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清澈的湖水教學反思

2023年11月06日

- txt下載

清澈的湖水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在教學反思中,那要怎麼寫好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清澈的湖水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清澈的湖水教學反思1


  《清澈的湖水》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第三冊第七單元的一篇閱讀文章,課文記敘了小潔面對清澈的湖水,自己手裡的麵包紙從「想扔」到「攥著」的變化過程,景色美和行為美的和諧是本文的主題,課文告訴孩子們,大自然就像一幅美麗的圖畫,這幅畫要靠我們的雙手來共同描繪。
  在備時,我根據課文特點及學生實際,採用分兩條線進行教學的方法,先讓學生自由選擇寫景的內容學習,在充分領略到景色美後,再讓學生找出描寫小潔的句子進行學習。這樣的教學設計,讓學生由感受具體形象的景美,升華到領悟抽象的人美。在開課時我首先提示學生,什麼樣的湖水?讀出「清澈」的意思,然後提出問題,面對這清澈的湖水,你想到了什麼?讓學生閱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在講課中我鼓勵學生主動學習,給學生自由探索的時間和空間,反覆指導學生進行朗讀訓練,在文字中體會景色美,心靈美,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之中受到了美的薰陶。最終達到知與情的和諧統一。課文講完後,我啟發問學生「你想對小潔說什麼,對小男孩說什麼,對自己說什麼」
  通過問題感悟到保護大自然要從我做起,從小做起,從現在做起。課後,我覺得在對課文的閱讀指導方面做得還不夠。方法訓練還有待加強。

清澈的湖水教學反思2


  教學完這篇課文後,走下課堂,我深深地思考:閱讀教學要樹立「以讀為本」的教育思想,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積累,讀中體驗,在讀中訓練學生的語感、思維和表達能力。」同時讓學生在朗讀中體會重點詞句的意思。通過對重點詞句的理解進一步理解全文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本課的教學,我就以讀為主線,組織了教學的全過程:
  一、整體感知、自主讀文
  閱讀課文,應讓學生從整體入手,了解課文主要寫的是什麼,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情感,然後引導學生從自己的認知、經驗、情感出發,抓住重點朗讀課文,這就改變了過去由教師主宰閱讀的教學方式,把選擇權留給學生,充分發發揮了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本課的教學中,我在讓學生品讀感悟描寫景色美的句子時,沒有指令性的語言,而是充分尊重學生的選擇,學生喜歡讀哪句就讀哪句,還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朗讀。我在學生朗讀時注意傾聽,抓住關鍵,再點撥、引導深化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感悟、體驗。
  二、讀有所思、讀有所悟
  學生對讀書的思考和感悟往往還停留在表層,這就需要教師的引導和點撥,本課的教學中,我是這樣引導的,「面對這清澈的湖水,你想到了什麼?」學生說:「湖水很美麗,」我又問:「假如你去遊覽時,會把垃圾扔進湖裡嗎?」等等。這些引導性的語言就是把學生思維引向課文深層含義的橋樑,它是建立在學生自我實踐的基礎上的。學生想不到的問題,教師還要幫助學生解決問題,教師和學生要看成合作夥伴關係,這才是有生命的教學。
  三、讀中生情,以情促讀
  學生在初讀課文時,對內容的感知,對情感的共鳴,對生活的聯繫有了一定的基礎,但還沒有達到內化課文內容的地步,教師還要抓住時機,趁熱打鐵,再次深入課文情境,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如:你們已經勾畫出描寫美麗景色的句子,能美美的讀一讀嗎?可見情感是教師、文本、學生之間的紐帶。
  四、讀後互評,評後在讀
  學生讀不出情感往往是忽略了評議的作用,評議就是相互啟發,相互引導,相互指正,相互借鑑。評議是師生共同參與的過程。通過相互評議,可以促進師生之間、生生之間與文本之間多項交流,通過學生個體之間、群體之間的思維的碰撞和相互交流,多層次領略語文學習的精彩。

清澈的湖水教學反思3


  走下課堂,我覺得閱讀教學要樹立「以讀為本」的教育思路,讓孩子門在讀中進行感知、感悟、積累、體驗,還要在讀中訓練學生的語感、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所以在這節課的教學當中,我以讀為主線進行設計。我是這樣組織的教學的:
  一、整體感知,自主選讀
  閱讀課文,應該讓學生從整體入手,了解課文主要寫的是什麼,表達了什麼樣的思想感情。然後引導學生從自己的認知、經驗和情感出發,抓住重點選讀課文。這就改變了過去由教師主宰閱讀教學的方式,把選擇的權利充分留給了學生,充分發揮了他們閱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本課教學中,讓學生品讀感悟描寫景色美的句子時,我沒有指令性的語言,而是充分尊重學生的選擇,學生喜歡讀哪句就讀哪句。並告訴學生在讀時注意傾聽,抓住問題的關鍵,在再進行點撥、引導,從而深化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感悟。
  二、讀有所思,讀有所悟
  讀書要做到「讀進去也要讀出來」。「讀進去」就是在讀中有思考;「讀出來」就是在讀中有感悟。學生對讀書的思考和感悟往往還停留在表層,這就需要老師正確的引導和點撥。就比如說本課教學時,我這樣引導:「面對這清澈的湖水,你想到了什麼?」學生說湖水很美麗,我反問:「假如說你到這個地方去遊覽,你會不會把垃圾丟進湖裡呢?」等等這些指向性的語言,就是把學生思維引向課文的深層含義。有人會問,這不是老師的指令嗎?表面看來是,但構建的意義與傳統的不同,它是建立在學生自我實踐的基礎上的,學生想不到的問題,教師要幫學生想到。教師和學生就是合作夥伴的關係,這才是有生命的語文教學。
  三、讀中生情,以情促讀
  學生在初讀課文的時候,對內容的感悟,對情感的共鳴,對生活的聯繫有了一定的基礎,但還沒有達到入神內化的地步,教師還要抓住時機,趁熱打鐵,再次深入課文情境。比如,我這樣創設情境:「你們已經畫出了描寫美麗景色的句子,那你們能在讀的時候也讓老師體會到這種美嗎?」可見,情感是教師、文本、學生之間的紐帶。
  四、讀後互評
  評後再讀學生讀不出情感,往往是忽略了評議的重要作用。評議就是相互啟發,相互引導,相互指正,相互借鑑。評議是師生共同參與的過程。比如剛剛提到的「你們能在讀的時候也讓老師體會到這種美嗎?」我指名學生讀,後滲入評價信息,促進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文本之間的多項交流。通過學生個體間,學生個體與群體間思維的碰撞和相互交流,彼此領略語文學習的精彩與美麗。

