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教學反思範文

2023年11月06日

- txt下載

教學反思範文
  作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驗,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學反思範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學反思範文1


  為了上好《江南》這篇課文,我的教學設計前前後後大改了三次,每一次改動對於我來說都是一次進步,下面我先就我三次改動來談談對這節課的設計及效果:
  第一次:我自認為這首詩語言比較簡單,孩子們學起來應該是輕而易舉,於是,為了拓展閱讀面,提高識字量,我設計了單元整體識字課型,讓孩子們讀課外美文,選自《主題閱讀》的《荷葉雨》,並且認識裡面的生字,從認生字中還要發現押韻的奧秘,當然拓展讀還加入了師生對讀的美讀方式。想法是美好的,結果在我們學校一年級八班試上了下,時間遠遠不夠,孩子們的識字量也遠遠沒我想像的大,好吧,把以文帶文《荷葉雨》簡單化,師帶生讀吧,其他全部省略!
  第二次,導課稍微簡單明了了,讀文(范讀、看圖讀、拍手唱著讀、)識字、作詩,順利上完了,可是大家聽完以後,都一致認為好像少了什麼,細細一想,對了,一節語文課主要有四方面的能力訓練,那就是「聽、說、讀、寫」,而我的課里就恰恰少了「寫」這個環節的能力訓練,好吧!我平時訓練寫字喜歡放在第二課時,光寫字我就得花20多分鐘,為了讓這節課更加完美,我就加入寫字環節吧,考慮到時間問題,我就加入一個字的寫法訓練。
  第三次:這次我把這節課帶到外校去上了,或許是換了別班的學生,許多習慣不熟悉,時間又遠遠不夠了,居然超出了十分鐘,可能是我的環節過度語有點天馬行空,不受約束了,又因為知道時間不夠,朗讀教學指導就不敢細究了,導至這節課還是不成功,於是,決定把開課活躍氣氛的對對子環節省去了。
  上了這節課,我才發現課堂設計和我們的文章一樣,不厭其改,雖然每次上課、改課,費時費力費神,但我卻很高興,因為我覺得每次的改動就是對我語文業務能力的一種提高,感謝各位領導和同仁對我指導和幫助,我會繼續努力,爭取給孩子們呈現更精彩的課堂!

教學反思範文2


  在我個人看來,《泉水》真的是一篇很美的課文,《泉水》教學反思。無論是文字還是內容,都像一股清泉,潺潺地流淌著,灑下一路愛心。教授起來也讓人很喜歡,很能融入課文。
  因為是臨時接班,在教學本課時,我主要是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自讀自悟。這樣便於對課堂的整體把控。通過引導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欣賞,並且根據課文進行發散思維訓練,從而受到情感的薰陶,並且積累了詞語。另外,在本節課的教學我力求做到以讀為本,讓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讀(自讀、生生合作讀、小組合作讀、品讀等),去體味課文的語言美,感受泉水樂於助人、無私奉獻的精神。
  這樣,通過一遍一遍地讀,一遍有一遍的要求,一遍有一遍的效果。「初讀了課文,你都有什麼體會?」「同學們喜歡泉水嗎?」「通過讀課文,你知道這是一股什麼樣的泉水?」在學生互動交流、互相評價的過程中,教師抓住時機進行點撥,使學生感悟泉水的奉獻之美。對有感情地朗讀進行有效的指導。最後達到熟讀成誦的目的,從而加深學生對課文的感悟能力,使學生獲得了情感的體驗,達到了審美的情趣。
  還有一點需要思考的是: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學會聯繫上下文去尋找答案?比如在說到泉水姑娘是衝出來時,我提問泉水姑娘「沖」出來時心情是怎麼樣的,有很多同學都只會說快樂,可是為什麼快樂呢?就說不上來,但是如果在平時閱讀教學中能教會他們聯繫上下文來回答的話,那麼從「原來是一股清泉從石縫裡衝出來,來到這陽光燦爛的世界。」這句話中或者僅僅只是「陽光燦爛」這個詞,能感受到的又何止是高興啊!本來在平時教學中我為學生的回答總是不得我心感到苦惱,後來上完這堂課,跟我的師傅趙向紅老師進行了一次討論後才知道,原來問題都出在老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沒有不斷地、巧妙地引導以及示範,致使學生在閱讀中無法可尋,那麼回答問題時當然也便有所缺了。
  所以啊,在平時的教學中,一定要精心設計問題的引導與示範,讓學生學會用聯繫上下文來尋找答案,這樣學生在自己閱讀時也便有法可尋,其語言的感受也會更加出色。還是應該多上課,多接觸各類學生來提升自己啊~

