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背景下的博物館文物翻譯研究

2023年10月14日

- txt下載

張純
哈爾濱商業大學外語學院黑龍江哈爾濱150028
摘要 本文從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背景出發,發揮文物翻譯在傳統文化傳播中的促進作用,通過研究黑龍江省博物館文物所蘊含的不同文化信息,最終提出文物翻譯的科學方法策略,以期更好地傳播與復興中華傳統文化,為加快我國向「文化強國」建設發展服務。
關鍵詞 文化軟實力;文物翻譯;文化傳播
總書記曾指出,在5000 多年文明發展進程中,中華民族創造了博大精深的燦爛文化,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要努力展示中華文化獨特魅力。通過系統梳理傳統文化資源,讓收藏在禁宮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博物館文物的翻譯研究正是符合當今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趨勢,既能加強地方文化建設,又能推動地方文化的對外傳播與交流。
1 展示中華文化獨特魅力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
文化軟實力是一個國家軟實力的重要體現。十八大報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是發揮文化引領作用、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戰略決策。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實現文化強國的中國夢,增強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有利於提高國家的核心競爭力,防止西方思想的滲透,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提升國家綜合實力。當前,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就是要努力提高我國的國際話語權,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要加大中華傳統文化的正面宣傳力度。把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和光榮歷史展現在世介面前,讓世界了解中國,讓中國文化走向世界。
2 發揮文物翻譯在傳統文化傳播中的促進作用
文物博物館作為傳播先進文化的重要載體,是我國文化傳播建設重要的組成部分,通過博物館文物、陳列、展品的展示,把不同時期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先進思想、先進科學和先進文化以最直接、最快速的方式傳遞給不同國家的人們。同時,博物館文物作為先進文化的凝聚,見證了我國不同歷史進程中的發展,具有歷史、科學、藝術等研究價值。文物翻譯作為我國文化傳播的重要紐帶,起到了向世界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的橋樑作用。其文化傳播過程中的直接性和直觀性,翻譯的質量和是否能克服文化差異中的障礙,直接決定了中國文化傳播的受眾程度和文化傳播效果。在博物館文物翻譯的文本中,不僅翻譯介紹了文物的顯性文化而且還包含文物的隱性文化信息。這些翻譯的文本從不同角度,向觀眾介紹了文物的外表、顏色、質地、生產工藝、藝術風格和文物背後的歷史淵源,幫助觀眾更好地理解其文化內涵,直觀地向觀眾傳遞著中華民族的人類文化和歷史的文明。因此,博物館文物的文本翻譯在傳統文化的傳播中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3 博物館文物所蘊含的文化信息分類
正是由於博物館文物文本翻譯在傳播中國文化方面所發揮的重要作用,筆者對黑龍江省博物館的走訪了解到,該館館藏文物多為黑龍江本土出土的女真、滿洲歷史文物,對於文物的介紹,博物館提供了文物名稱的英譯文本,但對於文物的具體介紹只有部分展品提供了中文介紹。因此,本文將以博物館文物名稱所傳遞的文化信息為起點,探索博物館文物文本英譯的翻譯策略。
國內研究指出文物名稱中含有三層文化信息,即表層文化信息、中層文化信息和深層文化信息。不同層次文化信息所傳遞的文物的信息量、審美性和內涵深度各有不同。表層文化信息是對文物表象的直接認知與表述,界定文物是什麼。在翻譯中可以直接傳遞信息。例如:黑陶罐:black pottery pot;牙刀:tooth knife;玉魚:jadefish 等展品的英譯文本直接反映了文物的基本表象和基本概念。中層文化信息則可以理解為字間的文化信息即從文物的基本表象信息出發對文物進行更加深入的描述,涉及人們對文物的審美意識和文物自身的文化、藝術價值。此類文物名稱的翻譯多以中心詞的修飾語加以表現,例如:騎馬銅人:bronze statuette of a man riding ahorse;雙鵝戲水瓶:pot with design of two geese playing;鎏金邊荷花盞:silver cup with gilt rim in lotus flower shape。而深層文化信息則表達的是文物所傳達基本信息之外的「言外之意」,即我國傳統文化特有的傳統觀念、風土人情以及宗教意識。例如,人們在古代的書法繪畫以及工藝品中多繪出牡丹,牡丹為百花之首,寓意花開富貴,古代工匠製作翡翠白菜諧音「百財」寓意恭喜發財等。這些都體現了中國文物翻譯背後的深層文化信息,我們在文物名稱的翻譯過程中首先要充分認識文物所處的歷史朝代,文物背後的文化信息,再結合當時人們所掌握的文化背景知識,選擇適當的翻譯方法或策略,才能還原真實的文物原貌。
4 探索文物翻譯的科學方法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
針對文物名稱中的三層文化信息,本文提出了以歸化與異化理論為基礎的翻譯策略。我們把這一翻譯理論運用到我國文物翻譯的實踐工作中去,以期科學準確地傳遞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之處。1995 年美國著名翻譯理論學家勞倫斯·韋努蒂(Lawrence Venuti)在《譯者的隱身》中提出歸化和異化這對翻譯術語。歸化是要把源語本土化,以目標語或譯文讀者為歸宿,採取目標語讀者所習慣的表達方式來傳達原文的內容。而異化是指「譯者儘可能不去打擾作者,讓讀者向作者靠攏」。它要求譯者在使用歸化翻譯理論進行文物翻譯的過程中,將翻譯文本向目的語讀者的文化背景靠攏,使譯文保持文物原文的風格,最終將譯文變成地道的本國語言,增強譯文的可讀性和欣賞性。而異化翻譯理論與歸化則恰恰相反。它要求譯者可以不受目標語言與文本的限制,在翻譯的過程中譯文要考慮民族文化的差異性,保存異域民族特徵和語言風格特色,從而為譯文讀者提供別樣的閱讀體驗。綜上,無論是歸化理論還是異化翻譯理論,都要求譯者深入了解文物的文化背景信息,根據實際的文物文本翻譯需要採用適合的翻譯策略,只有這樣才會翻譯出好的文本,促進我國傳統文化對外傳播,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
參考文獻
[1]張偉.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增強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J].內江科技,2013(11).
[1]閤小玲.目的論視角下博物館文物名稱英譯分析[D].東華大學,2013.12.
課題項目
黑龍江省哲學社會科學基金資助項目「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背景下文物翻譯研究」【項目編號:14E085】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
張純(1982-),講師,碩士,供職於哈爾濱商業大學外語學院,主要從事英語教育及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