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冬季上午警惕老人心梗

2023年08月07日

- txt下載

  天人合一形成「魔鬼時段」
  冬季、上午,是急性簡稱急性心梗發病的「魔鬼時段」。該病是臨床上最嚴重的之一,發病率、死亡率、致死率都很高。嚴重危害人民群眾健康。「脫貧致富三五年,一場大病回從前」,正是對急性心梗的真實寫照。
  仔細分析急性心梗的發病規律可以看到兩個顯著特點,二是一天之中上午多發。事實上,早在一百多年前,學者們就已觀察到急性心梗的季節性和時辰性規律了。
  近年來,安貞對580例急性心梗患者發現11月至次年的2月發病226例,占全年發病率的39%;在春、夏、秋三季的8個月中,60歲以上的患者月平均發病為23例,而冬季4個月的月平均發病為33例,冬季月平均發病例數比其他三季高43%。研究還發現,急性心梗發病與時辰有關,尤其是在60歲以上的老年人中更為明顯。早晨5時至6時,發病率最低;7時至8時,是5時至6時的2倍;8時至9時是5時至6時的3.1倍。這與美國學者約40%的急性心梗發生在上午這個「魔鬼時段」基本一致。
  造成這種季節和時辰發病規律的原因,簡單地說就是天人合一在人體生理活動中的反映。天氣寒冷,使人體交感神經興奮、小血管收縮、血壓升高、心率加快,並使纖維蛋白原增加、纖溶活性下降而處於高凝低溶狀態,同時使血小板聚集性增高、血液黏度增加易於形成動脈血栓。在清晨,由於生物鐘效應,隨著太陽升起大腦思維開始活躍,交感神經張力增高,血中腎上腺素、兒茶酚胺及皮質激素濃度升高,會使冠狀動脈收縮、心肌供血量降低,還會使心跳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
  心臟之外的「信號」易被忽視
  典型的急性心梗會引起大多數人的警覺,但日常生活中有四種急性心梗患者並不表現為胸骨後或心前區急性而劇烈的疼痛,容易被人們忽視。
  一是有約30%的急性心梗患者出現消化道,表現為腹部脹氣、、、噁心、嘔吐、,常被認為消化不良、。患者腹痛劇烈時,常就診於,貽誤治療。發生上述症狀的原因為,心臟病變刺激迷走神經,或病變在心臟下壁,或合併腸系膜動脈供血不足,而引起胃腸道反應。
  二是患者主要為呼吸道症狀,多數表現為咳嗽、氣喘;有的只感覺胸悶、憋氣,或自認為氣不夠用。如果患者原有,易誤診為肺心病。症狀發生機制為,急性心梗時,心肌收縮力下降、心排血量下降,造成肺部淤血,易並發支氣管感染。
  三是患者出現精神神經症狀、一側肢體、意識不清、抽搐等,易與急性腦血管病混淆;有的患者表現為除胸骨後疼痛外,還有咽、下頜、頸、肩、枕部、前額、腰部的疼痛。症狀發生機制為急性心梗時,心血排出量急劇下降,導致腦供血不足,尤其是原有腦的老年人,更易發生腦循環障礙;另外,急性心梗時,酸性代謝產物刺激交感神經傳入纖維產生痛覺,並可向頸、胸脊神經支配的任何部位放射。因此,切不可將上述疼痛及不適當作咽炎、牙病、、肩周炎、血管性而疏忽大意。
  當老年人出現以上疼痛及不適且伴有心慌、出汗時,應及時就診做、測定血清酶,爭取早診斷、早治療。
  急性心梗,心臟何以不「報警」?
  在者中,以合併急性心梗患者為多。但在臨床上有不少患者發病前,耽誤了就診而導致死亡。人們會問「要死要活「嗎,為何有人卻無此症狀呢?
  心臟是一個有疼痛感覺的器官,但為什麼會出了問題而不發「信號」呢?現代醫學研究表明,這是因為心臟疼痛警報系統失靈造成的。這種情況多見於:
  一是心臟病變部位不同,對疼痛敏感不一樣。如果病變在右冠狀動脈,則對疼痛不甚敏感;有的是後壁心肌梗死,也可能不出現疼痛;有的心內膜下心肌損害,無疼痛感覺。
  二是個體差異對疼痛敏感不一樣。例如,老年人對疼痛敏感性差,主要是全身各器官、系統老化,所以感覺遲鈍、對疼痛敏感性降低;加上有腦萎縮或痴呆,導致語言表達能力下降,說不出個所以然,就掩蓋了病情。
  三是無痛性心梗。這類急性心梗多見於病合併冠心病的老年患者,由於糖尿病引起的冠狀動脈病變往往累及多級血管,可從冠狀動脈主幹直到微小動脈,而一般冠心病的病變主要在冠狀動脈主幹或大的分支,較少累及小動脈或微動脈。這種急性心梗因病變範圍廣,心肌缺血、損傷和壞死較一般患者嚴重得多,加上糖尿病患者常有周圍神經病變,其植物神經功能受損、感覺神經受累,便會使痛覺變得遲鈍,甚至沒有痛覺。
  四是與情緒改變有關,如過度緊張、等,可使患者對疼痛的敏感性下降,變得遲鈍。
  值得警惕的是,無痛性心梗比一般心梗嚴重得多,有的患者發病開始就出現、,甚至突然猝死。所以,對無痛性心梗更不能掉以輕心。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