教學反思範文3


  《白楊》是一篇借物喻人的課文,文章通過一位邊疆建設者在旅途中向子女介紹茫茫戈壁灘上的白楊樹這件事,讚揚了邊疆建設者紮根邊疆,建設邊疆的遠大志向和無私奉獻的精神。文章寓意深刻,耐人尋味。課文以白楊為明線,表面上寫白楊,實際上寫人,借白楊的特點來比喻邊疆建設者的高尚品格。
  因此,借物喻人就成為本課教學之重點所在。而如何指導學生通過語言文字理解體會文章中的思想感情,懂得借物喻人這一寫法是本課教學目標之一。
  另外本課的重難點是引導學生理解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並說出自己的見解。即是文中爸爸的話及最後一節的含義,要求學生能結合課文內容和聯繫生活實際發表自己的見解。這是本課的難點,也是本單元的教學目標。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遵循新課程改革教學理念,重視學生學習的過程,注重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的精神,使學生養成自己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習慣,具體教學方法如下:
  課前讓學生查找資料,對白楊的生長環境(大戈壁)有所了解。通過學習課文了解白楊的特點,歸納出白楊的形體特點(高大挺秀、茂盛、大、生命力頑強。)再通過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讓學生討論解決兩個問題:
  ⑴寫白楊樹的生活環境有何作用?
  ⑵寫白楊樹的特點有何特色?我讓學生與文本對話,和作者交流,與教師商討,向同伴彙報……並使學生懂得,前者寫白楊樹的生活環境是起烘托作用,而寫白楊樹並非直接描寫景物,而是通過人物說的話,間接地寫出白楊的特點。