清澈的湖水教學反思4


  《清澈的湖水》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三冊第七單元的一課,這個單元主要圍繞「環保」這一專題。本課旨在通過小潔在遊覽湖水過程中,不隨手亂丟果皮紙屑,愛護環境的事,告訴我們保護環境,人人有責。因為這課文質兼美,語言典範,貼近兒童生活,既能使學生學習語言,又能使學生在思想上得到「環保」啟迪,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啟迪。
  針對本課特點,我以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懂得保護大自然,增強環保意識為重點。因此,再教學中,我力圖從學生的理解出發,組織學生充分接觸文本,引導學生從自己的認知、經驗、情感出發,抓住重點字、句,擇讀課文。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我首先在教學開始,讓學生複習生字詞,為本節課的閱讀打下基礎,另一方面也為學習課文營造了一個良好的課堂情景和心理情境。
  其次是對文章的理解與感悟,我抓住文章中的重點段落,即三、四自然段,引導學生提綱挈領地把握文章主要內容,而且為深入閱讀課文找到了突破口。以下的教學,我緊緊從這兩段入手,通過朗讀、討論、想像、對比、玩味、觀賞等多種形式,讓學生髮現美、感悟美,體會到了風景美與行為美的和諧,達到理解課文的目的。
  最後,我又通過第五段的描寫,讓學生再次進行對比,結果學生不僅加深對文本的感受,而且將語文學習與自己的生活體驗結合起來,實現了知識、能力、情感的重新建構。
  以上設計,在教學中都得到了充分體現,學生興趣濃,發言積極,理解深入,達到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突破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

清澈的湖水教學反思5


  《清澈的湖水》是人教社教材第三冊第七單元的一篇閱讀文章,告訴我們清澈的湖水需要我們每個人精心呵護。和很多課文一樣,這篇課文語言優美生動,適合誦讀積累。怎樣教學這一類課文呢我進行了再三思考,覺得應做這幾方面的嘗試:
  1、設計過程,儘量簡潔
  從閱讀教學現狀來說,存在兩多兩少兩忽視,即讀書,感悟少,提問,分析多;學生自主發現少,教師牽引求同多;忽視興趣,態度,習慣的培養,忽視在閱讀過程中引導,發現讀書方法。怎樣扭轉現狀,創建孩子自主學習,教師適時點撥,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呢我覺得首先要使自己的教學環節儘量簡潔化。環節簡單了,就避免了多餘的繁瑣的分析,取而代之是孩子自主的閱讀實踐。在自主感悟中,孩子才有機會,有足夠的時間通過傾聽,觀察,閱讀去了解學習內容,明白其中的意思,以及傾聽來自他人的聲音,來自思想的聲音。自主學習,也意味著讓孩子直面精美的短文,就意味著多與作者交流美好的事物,多感悟作者美好的心靈。
  2、創設情境,積累運用
  精美的課文,是學習語言的好材料。而內化是學習語言的關鍵。學生書面語言的學習過程。很大程度上是將外部的書面語言內化為主體內部的語言的過程,尤其是要把課文的語言材料內化為自己的語言材料。對課文語言的記憶是內化語言的基礎。《學習的革命》一書指出:大腦的情感中心,也是很緊密地與長期記憶存儲系統相連。心理學原理也告訴我們高度情感因素的內容,我們都會很容易記住。因此,老師要運用一切手段創設美的情境,激發孩子的情感。學生一旦被課文表達的豐富細膩的情感所打動,那麼這種情感就能成為記憶內化語言的催化劑。
  3、整合平台,拓展提升
  教師要重視編者意圖,用好課文平台。每篇課文總有它的情感基點。《清澈的湖水》清澈的湖水像一面鏡子。但遺憾的是,那面鏡子還是被一個小孩弄了個污點。那塊香蕉皮,嚇跑了小魚,就連湖水也皺起了眉頭。小潔只是在那面明鏡面前,控制了一下自己的正要撤開的手,但對每個人來說,在這一瞬間做出克制,並不是都能做到的。這點滴小事,反射出的是小潔美好的心靈。如何提升孩子的環保意識呢我想,不能使之提升過限,變成不倫不類的教育課。首先,應立足教材實際,學習編者意圖,熟悉課文平台,善於整體把握教材。其次,要憑藉教學資源,迎合編者意圖,整合課文平台,進行拓展性閱讀實踐。這樣,情感才能在原有基礎上自然提升。

