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精選文明禮儀的演講稿範文合集9篇

2023年11月03日

- txt下載

精選文明禮儀的演講稿範文合集9篇
  演講稿的內容要根據具體情境、具體場合來確定,要求情感真實,尊重觀眾。在當下社會,用到演講稿的地方越來越多,你所見過的演講稿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文明禮儀的演講稿9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文明禮儀的演講稿 篇1


敬愛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這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文明與我們同在。
  如果你失去了這天,你不算失敗,因為明天會再來。如果你失去了金錢,你不算失敗,因為人生的價值不在錢袋。
  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是徹徹底底的失敗,因為你已經失去了做人的真諦。
  文明,不僅僅是個人素質、教養的體現,也是個人道德和社會公德的體現。文明作為具有5000年文明史的「禮儀之邦」,講文明、用禮儀,也是弘揚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徑。
  文明,好大的一個詞,許多人都只把它掛在嘴邊,卻忘了用行動來詮釋;文明,好簡單的一個詞,一句話,一個舉動、一個態度都是文明的表現;文明,好神聖的一個詞,它拉近你我的距離,使我們彼此能夠用心溝通;文明,屬於文明每一個人的詞,從小我們就在心裡埋下文明的種子,用心靈去灌溉,它感動著我們的感動,見證著我們的成長。
  文明,不僅僅僅只是一個詞,也是一種行為,更是一種精神。它並不偉大,因為我們人人都能做到;但它也並不平凡,因為它並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夠做到的。它需要我們用心,完完整整的心,把它完完全全地裝起來,時時刻刻與文明成為一體。此刻,我們正處於人生成長中最關鍵的時期,如果我們不在此時抓好自身道德素質的培養,那我們即使擁有了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於人於己於社會又有何用呢所以,我們就應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一個懂文明,有文明的謙謙君子,文明,它就是我們素質的前沿,擁有文明,那我們就擁有了世界上最為寶貴的精神財富。
  然而,生活中,我們隨處能夠看見這樣不和諧的情景:在校時彬彬有禮的學生,一出校門卻罵聲不斷;著裝時髦的雅士,扔起垃圾也格外的瀟洒;進來時乾乾淨淨的會場,散會時卻髒亂不堪;紅綠燈下有序的車隊,轉眼就堵死在它巷……每當我看到這些情形時,我總是覺得這些人嚴重影響了一個地方的形象,影響了個人的、群眾的、甚至國家的尊嚴。也許有的同學會為自己辯護:「區區小事,何足掛齒」難道這真的是區區小事嗎有這種思想的同學,我想告訴你們:「你們完全錯了。」
  劉備曾說過:「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老子也說:「天下大事,必作於細;天下難事,必做於易。」細節決定成敗,我們只有嚴格要求自己,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學會尊重自己,尊重他人,才能有正確的道德選取於正確的道德行為,也才有可能成為真正合格的中學生。
  同學們,青春的歲月一晃而過,讓我們在陽光下理解洗禮,在風雨里迎接磨練,在正氣中健康成長,成為一個合格的中學生,成為一個能擔當明天重任的有職責感的中學生吧!擁有文明,我們的生活才會更加健康;擁有文明,我們的國家才會更加強大!願文明與我們同在,願我們的明天更加精彩!謝謝大家!