教學反思範文4


  在新課程的實施過程中,我們欣喜地看到傳統的接受式教學模式已被生動活潑的數學活動所取代。課堂活起來了,學生動起來了:敢想、敢問、敢說、敢做、敢爭論,充滿著求知慾和表現欲。在「以學論教」的今天,結合一些具體案例,從學生的變化看課改,別有洞天。
  一.交流讓學生分享快樂和共享資源
  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活動經驗以及原有的生活背景,是良好的課程資源。在「生活中的立體圖形」這節課中,不同的學生依據不同的生活背景進行活動,自己抽象出圖形,製作出紙質的立體圖形。彼此間的交流,實現了他們對立體圖形關鍵特性的理解和認識,大家共同分享發現和成功的快樂,共享彼此的資源。
  二.從生活出發的教學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快樂
  在「代數式」這節課中,由上節課的一個習題引入,帶領學生一起探究得出一個規律5n+2,由此引出代數式的概念。在舉例時,劉老師指出,「其實,代數式不僅在數學中有用,而且在現實生活中也大量存在。下面,老師說幾個事實,誰能用代數式表示出來。這些式子除了老師剛才說的事實外,還能表示其他的意思嗎?」學生們開始活躍起來,一位男孩舉起了手,「一本書p元,6p可以表示6本書價值多少錢」,受到啟發,每個學生都在生活中找實例,大家從這節課中都能深深感受到「人人學有用的數學」的新理念,正如劉老師所說的,「代數式在生活中」。
  三.學科的融合讓學生感受到現代科技的魅力和綜合式的學習
  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聽人們議論CT技術、磁共振成像,但很少有人能將其中的道理講清楚。然而,學習了七年級上冊「截一個幾何體」以後,幾乎所有的學生都能體會現代醫學的CT技術竟然和切蘿蔔類似。
  四.創新設計讓學生體現積極向上
  在學生上網查詢,精心設計、指導下,成功地進行了「我是小小設計師」的課堂活動:這節課是以七年級數學上冊第207頁25題的作業為課題內容設計的一節課,以正方形、圓、三角形、平行四邊形設計一幅圖,並說明你想表現什麼。事先由老師將課題內容布置給學生。由兩位學生作為這節課的主持人,其他學生將自己的作品展示出來,並說明自己的創意。最後,老師作為特約指導,對學生的幾何圖形圖案設計及創意、發言等進行總結,學生再自己進行小結、反思。整節課學生體驗了圖形來自生活、服務於生活的現代數學觀,較好地體現了學生主動探究、交流、學會學習的有效學習方式,同時這也是跨學科綜合學習的一種嘗試。
  五.合作探究給學生帶來成功的愉悅
  「統計圖的選擇」教學設計和教學中,要求學生以4人小組為單位,調查、了解生活中各行各業、各學科中應用的各種統計圖,調查、收集你生活中最感興趣的一件事情的有關數據,必須通過實際調查收集數據,保證數據來源的準確。學生或通過報刊、電視廣播等媒體,或對他們感興趣的問題展開調查採訪或查閱資料,經歷搜集數據的過程,搜集的統計圖豐富多彩,內容涉及各行各業。學生從中能體會統計圖在社會生活中的實際意義,培養善於觀察生活、樂於探索研究的學習品質及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識。
  六.利用多媒體教學軟體自我探索
  在教學《七巧板》中,教師事先讓學生上網查詢課件,得到了可EXE文件,和電腦教師合作,放入學生的電腦網絡,安排一節,讓學生去拼七巧板,改變了過去單純由教師講,學生死記的教學方式。兩個班學生興奮投入了學生。
  綜合來看,新課程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從教材的內容編排看
  新教材改變了傳統的教學大綱對教學內容的輕能力重知識的要求,出現了許多新的教育思想把教材的內容分解成一個一個的小步子,一會兒幾何知識,一會兒代數知識,好比一台機器,把所有的零件放在學生的面前,作為教師就是要讓學生自己去探究如何組裝機器。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通過半個多學期的教學實踐探究,使我清楚地認識到,必須要改變以往的以教師為中心,學生機械模仿教師的解題過程,死記硬背,這種方法已在教台站不著腳。同時,新教材還有獨特的一面,那就是緊密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心理和年齡特點考慮:七年級的學生還很喜歡色彩鮮艷的圖片,所以教材編排了很多想想做做、剪剪拼拼遊戲中的數學,學學玩玩,玩玩學學的24點計算,火柴棒、排方桌等生活中的數學,使枯燥的數學變得有趣了,變的學生好容易理解了,這樣不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體驗到數學的魅力。
  二、 從教學的方面看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幫助者,學習情境的
  設計者和信息資源的採集者,好比「機器零件」供應商,要從講台上的「獨奏者」轉變到後台的「伴奏者」。教師必須要認真地鑽研教材,找准教材的重點與難點,處理好教材、學生、教師的關係。尋找相關數學資源、圖片、實物模型,創造和平共處的學習環境,有利於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來看待現實生活,體會現實生活也離不開數學。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與決心。
  如在教日曆中的方程時,學生每人準備一張日曆表,然後教師提出問題,小彬在假期中外出旅遊一周,這一周各天日期之和是84,問 小彬幾號回家?問題一出,學生們的情緒馬上高漲起來,這時課堂熱鬧非凡,討論的場面不言而喻,然後觀察學生準備好的日曆,找日曆中規律,豎列中的數字關係,橫列中的數字關係,緊接著玩日曆中的數學遊戲,學生情緒高漲,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再比如商品中的打折銷售,對於學生來說,買賣服裝是生活中最平常的事,但其中的數學知識學生知道的還不是很多,只要教師收集的資料準備真實有效,學生的會很感興趣用數學的知識去解答這些問題,但在數學的教學中教師要時刻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針對現在農村學生,閱讀課外的讀物還不是很多,若看到一些數據無法用數學語言來表達,教師在上課時儘量做到讓平時不愛說話的學生髮表意見,做到多鼓勵,少批評,同學之間少指責,使他們不再沉默。
  新教材的優點很多,但在教學的過程中,我也有一些困惑:
  在教學中,教師注重採用小組合作交流,共同學習,但在此過程中,好的學生能積極討論、發言、學到了很多知識,發展了他們的能力,但對於哪些調皮學生來說,討論簡直是一种放松。什麼都沒有學到,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兩極分化日趨嚴重,作為新教師十分頭疼,如何解決呢?還有待探索和研究。

