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認識左右數學教案設計

2023年11月04日

- txt下載

數學不只是一門學科,一種本事,更是一門藝術,一門科學,數學老師要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魅力。每個數學老師在教學之前都應該寫數學教案。你是否在找正準備撰寫「認識左右數學教案設計」,下面小編收集了相關的素材,供大家寫文參考!
認識左右數學教案設計1
教學目標
1.等腰三角形的概念. 2.等腰三角形的性質. 3.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質的應用.
教學重點: 1.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質. 2.等腰三角形性質的應用.
教學難點:等腰三角形三線合一的性質的理解及其應用.
教學過程
Ⅰ.提出問題,創設情境
在前面的學習中,我們認識了軸對稱圖形,探究了軸對稱的性質,並且能夠作出一個簡單平面圖形關於某一直線的軸對稱圖形,還能夠通過軸對稱變換來設計一些美麗的圖案.這節課我們就是從軸對稱的角度來認識一些我們熟悉的幾何圖形.來研究:①三角形是軸對稱圖形嗎?②什麼樣的三角形是軸對稱圖形?
有的三角形是軸對稱圖形,有的三角形不是.
問題:那什麼樣的三角形是軸對稱圖形?
滿足軸對稱的條件的三角形就是軸對稱圖形,也就是將三角形沿某一條直線對摺後兩部分能夠完全重合的就是軸對稱圖形.
我們這節課就來認識一種成軸對稱圖形的三角形──等腰三角形.
Ⅱ.導入新課: 要求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來做一個等腰三角形.
作一條直線L,在L上取點A,在L外取點B,作出點B關於直線L的對稱點C,連結AB、BC、CA,則可得到一個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的定義:有兩條邊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兩邊叫做腰,另一邊叫做底邊,兩腰所夾的角叫做頂角,底邊與腰的夾角叫底角.同學們在自己作出的等腰三角形中,註明它的腰、底邊、頂角和底角.
思考:
1.等腰三角形是軸對稱圖形嗎?請找出它的對稱軸.
2.等腰三角形的兩底角有什麼關係?
3.頂角的平分線所在的直線是等腰三角形的對稱軸嗎?
4.底邊上的中線所在的直線是等腰三角形的對稱軸嗎?底邊上的高所在的直線呢?
結論:等腰三角形是軸對稱圖形.它的對稱軸是頂角的平分線所在的直線.因為等腰三角形的兩腰相等,所以把這兩條腰重合對摺三角形便知:等腰三角形是軸對稱圖形,它的對稱軸是頂角的平分線所在的直線.
要求學生把自己做的等腰三角形進行摺疊,找出它的對稱軸,並看它的兩個底角有什麼關係.
沿等腰三角形的頂角的平分線對摺,發現它兩旁的部分互相重合,由此可知這個等腰三角形的兩個底角相等,而且還可以知道頂角的平分線既是底邊上的中線,也是底邊上的高.
由此可以得到等腰三角形的性質:
1.等腰三角形的兩個底角相等(簡寫成「等邊對等角」).
2.等腰三角形的頂角平分線,底邊上的中線、底邊上的高互相重合(通常稱作「三線合一」).
由上面摺疊的過程獲得啟發,我們可以通過作出等腰三角形的對稱軸,得到兩個全等的三角形,從而利用三角形的全等來證明這些性質.同學們現在就動手來寫出這些證明過程).
如右圖,在△ABC中,AB=AC,作底邊BC的中線AD,因為
所以△BAD≌△CAD(SSS).
所以∠B=∠C.
]如右圖,在△ABC中,AB=AC,作頂角∠BAC的角平分線AD,因為
所以△BAD≌△CAD.
所以BD=CD,∠BDA=∠CDA= ∠BDC=90°.
[例1]如圖,在△ABC中,AB=AC,點D在AC上,且BD=BC=AD,
求:△ABC各角的度數.
分析:根據等邊對等角的性質,我們可以得到
∠A=∠ABD,∠ABC=∠C=∠BDC,
再由∠BDC=∠A+∠ABD,就可得到∠ABC=∠C=∠BDC=2∠A.
再由三角形內角和為180°,就可求出△ABC的三個內角.
把∠A設為x的話,那麼∠ABC、∠C都可以用x來表示,這樣過程就更簡捷.
解:因為AB=AC,BD=BC=AD,
所以∠ABC=∠C=∠BDC.
∠A=∠ABD(等邊對等角).
設∠A=x,則 ∠BDC=∠A+∠ABD=2x,
從而∠ABC=∠C=∠BDC=2x.
