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後人文主義視閾下的文學研究

2023年10月19日

- txt下載

20世紀60年代,西方社會經歷前所未有的危機和動盪,後現代主義就在該種語境中誕生,人類社會也隨即邁進後時代。後現代主義的思潮通常等同於解構思想,是因為它往往體現為中心的消解、基礎的坍塌、結構的顛覆和視角的多元等,而這種思想最終都會指向人類中心的解構,進而展示出後人文主義(posthumanism)的時代的圖景。
1.後人文主義
「後人文主義」的概念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就逐漸頻繁地出現在人文和社會科學研究的批評語篇當中,諸如NeilBadmington和ElaineGraham等英國學者對後人文主義感興趣,Badmington2000年編輯的《後人文主義》彙集了有關該論題的經典之作。Badmington認同Hayles的觀點,認為後人文主義中「後」這個前綴無法固定這個概念的含義,因此他書中收錄的文章從不同的視角體現出後人文主義的不同內涵。Jean-FrancoisLyotard的《思想脫離身體後是否可以繼續?》對人類的身體進行後人文主義的剖析和定義,認為人類學家和生物學家得出結論說,即使是最簡單的生命形態也是科技裝置,而人類的身體也不例外。被稱作人類的物質組合被賦予語言這種複雜而精密的軟體,但是軟體是完全取決於身體硬體的狀況的。人類哲學思想成為可能的原因就是身體硬體和語言軟體的存在。因此,Lyotard是以科技的口吻反對笛卡爾的身心二分法的觀點,而重申梅洛•龐蒂精神現象學中具身認知的思想。雖然DonnaHaraway和JeanBaudrillard論述的方式和思路不盡相同,但是他們著作中的中心概念都是來自科幻作品的意象。Haraway通過電子人(cyborg)的意象揭露和闡釋人文主義的危機,雖然電子人是自然科學的產物,但是其形象是通過科幻小說而深入人心的。Baudrillard提出,科技社會中的生活將笛卡爾式的自製主體轉變為依靠機器而生存的「泡泡里的男孩」。如今現實的發展已經追趕上曾經的幻想:未來的歷史就在此時此地。正如Baudrillard另外一篇文章所說,科幻小說舊有的奇思妙想已經死亡,其他的東西正在逐漸顯現的過程中(不但在小說中,而且在理論中)。正如Csicsery-Ronay所預見的,如今理論和虛構之間的界限已經被破壞地無法修復,他們互相入侵對方的空間,並且帶來風格和表達方式的驟變。因此,我們正在見證MauriceBlanchot所說的「虛構理論(fictivetheory)」。這就意味著我們在接近後人文主義,雖然並非所有的後人文主義批評家都會構建虛構理論,然而他們多數都會對虛構感興趣。他們認為人文主義已經是危機四伏,因此試圖勾勒後人文主義的圖景。雖然理論家們對人文主義何去何從的問題始終爭論不休,但是人類的統治已經和正在被文學、政治、電影、人類學、女性主義和科技發展而質疑。這些質疑的聲音有時是彼此相連的,而連接點之一就是後人文主義。基於人文主義這種失當性而產生的後人文主義思想強調四點。首先,後人文主義強調人類和環境及非人類他者之間的關係,因此後人文主義反對那些來自人文主義的身心分離和獨立自主的神話。其次,後人文主義思想與利奧塔對後現代主義悖論式的表述比較相似:它出現在人文主義之前和之後。它出現在人文主義之前是因為,它指出人類體現和包含在生物和技術的世界中,並且與工具、語言和文化等共同進化———所有這些都出現在福柯通過考古學方式在具體的歷史時期發掘出人類之前。而後人文主義出現在人文主義之後是因為,它見證人類在科技、醫學、信息和經濟領域去中心化的時刻,因此需要全新的理論框架和思維方式代替人文主義這種出現在具體歷史時期的現象。再次,從人文主義到後人文主義的變化體現出思維性質和思維方式的變化。後人文主義並非是對人文主義的全盤否定,人文主義的很多觀念和渴望是值得推崇的,而後人文主義擔負的任務是發現和糾正這些價值觀念如何被將其概念化的哲學和倫理框架所削弱的。最後,「後人文主義不能簡單地被理解為人文主義之後的文化或者時期,因為這樣的理解會導致後人文主義這種歷史變化依靠人文主義的宏大敘事得以表達。