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大師論漂2

2023年10月19日

- txt下載

1999年,湖北釣手在首屆「老鬼杯」釣魚大獎賽上施展拉餌術獲得成功,之後這項技術在全國迅速推開,並衍變出諸多流派。其中,以河南鄭州市釣手張豫來、吉彥軍、馬明生在天津第五屆「澎湖灣杯」釣鯽高手邀請賽上演示的「一標深」作釣方法最具特色(詳見本刊1999年9月號《從因魚施釣到引魚適技》一文。然而,學休拉餌,掌握了「一標深」技術也不是穩操勝券的。近來,本刊釣技熱線連續接到各地讀者就「一標深」作釣方法提出的問題,現約馬明生先生就浮標,用餌與魚情關係作一番評說。
所謂「一標深」是指鈎的定位深度大致與一支浮標的長度差不多。由於浮標製作越來越細化,標尖加長或標身修長尤受歡迎,所以在理解上已跳出了一支浮標的額定長度。因此,凡設計為定層釣取50 厘米左右水深上層魚的線組都可以稱為「一標深」。
我設計的線組一般為:水線總長50百米其中子線長10-18厘米,標腳至鉛墜的母線長25-35厘米。
在池塘水深普遍為1.5-2米時,這樣的線組設計主要針對三種魚情:
1、具有全泳層活動特點,尾重在20-50克的幼鯽;
2、經常承辦比賽的職業池塘和釣放多次的猾魚;
3、在長期馴化中養成了上浮攝食與搶食習慣的魚,如羅非、白鰷、幼小的鯿魚和草魚等。不久前,我在北京小湯山參加一個比賽。在這個池塘中,規格為30-100克的鯽魚占60-70%,放養時間兩年左右。由於經常承辦比賽,釣了放,放了釣的緣故,魚的吃口變得非常狡猾。
我在試釣中先於 1.7-1.8米深水底採用搓餌,魚咬鈎的間歇對比長,1小時釣獲量在30尾左右;後發現長時間拋鈎在上層水域化散為懸浮狀殘餌的40厘米深有魚搶鈎,跡象為到時應該站起的浮標延長了翻身時間。如果水下沒有東西將兩鈎托住,則浮標應該在鈎墜入水後約3-4秒的時間裡立直,這是1小時釣底得到的規律。在出現翻身延遲的同時,浮標又不時伴有左或右的短促晃動,綜合這兩種動作,我判斷:不是魚已經起來了,就是原來就有一部分魚在中上層活動。之所以在1小時後有魚情變化,是因為搓餌拋鈎在餌是以「砸」的形式入水,在餌與水面接觸的那個瞬間,已有部分釣餌化散為微粒而留在水的上層;接著,兩餌在被動狀態中隨墜呈 90%軌跡向浮標的垂位置運動,其與水體磨擦又會將一部分釣餌剝離在水的上中層,因此自兩鈎切入水中到浮標翻身的這段時間裡,已有大致一半重量的釣餌溶化在上中層水裡了。這就是將上中層游弋的那部分魚集中起來的基礎。
另外,留在下層的已被釣猾了的魚或多或少會對釣餌的開頭產生戒備,當溶散在上中層的殘餌因吸足水分而紛紛下沉時,魚會循著殘餌上浮,正是橫的和縱的放向的集合促成了40百米深度的魚情。於是我調整釣組,下移浮標,專門作釣40厘米定層魚。大約20 分鐘後,魚的咬鈎頻率達到每分鐘7-10次,但空鈎較多,在標尖顯示3目下挫時拉不上魚,說明浮標的浮力太小,我果斷改進,將浮標由2號換成3號「醉仙」,同時把釣目從3目提升到7目,並改子線為20和22厘米。這樣調整後,同樣為下挫魚訊就從3目縮小為1目或1目半,按照我的習慣,這麼小的動作基本上都是放棄的,主抓的是標尖上浮魚訊。需要說明的是,下挫魚訊並非全是空鈎,我放棄它是因為延長子線後加大了擺幅,一旦魚在兩鈎尚處墜的上方或與墜平行時截食,標尖必反應為上浮動作,即使兩鈎運動到墜的下方,魚吸餌也會有上浮1目或半目信號。釣浮與釣底的不同是下層魚咬鈎取俯衝式對比多,魚訊為下挫時也有較高的中魚率。
釣浮是釣的定層魚,魚在懸浮狀態下吸餌要穩定得多,除了數魚爭餌或遠距離奔襲之魚會產生標尖下傾和下挫外,一般不會有大幅度的動作。魚情不同而有標尖動作的差異對競技釣魚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一標深」技術贏的就是魚情判斷。
1999年,我在一場比賽中化2/3賽時拋鈎誘魚,搞得兩側釣手糊裡糊塗,不知道我是在釣魚還是在搗蛋。到賽程過半,左右釣手的窩裡已極少有魚時我的釣點才呈現聚魚跡象,之後,我連續上魚被有心人歸納為專一標深。其實那時候的技術有點一廂情願,因為頻繁拋鈎能把魚引來是誰都明白的,問題是必需在釣時允許的時間裡儘早將魚誘來。所幸那場比賽的魚情被我料中,在後半個小里上去了。所以「一標深」不是盲目的,它是建立在一定魚情基礎上的特殊作釣方法。現在,「一標深」技術又有了新的發展,綜合許多釣手的經驗就是定層的可塑性和釣餌狀態的變化。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