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武漢地名的語言文化考察

2023年09月25日

- txt下載

  內容摘要:近年來,隨著武漢城市化進程加速,加強對地名的規範管理工作顯得日益緊迫。文章以武漢地名為研究對象,歸納出武漢地名的四種結構形式,即專名+通名型、專名型、附加型、多層結構型;並概括出武漢地名的六種命名方法:說明法、藉詞派生法、形象命名法、縮略法、藉詞轉化法、諧音雅化法等。從而進一步總結出武漢地名的命名規律及其反映出的武漢地域文化特點,並對武漢地名的規範化、標準化提出相關意見。
  關鍵詞:地名 結構方式 命名方法 地域文化
  
  地名是一定社會群體為特定的地域約定的專有名稱,是歷史的產物、地理的反映,更是一種文化現象。簡單地說,也就是地理實體和行政區域的名稱,地理實體和行政區域名稱構成了地名的兩大組成部分。美國人類學家克魯克曾說文化既包括顯性式樣又包括隱性式樣,地名也就是隱性式樣和顯性式樣的綜合體。用系統論的觀點把複雜的地名現象看成一個系統,這個系統外部也就是地名的物質材料語言文字形式及結構形式,是作為地名的顯性形態而存在的;地名系統的內部主要由與文化、社會、歷史、地理、生活發生聯繫的多種因素構成,是地名的隱性內涵。地名的顯性形態是隱性內涵的外化,要受到隱性內涵的種種限制、規約;同時通過對地名的顯性形態進行描寫、分析,可以較準確地把握隱含在其背後的種種觀念,從而揭示地名與文化的深刻關係。
  一.武漢地名的結構形式
  地名首先是一種語言現象,其結構形式是指從詞或詞組的結構平面來觀察其結構組合的項以及項與項之間的關係與層次,是橫向平面的、靜態的共時範疇的概念。下面結合1990程干庭的《武漢地名志》以及2010搜狗語料庫中收錄的最新語料分析武漢地名的結構形式。
  地名的出現經歷了從單音節向雙音節及多音節發展的過程,這與漢語詞彙化、雙音化有關係。起初的結構方式複雜多樣並無固定的詞彙結構模式,後來發展到成熟階段出現了專名+通名的結構形式,它能夠較大限度地發揮地名的指位和指類功能,即專名指位指示某地的自然地理特徵或者人文地理特徵,通名指類指示某地的地理性質、地理類型,專名通名便於區別和識別不同位置、不同性質的地理事物。通名如街、道、巷、村、路等,專名如天門墩、桂子山、街道口等。
  現代武漢的地名也是在專名+通名這種基本格式的基礎上衍生髮展而來的。現代武漢地名從這一角度來看主要包括以下幾種類型:專名+通名型、專名型、附加型、多層結構型。
  1.專名+通名型
  1.1.專名為簡單的結構類型
  這種類型中的專名由單純詞、合成詞或者詞組構成。
  (1)單純詞作專名:該類型多為雙音節地名,專名由單純詞構成,多保留古代漢語單音詞特點,在語法功用上相當於一個詞。如花山、雙墩、猴山、漢江等。
  (2)合成詞作專名:其中發現名詞作專名數量最多,所占比例最大,動詞次之,形容詞的數量最少。
  a.名詞:金雞山、竹葉山、龍燈堤、白沙洲
  b.動詞:建設路、復興村、團結村、解放橋
  c.形容詞:快活嶺、崇仁路、匯通路、幸福村
  (3)詞組作專名:
  a.偏正結構:十里舖村、白沙洲大橋、升官渡小區
  b.述賓結構:循禮門、歸元寺、打網台、興華路
  c.主謂結構:石榴紅村、諸葛祭風台、劉備郊天台
  d.並列結構:武漢法國街、東風陽光城、湖北東湖大廈
  e.數量結構:一一六街、一二一街、二七花園、八一路
  1.2.專名為複雜的結構類型