文明禮儀的演講稿 篇2


  同學們,當你每天在校園裡的時候,你是否注意到自己的儀表呢?幾十年前,我國的教育家、天津南開大學校長張伯苓先生就曾在該校的一面大立鏡上方懸掛一幅「鏡箴」,告誡每個學生都要注意自己的儀表美。「鏡箴」上寫著:「面必凈,發必理,衣必整,鈕必扣,頭容正,肩容平,胸容寬,背容直,氣象勿做勿怠,顏色宜和宜靜宜莊。」作為中學生,我們必須明白自己的儀表要符合學校的氣氛和學生的身份,保持大方、得體的儀表,是對老師、同學的一種尊重。俗話說:「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一個人的舉止風度是指從他舉手投足、待人接物以及與人交往的行為中表現出來的。「站如松,行如風,坐如鐘,臥如弓」是古人對人體姿態的形象概括,也是對人們舉止的形象化要求。
  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中華民族素來是一個溫文爾雅,落落大方,見義勇為,謙恭禮讓的文明禮儀之邦。華夏兒女的舉手投足、音容笑貌,無不體現一個人的氣質與素養。荀子云:「不學禮無以立,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我國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一句名言:「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說的就是教師首先要教育學生要做一個真誠的人,而學生的學習也應該首先學做人,學做文明之人,學做社會中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做到「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無不遺憾的發現,在物質文明高度發展的今天,我國公民的文明素質卻出現了一些問題。新華社10月7日報道了一則新聞:「十一」黃金周的第二天,新疆烏魯木齊市南山旅遊景區出現80多名韓國遊客集體撿垃圾的場面,其中包括30多名兒童。這些遠道而來的客人在遊覽途中看到景區垃圾遍地,便自發地組織起來清理垃圾,短短20分鐘,方圓近1公里的垃圾被清理得乾乾淨淨。在驅車將5個裝滿垃圾的紙箱送至垃圾站後,韓國遊客才安心繼續遊玩。參加集體撿垃圾的韓國遊客柳仁圭說:「野外應該是一片凈土,但令人驚訝的是,這麼漂亮的地方卻有很多垃圾。」
  在我們的校園中,不文明現象也時有發生,食堂里大家都在按順序排隊打飯時,卻突然有人插隊,在別人目瞪口呆的時候,端著飯揚長而去;早自習的朗朗書聲中,偶爾會飄來一陣奇怪的味道,不吃早飯對自己的身體是一種傷害,在教室里吃早飯,卻是對同學們鼻嗅覺的一種傷害;有老師在綜合實驗樓新粉刷的白牆上看到了一米八高的腳印,這不禁讓人感嘆這位同學的好腿力,一米八的高度大概也只有飛檐走壁才能做到了吧,只是這位同學,既然有這樣一身好功夫,為何不行走江湖見義勇為,屈居一隅小城,實在是埋沒閣下的才能;下課鈴響後,有的同學急匆匆的衝出教室,一不小心就迎面撞上了剛從鄰班出來的老師,把老師手裡拿的書撞了一地,在萬分慚愧的道歉聲中老師受驚的心才被安撫下去,此時這位老師正在慶倖幸好沒有帶電腦來上課。晚飯過後,有的老師發現,在某個隱蔽的角落裡,總會有隨手丟棄的食品包裝袋。
  其實,要想成為一名「講文明,樹新風」的時代青年並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只要我們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就能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還記得中央電視台的一個公益廣告嗎?一個晨練的青年,一邊跑步鍛鍊身體,一邊幫孩子拿下了不小心扔到了樹上的籃球,還把路邊的垃圾扔到了垃圾箱,還還幫助一位費力上坡的三輪車老人推車,早晨跑了一路,好事做了一路,快樂了別人也滿意了自己。
  在校園裡碰見老師的時候,你是否能微笑著道一句老師好?在走廊上嬉笑喧譁的時候,你是否想到教室里還有冥思苦想的同學?當有同學抱著一摞作業經過時,你是否能行舉手之勞幫他把門推開?當課間操上下樓梯時,你是否能將右手邊的通道留出來,讓逆行的老師和同學順利通過?無論在校園裡還是在校外,你能否將垃圾扔到路邊的垃圾箱內而不是隨手丟棄?當放學回家時,你能否遵守交通規則文明出行,不搶道不占道,為他人行方便之道也為自己的安全著想?
  春風十里,草長鶯飛,初春的六中校園碧草連天,花香滿園,身處這美景之中,你能否用溫和謙讓,讓自己化作一道春風,吹進每一個六中人心中,吹開每一朵禮儀之花。
  泱泱華夏,禮儀之邦,莫讓一代代中國人傳承的文明在我們手中沒落,莫讓千百年傳承的文化淹沒在歷史長河黯然無光,風雨打盡紅牆和綠瓦,丹青留下明日的黃花,一直堅守的華夏文明,請給他至死不渝的回答!