清澈的湖水教學反思6


  《清澈的湖水》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三冊第七單元的一課,這個單元主要圍繞「環保」這一專題。本課是在通過小潔在遊覽湖水過程中,不隨手亂丟果皮紙屑,愛護環境的事,告訴我們保護環境,人人有責。這篇課文文質兼美,語言典範,貼近兒童生活,既能使學生通過文本感受到景色美,又能使學生在思想上得到「環保」啟迪,在情感上受到感染。
  根據課文特點及學生實際,以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關注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為重點。在教學中,力圖從學生的自主發展和實現語文教學的本真出發,組織學生充分接觸文本,引導學生抓住重點字、詞、句朗讀課文,但二年級的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僅僅依靠文本很難感受到風景的美。我又通過圖片欣賞、想像等方法,讓理性的文字變得感性,每一個優美的詞都變成了生動鮮活的畫面印在腦海中,再通過有感情的朗讀,加深了學生的理解和體驗,在反覆的讀和說中使學生感受湖水和山石的優美,使學生享受到了審美的樂趣。文中描寫山石的句子是本課的重點之一,我讓學生先理解這個句子是個比喻句。再通過引導和啟發進行想像說話,山石還像什麼?並用「像」練說比喻句,來鍛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想像力,同時也更好的理解了文本。最後由讀變背並融入了自己的感情。在理解「湖水像一面鏡子,映出了藍天、白雲、還有變化的山巒。」這句話時,我讓學生主動思考,通過圖片的直觀感受和交流,不僅知道了湖面和鏡面的相同之處,理解了什麼是「山巒。」
  上完了青年教師彙報課《清澈的湖水》,自己感覺不怎麼好,似乎自己的某個教學設計還不到位。通過教學我發現了以下不足之處:
  1、插圖的運用欠靈活,不夠到位。
  2、有些句子的處理還不到位,就是小潔感情變化的四個句子,是課文的一個難點,但是, 我只重點引導學生理解了一個句子,其他是「蜻蜓點水」,學生是目標不明地跟著我走了一圈。
  3、學會取捨,讓目標更清晰。課文風景美的段落講的過多,而體現小潔心靈美、行為美的句子讀得太少。
  4、拓展部分讓學生防寫環境的廣告語,學生寫得很不錯,由於我擔心時間不夠,沒有讓學生充分展示出來。

清澈的湖水教學反思7


  語文是人文性與工具性相統一的學科,在注重對學生聽、說、讀、寫能力培養的同時,也要注重對孩子人文精神的培養。《清澈的湖水》這篇課文寫的是小女孩小潔,看到栩栩如生的景色時,正想把麵包紙扔進湖裡的時候,看見那清澈的湖水像鏡子一樣,不忍心把「鏡子」打破,就一直攥緊了麵包紙,等船靠岸,才把它放進了應該放的地方。
  為使我們每一個學生都能養成這種良好的行為,課文讀完,我故意說:「老師讀了這篇課文以後,心裡感到真羞愧。」我話音剛落,學生都愣住了,原本低著的頭抬起來了,懶散的眼光也恢復光澤了,全都盯著我,露出了不解的神情。不大一回,小腦袋就轉動了起來,互相用眼神詢問著,也有的和同桌小聲嘀咕著,仍不明白我說的話後,又把目光送回到我身上。看著他們疑惑的目光,我用內疚的語氣說:「每天早晨,我們班有些小朋友早早地就來到了學校,放下書包,就開始清掃室內外衛生,使我們的教室乾乾淨淨。而在這裡面,我只有小小的功勞。另外,有時我看見地面上有紙,沒有主動撿起來,而是吩咐大家撿。我沒有給大家起到榜樣的作用,致使我們教室的地面上不時出現碎紙,桌子不時地歪斜。老師向大家道歉。」
  沉默,長久的沉默。我看著他們,他們也看著我。
  這時,孫茂文站了起來,激動地說:「老師,我也得道歉。」
  「為什麼呢?」
  「因為我有時不小心把廢紙弄到地上,即使你提醒我們下課後撿一撿,我卻由於光顧著玩,根本就沒撿。所以我也得道歉。」
  「對,對,我們也道歉。」一石激起千層浪,孫茂文的話把孩子們從沉默中喚醒,小腦袋又開始晃動起來。
  「嗯,你們道什麼歉?」我故作不懂地問。
  「老師,課堂上,我們坐不住,總是把桌子推歪。這是我們的錯,我們要道歉。」
  「老師,我們隨手撕紙玩,卻不把碎紙保管好,使我們的地面不幹凈,這是我們的錯,應該我們道歉。」
  ……
  聽著孩子們的話,我由衷地感到高興。是啊,他們長大了,在我的道歉聲中,他們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
  「哎呀,我們別光顧著道歉了,想想以後怎麼做好不好?」
  「好。」
  「我先說。今後每天早晨我仍然負責擺桌子,並幫助清掃地面。」
  我的話剛說完,邢晨宇就站了起來,大聲說:「老師,我覺得今後我們班主要是堅持保持,像小傑那樣,不亂扔垃圾,我們肯定能得到衛生流動紅旗。」
  「對,對,我們向小傑學習,爭取得到衛生流動紅旗。」
  看著他們那憧憬的眼神,我相信,有了目標,孩子們肯定能成功。
  【學校評語】
  如何營造一個師生互動的課堂,使教師和學生成為學習的夥伴,是新課程改革以來我們教師研究的一個問題。今天,在這個教學片斷里,我發現了您思考的答案。您能把自己放在與學生平等的地位上,向孩子暢開心扉說歉意,這既是新課程理念的實踐化,又體現了您對孩子的愛心和承認錯誤的勇氣。在您的真誠愧疚後,學生也情不自禁地暢談自己的不足,並且還談了自己的改進想法,這是觸動他們靈魂的一堂課。謝謝!

