組織學生辯錯,改錯活動,可以幫助學生把學習過程中的絆腳石一一剷除,更重要的是能夠很快幫助學生找到字母與數字、字母與字母相乘簡寫時的注意點,從而更好地突破難點,以達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誰知給自己的教學帶來這麼多麻煩,當時我真是一臉霧水。靜下心來我仔細想想,我覺得下面兩點值得思考。
  一、改錯,讓學生摸不著邊際
  布魯姆曾經說過,對教學影響最大的是學生已有的知識,對學生而言,硬塞給他們的知識,即使經過你的精心設計,巧妙鋪墊,學生也未必領情,只有讓他們憑著自己的「資本」和「感悟」真正思考過,理解了的知識才會像種子一樣在頭腦中生根發芽。我太忽視學生了,我知識急著把知識告訴他們,卻忽視了他們學習知識的內在需求。是啊,學生對書中的知識尚未真正吸收,消化。怎麼能夠熟練地運用它來進行改錯呢?何況改錯題(2)已經擴展了書本知識,豈不是太為難孩子們了嗎?
  二.改錯,對學生產生誤導
  從上述案例中,我們不難發現:由於教師在學生只是初步了解了字母與數字、字母與字母相乘簡寫時的注意點的情況下,出示了改錯題,混淆了學生的思路,不但浪費了時間,更有害的是對部分學生產生了誤導。而在另一個班上,我讓學生在自學交流的基礎上,就安排學生去學生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然後從學生中選取典型錯誤讓學生點評、改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悟: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羅伯特。M。加涅曾提出「為學習而設計教學」的口號,上述案例讓我更加認識到「為學習而設計教學」意味著不僅僅考慮教師教得方便、教得順暢,更重要的是要把學習和學生作為焦點,以學生的學習需要為前提。在新課教學時,我們應慎用改錯題,把握好改錯時機。另外學生作業中的「錯誤」是一種寶貴的資源,我們不要憑自己的主觀意志人為地為學生設計改錯題,從實際出發,對症下藥,這樣的改錯方式學生才樂於接受。<

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9


  【案例】
  教學過程:
  (一)感知學情
  1、揭示課題——分數
  2、說分數,介紹分數。
  (1)誰來說一個分數?
  (2)介紹某個分數的知識。
  ①意義②各部分名稱
  3、分數的產生。
  (1)從課題中感悟分數的產生。
  (2)猜哪個分數最早產生。
  (3)介紹分數產生的過程。
  (二)、體驗分數
  1、分實物,動手操作,產生分數
  (1)一個蘋果(2)1米長的毛線(3)6個蘋果(4)10根小棒(5)8顆糖
  2、交流分數
  (1)蘋果(突出平均分)
  (2)毛線產生多個分數
  (3)6個蘋果片突出一個整體
  (4)10根小棒產生多個分數
  (5)8顆糖產生多個分數
  3、概括分數的意義
  (1)概括單位「1」①概括單位「1」②找黑板上的單位「1」③舉例單位「1」
  (2)概括分數的意義①2人小組內交流分數的意義②舉手回答分數的意義③感悟數學家說的分數的意義④體會分子和分母的意義
  (三)解決問題
  1、學生自主解答
  2、利用媒體反饋交流答案
  (四)學習方法的引導
  1、本課小結
  2、多種學習方式的引導。
  ①看書,看課本
  ②看課外書,和同學一起討論
  ③上網學習
  ④同學間相互交流
  (五)動腦筋回教室
  【評析】
  這堂數學課,較好地實踐了《數學課程標準》提出的「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數學學習的這一重要方式。
  動手實踐。《數學課程標準》提出:"實踐活動是培養學生進行主動探索與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徑。""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隨時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了解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體會學習數學的重要性。"這兩段話,都強調了數學教學讓學生動手實踐的重要意義和作用。這堂課,比較注意引導學生動手實踐。例如,在體驗「分數的產生」時讓學生動手分一分蘋果、毛線、10根小棒、8顆糖等實物,學生通過動手操作,感受到在數學中除了把一個物體看成一個整體還可以把10根小棒、8顆糖等一些物體看成一個整體從而進行平均分。
  自主探索。《數學課程標準》強調指出:"由於學生所處的文化環境、家庭背景和自身的思維方式的不同,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
  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實施"新課標",就是要改變以往的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的陳舊的學習方式,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索、自主感悟,自主解決問題。這一堂課,學生自始至終地進行自主學習、自主探索、自主感悟,自主解決問題。教師不再是知識的灌輸者,教師的作用只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學生也不再是接受知識的容器,而是知識的探索者、發現者。例如,在教學單位「1」時並沒有把概念直接告訴學生,而是先讓學生在動手分蘋果、小棒、糖的過程中感受單位「1」的真正含義。從課堂的學習氛圍看出,學生的自主探索,確實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
  合作交流。《數學課程標準》說: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意見,並與同伴進行交流。」要進行有效的學習,合作學習、相互交流是很有效的方式。因為合作學習、相互交流優於個體的獨自的學習。讓學生合作交流,做得比較紮實。例如,在「體驗分數」時,老師讓學生合作分實物產生分數,並交流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在交流中判斷其他同學說的分數與所分的實物是否一致,學生在對與錯之中掌握知識。這一堂課,學生的合作交流,有自由組合合作交流,有同桌合作探究,有小組合作討論。在合作交流中,學生的發言積極主動,討論認真活躍,交流頗有成效,而不是走過場,搞花架子,流於形式。

