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2022教師節話題作文

2023年11月06日

- txt下載

9月10日我們將迎來一年一度的教師節,為了能讓這個教師節過得更有意義,一個好的活動方案是必不可少的。下面是小編精心推薦的2022教師節話題作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2022教師節話題作文篇1
今天是九月十日。在今天,是一個「神聖」的日子,因為今天既是老師的生日,也是老師的節日!
早上,一到學校,就看到有好多同學圍在老師周圍,應該是同學們在給老師教師節的禮物吧!
等到早讀開始後,講台上便擺滿了禮物,老師讓我們幾個同學到講台上,之後老師便向我們「發起禮物來」,老師讓我們把它們通通整理了,沒想到,光杯就有好幾十套呢!
下午,我也想送點什麼,於是讓爸爸去摘梨,在這三個梨中,我挑了一個最大的,石榴找了一個最紅的,玉米找了幾個最嫩的,把它們送給老師。
來到學校後,我發現教室里沒有一個人,他們都在後陽台藏著呢,我也趕緊躲到了後面,一問才知道,原來他們想給老師一個驚喜。盼盼盼,老師總算來了,老師一進來,我們便都從後面走出來,講台上還放著一個大蛋糕和一個小蛋糕,還有一束花,還有一束在瓶子裡的花。送給老師我們的驚喜後,老師便嚴肅的問了問我們第一二節是什麼課,問完之後,老師便笑眯眯的說道:「今天一二節吃蛋糕。」「耶————」
同學們盼望已久的蛋糕終於來了,老師先打開那個大的,給我們一個小組分了點兒,我們小組的女生還比較有秩序,我們輪流著吃,雖然我們每個人都吃了一點,但是總感覺心裡甜甜的。老師說她只吃一口,沒想到老師果真只吃了一口,唉——當初可真該讓老師多吃點啊!
我們很快就吃完了,最後還剩下一大塊,因為老師屬猴,最後只剩下了猴子,最後也「堅強地倒下了」,老師這時讓侯柯吏吃,原來老師注意到侯柯吏一口也沒有吃,在老師的再三執著下,侯柯吏還是吃了,可是最後還是留了一點,我們商量了商量,結果把數學老師和英語老師給忘了,還是讓她們全都吃了同學們的蛋糕,數學老師還夸到我們:「看我們六班的學生多好!」
現在回想起來,何不是最難忘的教師節呢?
2022教師節話題作文篇2
敬愛的老師,我想深深的對您說:「您辛苦了!」
我無盡的思緒如同一輛紡豐,抽出我對你的感激,抽出我對您的敬佩,抽出我對您的讚美!
可曾記得,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是誰在孜孜不倦地批改作業?在人們歡度假期的時候,是誰在廢寢忘食地備課?在我們犯錯時,又是誰督促我們改正?是您那,敬愛的老師!
記得有一次,我語文家庭作業本上有個詞語寫錯了。訂正後,我迫不及待地把本子交給廖老師。她仔細看了一遍後對我說:「訂正完了還錯了,重新訂正!」我看著她那嚴厲的目光,趕緊收進不小心伸出的舌頭,知錯地雙手接過本子,回到座位上,找出錯誤認認真真訂正。當廖老師看到我本子上正確無誤的詞語後,向我投來讚許的目光。這時,我的心裡像吃了蜜似的甜津津的。
我是個性格內向的女孩。記得廖老師剛教我們的時候,碰見廖老師,我的眼睛總是不敢與她對視。有一次上課,廖老師提了一個問題,同學們都爭著舉手回答,我也情不自禁地舉起了手,但心裡卻不住地想:廖老師,別叫我!別叫我啊!哪知道廖老師偏偏選了我。我應聲站了起來,同學們的目光刷地都落在我的身上,我心裡慌極了,臉麻辣辣地紅到了耳邊,頭也不敢抬起來,回答地結結巴巴的,語無倫次,聲音小得跟蚊子叫一樣,同學們鬨笑起來,我把頭埋在胸前,臉上直發燒,我偷偷地瞥了一眼廖老師,發現那雙眼睛正望著我,像在說:「別急,慢慢說。」我慌亂的心情變的平靜起來,思索了一下,鼓起勇氣,用流暢地語言回答了廖老師的問題。廖老師滿意地對我笑了,仿佛在說:「答得好!」就是這件事讓我變的膽大起來,自信起來。
如果有人問我,你最崇敬的職業是什麼?我會不假思索地回答:教師!
