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民族理論2000字論文

2023年10月08日

- txt下載

篇一:民族理論論文
《民族理論與民族政策》
論文題目:
學生姓名:
學生學號:
院系專業:
所在年級:
任課教師:
完成日期:
論中國各民族團結的現狀
內容提要 我國是個社會主義國家,更是有著56個民族的多民族國家,民族問題是馬克思民族理論的一個重要觀點,對解決我國的民族問題具有重大的作用,而我國又非常注重對民族關係的處理,我國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係的基本內容和基本特徵是民族平等、民族團結、民
族互助和民族和諧。
關鍵詞 民族關係、民族矛盾、民族團結、社會主義的發展
我國是一個民族國家,有五十六個民族組成。因此,處理好各民族間的關係在我國顯得更加重要。民族關係屬於社會關係範疇,是指各民族之間在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方面的相互關係及其表現。它是建立在一定的社會經濟基礎之上,並受社會政治制度制約的一種特殊的社會關係。歷史發展表明,各民族在政治、經濟、文化方面的長期密切聯繫,頻繁交往,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共求發展成為中國歷史上民族關係發展的主流。中華人民共和國的
建立,開闢了各民族平等、團結、互助的新時代。
民族問題是在民族的活動、交往過程中發生的複雜的社會矛盾問題。由於引發民族問題的歷史時代和具體的社會條件等的作用,民族問題總是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發展變化的,在不
同的歷史時期有著不同的內容。
隨著改革開放的逐步深化和全黨工作中心的轉移, 經濟建設成為我國時代的主題,民族問題的主要內容也相應地發生了變化。從現階段來看,我國民族問題主要表現在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要求更快地發展經濟文化的問題上。這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在民族問題上的反映。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政府,積極地幫助少數民族和少數民族地區發展經濟文化建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人們的生活水平明顯改善。但由於我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生產力發展程度不平衡,尤其是民族地區與內地和沿海等漢族地區在經濟和文化等方面存在著一定的差距,並且由於種種原因,彼此間的差距還呈拉大的趨勢。這種狀況的存在,儘管主要是由於歷史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但如果聽任差距長期存在下去,勢必會影響社會安定和民族團結。因此,干方百計地增加對少數民族的扶持和幫助,不斷提高少數民族的自強自立觀念和能力,加速發展少數民族地區經濟文化事業,逐步縮小發展差距,已經成為我
國現代化建設必須解決的一個戰略問題,也是解決我國民族問題的重要途徑。
我國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係的基本內容和基本特徵是民族平等、民族團結、民族互助和民族和諧。其中,民族團結是指:「各民族在社會生活和交往中的和睦相處,同舟共濟,患難與共,攜手並進的關係。」只有民族團結,才能真正實現民族平等,從而促進民族互助,
最終達到多民族共同繁榮的目的。
為了保障民族平等,加強民族團結,中國憲法規定:要反對大民族主義,主要是大漢族主義,也要反對地方民族主義。同時,國家還在全體公民中廣泛開展各民族大團結思想的宣傳和教育。前國家主席江澤民同志在一次會議上也提出,要讓全體牢固樹立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各少數民族相互離不開的思想。「在文藝作品、影視作品、新聞報道、學術研究中都大力倡導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反對民族壓迫和民族歧視,特別是反對大民族主義。為了防止和杜絕意識形態領域的大民族主義和不平等現象的出現,有關部門還專門就嚴禁在新聞出版和文藝作品中出現損害民族團結內容等事項作出了規定。自80年代以來,中國政府及有關部門多次舉行民族團結進步表彰活動,對維護各民族平等,促進各民族和睦
相處和共同進步繁榮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通過開展民族團結進步表彰活動,以弘揚正氣,激勵先進,使民族團結成為強大的社會輿論和良好的社會風尚,進一步推動了團結
事業的發展。」
由於我國人口眾多,少數民族多樣化以及民族問題的複雜性,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我國有五個自治區,它們是:內蒙古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廣西壯族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西藏自治區。在這些自治區中,都存在著多民族雜居的現象。所以,為了促進這些民族相互學習,相互幫助,共同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繁榮發展民族地區的經濟和文化,處
理好自治區內的民族團結問題顯得尤為重要。
建國以後,中國千百年來的壓迫制度,是內蒙古的蒙古族以及其他民族實現了真正的民族解
放,開始了蒙、漢等民族平等、團結、友好合作的新時代。
「蒙古統一的民族區域自治的實現,徹底消除了歷史上由於反動統治階級推行的民族壓迫政策和分割統治而造成的蒙漢各民族人們之間的矛盾、隔閡,為增強民族團結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內蒙古境內的蒙漢各族人民,在自治區黨委和人民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在建設社會主義祖國的偉大事業中,互相幫助,密切合作,結束了「旗縣並存,蒙漢分治」,實行了土地改革,並且走上了農業合作化的道路。此外,區內還定期召開全區的民族團結表彰大會。現在,內蒙古各民族人民已經形成了民族平等、親密團結、友愛互助、共同發展的社會主義
新型民族關係.
