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公共管理教學團隊科研促教學的實現途徑

2023年10月29日

- txt下載

摘    要:受職稱評審指標體系影響,大部分專任教師更注重從事科學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教學教研工作。探索科研促教學的有效途徑,有利於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和匯聚凝聚力,從而提升學生人才培養質量。文章認為將科研心得和研究觀點融入課堂教學、開設成短課程、編成教材或專著、帶動學生參與教師課題或獨立開展研究等,可以較好地實現科研促教學的目的。
關鍵詞:公共管理教學團隊;科研;教學;實現途徑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4107(2021)03-0012-02
組建教學團隊,對提升教師教學質量、增強凝聚力和提高學生人才培養質量都至關重要。教育部頒布的《關於進一步深化本科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高教〔2007〕02)明確規定:鼓勵高等學校創建跨學科的教學團隊。要通過創建教學團隊,研究和改革教學內容,開發教學資源,開展啟發式教學、討論式教學和案例教學等教學方法改革,促進教學研討、教學經驗交流。要充分發揮教研室在開展教學討論、交流教學經驗、研究教學改革中的作用[1]。
筆者主持的公共管理教學團隊於2016年被遴選為校級質量工程項目。經過為期一年的建設,本項目有幸被遴選為2017年廣東省質量工程項目。總體看來,受職稱評審指標體系的影響,本教學團隊專任教師更加注重從事科研工作,開展教學教研工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明顯不夠,團隊科研促教學的思路還不夠清晰,實現路徑尚未建成。錢偉長院士說過:大學必須拆除教學與科研之間的高牆,教學沒有科研做底蘊,就是一種沒有觀點的教育,沒有靈魂的教育[2]。經過近三年的摸索和提煉,本教學團隊總結出一些科研促教學的有效途徑。
一、將科研心得和研究觀點融入課堂教學
教材的意識形態安全、學術水平、作者名氣、出版社級別及出版時間等要素,都是教師在選用教材過程中需要考量的重要指標。雖然有些高質量教材也在不斷修訂和更新,但是更新時間往往凸顯一定的滯後性。與此同時,絕大多數教材理論性偏強,實踐性和個性化內容稍顯不足。這導致較多教材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不強,不一定能夠滿足不同高校大學生的多樣化需求。而高校教師在從事科學研究的過程中,一般要緊密貼近社會現象,以社會問題為導向,追蹤社會熱點、難點、痛點和堵點,研究問題往往更具體直觀,研究心得也較為豐富。
因而,公共管理教學團隊的專任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可將個人科研心得和研究觀點融入課堂教學,並結合具體生動的社會案例,把相對抽象的教材內容講授得更加通俗易懂,把教學觀點闡釋得更加深入淺出。筆者在講授「行政管理學」和「公共政策學」兩門課程的時候,經常結合自身研究基礎、研究心得和對現實社會的思考與理解,給學生分析行政管理和公共政策的相關理論、過程、方法與技巧。學生聽起來饒有興趣。這不僅能夠更好提高團隊成員的教學水平,而且還能夠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率。教學團隊應該倡導成員轉變灌輸式講授的慣性思維,牢固樹立教學與科研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和相互轉化的理念,將科學研究心得與體會切實轉化成教學素材,通過科研實實在在地推動教學水平的提高。
古人云:授之以魚,莫若授之以漁。高校教師不僅要夯實自身專業功底以提高教學水平,更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創新精神以及創新能力。相比於傳授專業知識,培育學生的創新思維、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亦更刻不容緩,且對於學生步入社會後解決一些現實難題尤為有利。因而,要提倡高校教師把「在科研中所培養起來的開拓進取、勇於創新的精神,能夠通過言傳身教有形無形地影響學生,從而使學生具備創造的興趣和素質[3]。
二、將科研成果和研究心得開設成短課程
從2017年開始,韶關學院推行了學分制改革。學分制改革的必要條件之一就是需要各專業開設充足的選修課課程資源供學生選擇。2020年,韶關學院專門出台了相關文件,要求每個專業必須開設兩門以上的通識選修課程;而且,鼓勵教師根據專業需要和個人研究基礎開設與專業密切相關且實用性強的短課和小型課程(0.5 學分,8 學時;1.0 學分,6 學時)供學生選讀。這就為教師開設短課提供了合理和必要的依據。
根據團隊成員多年教學體會,結合人才培養方案修訂要求,我們認為公共管理類各專業可以圍繞大學生的入口和出口兩個環節開設一些短課程。在學生入口環節,建議開設短課程「專業導論」。該課程主要給學生講授「專業是什麼、學生學什麼、去向有什麼」等問題,著重為學生闡明專業定位、培養目標、課程體系設置及就業導向等。在出口環節,為了讓學生在就業市場更具競爭力,建議針對當前公共管理領域的社會熱點問題開設系列短課程,如韶關學院政法學院近幾年為行政管理和公共事業管理專業開設了「就業指導」(1.0學分,16學時)「環境治理專題」(1.0 學分,16 學時)「公共危機管理專題」(1.0 學分,16 學時)「公務員應試技巧」(0.5學分,8學時)「公務員面試技巧」(1.0學分,16學時)「行政領導藝術」(1.0學分,16學時)「行政人員素質測評」(1.0 學分,16 學時)等。從修讀情況來看,公共管理類學生對同能力提升或創業就業密切相關的短課程十分感興趣,經常出現較積極踴躍的選課現象。
三、將科研成果和研究心得編成教材或專著
現今可供大學生選用的教材和專著確實數目繁多,但是質量也參差不齊。教師想甄選好教材或好專著,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若公共管理教學團隊成員對某一科研領域有較為深入系統的研究,則可將科研成果和研究心得編寫成教材或專著,供學生研讀。那麼,公共管理類教師和學生急需什麼樣的教材和專著呢?