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0


  我們常說的快慢指的就是速度。可是到底什麼是速度,速度的快慢又與什麼有關呢?學生便不太清楚。所以在情境中,教師通過劉翔奪得110米欄冠軍的成績表以及我校運動員與劉翔比賽的成績分析,使學生知道了在路程相等和時間相等的時候怎樣比快慢,並明確了速度的快慢與路程和時間有關。同時也埋下一個伏筆,如果路程和時間都不相同,又該怎樣比快慢呢?進而揭示課題。當學生理解到1時、1分、1秒這樣的時間內行駛的路程就是速度時,教師給出「單位時間」的概念,進而引導學生概括出「速度」的意義,既體現了從一般到特殊的數學從而發展了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1


  朗讀,不僅是感悟課文內容的重要手段,也是體現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重要特徵。重視朗讀,能充分激活學生的內心世界,引發個性張揚,享受閱讀教學的無限樂趣,從而使語文學習變得生氣勃勃和靈性跳動。朗讀一旦進入充滿情感的表達狀態,它就會不斷超越學生原有的認知經驗、智慧水平、想像能力,形成積極的創造精神,從而促進學生語感能力發展。
  《桂林山水》這一課,用優美流暢的文字描繪了桂林山水獨特的美,如何讓學生感受到這種美呢?首先我用圖片展現了桂林如詩如畫的美景,激發了學生對桂林山水的喜愛,接著讓學生找出描寫桂林山水特點的句子,結合看到的圖片,說說對桂林山或水某一個特點的感受,以此引導學生主動體會,形成讀的見解,並通過讀表現出來(即自我體會的情感朗讀);接著在品讀、評讀、誦讀、挑戰讀、引讀、配樂讀……中相互吸引、相互碰撞、相互觸發、使每一個學生想讀、能讀、愛讀,讀出美、讀出情趣、讀出感情。在學生對朗讀的評價中,教師順其自然地引導學生確定重點詞語進行品析與體會,或結合語境理解,或積極啟發想像,或對照圖像認知,在讀中感悟意思,用感悟促進朗讀;同時,朗讀吸引了學生主動融入閱讀情境,感受語言的神奇、內容的豐富多彩、內蘊的意味綿長,感悟美、體驗美,得到愛的撫慰、情的薰陶。

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2


  1、通過具體生活實際情景,體驗「改商」的過程。
  2、能正確計算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並能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3、在計算中增強學生用多種策略解決問題的意識,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及發散思維的能力。
  教學重點:能正確計算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並能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
  教學難點:體驗「改商」的過程,掌握「改商」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
  學校要秋遊啦,同學們紛紛在做準備,四(1)班有41個學生,老師想讓同學們戴上紅色的帽子,這樣好識別自己班上的學生。超市裡有8元、9元、10元的紅色帽子,而班費只有400元,請你幫老師算算,可以買那種帽子?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購買方案)
  二、建立模型。
  1.同學們都準備好了,來到了大操場,電腦出示書中的情境圖,學生根據情景圖,提出有關除法的數學問題。
  (1)說一說了解了哪些已知條件。
  (2) 學生獨立試做,然後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探究。
  討論估計試商。
  272÷34= 先估估大概需要幾輛車
  (3)全班交流,找到解決問題的關鍵。明確把除數「34」看作「30」來試商,初商「9」大了,改商「8」的原因。
  2.啟發學生想一想,怎樣試商?會發現什麼技巧。
  (學生自由發言,或者小組內互相說一說。什麼時候商會小?)
  3.由學生髮現提出並解答:積大了說明什麼?為什麼會大呢?
  學生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怎樣確定商?
  4.繼續完成學生自己提出的問題,在解題的過程中由學生髮現提出並解答:積小了說明什麼?為什麼會小呢?
  5.引導學生先用估算的方法,然後再進行計算。
  三、知識應用及拓展。
  1、理解改商。
  2、完成「試一試」
  第1題:讓學生說一說商的大小情況。
  第2題:認真觀察,小組內說一說,解決五年級學生如果都坐大客車,需要幾輛?
  3、完成「練一練」,可以適當擴充。
  四、小結
  板書設計:
  秋 游