如果有人問我,你最嚮往的職業是什麼?我會毫不猶豫地回答:教師!
如果有人問我,你長大最想當什麼?我會斬釘截鐵地回答:教師!
是啊!老師——一個多麼神聖的字眼。
2022教師節話題作文篇3
教誨如春風,師恩似海深,桃李滿天下,春暉遍四方。祝老師教師節快樂!
早晨,小華早早就起床了。小華正望著窗外出神呢!她在想什麼呢?哦,原來她是在想:今天是教師節,我該送老師什麼禮物呢?一件件小東西從她腦海閃過:水晶、布娃娃、鮮花該送什麼呢?這個,那個,怎麼選啊?
正當小華左右為難的時候,一陣微風夾著鮮花淡淡的香味「送」到了窗前,咦,哪來的香味?小華探頭一望,哦原來是幾個月前小華種下的菊花,已經開花了。看,那菊花的花瓣像螃蟹的爪子一樣多又彎;還散發出一陣陣清香,好香!對了,小華心裡突然有了想法,就送老師一束菊花吧!
於是,小華從花叢中挑了又挑,選了又選,終於採到了兩束開得正旺的鮮艷的菊花,小華還特地用小紅繩把鮮花綁住呢!經過一番打扮,小華手拿著鮮花,蹦蹦跳跳的上學了。
你瞧,她身穿圓領衫、佩帶紅領巾,顯得多精神啊!小華一路上,哼著曲兒,不知不覺地就來到老師的辦公室。
剛好辦公室的窗戶打開著,小華向裡面一望,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張舊辦公桌上的東西:右上角有一本日曆,已翻到今天的一頁了,下面寫著5個鮮紅的大字「中國教師節」;左上角是一個地球儀,平時是它帶著老師週遊世界的;在靠近地球儀的地方還放著一個精美的筆筒、一瓶「紅岩」墨水;中間放著一本教案本,課文書,上面還蓋著老師平常戴的眼鏡,小華想,老師昨晚一定又加班到深夜才去休息
目睹老師這些教學用品,小華思緒萬千
這眼前的教學用品凝聚著老師多少心血呀!她想著,搖動頭上的羊角辮,紅領巾也隨之而動,她的注意力聚在那筆筒上,「對了,就放在這兒」,接著,她把其中一束鮮花小心翼翼地插進了那筆筒中。她如釋負重地笑了,臉上露出了一絲甜蜜的微笑。她想讓老師在工作時聞一下菊花的清香,好驅走老師的煩勞。帶著這美好的願望,小華一一不舍地離開了老師的辦公室。
那束菊花,在明媚的陽光的照耀下,顯得格外鮮艷
2022教師節話題作文篇4
人們常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我們鄧老師的眼光分外有神,她的眼睛會說話哩!