第一,急需針對性較強的教材和專著。國內很多教材和專著,在書名、篇章結構、核心觀點等方面凸顯共性過余、個性不足的現象,未能很好地區分不同的高校層次、學生類型及其培養目標;又由於高校在考核教材使用的時候,往往要求採用國家級或省部級規劃教材,導致很多高校優先選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與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等知名機構出版的規劃教材,在教材使用上出現了高度雷同現象,缺乏針對性。另外,很多專著都是在博士學位論文或課題立項資助的基礎上出版的,學理性太強,不一定適合本科生教學。
第二,急需應用性較強的教材和專著。雖然有些公共管理類教材在每章後面附了一些案例,但是更多的教材以理論闡述為主,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頗感枯燥無味。因而,團隊成員可以醞釀編寫與各門課程密切匹配的案例集或案例教學參考書,以方便學生學習和理解。同時,可以出版一些與學生創業就業密切相關的教材和專著,如《公共管理類大學生職業規劃》《公共管理類大學生能力培養》《公務員應試面試技巧》等。
第三,急需實效性較強的教材和專著。很多學科領域的權威性教材往往出版時間較早,雖然後續進行了多次修訂,但教材中的核心觀點並沒有太大變化,甚至有些泰斗級別的作者已經去世多年,我們還在選用他們編寫的教材。這些教材的實效性有待斟酌。
四、帶動學生參與教師課題或獨立開展研究
科研促教學只是一種思路,一個載體。其目的一方面在於通過教師科研積累來提升其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另一方面旨在將教師的科研成果、科研方法、科研技巧等相關內容傳授給學生,從而提升學生的人才培養質量與效果,這也是最為關鍵的目標。公共管理教學團隊成員可以通過多樣化方式,帶領學生參與到教師主持的課題當中來,或鼓勵、動員和引導學生獨立發掘某一社會問題開展研究。有學者指出:教師組織引導學生參與自己科研課題的研究工作,既培養了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和創新性實驗的能力,又提高了指導教師的業務素質[4]。
以韶關學院政法學院公共管理教學團隊為例,本團隊為韶關學院政法學院行政管理和公共事業管理兩個管理類專業實施了「六個一」能力提升工程[5]。所謂「六個一」,簡要說來就是要求這兩個專業的大學生從大學一年級至大學三年級這六個學期內,每學期完成一項規定任務:在大學第一個學期,要求學生閱讀一批專業經典或前沿書籍;在第二個學期,要求學生確定一個研究領域,並配套研讀5~10本經典和前沿書籍;在第三個學期,要求學生遴選一個研究課題,結合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與指導教師共同研討選題的研究方法、研究設計及研究思路等;在第四個學期,要求學生圍繞既定選題開展2~3次社會調研;在第五個學期,要求學生撰寫一篇調研報告或一篇論文;在第六個學期,要求學生至少公開發表一篇調研報告或論文。
有學者指出:組織具有一定科研能力、了解科學前沿發展動態的教師對學生進行學術科研活動的指導,使學生真正參與到科研活動中。這樣既能提高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和科學研究能力,防止學生理論與實踐脫節現象的發生,又能促使教師在師生互動、教學相長的過程中,發現新問題,迸發出新的科研靈感[6]。從實踐效果來看,教師引導和帶動學生開展研究工作,使得學生在理論功底、論文撰寫水平、問題識別能力、社會觀察能力和溝通協調能力等多個方面得到了很大提升。首先,為他們撰寫畢業論文奠定了紮實的前期基礎。學生通過參與課題研究,在論文選題、研究方法、研究設計、寫作思路和寫作框架等方面的能力有了明顯提升。畢業論文完成進度往往比其他學生要快,論文質量也普遍較高。其次,學生申報科研項目的立項幾率也明顯提高。他們在申報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和其他校級、省級科研項目的過程中,立項幾率也明顯增加。再次,學生衝擊各級各類的科研獎項也明顯增強。近幾年來,韶關學院政法學院行政管理專業和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大學生,基本上囊括了校級科技創新「挑戰杯」競賽的特等獎和一等獎,且在省級「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中,收穫了驕人成績。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於進一步深化本科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高教〔2007〕2號)[EB/OL].(2007-02-17) [2020-05-29].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 /200702/t20070217_79865.html..
[2]錢偉長.大學必須拆除教學與科研之間的高牆[J].群言,2003(10).
[3]孫雷.地方高校科研促教學的有效性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9(4).
[4]閻紅燦,張淑芬.大學教育本質的回歸——科研轉化教學[J].大學教育,2015(9).
[5]曾保根.「三型」行政管理人才分類培養的實踐探索——以韶關學院為例[J],韶關學院學報,2019(11).
[6]韓媛,范武邱.以教學帶科研 以科研促教學[J].中國高等教育,2015(15).
[責任編輯  姜    雯]
收稿日期:2020-06-30
作者簡介:曾保根(1974—),男,江西吉安人,韶關學院政法學院教授,博士,主要從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基金項目:2016年韶關學院質量工程項目「公共管理教學團隊」(201627514);2017年廣東省質量工程項目「公共管理教學團隊」(2017214121);2019年韶關學院質量工程項目「行政管理」(2020364)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