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立夏寓意好的14種傳統食物

2023年10月29日

- txt下載

今年的立夏節氣在5月5日,立夏到來時人們常常會吃一些傳統食物,因為它們寄託著祈福平安的願望。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立夏寓意好的12種傳統食物,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立夏節氣的含義是什麼
立,建始也;夏,假也,萬物至此皆已長大,故名立夏。
在天文學上,立夏表示即將告別春天,是夏天的開始。人們習慣上都把立夏當作是溫度明顯升高,炎暑將臨,雷雨增多,農作物進入旺季生長的一個重要節氣。
在天文學上,夏至是太陽的轉折點,這天過後它將走「回頭路」,陽光直射點開始向南移動,北半球白晝將會逐日減短。同時,夏至到來後,夜空星象也逐漸變成夏季星空。
24節氣立夏詳細解釋
立夏是二十四節氣中夏季的第一個節氣,表示孟夏時節的正式開始,太陽到達黃經45度時為立夏節氣。斗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立夏這個節氣在戰國末年(公元前239年)就已經確立了。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夏,四月節。立字解見春。夏,假也。物至此時皆假大也。」
在天文學上,立夏表示即將告別春天,是夏天的開始。人們習慣上都把立夏當作是溫度明顯升高,炎暑將臨,雷雨增多,農作物進入旺季生長的一個重要節氣。
實際上,若按氣候學的標準,5天日平均氣溫穩定升達22℃以上為夏季開始,「立夏」前後,中國只有福州到南嶺一線以南地區是真正的「綠樹濃陰夏日長,樓台倒影入池塘」的夏季.
而東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區這時則剛剛進入春季,全國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溫在18~20℃上下,正是「百般紅紫斗芳菲」的仲春和暮春季節。在黃河中下游地區,立夏時節的候溫同氣候學標準大致接近,而這一地區正是二十四節氣的起源地。
由此看來,二十四節氣把立夏節這天作為夏季的開始還是符合實際情況的。進入了五月,很多地方槐花也正開。立夏時節,萬物繁茂。
立夏寓意好的14種傳統食物
1、蛋
立夏吃蛋,不僅能經受「疰夏」考驗,還能帶來生活圓滿。立夏有吃蛋的習俗,能預防暑天常見的食慾缺乏、身倦肢軟、消瘦等苦夏症狀。雞蛋,性平,補氣虛,有安神、養心的功能。
2、立夏茶
為迎接立夏,我國江西一帶還有立夏飲茶的習俗,說是不飲立夏茶,會一夏苦難熬,在立夏的那一天,婦女們要聚集七家的茶葉,共同烹飲,說是立夏飲了七家茶,可以保證整個夏天不會犯困。
3、立夏羹
立夏日吃糯米粉拌鼠麴草做成的湯丸,名「立夏羹」。俗話說「吃了立夏羹,麻石踩成坑」,「立夏吃個團(音tuo),一腳跨過河」。立夏前後常有大風出現,名「龍王暴」。立夏日發東風,俗以為有水災,諺謂「立夏東風雨漣漣」。立夏日打雷,日後必多雷雨,諺謂「雷打立夏,三天來一下」。
4、君踏菜
寧波人立夏還有吃君踏菜的傳統,君踏菜是立夏前後上市的一種時令蔬菜,據說吃了君踏菜後夏天不會生痱子,皮膚會像君踏一樣光滑。
5、麥蠶
立夏節,上海郊縣農民取麥粉和糖製成寸許長的條狀食物,稱麥蠶,人們吃了,謂可免「疰夏」。用立夏時青嫩的草頭和入米粉,油煎成餅,叫做「攤粞」,為上海和浦東地區人民所喜食。還把糖梅子、酒釀、鹹蛋等作為當令食品,稱為時鮮,取以嘗口,稱嘗「三新」。
6、七家粥
浙東農村立夏有吃「七家粥」的風俗,就是務農人家左鄰右舍互相贈送豆、米,和以黃糖,煮成一鍋粥,叫「七家粥」,說是吃了這種粥,鄰里和睦,一心去夏耕夏種。
7、腳骨筍
立夏吃「腳骨筍」,是寧波特有的習俗。並不是菜市場現在在賣的所有筍都能用來做「腳骨筍」的,最好是野山筍或者烏筍。吃「腳骨筍」的重點在於形狀,煮之前將筍拍扁,切成4厘米左右的一段,形同腳骨,吃了才能「腳骨健健過」。
8、立夏飯