如果後人文主義能夠引發人類概念本質上的改變或者突變,這就意味著以後的歷史和文化不能以人文主義觀念作為參照」。因此,後人文主義這種突變不應該被視為強加在生物、物質世界或者文化世界上的外在力量,相反這種突變是物質身體和文化模式在自我複製過程中天然存在的。也有研究者基於上述的討論對後人文主義進行界定。CarryWolfe認為,後人文主義意味著人類在生物世界和科技世界的嵌入和具化,這種思潮標誌著一個新的歷史時刻的到來,此時的人類在科技、醫學、信息和經濟的網絡中的非中心化是無法被忽視的。Braun從三個方面對後人文主義的概念進行界定。首先,解構主義視角的後人文主義重點關注人類如何經歷非中心化的過程及其如何確立與其他存在有所區分的身份。最後,作為本體的後人文主義也包括電子人的本體,不同本體的並置使得人類和非人類之間產生平等的關係。第三,作為非人類中心的後人文主義試圖宣稱,社會的含義並非局限於人類,從而容納非人類的個體。由此可見,後人文主義的核心概念就是人類的非中心化及人類與其他存在的平等化。
2.後人文主義與文學批評
後人文主義思想產生和發展的同時,文學的批評也在後時代的背景中邁進後理論階段。諸多學者在1996年7月聚集在格拉斯哥大學,舉行探討理論衰落之後的狀況的研討會,會後的精選論文結集由愛丁堡大學出版社出版,取名為《後理論:批評理論的新方向》。這應該是「後理論」的概念最早出現在文學理論批評界的時候,但是此時的後理論主要是指以德希達等人為代表的後結構主義批評理論,並沒有在整個國際文論界被廣泛使用。然而今天,曾經受到後結構主義影響和啟迪的各種後理論均已獨占鰲頭,而後理論概念本身經歷很大的發展,它已經成為所有從事理論研究的學者無法迴避的現象。21世紀初期,英國文學理論家特里•伊格爾頓在《理論之後》中提出,文化理論的黃金時代早已過去。2003年10月《批評探索》編委會茬芝加哥舉行會議,討論該刊的未來發展方向,同時也討論批評理論在跨學科諸領域的狀況。這組文章在某種意義上也可算作是該刊編委會對「理論的死亡」及伊格爾頓的悲觀論點所作的集體性回應。
2.1文學理論與後人文主義
後理論時代的文學批評應該從後現代主義思潮中汲取養分,而後人文主義思想就能夠為文論的發展提供新的視角。從後人文/後人類的角度描述文學理論在未來的走向。他提出,在當今的後現代和全球化時代,高科技的飛速發展使得人類本身的價值和作用受到質疑,面對各種現代化機械設施的強大作用,人類能否像過去那樣駕馭它們並使之為我所用,已經引起當論家及其他人文學科學者的關注。所謂後人文研究正是來自文學理論界的反應,目前這種反應方興未艾,並且和生態批評及動物研究等共同形成對各種基於「人類中心主義」思維模式的批評理論的強有力挑戰。文學理論中最鮮明的後人文主義傾向體現在後人文主義思想與女性主義的結合,其中的代表人物當屬Haraway。Haraway的理論就是有關科技語篇與女性主義文論的結合,她的電子人宣言同時也被視為電子人女性主義(cyborgfeminism)的開端。在Haraway看來,電子人是能夠超越性別的存在,並且對抗西方人文主義有關人類起源的神話。她寫道,西方人文主義傳統中的起源故事完全依賴於原初統一性的神話,其中雌雄同體的母親代表著完整、快樂和恐懼等的融合,所有的人類都是來自於她。個體成長和歷史發展這對孿生的神話在心理分析和馬克思主義中表現得最明顯。Haraway提出的科技力量的觀念能夠很好地補充福柯有關生物力量的陳述,她認為當代世界處在科技、政治、經濟和文本的內爆的狀態中,由此產生的電子人的身體不但棲息於生命的領域,而且棲息於生命之中。她接著討論了腫瘤鼠(Oncomouse)這種為科學研究而成的轉基因生物,認為它就是後人文主義身體的最好例證,同時也是科學和技術的介面;以虛擬來代替真實,同時也能夠動搖發展的和有機的時間性。腫瘤鼠這種科技—動物的身體的出現,並且與人類的譜系關係並置,就能動搖西方人文主義的根基———歷史性和起源。這種科技身體可以被視作混雜的身體。RosiRraidotti評論說,這種身體是製作而非生育的結果,而這種身體遠離死亡的事實會打擾到自然規律。他/她應該被定義為虛擬-畸形學產物,在擾亂生物密碼的同時也動搖人類主體。