歷史上民族間的友好合作,頻繁交流,為西藏的民族團結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新中國成立後,西藏藏漢、藏回等民族關係在互動中相互認同,民族團結有了更大的發展。在西藏自治區成立以後,湧現出了許多可歌可泣的民族團結模範人物和動人事跡,而且各族人民尤
其事藏漢、藏回等民族通婚日趨頻繁。
民族問題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社會總問題中具有相應不同的內容和任務,在各個不同的歷史時期,民族問題都是當時所處的特定歷史階段不同的社會總問題的一部分。在奴隸及封建社會時期,民族問題的本質是統治民族會強大民族對被統治民族或弱小民族的壓迫、剝削、掠奪和同化,即二者間的鬥爭及反抗。在資產階級革命時期,民族問題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總問題的一部分。隨著資產階級和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取得完全勝利,及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運動和民族運動的發展反對封建專制,反對封建割據等。在無產階級革命時期,民族問題是無產階級革命的總問題的一部分。社會發展到現在,即在社會主義時期民族問題是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總問題的一部分。廢除以往的民族壓迫制度,確立起新型的社會主義制度,實現各民族平等的社會主義國家,面臨著如何加快發展少數民族的經濟和文化事業,消除各民族間事實上的不平等,實現共同發展繁榮的問題。這是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主要民族問題。
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的巨大發展造就了我國民族團結、國家穩定的堅實基礎,但社會主義時期的民族問題仍將長期存在的現象也必須高度重視。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國際形勢的變化和國內改革開放事業的深入發展,我國的民族問題又突出地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因發展基礎薄弱,少數民族地區與東部發達地區的發展差距不斷拉大;二是在經濟建設中出現各種經濟利益上的矛盾和糾紛;三是隨著市場經濟的推進,各民族之間的交往機會增多,由此引發的文化習俗方面的糾紛也隨之增多;四是民族問題和宗教問題常常交織在一起,因宗教問題處理不當而導致的民族矛盾不時出現;五是極少數國內的民族分裂主義分子和境外敵對勢力相勾結,危害國家的穩定和民族團結。對這些新形勢下的民族問題,我們
黨不迴避,不否認,實事求是地對待,扎紮實實地解決。關於發展差距拉大問題,鄧小平在1990年就講到:「沿海如何幫助內地,這是一個大問題。??社會主義最大的優越性就是共同富裕,這是體現社會主義本質的一個東西。如果搞兩極分化,情況就不同了,民族矛盾、區域間矛盾、階級矛盾都會發展,相應地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也會發展,就可能出亂子。」江澤民等中央領導同志也多次談到,要重視社會經濟發展中的區域協調問題,對少數民族地區、革命老區和貧困地區要採取必要措施、作出專門的安排。黨的十四屆五中全會作出了加速中西部經濟發展,逐步縮小發展差距的決定,並在「九五」期間採取了中央財政轉移支付,優先安排資源開發和基礎設施建設,鼓勵到中西部地區投資和調整資源性產品價格等措施,在世紀之交又正式作出了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決定。這些措施和決定,尤其是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為民族地區進一步發展,繼而縮小和發達地區的差距已經產生了和正在產生著積極的影響。