於是在△ABC中,有
∠A+∠ABC+∠C=x+2x+2x=180°,
解得x=36°. 在△ABC中,∠A=35°,∠ABC=∠C=72°.
[師]下面我們通過練習來鞏固這節課所學的知識.
Ⅲ.隨堂練習:1.課本P51練習 1、2、3. 2.閱讀課本P49~P51,然後小結.
Ⅳ.課時小結
這節課我們主要探討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質,並對性質作了簡單的應用.等腰三角形是軸對稱圖形,它的兩個底角相等(等邊對等角),等腰三角形的對稱軸是它頂角的平分線,並且它的頂角平分線既是底邊上的中線,又是底邊上的高.
我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首先就是要理解並掌握這些性質,並且能夠靈活應用它們.
Ⅴ.作業: 課本P56習題12.3第1、2、3、4題.
板書設計
12.3.1.1 等腰三角形
一、設計方案作出一個等腰三角形
二、等腰三角形性質: 1.等邊對等角 2.三線合一
認識左右數學教案設計2
教學目標
1.等腰三角形的概念.2.等腰三角形的性質.3.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質的應用.
教學重點:1.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質.2.等腰三角形性質的應用.
教學難點:等腰三角形三線合一的性質的理解及其應用.
教學過程
Ⅰ.提出問題,創設情境
在前面的學習中,我們認識了軸對稱圖形,探究了軸對稱的性質,並且能夠作出一個簡單平面圖形關於某一直線的軸對稱圖形,還能夠通過軸對稱變換來設計一些美麗的圖案.這節課我們就是從軸對稱的角度來認識一些我們熟悉的幾何圖形.來研究:①三角形是軸對稱圖形嗎?②什麼樣的三角形是軸對稱圖形?
有的三角形是軸對稱圖形,有的三角形不是.
問題:那什麼樣的三角形是軸對稱圖形?
滿足軸對稱的條件的三角形就是軸對稱圖形,也就是將三角形沿某一條直線對摺後兩部分能夠完全重合的就是軸對稱圖形.
我們這節課就來認識一種成軸對稱圖形的三角形──等腰三角形.
Ⅱ.導入新課:要求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來做一個等腰三角形.
作一條直線L,在L上取點A,在L外取點B,作出點B關於直線L的對稱點C,連結AB、BC、CA,則可得到一個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的定義:有兩條邊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兩邊叫做腰,另一邊叫做底邊,兩腰所夾的角叫做頂角,底邊與腰的夾角叫底角.同學們在自己作出的等腰三角形中,註明它的腰、底邊、頂角和底角.
思考:
1.等腰三角形是軸對稱圖形嗎?請找出它的對稱軸.
2.等腰三角形的兩底角有什麼關係?
3.頂角的平分線所在的直線是等腰三角形的對稱軸嗎?
4.底邊上的中線所在的直線是等腰三角形的對稱軸嗎?底邊上的高所在的直線呢?
結論:等腰三角形是軸對稱圖形.它的對稱軸是頂角的平分線所在的直線.因為等腰三角形的兩腰相等,所以把這兩條腰重合對摺三角形便知:等腰三角形是軸對稱圖形,它的對稱軸是頂角的平分線所在的直線.
要求學生把自己做的等腰三角形進行摺疊,找出它的對稱軸,並看它的兩個底角有什麼關係.
沿等腰三角形的頂角的平分線對摺,發現它兩旁的部分互相重合,由此可知這個等腰三角形的兩個底角相等,而且還可以知道頂角的平分線既是底邊上的中線,也是底邊上的高.
由此可以得到等腰三角形的性質:
1.等腰三角形的兩個底角相等(簡寫成「等邊對等角」).
2.等腰三角形的頂角平分線,底邊上的中線、底邊上的高互相重合(通常稱作「三線合一」).
由上面摺疊的過程獲得啟發,我們可以通過作出等腰三角形的對稱軸,得到兩個全等的三角形,從而利用三角形的全等來證明這些性質.同學們現在就動手來寫出這些證明過程).
如右圖,在△ABC中,AB=AC,作底邊BC的中線AD,因為
所以△BAD≌△CAD(SSS).
所以∠B=∠C.
]如右圖,在△ABC中,AB=AC,作頂角∠BAC的角平分線AD,因為
所以△BAD≌△CAD.
所以BD=CD,∠BDA=∠CDA=∠BDC=90°.
[例1]如圖,在△ABC中,AB=AC,點D在AC上,且BD=BC=AD,
求:△ABC各角的度數.
分析:根據等邊對等角的性質,我們可以得到
∠A=∠ABD,∠ABC=∠C=∠BDC,
再由∠BDC=∠A+∠ABD,就可得到∠ABC=∠C=∠BDC=2∠A.