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3


  時光荏苒,一個學期即將過去,在本期中我擔任了四年級的數學教學,下面我談談自己這個學期在教學上的得與失。
  根據新大綱的教學要求,我力求使教學結構符合兒童的年齡特徵,注意促進學生的學習遷移,培養創新意識,更注重在實踐活動中,使學生體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教學的改革主要體現在課堂及課餘時間上,在課堂上我注重加強能力和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而課餘時間則注重讓學生「學以致用」,讓學生將數學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一、加強口算的練習。通過課前的3分鐘的口算練習,採用多種形式,讓學生通過他們自己喜愛的方式來練習,還不定期的舉行「速算手」比賽,激發他們的積極性。
  二、加強小數加減乘除法的筆算。學生在四年級上期時已經學習了整數的乘除法筆算,在原有知識及對法則理解的基礎上,我讓學生多加強鞏固練習,防止學生因粗心大意而計算出錯。
  三、應用題一直以來都是學生學習的一大難點,針對這一情況,我讓學生多練、多想、多問,從量到質,逐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學生再也不像以前那樣懼怕應用題了。
  四、增加實踐活動,培養學生體會數學應用數學的意識。設計一些與學生生活聯繫比較緊密又蘊涵著數學問題的活動。使學生通過在活動中解決問題,感受、體驗、理解數學,又有利於培養學生從日常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的意識。
  五、為了貫徹面向全體學生和因材施教相結合的原則,我還設計了一些帶有一定的難度的練習題,供學有餘力的學生選做,以便更好地發揮他們的特長,培養他們數學能力。
  一學期過去了,在新教學大綱的指導下,取得了一些成績,如:提高了教學質量,學生的學習成績也有所上升等等,但同時還存在著一定的不足。比如:
  一、課堂上沒有足夠的時間讓學生自主交流合作學習。
  數學課本身就是一門很嚴密的科學,來不得半點虛假,是什麼就是什麼。我所存在的問題就是在課堂上不敢放手讓學生去想,有些問題需要合作學習,然後探討得出結論的,我缺少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因為我擔心放手讓讓他們去做了,他們會太自由,從而講一些不著邊際的東西,導致完不成教學任務。其實正確的做法就是應該給他們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這樣也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為我知道孩子的天性都是好動的,他們喜歡「玩」,有時候不防讓學生也「玩一玩」數學。
  三、個別學生的學習態度不夠端正。
  在本期中,我發現我班有部分學生的學習態度不夠端正。這個學習態度包括他們平時上課的表現和對待作業的態度。有些學生對自己參與學習的過程、學習的結果無所謂,上課吊兒郎當,想聽就聽,不聽就干自己的「事」,做小動作、找旁邊的同學講話,自己不認真學習還影響其他同學。還有一部分同學對待作業馬虎大意,缺乏良好的解題習慣,在審題上不夠細心,解題時書寫不夠規範。當然也不乏有一些所謂的「懶漢」,課堂作業不及時完成,回家作業漏做甚至不做的是大有人在。雖然經過一個學期苦口婆心的教育,有部分同學已經改觀了,但還有一部分「屢教不改」的,希望在最後的複習階段,他們能有所轉變。
  針對這些問題,擬定了以下改進的措施:
  1、要進一步學習教育教學理論,更新教育教學觀念,指導自己的實踐工作,通過自己不斷地努力,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學模式。
  2、加強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
  使學生能認真及時地完成作業。
  3、在課堂教學中儘量給學生創設輕鬆、和諧的學習情境,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主動探究新知,在探究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4、面向全體學生,面向學生的全面發展,關注學習比較有困難的學生,對他們進行相應的輔導,鼓勵他們,激勵他們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5、加強與學生的交流與溝通,課堂教學中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以便及時地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
  本期已經結束,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和學生一起,不斷努力,爭取取得更多的成績