教學反思範文5


  現就本人所做《滑輪》一課談一些粗淺的反思,供同行們參考.
  一,成功之處
  1,把課堂演示為主的實驗改為學生探究為主的實驗.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重點要求,為了讓學生更確切的理解定滑輪,動滑輪及滑輪組的作用,單靠教師在課堂演示,學生很難體會到這一作用.因此,安排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有目的親自動手操作,通過讀取數據,分析修正,讓學生自己得出滑輪特點,在探究中拓展了學生團隊合作和交流能力,培養學生實事求是和勇於探索精神.這比單純教師演示效果要好些.
  2,對比演示,讓學生一目了然
  在分析和區分動滑輪和定滑輪時,我先引導學生組裝出兩種滑輪使用方式,並進行對比演示工作過程,提出明確的觀察目標,在學生認真分析觀察的基礎上給這兩種滑輪命名.輕鬆地區分出定,動滑輪,並使學生體會到叫定滑輪或動滑輪並非是滑輪結構的區別,而是使用方式的不同,培養了學生觀察能力和概括能力,暗示學生認識事物要抓本質,既要研究共性,又要重視差異性.
  3,層層追問,使結論自然呈現
  滑輪組的省力情況是本課的難點之一,為了達到突破的目的,在得出動滑輪省力一半結論之後,不失時機的讓學生分析提起重物及動滑輪的繩子段數,這為分析滑輪組的繩子段數做了鋪墊.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組裝由一個動滑輪和一個定滑輪組成的滑輪組,分析得出由兩段繩子承擔物重及滑輪重,得出拉力f= ,此時我便抓住這一有利時機追問:"如果有3段繩子承擔滑輪及物重呢 4段呢 ……n段呢 "學生很自然得出拉力f=.繼續追問到:"如果忽略動滑輪重及磨擦,拉力f的表達式會是什麼樣呢 "通過這種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維過程,培養了學生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突破了教學難點.
  二,不足之處
  1, 引入缺乏知識的連貫性
  儘管用三幅科學漫話,激發了學生學習滑輪的興趣,但缺乏新舊知識的自然銜接,不符合學生認識事物的規律,如果結合槓桿的知識引入新課,不僅能激發學習興趣,還能為"滑輪是槓桿的變形"做鋪墊.
  2,低估了學生的日常經驗和自學能力
  本節課後,我和部分學生進行了交談,發現同學們的部分觀點竟出乎我的意料."老師,像滑輪的結構及能否改變力的方向,我們通過生活經驗和自學課本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您在這點上不需花費過多時間解釋".面對同學們真誠的目光,我仔細一想,這些閃爍著耀眼光芒的真知灼見,不正是學生對老師的突破啊!由此我領悟到:要把一節課上好,把學生自主求知潛在動力調動起來,了解學生的知識儲備是多麼重要.
  3,忽視了經驗知識,更需要理論驗證.
  定,動滑輪的作用,我組織學生通過實驗探究得出,這種直接經歷探究過程固然重要,但學生需要的是更為理性的思考;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作用呢 而恰恰這點被我忽視了.如果能夠聯繫槓桿及槓桿平衡條件,通過做圖,從理論上分析,學生才能真正理解滑輪的實質,這將對加速經驗知識的內化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
  4,課後的困惑
  聽取評課分析後,我一直在思考:在新課改理念下,如何同時做到課堂的開放與高效兩不誤
  就拿本節課為例,通過學生分組實驗,親自經歷探究過程,實事求是的得出了拉力的數據,培養了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加深了對滑輪作用的理解,這是我設計的初衷,但也正是這一點占用了大量的課堂時間,使課堂出現了前緊後更緊的局面,影響教學任務的完成,使教學效果不佳.
  新課程倡導開放式教學,要求還課堂給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無論哪種學習方式都需要很多時間,偏遠貧困地區的實際決定了這段時間會更長,而課堂時間有限,怎樣才能找到它們的最佳結合點
  另一方面,新理念要求加強課堂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及現代科技發展的聯繫,當教師設計的教學情境與學生的生活,經驗,興趣相一致時,學生的思維被激活,課堂充滿活力,這樣必然與有限的課堂時間相矛盾.怎樣解決這些現實的教學問題,讓我們在實踐中一起探索!