再由三角形內角和為180°,就可求出△ABC的三個內角.
把∠A設為x的話,那麼∠ABC、∠C都可以用x來表示,這樣過程就更簡捷.
解:因為AB=AC,BD=BC=AD,
所以∠ABC=∠C=∠BDC.
∠A=∠ABD(等邊對等角).
設∠A=x,則∠BDC=∠A+∠ABD=2x,
從而∠ABC=∠C=∠BDC=2x.
於是在△ABC中,有
∠A+∠ABC+∠C=x+2x+2x=180°,
解得x=36°.在△ABC中,∠A=35°,∠ABC=∠C=72°.
[師]下面我們通過練習來鞏固這節課所學的知識.
Ⅲ.隨堂練習:1.課本P51練習1、2、3.2.閱讀課本P
49~P51,然後小結.
Ⅳ.課時小結
這節課我們主要探討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質,並對性質作了簡單的應用.等腰三角形是軸對稱圖形,它的兩個底角相等(等邊對等角),等腰三角形的對稱軸是它頂角的平分線,並且它的頂角平分線既是底邊上的中線,又是底邊上的高.
我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首先就是要理解並掌握這些性質,並且能夠靈活應用它們.
Ⅴ.作業:課本P56習題12.3第1、2、3、4題.
板書設計
12.3.1.1等腰三角形
一、設計方案作出一個等腰三角形
二、等腰三角形性質:1.等邊對等角2.三線合一
認識左右數學教案設計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並掌握不含括號的混合式題的運算順序,自主、熟練的計算含有乘除混合的三步計算式題.
2、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養成認真審題、仔細驗算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使學生掌握混合運算順序,能熟練地進行計算。
教學難點:
幫助學生利用知識的遷移,探索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教學過程:
一、口算引入
1、計算:140×3+280   400—400÷8
以上各式中都含有哪些運算?它們的運算順序是什麼?
使學生明確:當只有加減或乘除法時,按從左到右的順序計算;當既有乘除法又有加減法,要先算乘法或除法,再算加法或減法。
學生練習,指名板演。
2、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混和運算。
板書:不帶括號的混和運算。
二、教學新課
1、學習例題。
媒體出示例題:一副中國象棋12元。一副圍棋15元。購買3副中國象棋和4副圍棋。一共要付多少元?
(1)請學生讀題,教師提問:你看出了哪些已知條件?你認為要想求出一共要付的錢數,應該先求出什麼?你能列出綜合算式嗎?
學生列式:12×3+15×4或15×4+12×3
那這樣列式應該先算什麼?應該按怎樣的運算順序計算,才能先求出買3副中國象棋和4副圍棋用去的錢?
(2)學生分小組討論上述問題並彙報。
(3)師:在沒有括號的混合運算中應該先算乘除,後算加減。學生在書上完成。
2、試一試:150+120÷6×5。
學生在書上獨立完成,指明說一說是怎樣計算的?
在計算120÷6×5,為什麼應該先算120÷6,而不先算6×5呢?你們是按怎樣的運算順序計算的?
通過剛才兩道混合運算的解答,你能總結一下沒有括號的三步混合運算順序是怎樣的嗎? 使學生明確:在一道既有乘除法又有加減法的混合式題里,應先算乘除法,後算加減法;乘除連在一起,或加減連在一起,要從左往右依次計算。
三、鞏固練習
1、「想想做做」1。
學生獨立完成,展示個別學生作業。
注意強調運算順序和書寫格式.要明確:在沒有括號的三步混合運算式題里,要先算乘除後算加減法。
2、說出運算順序,並口算出計算結果。
48÷4+2×4
48÷4+20÷4
48-4+2×4
48+4+2×4
3、「想想做做」5。
學生先列式解答,再交流、彙報思考過程和解題方法。
四、課堂小結
五、布置作業
「想想做做」6。
認識左右數學教案設計4
教學目標:
讓學生經歷聯繫生活中的問題來進行除法和加、減法的運算過程,獲得解決問題的經驗,體會除法和加、減的混合運算的計算順序,我根據本節課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與作用及小學生的認知水平,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列綜合算式解決兩步計算的問題,掌握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
2.過程與方法:掌握混合運算計算過程,能熟練計算,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初步感受混合運算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
教學重點:
探索並掌握含有除法和加、減法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教學難點:
對、加、減、乘、除四則混合運算能夠正確計算。
教法學法:
1.針對本節課的教學內容以及小學生的特點,我主要採用聯繫生活實際進行情景創設,引導學生討論交流和小組合作法,並運用計算機多媒體教學課件輔助教學。採用這些方法及手段,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了學生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
2.小組合作學習。學生通過小組內交流從題目中獲得的數學信息,說說解題思路,來解決實際問題。
3.學生通過獨立列式計算,交流計算順序和結果,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誘發興趣
(1)出示7×6+24,指名學生板演計算,總結運算順序。
(2)課件出示例2.