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4


  本學期的數學教學,我對新課程標準進行了系統的學習,並且依據教學評估細則的要求對本學期地教學工作進行了周密的計劃。根據新大綱的教學要求,我力求使教學結構符合兒童的年齡特徵,注意促進學生的學習遷移,培養創新意識,激發學生興趣,更注重在實踐活動中,使學四年級生體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教學的改革主要體現在課堂及課餘時間上,在課堂上我注重加強能力和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而課餘時間則注重讓學生「學以致用」,讓學生將數學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了學生細節的教育,加強了雙基的訓練,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一、加強口算的學習。通過課前的3分鐘的口算練習,採用多種形式,讓學生通過他們自己喜愛的方式來練習,還不定期的舉行「速算手」比賽,激發他們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口算技能,對於筆算也是提高和幫助。
  二、加強乘、除數的三位數的乘、除法筆算。學生在三年級時已經學習了乘、除數是二位數的乘、除法筆算,在原有知識及對法則理解的基礎上,我讓學生多加強鞏固練習,防止學生因粗心大意而計算出錯。但在實施過程中,發現學生的計算能力不好,特別是除法,甚至個別學生的乘法口訣還不會。因此,在教學之外,我讓學生天天練幾道計算題。計算題中還包括簡便計算,學生的漸變計算能力更是差,特別是乘法分配律。
  三、應用題一直以來都是學生學習的一大難點,但對於這個班的情況,更是特別,絕大部分學生的應用題的理解能力都差。針對這一情況,我讓學生多練、多想、多問,從量到質,逐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學生再也不像以前那樣懼怕應用題了。
  四、增加實踐活動,培養學生體會數學應用數學的意識。設計一些與學生生活聯繫比較緊密又蘊涵著數學問題的活動。使學生通過在活動中解決問題,感受、體驗、理解數學,又有利於培養學生從日常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的意識。
  五、為了貫徹面向全體學生和因材施教相結合的原則,我還設計了一些帶有一定的難度的練習題,供學有餘力的學生選做,以便更好地發揮他們的特長,培養他們數學能力。
  總體來說,四年級的數學教學能夠有條不紊地開展工作,各方面都取得了收穫。

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5


  第一單元 分數乘整數
  分數乘整數的知識基礎在於同分母分數加法的計算方法及分數的意義及整數乘法的意義等知識。在課堂的開始環節,我對這些內容進行了一定的複習,再進入分數乘整數的教學。
  分數乘整數的算法很簡單,在相乘時,分母不變,只把整數和分數的分子相乘作分子。在教學這個內容時,我關注到新教材在算理方面的重視,注意到圖形和算式之間的聯繫,在計算前充分讓學生感知畫、塗圖形的過程。因此,在後面計算方法的得出就水到渠成,比較容易了。再者,對「分數乘整數表示的意義」也有機的滲透,為後面的知識打好鋪墊。
  一堂課上下來,由於學生對內容比較容易接受,課堂上有了空餘時間。學生對算理的理解比較清晰,但還存在的問題就是約分的環節,有些學生喜歡算出結果以後再約分,對計算過程約分還不願意採用。這一環節還應講深講透。學生可能對於這種在計算過程當中的約分,還是一知半解,對這樣約分的道理理解得不夠清楚。學習分數乘整數,學生在計算時肯定會遇到先約分後乘還是先乘後約分的問題。如果僅僅是為得到一個正確的結果,那麼無論前者,還是後者,都無關緊要,只要不出差錯,最後都能得到正確結果。顯然,我們還需要學生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較高的計算速度和計算正確率!那麼我們就必須讓學生明白到底哪種思路更合理,更有助於自己的後續學習。作為分數乘法的第一節課——分數乘整數,形成先約分後計算的良好計算習慣,對於提高學生計算的正確率和計算速度,有著很重要的作用。在教學分數乘法在過程中約分時,我給學生練習的題目是:1/10 ×5,並且列出兩種做法讓學生進行比較。但我覺得這道題並不能體現在計算過程中先約分的優越性。應該將題目改得稍複雜些,變成「13× 5/26」,並且和同學們一起比賽誰做得快。如果哪位學生是用整數直接乘以分子的,速度當然會很慢,當做得最快的同學展示自己的做法時,其他同學恍然大悟,深刻體會到計算過程中先約分,可以化繁為簡。這樣,學生在做分數乘法時,不僅僅滿足於「分子和整數相乘的積作分子,分母不變」,而是記住「能約分的要約分」這一要點。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