清澈的湖水教學反思8


  本篇課文的學習,使同學們感受風景的優美和小潔心靈的美好。增強了同學們保護環境、衛生的意識和自我控制的能力,從課堂教學的實踐看,本課的總體效果較好,基本達到了教學設想,我是這樣做的。
  一、齊讀課題,展開想像
  首先提示學生,什麼樣的湖水?讀出「清澈」的意思,然後提出問題,面對這清澈的湖水,你想到了什麼?讓學生閱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並通過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後,彙報自己所喜歡的句子,談自己的感受,教師只作引導。
  二、讀議結合,深化主題
  抓住關鍵詞語進行讀議,讓學生結合課內外知識,聯繫上下文充分理解「皺紋」「企盼」「緊緊篡著」等詞語,並在讀中感悟到保護大自然要從我做起,從小做起,從現在做起。
  三、總結全文,受到教育
  課文講完後,啟發學生你想說點什麼?
  1、我想對小潔說……,對小男孩說……對自己說……。
  2、相機板書:笑了的湖水。
  3、總結:相信有了小潔、你、我,我們大家的共同努力,湖水一定會變得更加清澈,大自然一定會變得更加美麗,學生因此也受到了保護美好的環境的教育。
  本節課我讓學生充分地感悟,有感情地朗讀,在學生習得語言的同時也自然地受到愛護環境的思想教育。

清澈的湖水教學反思9


  前不久,我到南寧觀摩了「名師大課堂」暨校本教研研討活動。回來後,在本校利用遠教教學光碟借班上了一節公開課――《清澈的湖水》。
  我教學這篇課文的思路是:按照光碟教學過程組織課堂教學;出發點是使我們的學生在課堂中也能夠受到良好的教育,真正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共享。
  因此,在教學中,我按照光碟中的步驟實施教學,學生思維活躍,學得簡單,訓練也紮實,較好的實現了預定的教學目標。但這節課也留下了一些遺憾:
  一是按照光碟的教學步驟開展教學活動,學生的潛力是得到了較好的訓練,但光碟中的每節課都是一個完整的課堂教學,我們在播放的時候,還務必同時組織本班的學生按照光碟中的每個教學環節來進行教學,這樣就有了播放光碟的教學活動和我們自己的教學活動兩個活動過程,教學時間比一般的課堂教學多了三分之一以上,教學任務不能與光碟同步完成。如何解決這個問題?課後的評課中,同事們提出了一個很好的解決辦法,那就是光碟中教學活動的過程和我們組織教學活動的過程的相同部分能夠省略播放,這樣就能夠節省課堂教學時間。同事們的意見很好,以後我要借鑑同事們的做法努力改善自己的課堂教學。
  二是課堂中不能隨機應變。表此刻課前導入沒有根據課堂教學中出現的變化而及時調整原先的教學設計,致使導入效果不好,不能體現預定意圖。開始,我首先提問:「你喜歡我們的校園嗎?」學生回答:「喜歡。」我之後問:「為什麼喜歡?」本意是讓學生說出喜歡自己的校園的原因,或者是「我們的校園景色優美」,或者是「校園四周風景也美」之類,進而引入課題:「這天老師帶你們來到另一個風景優美的地方――清澈的湖水,看看那裡的遊人又有怎樣的行為?」沒想到學生的回答是:「我喜歡掃地。」——我們這兒每一天早讀之前,各班都先打掃清潔區——課堂教學出現了與課前的設計不一樣的狀況。我一時沒有反應過來,沒有根據出現的新狀況及時進行調整教學思路,而是依然按照原先的設計進行教學,生拉硬扯地「引導」學生往自己的思路上「走」,結果這個環節花了不少時間,導入效果很不理想。這篇課文所要表現的是「優美的環境需要我們每個人精心呵護」、「景美,人的行為也要美:保護環境衛生」的主題,如果我根據課堂中出現的這一新狀況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思路,變成:「很好,我們每一天來到學校的第一件事就是打掃本班清潔區,說明我們同學保護校園環境衛生的意識很強。校園是大家的,優美的校園環境需要我們大家來共同愛護,你們說是嗎?這天老師帶你們來到另一個風景優美的地方——清澈的湖水,看看那裡的遊人又有怎樣的行為?」這樣的導入,比原先的切題,效果自然也更好。
  回顧本節課的教學,透過學校開展的校本教研活動——上課、評課、反思,既解決了在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又發現了自己在教學中的不足,明確了改善的方向——不斷提高自己駕馭課堂教學的潛力,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手段,力求縮小自己與先進的教育教學方法的差距,能夠說獲益匪淺。

