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基於紙張技術探索的繪畫藝術研究

2023年10月19日

- txt下載

摘要:蔡倫不是紙張的發明者,而是將製造紙張的手法和工藝傳遞給後代;顧愷之不是繪畫的發明者,但是他卻為後代在繪畫上的創作提供諸多啟發。從某種角度說,沒有蔡倫在一次次試紙失敗之後的成功,就不會為紙張提供更多有意義的可能性,那麼顧愷之再好的繪畫技藝也難以流傳至今;同時,沒有藝術家的立體呈現,再好的紙張也缺乏足夠的價值。兩者相輔相成。
關鍵詞:紙張繪畫
一、紙張發展的總體概述
公元前3世紀至公元3世紀,兩漢時期的造紙業成為新興獨立的手工業;公元3至6世紀,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整個造紙技術體系基本定型,具有一定的體系理論;在6至10世紀的隋唐五代時期,造紙技術體系在定型後,進入了發展的黃金時期,在深度、水平方向都有所發展,更重要的是走向了世界;在10至14世紀,宋元時期的造紙技術已趨於成熟;14至20世紀,明清時期的造紙術發展進入大成階段。時至今日,紙張在多方面的發展給人們帶來了不同領域的大量精美藝術作品。
二、秦漢時期的紙張與繪畫
如今能夠被檢驗的所有西漢古紙原料均為麻纖維。在西北地區出土的麻紙產自西漢時期的比較多,東漢時期的比較少。隨著封建統治制度的鞏固、社會的發展,社會經濟開始逐漸繁榮,推動紙張的發展。與此同時,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當時的人們更加注重繪畫的政治功能和倫理啟蒙作用。這個時期的繪畫結合了戰國時期不同的繪畫風格,形成了一個統一的時代風格。秦漢時期,畫面呈現出簡潔、直截了當的風格。這一時期的美術是以儒家思想為背景的禮教美術,也是以人生享樂為背景的神仙美術。由於這個時代的紙張技術剛剛起步,目前缺乏清晰的出土繪畫作品,但是值得慶幸的是,這個時代還有其他的藝術形式,如,畫像磚可以讓人們研究當時的藝術特色。無論是刻畫升仙神異題材的、具有神秘性的畫像磚,還是刻畫社會生活、具有現實性的畫像磚,其圖騰都體現漢代美術的時代特色。
三、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紙張與繪畫
在魏晉南北朝時期,麻紙在社會上開始普及,多種新原料被人們開發出來。同時,紙的用途不斷擴大,表現形式多樣,既被用於繪畫、書寫等藝術,又用被用於製作紙傘、風箏、剪紙等。在此期間,人們開始生產桑樹紙、牛皮紙和藤條紙;一些相對專業的製紙技術如施膠技術、簾床抄紙器等開始發展;一些地區開始採用澱粉糊的施膠技術;從秦漢時期流傳下來的表面塗布和染紙技術取得了巨大的進步。交融的政治、經濟、文化使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社會處於規無定則的狀態之中。魏晉南北朝的審美自覺直接體現在藝術的自覺上,藝術理論的獨立性是主流藝術意識的重要標誌。與此同時,我們也不能忽視藝術形上學的重要影響,這是中國藝術史上的聯合。顧愷之的《洛神賦圖》是這一時期的經典作品。《洛神賦》描繪了曹植路過洛水時與洛神之間的愛情故事,情節浪漫而細膩。在繪畫理論中,顧愷之清楚地指出,人物的遠近關係以位置的高度為標誌。以往的藝術史理論家指出顧愷之對「傳神」的理論貢獻,顧愷之對繪畫和筆的深刻理解以及「略」的轉變。具體來說,顧愷之在繪畫中基本上建立了對風格和魅力的追求,找到了它們與造型之間的聯繫規律。並創造了一種揭示這一規律的方法,並樹立了中國畫中「筆」的基本地位。對於現代人而言,需要品味的是顧愷之繪畫的形式,而不是教化的內容。
四、隋唐時期的紙張與繪畫