(3)找出例2中的數學信息,引導學生提出問題。
(4)在同學們提的問題中選擇「每個足球比籃球多多少元?」來研究。
二、學生交流、合作、探索、歸納方法。
(1)鼓勵學生探究
師:關於這一節的問題,每個足球比籃球多多少元?老師想放手讓同學們自己解決,依託小組的力量,先獨立思考,再交流分享自己的觀點。
生:學生獨立思考,小組合作交流,教師參與其中收集信息。
(2)學生代表彙報本組內的發現,教師補充,教師引導學生說出計算步驟,和書寫格式。
(3)及時總結:在一個算式里既有除法也有加減法,我們應該按怎樣的順序計算。(先算除法,再算加減法。)
三、鞏固拓展 強化新知
(1)課件出示算式,147-72÷6
327-56+78   56÷8×15  32×3+37
學生說說計算順序。
(2)給計算順序分類,(含有同一級運算的按從左到右的順序計算,含有兩級運算的按先乘除,後加減的順序計算。)
(3)畫出第一步計算什麼,再計算。
設計意圖:練習時按照,先說計算順序,再畫出第一步計算什麼,最後計算的模式進行練習,這樣學生有說到做,明確了計算順序,提高了計算能力。
四、歸納總結
(1)今天你有什麼收穫?
含有同一級運算的按從左到右的順序計算,含有兩級運算的按先乘除,後加減的順序計算。
(2)你還有什麼不明白的?
板書設計:
除法和加、減法的混合運算
45-70÷2
=45-35
=10(元)
1.當綜合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減法時,要先算乘除,再算加減。
2. 在一個算式里,只有加減法或只有乘除法時,要按照從左到右的順序進行計算。
通過板演除法和加、減法的混合運算的計算過程,讓學生直觀的了解除法和加、減法的混合運算的計算順序,並及時的進行計算順序的文字總結,給計算順序分類明確。達到學生正確計算的目的。
認識左右數學教案設計5
教學內容:
p11-12
教學目標:
1、通過引導學生進行練習,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混合運算的順序,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先乘除,後加減」的運算順序。
2、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小括號的作用,進一步認識有小括號時,應先算小括號裡面的,使學生熟練掌握有括號算式的運算順序。
3、通過練習,發展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培養學生認真審題,細心計算的習慣。
教學重點:
通過練習使學生熟練掌握「先乘除,後加減」的運算順序,以及小括號的作用。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每人準備1枝紅筆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提問:通過上這一單元的學習,請你說說混合運算的順序是怎樣的?(指名口答)
2、說明練習內容,導入課題。
二、指導練習
1、(1)引導學生理解題意。
提問:圖畫的是什麼?要解決什麼問題?
(2)讓學生獨立解答。
強調:列算式時要注意什麼?(先算什麼要劃線)
2、第2題學生獨立完成,學生互判。(注意:現算什麼用紅線劃出來)
明確:在一個算式里有加減法,又有乘除法,先算乘除,後算加減。
3、第3題要求學生獨立完成,先計算,後塗色。
4、(1)引導學生理解題意。
提問:圖上告訴我們什麼信息?要解答什麼問題?(指名回答)
(2)讓學生獨立解答。
5、先比較哪種飲料便宜,有3種方法
解法一: 12÷6=2(元)
解法二: 3×6=18(元)
解法三: 12÷3=4(瓶)
3>2   18>12   6>4
答:男生買的飲料便宜。 答:男生買的飲料便宜。 答:男生買的飲料便宜。
再算每瓶便宜多少元?
3-12÷6
=3-3
=1(元) 答:每瓶便宜1元。
6、(1)引導學生理解題意。
提問:圖上告訴我們什麼信息?要解答什麼問題?(指名回答)
(2)提問:為什麼要用小括號?不用行嗎?
a.看情境圖,先說說圖意,收集數學信息。
b.獨立解決問題
c.在小組內交流
d.小組彙報,全班交流
7、指導提問:獲得數學信息——解決問題——根據畫面你還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小組交流合作)
8、數學遊戲
數學遊戲:「24點」,遊戲前說清遊戲規則,先演示,然後分小組進行遊戲。
三、總結:第一單元所學的混合運算內容,一定要記清運算順序。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