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讓語文課堂充滿生命活力

2023年09月30日

- txt下載

讓 語 文 課 堂 充 滿 生 命 活 力
趙琴華
宜興市南新小學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語文教育實質是對人的培養和塑造,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把學生培養成具有鮮明個性、完善品格的人。由此可見,如果我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關注學生的發展,去建構新型的課堂,那麼我們的語文教學就會真正邁向一個嶄新的境界!
一、營造創新氛圍,儘量呵護學生創新的靈性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主要目標之一是「培養具有創新意識的一代新人。」要實施好這一目標,教師首先必須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用心去呵護學生創新的一切靈性。因為,呵護學生創新的靈性是喚起學生創新意識的起點,也是創新能力培養的基礎。教師在課堂上應努力創設民主、寬鬆、和諧、合作的教學氛圍,營造一個良好的創新環境。要使學生毫不顧慮地積極參與學習,形成主動探索研究的心理願望,課堂上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建立民主、平等、和諧、互尊、互愛的師生關係。師生關係融洽,討論、質疑的機會多,創新機會才多。教師只是學生的「朋友知已」,引導學生解決學習上的困難,讓他們嘗到成功的喜悅。這樣才能讓學生在寬容、和諧的教學環境中放下包袱,得到更多的支持和指導,更好地積極參與學習,並在學習中得到個性發展、張揚,激發創新意識。具體做法的教師在課堂上首先要學會傾聽,並且不是站在講台上聽,而是走到學生當中,與學生進行身體與思想上的近距離接觸,讓學生感到,老師不是權威者,而是聽自己意見的朋友。這種情況下,學生思想的火花會迸發而出。如:我在上《赤壁之戰》一課時,當學生自讀了「哭聲喊聲混成一片,曹操的人馬燒死的,淹死的,不計其數。」一段時,我叫學生想像當時的情景,並說說各人的心裡話。一學生說:「我覺得士兵們很無辜!」我聽出了他的弦外之音,便讓其他同學說說他為什麼有這樣的感受。最後,竟形成了這樣的共識:曹軍雖是戰爭的發動者,但士兵們是執行軍令而已,他們的死是因為戰爭造成的,值得同情,只要人人熱愛和平,天下才能太平!因為老師的傾聽才有了這麼自然的心靈對話與思想共鳴!
二、改變學習方式,儘量為學生營造一片自由探索的空間
在知識爆炸的時代,掌握知識的多少已經不是最重要的,而如何掌握知識才是至關重要的。所以,世界各國都把學生學會學習作為最重要的教育改革的方向。正因為如此,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成為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重要目標之一。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指出:改變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如何才能做到讓學生自由地去探索,主動去合作,自己獲取?我們知道,學貴有思,思貴有疑。凡是學生能夠自己學、自己想的,都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做;凡是能撞擊學生智慧火花的地方,教師都應該想辦法為其提供機會,那麼學生的終身受用的知識就會自然而然地建構起來了。語文學科向學生提供了許多現實的、有趣的、富有挑戰性的學習內容,這些內容成為學生探究性學習活動的主要素材,以「問題──探究──新問題──新探究」的基本模式展開。這一過程不僅能使學生學習了知識,重要的是在「自主、探究、合作」學習過程中學會解決問題的方法和許多生活必備的經驗。例如在學《軍神》一課,當學生通過學習課文,對劉伯承十分敬佩時,老師說:「假如劉伯承叔叔就在你面前,你會對他說些什麼話?」由於學生已經與文本進行和深刻的對話,所以學生能毫無造作地、真情實意地有感而發,他們會說得很感人。這樣學生學會了自主感悟,學會了合作交流。不但培養了學生的自主探索精神,而且使他們掌握的知識更為牢固,還為學生創新能力的形成和可持續性發展奠定了基礎。
三、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儘量提高學生學習活動的參與率
學習交流,是基於有效的師生、生生之間互動的基礎之上的。實現有效的互動與教師創設的問題情境密切相關。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只有創設一些具有一定思考性、探究性、思想性、趣味性和能引起學生認知衝突的問題與討論性練習,才能夠實現師生、生生之間有效的互動。其次,交流應是雙向的,教師創設有效的問題,學生經過思考或小組討論,在回答問題後,教師應給以有效的反饋,而不是簡單地判斷學生回答問題的對與錯,或簡單地予以更正。要引導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相互交流,還應關注學生個體積極主動的求知、充分的言語實踐活動,這樣「互動」才能落實。