文明禮儀的演講稿 篇3


同學們:
  大家好!
  三字經中有這樣一句話:「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意思是說:做子女的,年少時就應當學會尊敬師長,親愛同學,學習人與人之間交往的禮節。
  那麼,什麼是禮儀呢?簡單地說文明禮儀不僅是個人素質、教養的體現,也是個人道德和社會公德的觀念。在我們的校園中,也有一些不文明的現象。比如:下課鈴聲響後,有些男孩兒便橫衝直撞地跑出教室,和其他同學大聲說笑,有時還說出一兩句髒話。還有的同學,可能因為一點口角紛爭而不依不饒,甚至拳腳相加。這些不好的風氣大家一定要制止、杜絕。有些同學認為要好做到講文明,懂禮貌可真難。其實,從許多生活中的小事就能體現出來:在撞到別人時的一聲「對不起」;得到幫助時的一聲「謝謝」;在和他人告別時的一聲「再見」。
  只不過這些小事微不足道罷了。禮儀不在於嘴上功夫,而是在於真真正正的實踐。我想: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敗,因為明天會再來;如果你失去了金錢,你不算失敗,因為人生的價值不在錢袋;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是徹徹底底的失敗,因為你已失去了做人的真諦。讓我們都行動起來,做文明禮儀的小主人,讓我們的校園失去粗言,充滿歡聲笑語,讓文明禮儀之花在校園中萬紫千紅的盛開吧!
  有時,一句誠實、有禮貌的語言可平息一場不愉快的爭吵;一句粗野污穢的話可導致一場軒然大波。「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就是這個道理。在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過程中,我們做為二十一世紀的小學生,每個人都要學會使用文雅樸實、健康向上的語言,用文明語言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真正體現新世紀小學生優秀的精神風貌。

文明禮儀的演講稿 篇4


  古人說:「不學禮,無以立」。就是說,你不學「禮」,就沒法在社會中立足。那麼,什麼是禮儀呢!
  簡單的說,禮儀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種行為規範,是表現對他人尊重和理解的過程和手段。文明禮儀,不僅是個人素質,教養的體現,也是個人道德和社會公德的體現。更是集體的臉面,更是社會大家庭。所以,學習禮儀不僅可以內強個人素質,外塑集體形象,更能夠潤滑和改善人際關係。
  作為具有5000年文明史的「禮儀之邦」,講文明,用禮儀,也是弘揚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徑。就中學生而言,最本質的是學會做人,也就是要講文明懂禮儀。我們身在社會中,身份,角色在不停的變化之中。我們這一刻討厭別人,不一刻往往成別人討厭的對象。這些無非都是「不拘小節」的行為所致。當我們身為遊客的時候,總是依著自己的興致,隨地吐痰、吐口香糖、踩踏草坪。在文物上亂寫亂塗;當我是市民的時候,又對隨地吐痰,亂寫亂畫的現象深惡痛絕。
  當我們是行人的時候,往往是怎麼就近就怎麼直路,管他有沒有紅燈,管他人沒有人行道。討厭那些沒按規章開車的人;
  當我們開車的時候,總是搶車道、鑽空,討厭那些在馬路上亂闖的行人。
  當我們是消費者的時候,經常把個人怨氣往服務人員上撒,還總說他們態度不好;當我們是服務人員的時候,又總是把個人的情緒帶到工作上來,卻總怨顧客大挑剔。
  當我們乘坐公共汽車的.時候,總是為能搶到座位而沾沾自喜,擠到、踩到別人的時候從不屑於說對不起;當我們被人擠到或踩到的時候,總是對對方不說聲抱歉的話而耿耿於懷甚至拳腳相加。
  當我們作為子女的時候,總是不願意耐心地和父母交流,總是大方地花著父母的血汗錢,總是大聲地把父母的話送上天,對於父母的生日,天才曉得。
  當我們身處校園的時候,總是不注意三輕,總是在自習課上大吵大鬧,總是在樓道內相互嬉戲,因而影響班級考評撓亂學習秩序。
  當我們在校園內遇到領導老師,我們又是否真正做到鞠躬、讓路呢?
  這一切的一切,全是因為我們太自私,沒有做到律己,沒有做一尊重別人。火車跑得快,全憑車頭帶。作為中學生的我們。作為祖國未來的希望應改正自我。嚴於律己。應義不容辭地履行義務,帶好頭,做好文明的標兵。毫不疑問,我們每位中學生若都能講文明,懂禮儀,那麼我們的班級,我們的校園必然會煥然一新,我們大家都會生活在友好、寬容、關愛、溫馨的氛圍中。
  為了我們自己;為了我們的班級;為了我們的校園,為了我們的社會,同學們讓我們攜起手來,講文明、懂禮儀。文明禮儀,人人有責。文明禮儀,從我們做起。

