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劉璋做錯了哪三件事情,導致心腹謀士皆棄他而去?

2023年11月06日

- txt下載

  三國(220年-280年)是中國歷史上位於漢朝之後,晉朝之前的一段歷史時期。這一個時期,先後出現了曹魏、蜀漢、東吳三個主要政權。那麼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帶來關於「益州牧」劉璋到底做錯了什麼,為何他麾下的心腹謀士皆棄他而去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公元214年,漢末軍閥強人劉備統兵包圍了成都城,益州牧劉璋見大勢已去,又不忍成都的老百姓遭受戰火殺戮的「茶毒」,便帶著下屬,打開城門,向劉備投降。
  戰後,劉備為了安撫劉璋,將其遷往公安,並將劉璋作為益州牧師擁有的財物全部歸還於他,使得劉璋這份漢末軍閥人物能夠體面的「退場」。
  《後漢書》:十九年,進圍成都,數十日,城中有精兵三萬人,谷支一年,吏民咸欲拒戰。璋言:「父子在州二十餘歲,無恩德以加百姓,而攻戰三載,肌膏草野者,以璋故也。何心能安!」遂開城出降,群下莫不流涕。備遷璋於公安,歸其財寶,後以病卒。
  劉璋是漢室宗親,其父是漢末軍閥人物劉焉,劉璋和其父親劉焉差距不小,是一個見識短,性格懦弱,沒有主見之人。

  劉焉病逝後不久,劉璋承襲了益州牧,當時益州官吏趙韙見劉璋年輕,缺乏威信謀略,便在巴中收買人心,聚攏兵勇,發動叛亂,而劉璋面對這樣的局面,卻束手無策,只能夠聽天由命。
  就在這危難之際,劉璋父親劉焉生前收容的荊州、三輔流民建立的「東州兵」力挽狂瀾,才使得這場兵變危機被平息了下去。
  但是這次兵變危機結束後沒多久,先前依附於劉焉的張魯見劉焉已死,便擁兵自重,割地自立,不再聽從劉璋的號令,劉璋為此十分憤怒,大罵張魯乃是一個背信棄義之徒,當即就派遣大將龐羲舉益州之兵去往漢中攻打張魯,但是張魯在漢中經營多年,已經成勢,龐羲率軍前去,被張魯內外夾擊,敗退而走。
  劉璋見無法擊敗張魯,只能夠接受張魯割地自立的結局,與此同時,中原之地群雄逐鹿,激戰正酣,而作為益州牧的劉璋選擇守好自己的一幕三分地,苟且偷安,成為漢末軍閥中的「中立人物」。
  我們回顧歷史,就會發現益州牧劉璋麾下的心腹謀士張松,法正等人先後背叛了劉璋,為劉備所用,那麼「益州牧」劉璋到底做錯了什麼?會令他麾下的心腹謀士皆棄他而去呢!
  筆者認為「益州牧」劉璋做錯了三件事情,導致他麾下的心腹謀士皆棄他而去,這三件事情分別是:
  第一,劉璋向「國之奸賊」曹操示好,令張松,法正等心腹謀士與其離心離德。
  曹操名為朝廷丞相,實為「國之奸賊」,他挾天子以令諸侯之事,成為他的詬病之處,受其天下豪傑異士的唾棄。
  公元208年,劉璋派遣張松以益州使者的身份出使曹操處,張松到了曹操駐軍的地方後,沒有受到曹操的接待,被冷落到一邊,這就使得張松的自尊心受到了打擊,為此忿忿不平。

  本身張松就對曹操心生厭惡之心,而這一次作為益州使者他又受到了曹操的輕視,這就使得張松越發痛恨曹操這位「國之奸賊」。
  與此同時,張松對於自己的主公劉璋也並不看好,他認為劉璋向曹操這位「國之奸賊」示好,無疑就是在與虎謀皮,自尋死路,於是乎,想到這一點,張松便開始與口碑良好的劉備進行接觸,最終成為劉備的內應,為劉備所用。
  《後漢書》:十三年,曹操自將征荊州,璋乃遣使致敬。操加璋振威將軍,兄瑁平寇將軍。璋因遣別駕從事張松詣操,而操不相接禮。松懷恨而還,勸璋絕曹氏,而結好劉備。璋從之。
  而法正這位謀士早就對劉璋示好曹操之事,是深惡痛絕的,他為了日後的出路,和張松達成了協議,密謀擁護劉備入益州,成為益州新主。

  第二,不聽心腹幕僚相勸,剛愎自用,導致心腹謀士皆棄劉璋而去。
  益州牧劉璋在張松等人的設計之下,決定邀請同為皇室宗親的劉備領兵來到益州之境進行駐防。
  但是這個決定剛一下發,就遭到劉璋麾下幕僚將士們的強烈反對,幕僚黃權對劉璋苦口婆心地說道:主公,劉備乃當世之豪傑,素有勇猛之名,現在您將他請入益州之地,若以上下級的關係來指揮他,恐令他十分不自在,如果將他當成與您平起平坐的賓客,那麼一國不容二君,一旦劉備在益州站穩腳跟,逐漸做大,主公你的境遇就危險了啊。
  《三國志·卷四十三·蜀書十三·黃李呂馬王張傳第十三》:權諫曰:「左將軍有驍名,今請到,欲以部曲遇之,則不滿其心,欲以賓客禮待,則一國不容二君。若客有泰山之安,則主有累卵之危。可但閉境,以待河清。」璋不聽,竟遣使迎先主,出權為廣漢長。
  但是益州牧劉璋剛妄自由,根本不聽,不僅派謀士法正去往益州邊境迎接劉備率軍入川,還將黃權外放到外地為官。
  而另一位謀士王累態度更是堅決,他為了勸醒劉璋,直接將自己倒掛在成都城的大門之上,以此來勸解劉璋勿要放劉備入川,但是劉璋不為所動,一意孤行,還是令法正引劉備大軍入川。

  王累獲悉消息後,氣憤不已,當即選擇在成都大門前自盡,以此來「明志」。
  益州牧劉璋不聽人言,剛愎自用的做法,令麾下的心腹謀士與其離心離德,最終紛紛倒向了引兵入川的劉備。
  第三,劉璋頭腦迂腐,拒絕良策,導致兵敗成為定局。
  劉備入川後不久,他與張松密謀西川之事最終暴露,益州牧劉璋為此和劉備徹底撕破臉破,兵戎相見。
  而雙方戰事的初期,益州牧劉璋由於占據「地利」的優勢,一直牢牢地把控著戰事的主動性,當時,幕僚鄭度向劉璋建議道:主公,劉備麾下兵士不多,軍心不穩,後勤補給也跟不上,如果我們能夠截斷劉備大軍的糧道,劉備必定會撤軍而走,到時候,我們趁勝追擊,必定能夠將大敗劉備大軍,將其生擒。
  但是益州牧劉璋頭腦迂腐,不懂變通,拒絕了這個良策,使得劉備在法正等人的幫助之下,及時解決了後勤問題,使得劉璋錯失了最好的戰機,被劉備一鼓作氣,直搗黃龍,攻到了劉璋的大本營成都。
  而劉璋麾下的那些心腹幕僚們見劉璋是一個如此迂腐,不懂變通之人,紛紛選擇與劉璋劃清界限,不再為其出謀劃策,使得劉璋最終不得不開城向劉備投降。
  常言道,性格決定命運,劉璋麾下的謀士接棄他而去,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劉璋的性格,劉璋能力一般,卻不聽人言,剛愎自用,導致自己兵敗,成為一個受人唾棄的漢末軍閥人物。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