教學反思範文6


  針對此次公開課的教學計劃以及教學活動,有諸多不滿意的地方,以下一一總結。
  (一)、教案設計
  此次公開課以實訓課的形式開展教學活動,在編寫教案的過程,找了五張圖讓學生回憶前兩次課的內容以連續此次新課內容,原定計劃兩張回憶內容在6分鐘內完成,提問過程的兩張圖片在5分鐘內完成和一張新課圖片在10分鐘內完成,但是由於對新課內容不熟悉導致在教學活動中出現思維不連續狀況。
  (二)、教學活動
  在教學活動中,由於是第一次對專業性科目進行授課,難免會出現緊張的狀態,原定計劃20分鐘的理論講解,由於語速過快和提問方式方法未適當運用,導致此次課程縮減為十幾分鐘,且未能在重點、難點處多加講解。
  (三)課堂互動
  原本設定了提問環節對學生進行提問,由於過於緊張和對時間把握不準確,沒有對圖片的內容加以講解。
  對於此次公開課不滿意的原因是自己對課程內容不熟悉、心理不夠鎮定、對於時間把握不準確等,教育教學水平還有待加強,更加期待自己以後的飛躍與成長。

教學反思範文7


  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提高課堂實效性
  在北京市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用用能力提升工程的培訓中,我受益匪淺。尤其是觀看了周進紅老師的《漁歌子》、周靜老師的《縫紉鳥》和劉欣老師的《圍魏救趙》等案例教學後,我深刻地認識到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發揮的巨大作用。
  以往的語文教學,就是老師帶著學生翻來覆去地品味課文中的詞句,把書讀了一遍又一遍,乾巴巴地讓學生去想像文中描繪的情景。可無論學生怎麼想像,與真實的景物也會有很大的差距。因此,許多學生厭煩上這枯燥乏味的語文課,甚至一提語文就頭疼。
  在周進紅老師講授《漁歌子》時,現代化教學手段走進了課堂,體現與信息技術的巧妙融合,再現情境。用信息技術解決的問題是讓學生利用老師給出的圖片(桃花、鱖魚、流水、西塞山等)自己設計出作者眼前的畫面,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望和學習興趣。老師再添加音樂,使學生達到了身臨其境的感覺,大大提高了教學效果和質量。
  在周靜老師講《縫紉鳥》一課時,孩子們沒有見過縫紉鳥,老師適時地插入了縫紉鳥的圖片和視頻,一下就解決了這個難題。學生看得興致勃勃,又直觀又省力,真是事半功倍!
  在劉欣老師講授《圍魏救趙》時,讓孩子在白板前的軍事地圖上一邊批畫一邊結合人物角色進行語言表達的訓練,在教學中巧妙地運用了白板特有的功能,實現了人機互動的效果,充分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有了這些教學手段的恰當運用,學生們對語文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平時的作文教學中,信息技術同樣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春天來了,萬物復甦,大地變得生機勃勃。此時,正是觀察植物生長的大好時機。我們教室門口就有一棵玉蘭樹,當我無意中發現玉蘭樹上長滿了花骨朵時,立刻產生了帶領學生觀察的念頭。於是,我每天都把學生帶出教室,引導著他們從花骨朵的大小、顏色、形狀和數量等方面的變化進行了觀察。同時,我用數位相機將學生觀察的內容照了下來,並製成了演示文稿。
  隨後,我帶領學生一邊觀賞這些照片,一邊指導著他們運用比喻、擬人、想像等各種方法對所觀賞的景物進行了生動的描寫。雖然樹上的花已經凋謝了,雖然樹上的花香已經隨風而去了,雖然那一片片嫩綠的小芽兒已經長大了,可是一張張精美的圖片又勾起了同學們的回憶,他們仿佛又聞到了那淡淡的花香,又摸到了那絲綢般細滑的花瓣兒……於是,一篇篇生動的習作誕生了!
  這次習作訓練,我沒有浪費什麼時間,也沒有費什麼精力,可學生的收穫很大,對寫作文也產生了興趣,這都得益於信息技術的應用啊!
  利用信息技術手段,一改以往主要靠口頭語言和文字符號傳授知識的傳統模式,打破了封閉式的死水一潭的教學狀態,以其鮮明的直觀形象,加深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以其多變的手段,促進學生積極的思維,從而使教學得以化繁為簡,變難為易,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語文教學的實效,我們何樂而不為呢!