文明禮儀的演講稿 篇5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就是《文明禮儀伴我成長》。
  回顧燦爛歷史長河,泱泱中華締造了享譽千年的「禮儀之邦」。「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三字經中的這句話告訴我們:做子女的,年少時就應當學會尊敬師長、關愛同學,學習人與人之間交往的禮節。魯迅先生曾說:「中國欲存爭於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後凡事舉。」「立人」的意思便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文明修養。人的文明修養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靠後天不斷完善的。因此,我們要努力做到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
  文明是一種認識,是一種觀念,更是一種文化,文明是在內心不斷生成、積累而又外顯於形的,伴隨著社會進步發展的規範,它存在於我們每一天的學習、生活和工作當中,每個人的儀容儀表和行為習慣都是它最具體的表現。我們現在正處於人生中最關鍵的成長時期,在這個時期的所作所為,將潛移默化的影響我們自身的成長,影響我們將來的發展。一個不講文明的人,一個低級趣味庸俗的人,一個放鬆了自身思想品質培養的人,一個迷失了文明和道德標杆的人,那一定是現在最需要我們去幫助的人。文明禮儀是我們學習、生活的根基,是我們健康成長的臂膀,讓我們相互幫助,相互督促,從學生日常行為規範做起:著裝得體、不求時尚;說話文明、舉止大方;愛護公物、保護環境;尊重師長、學會關愛;遵守交通、講究衛生等等。
  我們既是校園文明的創造者,又是校園文明的受益者。文明的舉止,文明的行為,加上恬靜、幽雅、舒適的環境,濃郁的文化氛圍,會啟迪莘莘學子去不斷探索求知。好的文明禮儀習慣,影響著我們的學習,我們的生活,甚至將來的一生都將受用不盡,那我們何樂而不為呢?只有具有深厚的底蘊、幽雅的談吐、得體的舉止,才能稱得上真正有內涵的美。
  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敗,因為明天會再來;如果你失去了金錢,你不算失敗,因為人生的價值不在錢袋;如果你失去了文明,那你是徹徹底底的失敗,因為你已經失去了做人的真諦。
  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努力,學做文明人,學做社會人,清潔環境,文明校園,從我做起,從點滴做起,讓文明禮儀之花在校園處處盛開,讓文明禮儀伴我們成長!
  謝謝大家!