清澈的湖水教學反思10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清澈的湖水》文質兼美,語言典範,貼近兒童生活,既能使學生通過文本感受到景色美,又能使學生在思想上得到「環保」啟迪,在情感上受到薰陶。本課教學抓住「美」以讀為本,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課文內容,明白作者的表達方法,達到景色美和心靈美的和諧統一。
  1、整體感知,自主擇讀
  語文教學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了解課文主要寫了什麼,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情感,然後引導學生從自己的認知、經驗、情感出發,抓住重點擇讀課文。先讓學生自主學文,找出那些描寫景色美的句子,圈點批註;接著,讓學生對照課文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把這些語句讀出來,可以是自由輕聲讀,可以是默讀,快速讀,讀完後選出認為寫得好的句子反覆有滋有味地讀。喜歡哪就讀哪,覺得怎樣能讀出美,就怎樣讀。這就改變了傳統的由教師主宰閱讀教學的方式,而是把選擇權留給了學生,充分發揮了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讀有所感,讀有所悟
  讀書要做到「讀進去」和「讀出來」。「讀進去」就是讀中有思考,「讀出來」就是讀中有感悟。學生在初讀課文時,對內容的感悟,對情感的共鳴,對生活的聯繫有了一定的基礎,但對讀書的思考和感悟往往還停留在表層,還沒有達到入神內化的地步,教師還要抓住時機,適時引導和點撥,激發情感,再次深入課文情境。如本課教學中,我引導「面對這清澈的湖水,你想到了什麼?」學生說:「湖水很美麗」,我反問:「假如你去遊覽時,你會把垃圾扔進湖裡嗎?」等等,這些指向性的語言,就是把學生的思維引向課文的深層含義。學生的感悟建立在學生自我實踐的基礎上的,學生想不到的問題,教師要幫助想到。教師和學生要看成合作夥伴的關係,這才是有生命的語文教學。學生彙報讀後感受時,各抒己見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聯繫生活體驗,聯繫搜集的資料,說說自己喜歡的理由,談談讀後的感受。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並讓學生在情感體驗中,培養良好的語感。同時,讓學生欣賞品味、揣摩作者遣詞造句的精妙,在反覆誦讀中體會作者的情感。
  3、讀後互評,評後再讀
  學生讀不出情感往往是忽略了評議的作用。評議就是相互啟發、相互引導、相互指正、相互借鑑。評議是師生共同參與的過程。如:「你能美美地讀嗎?」我指名學生讀,後滲入評價信息,促進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文本之間的交流,通過學生個體間、學生個體與群體之間思維的碰撞和相互交流,領略語文學習的精彩與美妙。
  4、拓展延伸,深化情感
  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相同,所以要獲取更多的語文學習資源,關鍵是教師要有強烈的開發意識,善於捕捉課內與課外、教材與生活的聯繫,選取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惟有如此,才能使語文教學進入生動活潑的境界。為此,當學生讀懂了課文內容後布置作業:我知道,咱們班有很多智多星,請你們出出主意,為了使這清澈的湖水永遠清澈,我們今後應當怎麼做?學生憑藉文本,吸收、內化語言文字,表達出來,這是作者情感與學生情感的碰撞,是對全文閱讀感受的再升華,自然而然,情真意切。

清澈的湖水教學反思11


  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要樹立「以讀為本」的教育思想,讓學生在「讀中感知,讀中感悟,讀中積累,讀中體驗,在讀中訓練學生語感、思維和表達能力。」本課教學,我以讀為主線,以遊覽清澈的湖水為情境,抓住重點句來引導學生理解感悟文本,較好地實現了教學目標。
  一、創設美的情境,感受美景
  學生學習興趣起源於情境的創設,我以遊覽欣賞美景為情境貫穿整個課堂,學習課文時,把孩子們帶入情境中去通過美妙的文字欣賞美景,感受美,愉悅心情。學生通過欣賞湖岸的山石,清澈的湖水,湖裡快樂的小魚等景色,真切體會到了大自然的美麗。
  二、讀有所思,讀有所悟
  讀書要做到「讀進去讀出來」。「讀進去」就是讀中思考,「讀出來」就是讀中感悟。學生對讀書的思考和感悟,關鍵在於老師的引導和點撥。我在教學課文第四五自然段時,我提問:小潔和小孩也和大家一樣在這美麗的畫卷中遊覽,他們是怎麼做的呢?讓學生自由讀四五自然段,畫出描寫小潔和小孩的句子。這種方式,我用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啟發語言,培養了學生自學的習慣。學生找出描寫小潔和小孩的句子,通過反覆朗讀後,從中進行比較展開討論:小潔和小孩,你最喜歡誰,並說說為什麼?這些引導性的指向,把學生的思維引向課文的深層含義,學生由自學到討論,充分發揮自主學習,大膽表達觀點的主體性,以達到共鳴感悟小潔的心靈如清澈的湖水一樣美麗。這一環節,我注重語文工具性的學習,同時,潛移默化地滲透了人文教育。
  三、讀中生情,以情促讀
  低年級閱讀教學以讀為主,讀要有目的,讀要有層次。在學習課文時,我讓學生充分地朗讀,力求每次朗讀都達到一個不同的朗讀效果,每次朗讀都上升一個層次,循序漸進,讀有進步,讀有所獲,展開朗讀訓練時,朗讀的方式要多樣化,我採用了比賽讀、表演讀、師生配讀等,學生個別讀時,始終不忘及時評價,促進學生互評互學的朗讀興趣,達到對內容的感悟,對情感的共鳴。
  四、拓展思維,積累語言
  一堂有生命的課,不僅僅是課文中的知識,還應帶學生走出課堂,拓展思維,擴展學生的知識面,做到真正讓課堂活起來。文章的第二三自然段,描寫細緻,景色美,文字更美妙,使用了比喻的修辭方法。我引導學生欣賞完山石和湖水的美景後,啟發學生感受文字的優美,出示了重點句:
  1、湖水像一面清澈的.湖水,映出了藍天、白雲,還有變幻的山巒。
  2、山石像一隻正要跳起的青蛙。一個像字把湖水山石寫得美極了,啟發學生仿照句式練習說話:學生大膽想像,爭相發言,學生在習得語言的同時,自然地感受句子的美妙和環境的優美。
  走下課堂,我深深地思考:一堂生動的課離不開老師豐富的語言魅力,這堂課我的評價和激勵語言還不夠豐富,啟發語言的魅力還需更深入地展示,更細緻地挖掘。但本堂課學生興趣盎然,思維活躍,感悟深刻,學生在與文本的對話中品味了語言,感受了情感的薰陶,體現了《新課標》中的教學理念。