  這種結構的完整形式為專名+通名+通名。專名+通名作為一個整體轉化為另一個新地名的專名部分,原通名的指類功能消失,附加其他通名形成轉類地名,原地名多為路標性地理實體,新地名在其附近。如金珠港灣、蓮溪寺路、團結村路、解放公園路等。
  2.專名型
  一個地名中只有專名成分,省略了通名部分,一般來說是種不完整的地名形態。近年來由於人們為包裝產品求新求異,使得這種地名迅速增加,常見於各種樓盤、公寓的名稱中。這類地名多為四音節詞,且2+2型要遠多於1+3或3+1,趙元任分析原因為3+1的3多為2+1或1+2,仍能造成2+2的效果。如銀湖翡翠、山水星辰、華城新都、瀾花語岸等。
  3.附加型
  附加型是指把表數字、方位、大小新舊等性質的語素粘附在通名或某一專名及原地名前。附加語素起定位作用,位置不定,一般分前置、後置兩種類型。其中較能產的附加成分是表方位的東、西、南、北、中、上、下、前、後及表性質的大、小、老、新。如西港、東港、東湖、老北湖、小洪山、大郭灣等。
  4.多層結構型
  一般多為專名+通名+專名+通名,由專名+通名型疊加而成,前後兩個專名+通名分別表示大小不同的兩個地段,這是應地理實體數目增加的需要,在原地名基礎上增加區別項的結構形式。如四官殿仁海路、石門峰名人文化公園、中華路漢陽門、蔡甸三眼橋等。
  二.武漢地名的命名方式及特徵意義
  地名的命名方式是指造出、發展出地名的途徑,是對地名的擴充方式在縱向平面的動態考察。通過語料分析,我們歸納武漢地名的命名方式主要有:說明法、派生法、形象命名法、縮略法、藉詞轉化法、諧音雅化法等。地名的意義主要包括基本意義和附加意義,基本意義主要是指地理實體的類型、方位、範圍等;附加意義包括特徵意義和隱含意義,特徵意義指該地的自然景觀、經濟文化背景、歷史人物事件等,隱含意義指人們在命名地名時對該地的認識及寄寓的願望。
  1.說明法
  說明法是指大量地名通過其命名方式可以立知其命名意義,或是表明地理位置起到標記作用,或說名該聚落地居民的姓氏,或說明該地盛產的資源或曾作為生產、商貿交流、宗教祭祀場所的歷史背景。該方法在武漢地名中運用最廣。
  1.1說明地理方位
  地名與生俱來就被賦予與地理位置、方位無法解開的淵源關係,地名最為突出的功能即為標記作用。在武漢地名中有許多這種以地理方位命名以說明地理位置的例子,如沿江大道、攔江路標明在長江邊上,洲尾街、洋湖大道、堤后街、上堤前街等均屬此類。
  1.2說明人口姓氏及來源
  在古代常常人的姓氏得源於地名,如古代諸侯大夫的封地采邑等。據清代黃本驥《姓氏解紛》中收單、複姓3795個,按照書中解釋約有一半以上的姓氏是以地為姓,包括封國、封邑、食采、出生地、祖籍等。現代地名也有以古封國、古村鎮來命名的,如湖北隨州市(春秋隨國)、鄂州市(楚鄂王封地)、樊城(古代樊國)等縣市的得名。但後世往往出現地因居於其地的氏族而得名的現象,這多與氏族的遷徙有關。這種命名方式在武漢的聚落名中最為常見,如馬家莊、陳家灣、熊家台、徐家棚等,反映的是最初駐足該地始建村民的姓氏。再如很多聚落往往包含兩個姓氏,如喬木灣、程楊灣、尤李村等,反映的則是該聚落主要的姓氏包括兩大家族。
  1.3說明手工業、商貿發展、宗教建築
  武漢出現了不少因行業命名的地名,如筷子街、玻璃街、洋油坊、打扣巷說明這些地名曾經作為手工業生產基地興盛一時;再如高坡店、葉麻店、十里舖、孟家鋪、張家鋪這些通名為店、鋪的地名反映該地曾作為商貿集市而存在;再如火官廟、龍王廟、長春觀、四官殿、青菱寺、歸元寺則折射出該地曾經、現在作為宗教場所的信息。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