Haraway的電子人作為對立和反諷的個體,或者後人類的身體再次將女性主義作為男性中心系統的替代品,因為男性中心體統以科學和政治為中心,依賴於資本主義的傳統,以及從自然中汲取資源以產生和發展文化的思想。對Haraway來說,電子人專注於局部、反諷、親密和怪異:它是對立的、烏托邦式的,並且完全沒有純真可言。電子人的生活不再分為公開和私密的兩極,而是存在於一個科技的城邦,並且依靠家庭和社會關係的演變。在Haraway找到後人文主義的身體與女性主義的結點後,Braidotti接續她的觀點而說道,對性別差異的後人文主義探究並非都是有利於女性的。然而Braidotti援引Deleuze和Guattari遊牧式的和流浪式的思維提出多重歸屬的生態哲學———一種多層面和化成性的後人文女性主義性的觀點。她提出差異化的虛擬世界女性主義的觀點,同時宣稱,當代社會中的女性身體不再與生物學具有本質性的聯繫,而是包含很多強大的力量,因此是各種社會代碼交集的場所。由此Braidotti和Haraway同樣將女性主義與當今世界中的科技發展相接軌,並且試圖重新構建當代世界中主體性和群體性的倫理,從而超越俄狄浦斯式人類起源的神話及男性主導的觀念。對Haraway來說,電子人的意象能夠打破西方人文主義傳統中二元對立的迷宮,開闢出復調的領域;而Braidotti則指向外來,希望電子人和流浪的主題能夠在新的倫理語境中生存和繁衍。
2.2文學批評與後人文主義
當今學者開始從後人文主義的視角探討文學作品,這些研究基本可以歸為兩類。首先,有研究從後人文主義視角研究文學作品中人類的意象,從而證明後人文主義思想中「人類死亡」的觀點。王治河在討論後現代思潮中的後人文主義思想時,就通過分析赫爾曼•麥爾維爾的中篇小說《文書巴特比》中巴特比的形象說明,追求高額利潤為指歸的資本主義的大工業生產將人類鑄造成為一具生產機器,一具沒有器官的身體。因此,後人文主義中「人類已死」的觀點很大程度上是指資本主義制度下的人———不自由的、機器般的人的死亡。其次,更多的研究是從後人文主義的視角研究文學作品中非人類/後人類的形象,從而探討人類與非人類的界限及人類本體純粹性的問題。後人類的形象首先來自以電影為代表的通俗文化,Graham的專著《後人類的再現:通俗文化中的怪物、外星人和其他》如同科幻小說那樣體現出雜合、變態和反諷的主題,並且似乎對人類升級為電子人的烏托邦或反烏托邦未來猶豫不決。孫紹誼提出,西方科幻電影及其衍生的次類型繁複多樣地呈現出各種後人類景觀,有力地助推後人類主義思潮的普及和後人類境界的通俗想像;電腦成像和數位技術在電影製作中的大規模應用,恰與後人類主義思潮的興盛構成呼應之勢。除科幻電影外,更多的非人類形象還出現在科幻小說當中,也引發研究者對人類中心主義的反思。《弗蘭肯斯坦》中的怪物形象身處理性主義和具身認知、生育和製造及生和死的三重人性悖論,因此瑪麗•雪萊塑造怪物可以作為維克多的對照,從而探討人性本質的問題。石黑一雄的《千萬別丟下我》將被眾多研究者置於後人文主義的語境中解讀,以黑爾舍姆學生為代表的後人類通過人類的後天教育具身化成人類,而人類自身則通過器官移植轉變為後人類。人類通過器官移植轉變為後人類的同時,複製人正在藉由人類創造的社會環境和教育具身化成人類。因此,人類主體純粹性的問題在研究中遭到質疑和挑戰。《伊莉莎白•科斯特洛:八堂課》中出現非人類的動物形象實則在探討人類與非人類之間的關係,後人文主義視角的解讀可以看出,主人公科斯特洛始終在暴露權利語篇及其背後的理性主義弊端,同時倡導具身化的存在方式。因此,作品實則提出將具身認知作為理性主義的替代,實現人類和非人類的共存。由此可見,後人文主義理論的出現和發展也為文學理論和文學批評帶來新的生機。
3.結語
後現代思潮中產生的後人文主義思想並非是單純地解構和推翻人文主義思想,而是在思維模式、文化觀念和倫理價值三大方面對傳統人道主義的一種揚棄和超越。它實則是在體現人文主義思想在經歷過超人文主義思想之後向後人文主義方向的發展,因此後人文主義實則是人文主義的繼續。文學理論和批評中對後人文主義思想的納入是要消解人類中心主義的觀點,並且討論人類與非人類的關係,從而嘗試提出人類概念的定義。
作者:孫巍 單位:大連工業大學外國語學院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