有時,鄧老師的眼睛閃爍著興奮、愉快的光芒,它告訴我們老師很高興――回答問題出色、比賽獲獎,期末考試年級第一;有時,鄧老師的眼睛裡又流露出憂慮的神情,顯得悶悶不樂——它告訴我們的學習還不夠理想,或是有同學做錯了什麼事。
總之,鄧老師的眼睛能告訴我們喜、怒、哀、樂。
有一次上小課時,我做完作業就跟同桌講自己玩過的遊戲,不料被鄧老師發現,即刻,她那會說話的眼睛投來了溫和與嗔怪的目光,好像在說:「黃睿凡,你可是班幹部啊,上課別太隨意。」我低下了頭,不敢正視她,臉火辣辣的。
有一次,鄧老師在多功能廳給我們上《陶罐和鐵罐》這一課,有很多位老師聽課呢!鄧老師提問:陶罐和鐵罐之間發生了什麼事情?我和很多同學把手舉得高高的,鄧老師請我的學習夥伴小謝發言。他開始站著不吱聲,爾後,回答的聲音很輕很輕,好像在自言自語。我們的目光都投向他,擔心膽小的他答不上來,這時,鄧老師向他投去鼓勵的目光,似乎在說:「對、對,聲音再響亮點!」小謝看著鄧老師,膽子大了,聲音也響亮起來。發言完畢,鄧老師一直面帶笑容,向他投去讚許的目光,好像在說:「講得真好,有進步!」
還有一次,鄧老師跟我們玩吹泡泡。她的眼睛也會說話。鄧老師像孩童似的在操場上來回奔跑,吹出一串串五顏六色的泡泡。她的眼睛睜得大大的,好像在說:「瞧――我真棒,誰敢和我比?」「啊」,我吹了一個大泡泡卻爆了。鄧老師的大眼睛忽閃忽閃,好像在說:「快!快!再吹一個!」我們把鄧老師團團圍住,吹啊吹。「一、二、三,吹!」不知是誰在發令,幾十個泡泡像她發起「總攻」,鄧老師瞪大眼睛,閃爍著興奮、愉快的目光,好像在問我們,這節課玩得開心嗎?
我們班上絕大多數同學都能從鄧老師那雙獨特的眼睛讀出什麼。每當我看到鄧老師時,總不忘先看看她的眼睛,看看她要對我說些什麼。
2022教師節話題作文篇5
你們辛苦了!今天我們又迎來了一個難忘的教師節,在這幸福、溫馨而又激動的時刻,我代表全校的莘莘學子捧出我們最純真、最真摯、最熱烈的心,祝關心、愛護我們成長的全體老師們節日快樂、幸福安康!
我們甚至希望我們的問候和祝福能撫平園丁臉上的皺紋,擦去園丁雙鬢的微霜,讓園丁們那智慧的雙眸永放光芒!當老師是辛勞的,可塑造靈魂的工作是偉大的;紅燭的燃燒是短暫的,可她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心卻是永恆的。你們之所以偉大,不僅僅在於傳授我們的科學文化知識,更在於給我們樹立了一個做人的典範。
感謝您——老師,您讓我們成為自信的,能超越自己的人。你用事實向我們證明:學習並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快樂和責任,一把通向我們從未知道的天地的鑰匙。您教會我們用自己的頭腦和雙手大膽探索,去尋找和發現,讓生活充滿驚喜!
感謝您——老師,您是一個我們能永遠信賴的人。你讓我們知道:只要我們願意,能把一切向您傾訴。你常說你也曾是個孩子,因此你能理解孩子的喜怒哀樂。
感謝您——老師,是您讓我明白:我們能從失敗中汲取教訓,在困難中積聚力量,在黑暗中尋找光明。您給我們勇氣去開動腦筋,同時要求我們襟懷坦蕩。您將美放在我們心中,給我們教誨、見識和想像,由此營造我們的一生。不管我們建造什麼,你總幫助我們壘好基礎,你為成長的我們做到了最好!或許你講課的每個細節隨著時間的流逝會被我們淡忘,但您的熱情、勇氣和慈愛會永遠保留。
感謝您——老師,您從不對我們冷嘲熱諷。在我們嘗試時,您總是殷切關注著,即使結果是那麼微不足道,也總是讓我們明白您已看到了我們的成績。是您讓我們懂得生活能像一張紙一樣輕薄,也可以像大海一樣深邃,像天空一樣遼闊。您帶領我們所經歷的每個問題,每個發現,們中體驗都令我們著迷,讓我們看到了智慧在知識海洋中的閃爍。
最最敬愛的老師們,你們的光熱是有限的,可正是你們有限的光熱融會在一起才引燃了祖國騰飛的萬丈光芒!最後,再次祝全體老師們節日快樂!

收藏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