清澈的湖水教學反思12


  本節課我能根據課文特點及學生實際,進行教學設計,科學地對教材進行處理。本課教學我從「攥」和「扔」兩個字,切入文本,重點指導三段文字品讀文本。引發對話,開啟了學生自主探究的智慧之門。以下是我本節課所做的一些嘗試:
  1、設計過程,儘量簡潔
  本課旨在透過小潔在遊覽湖水過程中,不隨手亂丟果皮紙屑,愛護環境的事,告訴我們保護環境,人人有責。這篇課文品質精美,語言精美,貼近兒童生活,既能使學生透過文本感受到景色美,又能使學生在思想上得到「環保」啟迪,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啟迪。本節課我抓住兩個字「攥」和「扔」和「山石美、湖水美、小魚活潑」三段話進行重點學習。教學環節清晰、簡潔,取而代之的是孩子自主的閱讀實踐。在自主感悟中,學生有機會,有足夠的時間透過傾聽、觀察、閱讀去了解學習資料,明白其中的意思,以及傾聽來自他人的聲音,來自思想的聲音。讓學生直面精美的短文,與作者交流完美的事物,感悟作者完美的心靈。
  2、創設情境,積累運用
  精美的文本,是學習語言的好材料。是內化語言的關鍵。學生書面語言的學習過程,很大程度上是將外部的書面語言內化為主體內部的語言的過程,尤其是要把課文的語言材料內化為自己的語言材料。文中描述山石的句子是本課的重點之一,這句話多次運用比喻的手法,形象生動。在課前我思考怎樣讓孩子感悟到語言的特點,並能在理解積累的基礎上運用。我採用反覆誦讀的方法、理解想像的方法引領學生主動學習,孩子暢所欲言。在引導孩子們對這搞笑的山石產生喜愛之情後,我順勢提出「你有什麼好辦法快速地記住這句話?」這時孩子們開動腦筋各找各的好辦法,有的說:「用心多讀幾次。」有的說:「想動作記。」還有的找到動物的順序:「青蛙――雄鷹――石兔、石龜」這些都不失為誦記的好辦法。然後讓孩子們各自用自己的好辦法記一記,比比誰最先記住。這樣一個長長的句子要記下來就不再是難事了。我相信孩子們必須會把在那裡習得的方法運用到今後的學習之中。
  常言說的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對要誦記的資料感興趣了,才會有想要記下來的慾望。課文中以優美的語言給讀者展現了一幅美麗的畫面。在引導學生感受湖水清澈時,當學生讀到:「湖水像一面鏡子,映出了藍天、白雲、還有變幻的山巒。她覺得自己像在天上飛,又像在水裡游。」我選取多張相關的優美的圖片,圖文並茂,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在欣賞的過程中讓畫面回歸成語言文字,深深印入腦海。使語言文字在孩子們的腦海中構成生動的畫面。《學習的革命》一書指出:「大腦的情感中心,也是很緊密地與長期記憶存儲系統相連。」心理學原理也告訴我們「高度情感因素的資料,我們都會很容易記住。」因此,運用一切手段創設美的情境,激發孩子的情感。學生一旦被課文表達的豐富細膩的情感所打動,那麼這種情感就能成為記憶內化語言的催化劑。
  3、讀有所思、讀有所悟
  讀書要做到「讀進去讀出來」。「讀進去」就是讀中有思考,「讀出來」就是讀中有感悟。學生對讀書的思考和感悟往往還停留在表層,這就需要教師的引導和點撥,如本課教學中,每一重點段落學習之後,我都會落到「應對這樣的美景,你捨得破壞它嗎?小潔是怎樣做的?這些指向性的語言,就是把學生的思維引向課文的深層含義。學生想不到的問題,教師要幫忙想到。教師和學生要看成合作夥伴的關係,這才是有生命的語文教學。
  4、整合平台,拓展提升
  根據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在課堂中我始終「以學生為主體」,自己處在引導者的`位置上。本課教學中,讓學生品讀感悟描述景色美的句子時,我沒有指令性的語言,而是充分尊重學生的選取,學生喜歡哪句就讀哪句。在學生讀時注意傾聽,抓住問題的關鍵,再點撥、引導,深化對課文資料的理解,感悟,體驗。由學生選取感興趣的資料,選取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並給足時間讓他們按照自己的選取去大膽地探索。變以往的「一言堂」為「群言堂」,變「教師問學生答」為「學生問老師答,學生問學生答」讓人人都參與到教學過程當中,人人都有展示自己的機會,從而體驗到學習的快樂。
  本課教學我始終以「讀」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現。讀是學生走進文本,感受文本,穿行文本的過程。能夠幫忙學生理解課文、訓練語感、積累運用的一種有效途徑。讓學生從初讀課文、識記生字;到通讀全文,感知美景。再根據句子的理解難易、情感濃淡,以及環節設計的先後,處理手段的輕重,選取「讀」的不同形式,提出「讀」的不同要求,從而到達相應的教學目的。在理解課文之後,我引導孩子們與文本中的小夥伴展開對話:小潔手中攥住的僅僅是麵包紙嗎?她還攥住了什麼?男孩扔掉的僅僅是香蕉皮嗎?他還扔掉了什麼?孩子們針對兩個小夥伴的行為,透過「攥」和「扔」的對峙,去比較,去發現,學生的思維如泉涌,學生的理解超出了一般文本閱讀的層次,充滿了智慧的火花。同時他們的心靈得到了滋潤,得到了哺育。在對話中明晰了保護環境、熱愛自然這一主題。本文最後我及時總結:「同樣兩個手上的動作,這一收一放,美麗只差那麼一點點,願我們都能像小潔一樣,攥出一份美麗,一份完美的生活環境。」使主題進一步得到升華。