文明禮儀的演講稿 篇6


  開學兩個月了。每天中午學生在食堂浪費食物!看到白米滿盤被甩真的很心疼!
  有的學生家庭條件好,挑食。吃了幾口飯就扔了,說不喜歡這個菜!有些學生急著玩。吃米湯的時候,慌慌張張走的時候把米湯灑在地上!有的同學邊吃邊玩,互相扔飯……這些都是浪費食物!也許你不覺得自己在浪費,也許你覺得浪費不算什麼,但是如果你浪費了,他浪費了,大家都浪費了,那也不是一點損失!同時,有的同學飯前不洗手,還把吃的東西拿出食堂,邊走邊吃,吃完後扔在路上,這是一種像挑食浪費食物一樣的不文明的飲食習慣!這種不文明的行為會極大地影響我們的健康和文明學生的良好形象!同學們,要不要做一個文明小學生?先從文明用餐和節約食物說起。
  其實省吃儉用很簡單:吃飯的時候,能吃多少吃多少,不要有剩飯剩菜;不吃飯的時候,把吃的扔掉,去玩!不要挑食,不管爸爸媽媽給我們什麼,或者我們在學校吃什麼,都有利於我們的身體成長。為了我們自己的健康,我們應該全部吃掉!
  同學們,從今天開始,讓我們做一個珍惜美食,吃文明飯的好學生。

文明禮儀的演講稿 篇7


  春秋時期的管仲曾經說過:「善氣迎人,親如弟兄;惡氣迎人,害於戈兵。」所謂善氣迎人,那便是不卑不亢、有禮有節,讓別人有如沐春風之感。
  一個「禮」字,貫穿了中華民族數千年,孔子說過:不學禮,無以立,後來中國成為了著名的禮儀之邦,臣子對君主的禮、孩子對父母的禮……這些禮儀讓人成為有德之人,成為堂堂大丈夫,成為君子。
  想當年鄭和七下西洋,他的艦隊雖然人數眾多,武器也十分厲害,但我們中國的使者給西洋小國的只有幫助和給予,友善地,親切地和這些弱小的國家進行交流。後來葡萄牙的殖民者來到這片土地,樹立一根柱子意示主權,但他不知道——中國的艦隊曾來到這裡,早在他之前立下一座豐碑——一座代表友善與和平的豐碑。
  時光飛逝,日月如梭,這個禮儀之邦走過了數千年的歲月,走到了今天。而禮儀呢?我們那些古老的禮儀呢?它們是否被遺忘,被遺忘在漫長的風風雨雨之中?今天的許多人,對於我們禮儀之邦的傳統,似乎已經不再記得。而今,請、謝謝、你好等文明用語少了,粗話髒話多了;盡孝的子女少了,對老人財產虎視眈眈的年輕人多了;馬路上嚴格遵守交通規則的人少了,亂闖紅燈亂插隊的狂徒多了;全心全意為民服務的公僕少了,只顧撈錢不知廉恥的貪官多了……
  禮儀之邦的禮儀,究竟還要不要呢?
  其實,那些陳舊的、古老的禮儀,在今天同樣重要。忠、孝、仁、義、信,在現在這個時代,難道就不通用了嗎?雖然現在沒有了君主統治,但我們仍然要忠於祖國,為祖國的富強努力學習;雖然現在沒有了「父為子綱」的倫理,但我們仍然要孝敬父母,為養育我們的人分憂;雖然現在我們不用仁善來收羅人心,但我們仍然要有一顆仁愛的心,真誠的向他人獻上一份善意;雖然現在沒有誓同生死的交友之道,但我們對朋友仍然要講信義,將朋友的事當作自己的事去完成。
  有些人說禮儀是繁文縟節、是虛偽,的確,這樣的問題確實存在。有些儀式,程序等等,內容都是千篇一律,卻要人們去認真施行。這樣既無益於人,又浪費時間,對於這些,我也是不贊成的。
  但是真正的禮儀是發自內心的,是一個人憑良心做出來的事,是對社會、對國家有益的。不說多麼深遠的影響,就是生活中的小事,也能體現出一個人的道德品質。
  以前我不喜歡跟陌生人同乘電梯,如果人離得遠了,就任由電梯門自己關上。可是有一次,在我眼看電梯門快關而狂奔過去時,電梯內的人卻無動於衷。電梯上去了,我氣憤憤地等了許久,才乘上了電梯。在惱怒的同時,我忽然想起,在被我關上的電梯門外,站著的人一定如我這般心情。於是,我愧疚了,以後的日子裡,我關電梯門前總要聽聽有沒有人聲,有沒有急趕而來的腳步。我常想,只要每個人都這麼做了,就能為別人帶來一份方便,舍了自己幾秒鐘的時間,為人創造一份舒心,難道不值得麼?
  我們的中國是禮儀之邦!生活在禮儀之邦的人民,應該為之驕傲,應該將禮儀之邦這個榮譽發揚光大!我們不必惺惺作態,顯得自己有高風亮節,我們只要多為別人想想。在擦肩而過時,互相微笑問好;在爭辯時,學會說話給對方留些餘地;在長輩有差遣時,理所應當地幫助……
  禮儀,其實很簡單。不是虛情假意的行為、不是慷慨激昂的演講。禮儀,只不過是多為別人著想,讓自己的行為使別人感到快樂。這,就足夠了。
  讓今天禮儀之邦的人們,為這個稱號增光添彩,我們要告訴世界——中華民族禮儀之邦的美譽,永遠不變!