關於新形勢下民族關係方面出現的問題,我們黨始終認為,在民族平等的基礎上維護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是各民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之所在。我們黨始終注重嚴格區分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認識到民族和宗教問題中的矛盾,大量的是屬於人們內部矛盾。即使出現一些亂子,也始終立足於信任、爭取和團結最大多數的群眾。對於破壞民族關係和社會穩定的突發性事件,則及時採取措施,將其消弭在萌芽狀態,而對於各民族中的違法犯罪分子,尤其是民族分裂主義分子和國內外敵對勢力的滲透破壞,則堅決依法予以打擊。針對改革開放以來因經濟利益和文化習俗方面出現的問題,中央和國家有關部門曾多次發出通知和作出 規定,要求商業和宣傳等部門注意民族政策,嚴禁有損少數民族文化風俗的行為發生。國務
院、國家民委和各級地方民族團結表彰活動也對民族團結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百年風雨,萬事滄桑,當今中國民族關係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已經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國的民族政策和各種相關的制度正在逐步完善,以後,我們更要重視民族問題,加強民族團結,運用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結合中國的民族問題實際,爭取使本國的民族問題得
到更進一步的解決。
參考文獻
[1]布赫等.民族理論與民族政策.呼和浩特:內蒙古大學出版,2002-7
[2]徐傑舜等.中國民族團結考察報告.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12
[3]丁龍召、李晶,《民族理論與民族政策》 內蒙古:內蒙古大學出版社 2009
篇二:民族理論論文
《民族理論與民族政策》課程論文
姓 名 李婧
所在學院化學化工學院
專業班級 化學基地2013級
學 號 0131122437
任課教師 趙麗華
日 期 2014年6月4日
得 分
尊重我國少數民族風俗習慣的保持和改革
摘要: 尊重少數民族風俗習慣是黨和政府民族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黨在民族工作的一
個優良傳統,也是建黨、建國以來做好民族工作的一條成功的經驗。在當前國內外形勢下,把黨的少數民族風俗習慣的政策繼續宣傳好、執行好,對進一步加強我區民族團結,維護祖國的統一,反對民族分裂,各兄弟民族人民同心同德、共同奮鬥,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偉大祖國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尊重少數民族風俗習慣 保持 改革
一、 我國少數民族風俗習慣的基本情況
(一)民族風俗習慣簡介
民族風俗習慣是指各民族在生產、飲食、起居、服飾、娛樂、節慶禮儀、婚姻、喪葬民族風俗習慣是隨著民族的形成、發展而逐漸形成和演化的。它是各民族政治、經濟、文化生活的反映。它體現了民族的歷史傳統和心理感情,是民族心理素質的重要表現形式。民族風俗習慣在特定的社會文化區域內是歷代人們共同遵守的行為模式或規範。 而風俗則對社會成員有一種非常強烈的行為制約作用。一定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是民族風俗習慣產生的基礎。我國地廣物博,各族人民所處的自然環境、經濟特點、歷史傳統、宗教信仰、生產生活條件和生產發展不盡相同。廣袤的大地養育了我國56個民族,而且各民族都有著其獨具特色的風俗習慣。我們社會主義的民族大家庭因這眾多而美麗民族而無限多彩。 ①
(二)各民族風俗習慣簡述
1.飲食