清澈的湖水教學反思13


  《清澈的湖水》是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第7單元以「保護環境」的教學主題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既有時代感又有教育意義的文章。類似這樣的故事,在學生的生活中是經常發生的,學生讀起來很有親切感,容易引起情感的共鳴。因此,在教學中,我的主要思路就是依據新課改精神,突出以學生為主體,以重視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為指導,通過「自讀自悟」來理解課文內容,結合文章圖文並茂的特點, 利用課件展示,啟發學生思考想像,對學生進行保護環境的教育薰陶;通過自我感悟,升華主題,並指導自己的生活實踐,達到「學語文、用語文、語文生活化」。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展開想像
  首先創設情境,揭示課題,提示學生,什麼樣的湖水?讀出「清澈」的意思,然後提出問題,面對這清澈的湖水,你想到了什麼?讓學生閱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並通過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後,彙報自己所喜歡的句子,談自己的感受,教師只作引導。
  二、課件展示,讀議結合,深化主題
  充分發揮多媒體的教學功能,展示課件,抓住關鍵詞語進行讀議,讓學生結合課內外知識,聯繫上下文充分理解「皺紋」「企盼」「緊緊篡著」等詞語,找出描寫景色美和行為美的句子進行理解,並在讀中感悟到保護大自然要從我做起,從小做起,從現在做起。
  三、啟發想像,展示評價,總結全文
  課文講完後,激發學生的想像,啟發學生結合課文內容你想說點什麼?1、我想對小潔說……,對小男孩說……對自己說……。2、相機板書:笑了的湖水。3、總結:相信有了小潔、你、我,我們大家的共同努力,湖水一定會變得更加清澈,大自然一定會變得更加美麗。
  還要值得注意的地方:加強課文的閱讀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讀中對課文的內容進一步理解的透徹,鼓勵學生大膽說。

清澈的湖水教學反思14


  在這次公開課上,我講的是《清澈的湖水》,自己感覺不佳,似乎自己的設計並沒有拉近老師與學生的距離,而且學生不能有效地進入課堂的情景跟上教師的節奏,不能達到雙贏的效果。
  走下課堂,我深深地思考:這節課雖然我每個環節設計的都沒有什麼缺漏的地方,但還是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低年級的課堂應該是生動的、有吸引力的,而在我的課堂中卻缺少這一點。首先我感覺自己「造境」造得還不夠,雖然一直努力想把學生帶入那種「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情境中,無奈自己的語言匱乏了些,難以為學生營造出那種詩情畫意的氛圍,所以學生也難以通過朗讀發自內心地表達他們的情感。而為什麼自己能在紙上表達,一到口頭上語言就顯得那麼蒼白無力,不能感染學生呢?王老師對我說,這是教師的一項基本功,除了自身的文學語言修養,還得靠平時在課堂上多加磨練。當然這一節課中自己對整個課堂環節安排還不能做到胸有成竹,而且也因為預計時間太緊,心中對時間掌握也沒個底,不免會在心中給自己造成一定的心理壓力。在上課過程中因為要不斷地根據時間臨時刪減課堂環節也就讓自己無暇去打造自己的課堂語言,甚至對學生的回答也不能做出非常好的評價與回應,可說是個很大的遺憾。由此看來,對於一個還沒有非常成熟的課堂機智的教師來說,有充分的預設才可能從容地去應對課堂生成,否則只能亂了陣腳。
  其次,可以說「朗讀不夠,不到位」是這堂課最大的敗筆。設計初衷是想把整堂課定位為「品讀為主」,讓學生充分感受湖水的清澈,因發自內心地對大自然的喜愛從而自然而然地激起對破壞環境者的譴責和痛恨,以及對自覺保護環境行為的一種肯定和讚許。然而還是因為時間的關係,使得這節課的朗讀顯得蜻蜓點水,既不能很好地表達孩子的真情實感,也使得朗讀很不充分,甚至最後來不及從部分回到整體好好通讀整篇課文,那麼「以讀代講,讀中感悟」這個理念在這堂課上就不免流於形式了。
  這節課一是自己的課堂語言還不夠精練,跟大多數老師一樣有著羅嗦,瑣碎的特點。二是因為問題太細瑣,該問不該問的都喜歡和學生來個對答,總是怕學生還學不懂,也就是分析課文,整合教材的能力還有待於進一步提高。三是因為不捨得放棄,總想把精彩的環節在一堂課中展示,而不能給自己的課堂時間來個很好的預設。我想也許也是因為自己平時課堂太隨心所欲的結果,在平時課堂中也應該有意識地磨練自己,才能逐漸實現對整堂課調控自如。我想,今後這也應該作為自己努力的方向。
  總之,再一次自己預料中的課堂表現讓自己一直以來存在著的某些教學能力上的缺失如在放大鏡下一般被放大百倍,讓自己也恍然醒悟,知道不能再繼續,知道今後該改進的方向。但我相信只要意識到了就一定會有行動,只要行動了就一定會有收穫!