文明禮儀的演講稿 篇8


  古人云:「不學禮儀,不能立」。意思是人不懂禮儀,就不能在社會上立足。那麼,什麼是禮儀呢?簡單來說,禮儀是一種自律和尊重人的行為準則,是對他人表示尊重和理解的過程和手段。文明禮儀不僅是個人素質的體現,也是個人道德和社會公德的體現。是城市的臉面,也是國家的臉面。
  作為一個有著5000年文明史的「禮儀之邦」,講文明、用禮儀也是弘揚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徑。我們生於社會,身份和角色不斷變化。這一刻我們討厭別人,但下一刻往往成為別人嫌棄的對象。當我們是遊客的時候,總是隨地吐痰,踐踏草坪,根據自己的興趣在文物上亂塗亂畫;當我們是公民的時候,我們討厭那些不文明的現象。我們在和同學相處的時候,總是擔心他們的言行,卻從來不關心自己。我們坐公交車的時候,總是沾沾自喜於拿到座位,但是擠進去踩著別人的時候也懶得說對不起。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人們的精神需求水平和自我意識的價值越來越高,他們期待著越來越多的理解和尊重。毫無疑問,在當前形勢下,禮儀不是個別行業、個別社會層面的需求,而是全民的需求。在家裡,如果父母能拍好頭;在學校,如果能有個好的開始;在單位,領導能不能開個好頭,我們每個人能不能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提問,我們的文明禮儀會更容易提升。人們將生活在友好、寬容、關愛和溫暖的社會氛圍中!

