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中秋節傳統民風的作文

2023年11月02日

- txt下載

唐代時中秋風俗在我國北方地區已流行。中秋節成為官方認定的全國性節日,大約是在唐代。《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這裡給大家分享一些關於中秋節傳統民風的作文,供大家參考。
中秋節傳統民風的作文1
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中秋佳節,人們最主要的活動是賞月和吃月餅了。
在中秋節,我國自古就有賞月的習俗,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李子、葡萄等時令水果,一家人依次祭拜。
中秋有吃月餅的習俗,俗話說:「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以餅之圓兆人之常生,用月餅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都成為天下人們的心愿,月餅還被用來當做禮品送親贈友,聯絡感情。
中秋節的傳說是非常豐富的,如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之類的神話故事流傳甚廣。
中秋節傳統民風的作文2
種類繁多的民間習俗,千百年來一直充實在我們的日常生活里。不知不覺,中秋節又來到了我們身邊。在這個節日裡,我感受到濃濃的節日氣氛和親人的血脈之情。也感受到傳統的節日習俗,對我們生活的意義。
吃月餅
中秋節,是個團圓的日子,在外地的親人都儘可能地趕回家,和親人團聚在一起。中秋節有吃月餅的習俗,爸爸媽媽買來了月餅。到了夜晚,月光潑灑下來,把院子照的亮如白晝。我們在院子裡放了一張小桌子,桌子上擺滿了各式鮮香的水果、糕點,當然了,今晚的主角――月餅,絕對不可缺少的,高高地摞在桌子中央。
賞明月
中秋節的月亮像水洗了一樣,不但特別明亮,還水汪汪的。一家人坐在院子裡,一邊觀賞著月亮,一邊品嘗月餅,一邊聊著天,感受節日給我們帶來的這份恬靜。我仔細揣摩著月亮,它時而像個害羞的小姑娘,低頭不語。時而像個頑皮的孩子,躲進雲彩後面。時而不聲不響地看著我,讓我有些不敢直視它。品種繁多的月餅固然好吃,而我不知道為什麼非要中秋節吃呢?這也許是一種民間習俗吧。
民俗也好,習慣也好,都來自著於家族的血脈之緣,包含著家人們濃郁的團聚之情;傳統節日習俗之中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都是值得我們繼承的。它不但能凝聚民族精神,提高民族凝聚力。還能化解人們之間的矛盾,促進社會和諧的意義。
中秋節傳統民風的作文3
上海中秋節風俗,有祭月和燒香斗等。祭月時,當月亮升起,於露天設案,供以月餅、瓜果、毛豆、芋艿和藕等食物,還供有執著搗藥杵站立的玉兔月宮符畫。舊以月屬陰,祭月時由婦女先拜,男子後拜,也有說是「男人不拜月」的,祭月完畢,一家吃團圓酒、賞月飯等。
婦女回娘家暫住的,中秋夜必須返回夫家,因為這是團圓節的緣故。中秋夜出遊賞月,上海人叫做「走月亮」。婦女們結伴夜遊,稱為「踏月」。上海小東門外的陸家石橋,橋下面水中蕩漾的皎月倒影,與天空中的皓月形成美妙對照。因此中秋夜遊人如織,爭相觀賞。這「石樑夜月」在上海很有名氣,被稱作「滬城八景」之一。
上海民間還有燒香斗的風俗。所謂香斗,也有稱為斗香的,是由紙紮店製作的,形狀四方,上大下小,大的四周各寬約有二尺多。香斗四周糊著紗絹,繪有月宮樓台亭閣等圖畫,也有的香斗用線香編繞而成,斗中插有紙紮的龍門魁星以及彩色旗旌等裝飾。上海中秋節燒香斗的場面,向以南園為最盛。此外,城裡城外許多大橋的橋堍都點燃有特製的大型香斗。
中秋節傳統民風的作文4
我國地域遼闊,人口眾多,風俗各異,中秋節的習俗則多種多樣,並且帶有濃厚的地方特色。
在福建浦城,女子過中秋節時要穿行南浦橋,以求長壽。在建寧,中秋之夜以掛燈為向月宮求子的吉兆。上杭縣人過中秋,兒女多在拜月時請月宮嫦娥。金門人中秋拜月之前要先拜天公。
廣東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主要是婦女和小孩,且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習俗。晚上,皓月初升,婦女們便在院子裡設案,桌上擺滿佳果和餅食,銀燭高燃,香煙繚繞,然後拜月。
中秋之夜燒塔,在一些地方也很盛行。塔高約1至3公尺,多用碎瓦片砌成,頂端留一個塔口,供投放燃料之用。中秋晚上便點火燃燒,燃料有木、竹、穀殼等,火焰熊熊,極為壯觀。
還有一些地方形成了很多特殊的中秋習俗。除了賞月、祭月、吃月餅外,還有香港的舞火龍、安徽的堆寶塔、廣州的樹中秋、晉江的燒塔仔、蘇州石湖看串月、傣族的拜月、苗族的跳月、侗族的偷月亮菜、高山族的托球舞等。
如今中秋習俗,遠不如舊時盛行,祭月拜月活動已經淡化,取而代之的是多彩多姿的群眾賞月遊樂活動,唯獨吃月餅,仍很盛行,把酒問明月,慶賀美好生活,為遠方的親人祝福,「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中秋節傳統民風的作文5
八月十五正是那中秋節,正是那一年最快樂,也是涼爽的一天了,一年辛苦勞動結出的果實,最後終於可以品嘗果實的甜美,歡度佳節。從而形成我國豐富多彩的中秋飲食風俗。
吃月餅
「中秋佳節吃月餅,」這是我國流傳已久的傳統,每當風清月朗,桂花鑽入人心之際,家家吃月餅,賞月亮,團團圓圓,和和美美,別有一番滋味。我記得蘇東坡的詩句中就有:「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的詩句。到了元朝末年,月餅已成為中秋節的美味糕點。有的地方過中秋節,比如江南過中秋就有點與眾不同,比如有錢人家吃月餅,貧苦人家吃南瓜的風俗。
吃南瓜
「八月半吃南瓜」的風俗是怎樣來的呢?傳說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姑娘名叫黃花,黃花美麗,善良,聰明。由於那年大旱,黃花的父母年老多病,經常躺在床上,後來,黃花在南山的草叢裡發現了兩個扁圓的野瓜,於是就把他帶回家,煮給父母吃,沒想到這瓜香噴噴,甜津津的,兩位老人吃了後食慾大增,慢慢的病就好了。黃花把瓜種子種在地里,後來長出許多瓜來,因為他是從南山采來的,所以叫南瓜。從此每年八月十五,江南就流傳著吃南瓜的習俗。
飲桂花酒
每逢中秋之夜,人們看著月中桂花,聞著一陣陣的桂香,喝上一杯桂花酒,全家人坐在一起甜甜蜜蜜,和和美美,歡聚一堂,以成為節日的一種享受。

收藏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