如:《台灣的蝴蝶谷》一文中,「蝴蝶谷里迷人的景象」一段內容是理解的重點。教學時,我就在學生熟讀的基礎上,安排小小組討論、圈劃、畫圖等學習活動,讓學生把不懂的問題和需要解決的問題在小組中交流、討論。通過同學之間的互相啟發,達到互相吸收,互相補充,互相糾正。這樣在相同的時間裡,學生的發言機會、鍛鍊機會就變多了,討論出來的問題也就比較完整,比較詳細了。因此,課堂教學中只有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讓學生在全方位參與中學習,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語文課堂生機勃勃,充滿活力。
四、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儘量寬容地對待學生
新課程教學中,要讓學生經歷學習的全過程,在自主學習中去體驗、感悟學習的樂趣。我們的教師要重新定位師生關係,要把課堂還給學生,把平等自由交給學生。努力做到「書」讓學生自己讀,「問」讓學生自己提,「果」讓學生自己摘,「情」讓學生自己抒,「話」讓學生自己說,「寫」讓學生自己評。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主動」中發展、在「合作」中增長,在「探究」中創新,逐漸步入「教」與「學」互促互動、相得益彰的良性循環軌道。
教師應寬容對待學生創造性活動中出現的挫折和失敗,注意發現和肯定學生在已經失敗的創造過程中體現的創造熱情和進取精神。一位教師在教學《趕海》一課時,發生了這樣一件「怪」事:他指名學生逐段朗讀課文,學生個個讀得正確、流利,有滋有味,無不令聽課教師佩服。當讀完文章最後一個自然段時,學生中仍有一個女生的手高高地舉著,教師便問:「你有什麼問題嗎?」「老師,我還想讀第二自然段。」真是一語驚四座!那位教師顯然也沒料到會這樣,不由得臉紅了。但他很快就鎮定下來了,微笑著說:「你想讀,那就讀吧!」那學生可能真沒料到老師能在這種場合滿足她的要求,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和緊張,連嗓音也變了,結結巴巴地讀完了這一自然段。原以為這位教師就這樣草草收場,繼續走自己的「路」了。可他並沒有請那女生坐下,仍面帶笑容地說:「這位女同學可真了不起,敢於在這麼多同學和老師面前提要求,可能是因為緊張,讀得不太好,但我想她一定能把這段話讀好的,你願意再來讀一遍嗎?」「願意!」……「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於傳授的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和獲得積極的體驗。」假若這位教師面對這位女生高舉的雙手視而不見或對該生提出的要求不予理睬,只顧走自己的「路」,那學生的學還會積極主動,興味盎然嗎?又如何能實現促進學生的發展呢?
五、以人為本,面向全體,促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
「只有當每個學生的個性都得到充分尊重和發展時,才能真正實現我們的教育目標,才能真正突出素質教育的重點——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和實踐能力。」
語文學科尤其要重視建立以學生髮展為本的理念,面向全體學生,視學生的發展為課程發展的前提,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培養其創新意識,要根據學生的氣質、性格、興趣、愛好、特長等設計他們的未來,讓每一個學生抬起頭來走路,讓每一個學生的個性都得到充分的發展。教師要積極營造一種有利於學生成長的「教育生態環境」,使課堂真正成為一個學生淋漓盡致展現個體,突出光彩的大舞台。
如:蘇教版第七冊《九寨溝》是一篇介紹旅遊勝地的文章,我想方設法對教材進行新的處理,設計別具一格的導入新課,把學生帶入情境,為整堂課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在導入新課時,我是這樣處理的:「同學們,人們都說九寨溝很美,我們也一起來欣賞一下。」接著播放九寨溝的錄象,學生們在看時,都暗暗地情不自禁地讚嘆那兒的美景,看完之後,我請學生們來說說有何感受,有何想法。學生們各抒己見,有的說:「九寨溝的風景實在太美了。」有的說:「我真想到九寨溝去走一走,看一看。」……此時,我趁熱打鐵,「今天老師就滿足你們的願望,帶領大家一起去遊覽九寨溝,好嗎?」同學們無比興奮地說「好」。從他們的表情中,我感受到了一種興奮。接下來的教學,我充分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變枯燥乏味抽象的內容融入直觀教學中,學生學起來覺得生動有趣。教學實踐告訴我們,學生如果能在輕鬆、活躍、融洽的民主氛圍中勇於發現自我,表現自我,敢於發表自己的觀點,變會逐漸成長為具有大膽精神、個性豐富的人。
總之,要讓語文課堂充滿活力,就一定要讓它變成學生樂於學習的場所,讓學生在課堂上充分動起來,學得有滋有味、有聲有色,這才是新課程下的語文課堂教學。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