文明禮儀的演講稿 篇9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養文明習慣,做文明學生》。
  眾所周知,我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也是傳統的禮儀之邦。「禮儀」也就成為了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顯著特色。《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也明確要求:現代中學生要禮貌待人,遵規守紀,嚴於律己。
  如果有人問:一個人成功的關鍵是擁有一個良好的行為習慣,還是擁有一個好的成績呢?我想大多數人都會說:當然是習慣更重要了。
  那麼怎樣做一個文明守紀律的中學生呢?到底什麼是文明呢?先請聽我給大家講兩個故事:
  大家都知道新加坡是一個通用英語的國家,這個國家的公共場所的各種標語大多是用英語書寫。但其中的一些涉及文明禮貌的標語,如「不准隨地吐痰」、「禁止吸煙」、「不准進入草坪」等卻用中文書寫。為什麼呢?因為有這些不文明行為的人,大多數是中國大陸的遊客。為此,到新加坡考察的一位中學校長語重心長地說:不文明行為也是國恥。
  第二個故事,講的是一個公司招聘總經理助理,應聘人員過五關斬六將,最後面試只剩下20人。面試那天,人家按時來到考場,可左等右等不見主考官的影子。10分鐘過去了 ,有的人開始坐立不安;20分鐘過去了,一部分人站起來在室內走來走去;半個小時過去了,決大多數人都離開座位,有的甚至翻看桌上的資料。整個過程中只有一個小伙子始終沒有動。這是主考官近來了,大家迅速回到座位安靜下來。大家坐好後,主考官宣布,面試已結束,那個沒離開座位的小伙子被錄用。
  同學們,聽了這兩個故事大家有什麼感想?我們可以看到,文明對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人是多麼的重要。我們還可以看到,文明其實是離我們很近很近,它就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它就在我們一言一行之中,我們更可以看到,文明是一種品德、一種修養、一種境界。
  記得有人說過:「人,一撇一捺,寫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我們要經常性地思考,我在做什麼,我做得怎樣,我要成為怎樣的人。」做怎樣的人,一百個人會有一百種答案,但在每一個答案的背後都有一個基點,那就是做人首先要做一個文明的人。
  文明是什麼?文明是路上相遇時的微笑,是同學有難時的熱情幫助,是平時與人相處時的親切,是見到師長時的問早問好,是不小心撞到對方時的一聲「對不起」,是自覺將垃圾放入垃圾箱的舉動,是看到有人違反紀律時的主動制止……
  文明來源於真誠的愛心;愛是人類社會的永恆主題。沒有愛,文明就失去了靈魂,就像斷了線的風箏,像迷了航的水手。我們每位同學都要充滿愛心,愛黨、愛祖國、愛人民,愛學校,愛老師、愛同學,愛家人、愛朋友、愛自己,愛花草樹木、愛鳥獸蟲魚、愛山山水水。只要我們有了這種愛心,就是一個文明的人,一個高尚的人。
  莎士比亞曾說過: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地球失去了陽光。而我想說的是:當一個人不知道文明、禮貌、紀律為何物時,就猶如鳥兒失去了翅膀。這個人空得一身臭皮囊,卻缺少了一點內在的東西,一點閃光之處。
  而在生活中,校園裡,在我們的身邊,不乏有這樣的現象:
  校園裡,見到老師,不知道問好;生活中沒有秩序,不懂得謙讓;大庭廣眾下,開口便罵一些不堪入耳的髒話!這難道是禮貌嗎?不,這是無禮!
  清澈的小河裡,乾淨的宿舍樓轉瞬間成為了垃圾的天堂!嶄新的門板霎時被破壞得慘不忍睹!這難道是文明嗎?不!這是無恥!
  平日裡,披頭散髮,不修邊幅,長長的指甲中藏污納垢。這難道是瀟洒嗎?不!這是齷齪!
  如此看來,一個人的素質是多麼的重要啊!
  古人說:"言為心聲",就是說,一個人的語言直接反映了他的思想。有人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我說,語言是心靈的一面鏡子,什麼樣的語言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如果想做一名文明的學生,首先應該從學會說文明的語言開始。
  我們知道:一個學校的學生具有良好的文明行為習慣,才能構建出優良的學習環境,創造出優良的學習成績。現在,我們正處於人生中最關鍵的探索時期,在這個時期的所作所為,將潛移默化的影響到我們自身的心理素質,而文明的行為就在幫助我們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同時也完善了自身的道德品質,如果我們不在此時,抓好自身的道德素質建設,那我們縱然擁有了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於人於己於社會又有何用呢?所以,我們應該先成人,後成材,不要做一部單純掌握一些知識技能的機器,而要成為一個身心和諧發展的人。文明就是我們素質的前沿,擁有文明,那我們就擁有了世界上最為寶貴的精神財富。
  同學們,讓我們牢記「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的古訓,堅持遵守《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的準則,堅持從自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關注自己的一言一行,關注身邊的每一位同學,關註腳下的每一片綠地……,說文明話,做文明事,當文明人,真正做一個文明守紀的中學生,做一名堂堂正正的中國人!
  謝謝大家。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