在我國少數民族中,從事農業生產的占大多數,他們雖然都以糧食作物為主食,但飲食習慣不盡相同。北方的朝鮮族、回族,新疆的維吾爾族和南方大部分民族主要食用粳米,而傣、侗和水族等嗜食糯米。新疆維吾爾族的烤羊肉串、朝鮮族的冷麵和回族的炸饊子,也都各具特色。壯族人喜歡吃腌制的酸食,以生魚片為佳肴。
2.婚喪
反映在戀愛婚喪方面,如深受男女青年喜歡的哈薩克族的「姑娘追」和布依族的對歌「丟花包」,回族實行的無棺土葬和藏族實行火、水、天葬。這些習俗的形成受宗教信仰和傳統習慣的影響,有著複雜的社會和歷史原因。我國民族風俗多種多樣,民族文化異彩紛呈。
3. 節慶及娛樂
各民族都有自己豐富多彩的傳統節日和喜聞樂見的娛樂活動。其中有按本民族曆法計算的新年,如苗族的「吃新年」;有歡慶豐收的佳節,如藏族的「望果節」、鄂溫克族的「米闊① 《民族理論與民族政策》,內蒙古大學出版社,2012年8月第2版,第178頁。
魯」節;有紀念民族英雄的節日,如「端午節」;還有宗教節日,如信仰伊斯蘭教民族的「宰牲節」、「開齋節」和「聖紀節」。又如蒙古族的「那達慕」大會。
4.建築
朝鮮族的房屋屋頂由四個斜面構成。山區苗族的住宅建築大多是「吊腳樓」。侗族住房一般用杉樹建造木樓。哈尼人的房屋多為土牆草頂樓房。傣族住房是干欄式建築,西雙版納、德宏瑞麗一帶的竹樓別具風格。蒙古族居住在圓形的蒙古包中。哈薩克人春、夏、秋住圓形氈房,冬季住平頂土房。我國少數民族由於居住地區的自然環境、氣候條件和可取用的原料,以及所從事的經濟生活的不同,其建築風格都各具特色。
5.宗教信仰
回族人民大多信仰伊斯蘭教,在我國也稱回教。壯族人信仰多神,除祭祀祖先外,最早還膜拜巨石、高山、土地和龍蛇等。哈尼人大多信奉多神崇拜和祖先崇拜,以「龍樹」為保護神。傣族信奉佛教,過去西雙版納未成年的男子幾乎都要過一段僧侶生活,識字念經,才能還俗回家。藏族人信奉喇嘛教,即藏傳佛教。
6.民族禁忌
回族忌食豬肉、動物的血和自死的物。蒙古人忌諱別人騎著馬在蒙古包門口下馬和騎馬闖進羊群,忌諱手持馬鞭進入氈房。藏族人忌食魚、蝦、騾、馬、驢、狗肉。苗族人忌諱吃狗肉,禁止殺狗、打狗。黎族禁忌為人們不得戴草笠進屋,不得在屋內吹口哨,不得在屋內扛鋤頭。滿族忌諱吃狗肉,不戴狗皮帽子。在滿族家中做客,不能隨便坐西炕。不同的少數民族有著他們不同的禁忌,我們需要尊重他們的風俗習慣。
二、 民族風俗習慣的社會功能與作用
民族風俗習慣形成經過了一個漫長歷史時期,也經過了一個由簡到繁、從野蠻到文明的歷史發展過程。其形成與民族人民居住地區的自然環境、地理條件和氣候關係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而居住地區的經濟條件、其經濟發展依靠及經濟發展狀況影響力民族風俗習慣的發展形成及繼承。民族風俗習慣有著它無法取代的社會功能與作用。首先是它的教化功能:個美國學者本尼迪克特(R.F.Benedict)曾這樣描述風俗在個體社會化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個人生活歷史首先是適應由他的社區代代相傳下來的生活模式和標準。從他出生之時起,他生於其中的風俗就在塑造著他的經驗與行為。到他能說話時,他就成了自己文化的小小創造物,而當他長大成人並能參加與這種文化的活動時,其文化的習慣就是他的習慣,其文化的信仰
就是他的信仰,其文化的不可能性亦就是他的不可能性。」 因而我們可以看出社會比人先存在先產生。民俗是一種文化現象,而人則是文化的產物。人一定會生活在民俗中,就像魚生活在水中一樣,一刻都不能夠分離。其次是它的規範功能 ,民俗對社會群體中每個成員的行為方式所具有的約束作用。民俗是起源最早的一種社會規範。它對人們行為規範的約束較法律與道德來說最為廣泛。還有它的維繫功能,民俗能夠使群體內所有成員保持向心力與凝聚力。民俗能維繫社會穩定,能夠給人心理上形成其對團體的認同。所以,民俗也是人們認同自己所屬集團的標識。它具有獨特的調節功能:民俗能夠調劑人類社會生活和心理本能。 世界上任何一個民族的節日、遊戲、文藝、體育的民俗都具有對人類生活的調節的作用。民俗還能使人們的情緒得到發泄,恩格斯在談到德國的民間故事書時曾說:「民間故事使一個農民作完艱苦的日間勞動,在晚上拖著疲乏的身子回來的時候,得到快樂、振奮和慰籍,使他忘卻自己的勞累,把他的貧瘠的田地變為馥郁的花園。」可見民俗的力量大而廣,它的社會功能及作用非常之大。 ③②