清澈的湖水教學反思15


  本節課我能根據課文特點及學生實際,進行教學設計,科學地對教材進行處理。本課教學我從「攥」和「扔」兩個字,切入文本,重點指導三段文字品讀文本。引發對話,開啟了學生自主探究的智慧之門。以下是我本節課所做的一些嘗試:
  1、設計過程,儘量簡潔
  本課旨在通過小潔在遊覽湖水過程中,不隨手亂丟果皮紙屑,愛護環境的事,告訴我們保護環境,人人有責。這篇課文品質精美,語言精美,貼近兒童生活,既能使學生通過文本感受到景色美,又能使學生在思想上得到「環保」啟迪,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啟迪。本節課我抓住兩個字「攥」和「扔」和「山石美、湖水美、小魚活潑」三段話進行重點學習。教學環節清晰、簡潔,取而代之的是孩子自主的閱讀實踐。在自主感悟中,學生有機會,有足夠的時間通過傾聽、觀察、閱讀去了解學習內容,明白其中的意思,以及傾聽來自他人的聲音,來自思想的聲音。讓學生直面精美的短文,與作者交流美好的事物,感悟作者美好的心靈。
  2、創設情境,積累運用
  精美的文本,是學習語言的好材料。是內化語言的關鍵。學生書面語言的學習過程,很大程度上是將外部的書面語言內化為主體內部的語言的過程,尤其是要把課文的語言材料內化為自己的語言材料。文中描寫山石的句子是本課的重點之一,這句話多次運用比喻的手法,形象生動。在課前我思考怎樣讓孩子感悟到語言的特點,並能在理解積累的基礎上運用。我採用反覆誦讀的方法、理解想像的方法引領學生主動學習,孩子暢所欲言。在引導孩子們對這有趣的山石產生喜愛之情後,我順勢提出「你有什麼好辦法快速地記住這句話?」這時孩子們開動腦筋各找各的好辦法,有的說:「用心多讀幾次。」有的說:「想動作記。」還有的找到動物的順序:「青蛙――雄鷹――石兔、石龜」這些都不失為誦記的好辦法。然後讓孩子們各自用自己的好辦法記一記,比比誰最先記住。這樣一個長長的句子要記下來就不再是難事了。我相信孩子們一定會把在這裡習得的方法運用到今後的學習之中。
  常言說的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對要誦記的內容感興趣了,才會有想要記下來的慾望。課文中以優美的語言給讀者展現了一幅美麗的畫面。在引導學生感受湖水清澈時,當學生讀到:「湖水像一面鏡子,映出了藍天、白雲、還有變幻的山巒。她覺得自己像在天上飛,又像在水裡游。」我選取多張相關的優美的圖片,圖文並茂,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在欣賞的過程中讓畫面回歸成語言文字,深深印入腦海。使語言文字在孩子們的腦海中形成生動的畫面。《學習的革命》一書指出:「大腦的情感中心,也是很緊密地與長期記憶存儲系統相連。」心理學原理也告訴我們「高度情感因素的內容,我們都會很容易記住。」因此,運用一切手段創設美的情境,激發孩子的情感。學生一旦被課文表達的豐富細膩的情感所打動,那麼這種情感就能成為記憶內化語言的催化劑。
  3、讀有所思、讀有所悟
  讀書要做到「讀進去讀出來」。「讀進去」就是讀中有思考,「讀出來」就是讀中有感悟。學生對讀書的思考和感悟往往還停留在表層,這就需要教師的引導和點撥,如本課教學中,每一重點段落學習之後,我都會落到「面對這樣的美景,你捨得破壞它嗎?小潔是怎樣做的?這些指向性的語言,就是把學生的思維引向課文的深層含義。學生想不到的問題,教師要幫助想到。教師和學生要看成合作夥伴的關係,這才是有生命的語文教學。
  4、整合平台,拓展提升
  根據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在課堂中我始終「以學生為主體」,自己處在引導者的位置上。本課教學中,讓學生品讀感悟描寫景色美的句子時,我沒有指令性的語言,而是充分尊重學生的選擇,學生喜歡哪句就讀哪句。在學生讀時注意傾聽,抓住問題的關鍵,再點撥、引導,深化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感悟,體驗。由學生選擇感興趣的內容,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並給足時間讓他們按照自己的選擇去大膽地探索。變以往的「一言堂」為「群言堂」,變「教師問學生答」為「學生問老師答,學生問學生答」讓人人都參與到教學過程當中,人人都有展示自己的機會,從而體驗到學習的快樂。
  本課教學我始終以「讀」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現。讀是學生走進文本,感受文本,穿行文本的過程。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訓練語感、積累運用的一種有效途徑。讓學生從初讀課文、識記生字;到通讀全文,感知美景。再根據句子的理解難易、情感濃淡,以及環節設計的先後,處理手段的輕重,選擇「讀」的不同形式,提出「讀」的不同要求,從而達到相應的教學目的。在理解課文之後,我引導孩子們與文本中的小夥伴展開對話:小潔手中攥住的僅僅是麵包紙嗎?她還攥住了什麼?男孩扔掉的僅僅是香蕉皮嗎?他還扔掉了什麼?孩子們針對兩個小夥伴的行為,通過「攥」和「扔」的對峙,去比較,去發現,學生的思維如泉涌,學生的理解超出了一般文本閱讀的層次,充滿了智慧的火花。同時他們的心靈得到了滋潤,得到了哺育。在對話中明晰了保護環境、熱愛自然這一主題。本文最後我及時總結:「同樣兩個手上的動作,這一收一放,美麗只差那麼一點點,願我們都能像小潔一樣,攥出一份美麗,一份美好的生活環境。」使主題進一步得到升華。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