舊時立夏節,寧波鄉間用赤豆、黃豆、黑豆、青豆、綠豆等五色豆拌白粳米煮成「五色米飯」,稱之為立夏飯。現在寧波城鄉部分家庭依舊保留這種古風,只是立夏飯的料改成了另外五種食物:蠶豆、大豆、竹筍、芥菜,外加醬肉或鹹肉,叫五樣米飯。
9、面
我國北方多種植小麥,立夏正是小麥上場時節,因此北方大部分地區立夏時有製作與食用麵食的習俗,意在慶祝小麥豐收。立夏的麵食主要有夏餅、麵餅和春卷三種。
10、烏米飯
烏米飯取烏飯葉子(又名精青葉)擠汁浸糯米蒸飯而成。據說,立夏吃烏米飯,不會疰夏,能祛風敗毒,烏蚊子不敢叮咬。
11、黑米飯糕
黑米飯糕也是寧波傳統的立夏點心之一,是將烏樹葉搗爛泡水後,用烏樹葉汁泡糯米使其染色變黑,再將泡好的黑糯米加糖蒸熟後手工壓製成糯米糕,吃起來有一股淡淡的烏樹葉香味。
12、三鮮
立夏嘗三鮮又稱為「立夏吃三鮮」或「立夏見三新」。三鮮一般又分為「地三鮮」、「樹三鮮」和「水三鮮」。地三鮮即蠶豆、莧菜、黃瓜(一說是莧菜、蠶豆、蒜苗)。樹三鮮有櫻桃、枇杷、杏子(一說是青梅、杏子、櫻桃)。水三鮮即海螺、河豚、鰣魚(一說是鰣魚、鯧魚、黃魚)。
立夏以後飲食原則是「春夏養陽」,養陽重在養心,養心可多喝牛奶、多吃豆製品、雞肉、瘦肉等,既能補充營養,又起到強心的作用。平時多吃蔬菜、水果及粗糧,可增加纖維素、維生素B、C的供給,能起到預防動脈硬化的作用。
13、麥蠶
青麥蠶,也叫青麥團,是上海郊縣和江蘇啟東、海門一帶立夏節令食品。將還沒成熟的青麥穗揉碎,把帶殼的麥粒放入鍋里炒熟,去掉殼,放進石磨磨成粉,與糖一起製成寸長像一條條蠶寶寶的條狀食物,所以叫麥蠶。
14、光餅
福建閩東地區立夏這天要吃光餅。光餅是麵粉加少許鹽烘製而成的,但吃法又有些差異。周寧、福安等地是將光餅放入水中浸泡後做成菜肴,而福鼎、蕉城等地則是把光餅剖開,夾入炒熟的豆芽、韭菜、肉、糟菜等一起吃。
立夏三候
「初候螻蟈鳴」,螻蟈一也叫蛤蟆,是蛙的一種。這時節蛙類動物開始在田間、塘畔鳴叫覓食了。
「二候蚯蚓出」,由於地下溫度持續升高,蚯蚓由地下爬到地面呼吸新鮮空氣了。
「三候王瓜生」,王瓜也叫土瓜,這時已開始長大成熟了。清乾隆《新鄭一縣誌》載:「四月,王瓜初生摘售,以相送一謂之進鮮」。
《逸周書·時訊解》云:「立夏之日,螻蟈鳴。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即說這一節氣中首先可聽到蜊蜊(即:螻蟈)在田間的鳴叫聲(一說是蛙聲),接著大地上便可看到蚯蚓掘土,然後王瓜的蔓藤開始快速攀爬生長,描述的就是孟夏之初的物候景象。
明人《蓮生八戕》一書中寫有:「立夏之日,天地始交,萬物並秀。」這時夏收作物進入生長後期,冬小麥揚花灌漿,油菜接近成熟,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故農諺有「立夏看夏」之說。
水稻栽插以及其他春播作物的管理也進入了大忙季節。所以,我國古來很重視立夏節氣。據記載,周朝時,立夏這天,帝王要親率文武百官到郊外「迎夏」,並指令司徒等官去各地勉勵農民抓緊耕作。
立夏還是一個傳統的歲時禮俗節日,周代在立夏這一天,天子要率三公九卿和眾大夫,到城南郊外迎夏,並舉行祭祀先帝祝融的儀式。
漢代也沿承此俗,《後漢書·祭祀志》載:「立夏之日迎夏,於南郊,祭赤帝祝融,車旗服飾皆赤。」歌《朱明》,舞《雲翅之舞》。到宋代,禮儀更趨繁瑣。至明代始有「嘗新風俗」。清代《帝京歲時紀勝》載:「立夏取平時曝曬之米粉春芽,並用糖面煎作各色果疊,相互饋送。」
江浙一帶還有立夏吃花飯的習俗,也有叫「吃補食」的。民間習俗還有「立夏吃蛋,石頭都踩爛」,說立夏時吃雞蛋鴨蛋可以增強體質,還可以耐暑。有的立夏食筍,有的立夏喝酒,都是趕在節日這天,名曰「立夏見三新」,南方地區舊時逢立夏日,各家蒸新茶,並配以各種水果,饋贈親戚鄰居。
古人認為,立夏三個月(孟夏、仲夏、季夏)為農事繁忙的季節,故此時節又被稱做「三夏」。這時草木繁茂,生長旺盛,夏令季節病較多,往往有身倦肢軟、食少微熱的現象,有時還會暑熱傷氣。這種情況往往是因勞動強度大、氣溫偏高、休息不足所致,因此應該注意調整飲食,合理安排農業生產勞動時一間,適時補充水分,保證睡眠,適應夏天「長養」的要求,保護身心健康。

收藏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