三、 貫徹落實黨和國家對少數民族風俗習慣的政策
在1938年毛澤東同志在黨的六屆六中全會上所做的報告中提出:「尊重各少數民族的文化、宗教、習慣禁止任何對他們帶侮辱性與輕視性言語、文字與行動」1945年毛澤東同志在《論聯合政府》中指出:「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應該被尊重」 ⑤④
(一)1979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批轉的國家民委黨組《關於做好雜居、散居少數民族工作的報告》中,對尊重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作出了具體的規定
(1)尊重少數民族習慣,是關係民族平等團結的大事。我國憲法規定,各民族「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風俗習慣的自由」。對風俗習慣的改革,必須尊重本民族大多數群眾的意願,堅持自願原則,不得用任何行政命令或者其他辦法強迫改革。
(2)商業部門要認真做好城鎮中禁豬少數民族的肉食和其他副食品的供應工作。要積極擴大貨源,在市場供應上要儘可能滿足這些民族的需要,保證對這些民族的肉食和食油的供應量,并力爭在可能的條件下,逐步有所增加。各地要根據方便群眾的原則,增加供應網點和人員。凡供應禁豬民族的肉食、糕點等,加工、儲運、銷售所需的工具、容器、車子、倉庫等,都②


⑤鍾敬文主編.《民俗學概論》.上海文藝出版社,1998 鍾敬文主編.《民俗學概論》.上海文藝出版社,1998 中共中央統戰部編:《民族問題文獻彙編》,中央黨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595頁 中共中央統戰部編:《民族問題文獻彙編》,中央黨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743頁
應與供應漢民的食品分開。在為少數民族生活服務的單位,要配備本民族的職工和領導幹部。同時要教育在這些單位工作的漢族職工,認真尊重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
(3)少數民族的節日,應該受到尊重。民族節日放假辦法,按國務院規定執行。對有的民族節日的油、面等供應,可繼續實行。
(4)回族等禁豬的少數民族職工較多的機關、學校、企事業單位,應設清真食堂或清真伙食,人數較少的可以幾個單位聯合舉辦。對沒有清真食堂或清真伙食,又不能回家吃飯的禁豬民族的職工,應按規定發給伙食補助。
(5)為了方便群眾,在城市和回族等禁豬民族來往較多的交通要道、飯店、旅館、醫院、列車等,應設清真食堂或清真伙食。
(6)回族群眾實行土葬的習慣應當受到尊重,決不能強迫火葬。有些地區採取土葬深埋,不顯著留墳頭的作法,群眾比較容易接受,可以按民政部和國家民委的通告認真推行。有條件的地方,可以劃出一定地段作為這些民族的公墓。回族等民族較多的城市,要設立為這些民族服務的殯葬服務處。
要做好少數民族特需商品的生產和供應工作。為照顧少數民族長期歷史形成的生活習慣,如回族的吃牛、羊肉,朝鮮族的吃大米(商業部都有規定),蒙古族的吃炒米,藏族的吃糌粑等,要認真安排好這些商品的生產調撥和供應。
(二)1989年5月12日交通部運輸管理司《關於做好對信奉伊斯蘭教各少數民族旅客伙食供應的通知》的主要內容
(1)各運輸企業的領導應重視對少數民族旅客乘船的接待工作,教育職工尊重少數民族的宗教信仰和生活習慣,切實做好信奉伊斯蘭教各少數民族旅客的餐食供應,在條件允許的範圍內,儘量滿足他們的特殊需要。
(2)沿海和長江各幹線客輪餐廳,應配備清真餐具,選擇適當的餐料,製做適合信奉伊斯蘭教各少數民族旅客的飯菜供應。信奉伊斯蘭教各少數民族旅客需要就餐,可主動與餐廳聯繫,以便準備供應。如少數民族旅客人數較多集中乘船時,其就餐時間可同漢族旅客錯開,單獨供應。
(3)各地交通部門要積極開展客船、車站和客運碼頭的旅客食品、副食品供應業務,增加品種;提高質量,並增加無油或素油食品,以適於信奉伊斯蘭教各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