隋唐時期,全國根據各自地理區位的優勢,採用了不同的原材料製作紙張,皮紙、藤紙快速發展,竹紙在這一時期開始興起;同時,紙張的使用範圍進一步拓展,被應用於許多方面,如窗紙、紙屏、紙傘、紙風箏等。雕版印刷術在隋唐時期被發明並被普通運用,印刷品隨之出現,使人們的生活變得更加方便、簡潔。此外,造紙、施膠技術進一步革新,匹紙、硬黃紙也在這個時期被製造出來。唐代是中國畫史上的繁榮時代。不同地區的繪畫融為一體,形成了一種流行的新風格,「豐肥濃麗」的現實女性形象進入畫面,吳道子和張萱所代表的人物仕女畫準確、生動地描繪了豐腴的女性形象。花鳥畫的發展雖不像人物畫和山水畫那樣成熟,但在牛馬畫方面卻名家輩出,如韓滉、韋偃等。唐代中後期的繪畫,不僅完善了前期繪畫的風格,而且從另一方面開闢出了新的領域。以周昉為代表的肖像畫、宗教畫發展更為完整,王默等人的山水畫在繪畫手法和表達方式上也發生了變化。隋唐時期,由於紙張製作成本較高,造價昂貴,多為少數皇家貴族使用。這些貴族一般將紙用於抄寫經書和朝中重要文件,而不是用於繪畫。真正需要靠繪畫表達喜怒哀樂、描繪社會現象的文人墨客往往一紙難求。因此,這個時期的繪畫作品留存下來的大多是麻紙皮紙所呈現的藝術作品。韓滉的《五牛圖》是現存最古的紙本中國畫。根據歷史記載,韓滉在擔任宰相期間,非常重視農業的發展。他創作這幅作品可能是表達鼓勵農民努力耕種的寓意。此外,也有專家考證,韓滉的《五牛圖》具有深刻的內涵,他以勤勞、溫順的牛的形象比喻自己兄弟五人,表達內心忠君愛國的情感,滲透強烈的個人情懷。
五、宋元時期的紙張與繪畫
宋元時期,竹紙、稻麥草紙開始興起,這和全國大規模種植稻麥有關,同時,皮紙在這個時期得到全面發展;多種多樣的加工紙在社會上流通,紙本書、印刷品、紙幣等紙製品得到空前發展;越來越高效的製漿造紙技術出現。從多方面可以看出,宋元時期的造紙技術發展已趨向成熟。宋代的繪畫有兩大基本特徵:首先,現實主義和寫意的形式是相互對立和平等的;其次,完成了繪畫的「詩化」過程,確立了「詩人繪畫」的重要美學原則。「以抒情言志為特徵的寫意是中國傳統繪畫的精華和具體表現。」①這個時期的紙張大多用於印刷錢幣、包裝藥材,民間紙藝技術大多體現在日常生活、裝飾使用上,但不可否認的是,宋元時期出土的紙質畫作數量明顯增加。如:宋末元初畫家鄭思肖的《墨蘭圖》採用的是紙本墨筆,元代畫家錢選的《八花圖》是紙本設色,等等。
六、明清時期的紙張與繪畫
明清的造紙技術是一個集大成的時期。「明朝來自社會底層的開國皇帝朱元璋,深知衣實之需的重要性,因此在位期間一方面不斷推行桑、麻、棉、棗等經濟林木的種植」②,這意味著各類型的造紙資源得到高度發展。正因為紙張的大量需求,加工紙和機製紙應運而生。明朝中葉以前,宮廷畫繼承了兩宋的繪畫風格、理念,並使其重新繁榮;明中後期,文人水墨畫的風格被發掘並予以發展。明清時期的繪畫可以分為四個方面:其一是宮廷繪畫的復興;其二是文人畫的興盛和繪畫商業化的興起;其三是西洋繪畫的傳入;其四是繪畫主題上的多樣性。明清時期,繪畫的樣式變得越來越多,畫家開始有了自己的繪畫特色,擁有自己的藝術特色。如,唐寅的《黃茅渚小景圖卷》採用紙本墨筆,畫面中大面積的留白給人以廣闊的想像空間,可以清晰地看出畫家不服輸的硬筆氣勢。隨著西洋畫的傳入,國外的油畫布紙張也隨之傳入中國,這給中國的繪畫帶來了更多的可能。結語每個時期,由於不同的歷史背景、人文情懷、審美差異、功能需求,形成了一批具有時代特色的藝術作品,造紙技術的不斷發展為繪畫創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無論是從吸墨性還是上色難易程度看,畫家選擇紙張完成自己的作品都有特殊的情感、時代意義,「任何文化形態都與社會經濟存在密切的關係,需要有獨立的個性存在方式」。現代的畫家應賦予作品時代特色。
參考文獻:
[1]周楊靜,劉志峰.物質文化在包裝設計中的內涵傳達.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2014(3).
[2]潘吉星.中國造紙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3]潘吉星.中國造紙史話.商務印書館,1998.
[4]陳典,楊益民.紙為書用——論紙張大規模生產對早期書法藝術發展的影響.中國科技史雜誌,2017(3).
作者:王曄 孫琦 單位:南京林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