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朱師《勸學篇》的啟示

2023年08月29日

- txt下載

  古有荀子《勸學篇》,留下了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之千古格言。朱良春老師也有一《勸學篇》,那是1981年春,我參加省衛生廳委託南通市中醫院舉辦的中醫內科臨床學習班,是年4月30日,先生為我們這批進修生作了題為《勸學篇》的講座。32年已成過去,先生當年演講的記錄依然保存完好,泛黃的紙色顯示歲月的滄桑,漫漶的字跡承載的是先生對後學的一片苦心。茲稍作整理,與諸君共賞。
  朱師《勸學篇》記錄
  要學習就要讀書,所以古人說開卷有益,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要有這樣的毅力與信心。不讀書,如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焉能學好中醫?但讀書要講究方法,講究手段,力戒死讀書、拘泥不化。讀書不是我們的目的,我們的目的在於應用,所以前人說學以致用。中醫典籍讀了還要理解,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學問學問,學而要問;把不懂之處真正搞清楚。須知學問是世界上最老老實實、最實實在在的東西,來不得半點虛假。讀書是我們逐步了解事物內部變化規律的途徑。要通過實踐,把前人間接的經驗變成直接的經驗,有所提高,有所發現。
  要熟讀成誦: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對於中醫四大經典著作,其中如《傷寒》、《金匱》必須熟讀,不熟讀不能探究其中的精義。《內經》可以選讀,《本經》及溫病學的主要著作要下功夫鑽研。須知《內經》是中醫理論的總匯,《傷寒論》是闡發辨證論治總的規律的著作。熟讀和理解不可偏廢,在年輕時下足功夫,終生受用不盡。
  要泛覽成趣:努力博覽群書,擴大知識面,把泛覽和精讀結合起來。只有精讀沒有泛覽,孤陋寡聞,自以為是,謂之無識;只有泛覽沒有精讀,心中無數,無所適從,謂之無根。要樹立每日必有一得的信念,日有數得更加愉快。對於前人的醫案醫話,如《臨證指南》、《柳選四家醫案》等,要細心泛覽,學其所長。俞根初《通俗傷寒論》是紹興傷寒派的代表作,也是一部很好的內科學,很有研究價值。
  要精思有得:孔子云: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鍛鍊思維能力十分重要。要發揚獨立思考,統觀全局,抓住主流。知其要者,一言而終;不知其要,流散無窮。心得心得,不用心無所得。不能指望把老師的知識變成錄音磁帶輸入腦際,要自己去學習、去體會。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我們要提倡這種不畏艱難、刻苦求索的精神。,此外,嚴謹的學風、勤奮的精神、謙虛的態度是做學問的基本品質。要勤學苦練,勤於積累,不管是成功的經驗還是失敗的教訓都要總結,以類相從,逐步積累,假以時日,自然水到渠成。
  讀書臨證 追求真知
  談苦參治失眠:先生對苦參的多種用法已載於《用藥經驗》一書中,其中一則治失眠的驗方引人注目。藥用:苦參15~30克,黃連5克,茯苓15克,甘草6克。用於肝鬱化火,或心火偏旺的失眠,具降火除煩、寧心安神之功。苦參無疑是方中的主藥,只有對苦參的功用瞭然心中,方能加深對這則驗方的理解,應用就得心應手。
  早在《千金方》中,有用苦參一味和醋煮服治卒中噁心痛,足證其有通脈之功。心痛以屬寒居多,但亦有屬熱者,如清人陳士鐸在《辨證奇聞·心痛門》所稱之火熱犯心證即是。陳氏認為系因肝氣之郁而不舒,木遂生火以犯心所致。此類證候苦參亦在選用之列。不僅如此,苦參味苦能入心經,按照宋代醫家寇宗奭的說法,氣堅則壯,故苦可以養氣。其性寒能益陰,故朱丹溪說苦參能峻補陰氣,他的這一說法和《本經》稱苦參能補中,《別錄》稱其能定志益精是相一致的。一味大苦大寒,具有清熱瀉火、清熱燥濕、祛風利竅之品,《本經》、《別錄》言其還有補益之功,先賢的智慧非同凡響,辯證地看待事物的消長、盈虛、盛衰,深深打上了道家思想的印記。近人通過實驗研究,發現苦參對快速性心律失常有效,印證了古人的經驗。根據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測知這一驗方的適應症中,或有心悸、怔忡、少氣,甚至心痛等見症。換言之,心火偏亢的失眠,兼見上列症狀,用此方就不必遲疑了。所以學習老師的經驗應拓寬思路,細心體會。
  在前人留下的運用苦參治療心系疾患的治驗中,有一則醫案殊堪玩味,此案見於清代吳中地區名醫曹仁伯的《教言》,為柳寶詒輯校,載於《吳中珍本醫籍四種》一書中,案曰:曾見三和尚治一心悸症挾濕火者,用歸脾湯數劑而愈。其方以白苦參代人參,具見靈活之妙。醫者將心悸兼見濕火看成是運用苦參之標的,其化裁歸脾湯,可謂心有靈犀。無獨有偶,張壽頤亦稱苦參能蕩滌濕火,濕火與濕熱義近,苦參、黃連均能燥濕清熱,我粗淺的看法是,先生這則驗方,如果患者舌尖紅、苔黃膩,口苦,小便赤,運用它就更為適宜了。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