教學反思範文8


  在每一堂課結束後,要進行認真的自我反思,思考哪些教學設計取得了預期的效果,哪些精彩片斷值得仔細咀嚼,哪些突發問題讓你措手不及,哪些環節的掌握有待今後改進等等。同時,要認真進行記錄,主要有三點:
  (1)總結成功的經驗。每堂課總有成功之處,要做教學的有心人,堅持把這種成功之處記錄下來並長期積累,教學經驗自然日益豐富,有助於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2)查找失敗的原因。無論課堂的設計如何完善,教學實踐多麼成功,難免有疏漏之處,甚至出現知識性錯誤等。課後要靜下心來,
  認真反思,仔細分析,查找根源,尋求對策,以免重犯,使教學日臻完善。
  (3)記錄學生情況。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應該讓我們的學生在每一節課上,享受到熱烈的、沸騰的、多姿多彩的精神生活。」教師要善於觀察和捕捉學生的反饋信息,把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和普遍存在的問題記錄下來,以利有針對性改進教學。同時,學生在課堂上發表的獨到見解,常可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及時記錄在案,師生相互學習,可以實現教學相長。
  時間飛逝轉眼一學期過去了,我班是一個全新的組合體。但是大家都能較快的融入這個新的大家庭,共同商討、一起遊戲、互相配合共同完成各項班務工作。這不,轉眼間冬天來了,新年又到了,一年忙到頭,付出的是什麼,收穫的又是什麼呢?還是仔細地回顧一學期的工作吧!
  一、認真反思,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素質。
  提高自身素質只有通過多種渠道不斷的學習,才能提高忠誠於黨的教育事業的責任心,才能提高自身的素質和教學本領。本人在本學期中,積極參加各項時事、政治學習,堅持把理論同實際相結合,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用正確的思想引導幼兒,做好保教工作。本學期中,充分發揮自身的凝聚力作用,堅持做到以身作則、勇於奉獻、勤勤懇懇,無論是否當班,都要做好並檢查班級的各項工作,只有這樣才能使其他老師充分把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在工作中從不計較個人得失,充分發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團隊精神作用,團結一致地做好班級工作。在狠抓班級常規中,真正做到工作有目的、行動有組織、實施有計劃。
  二、勇於改革,豐富課堂內容形式。
  我結合主題課程,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區域活動,努力做到「靜與動」的結合。為了給孩子們創造一個優美整潔且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活動環境,我們充分利用教室有限的場地,設計最佳的區角位置,找資料、齊動手,在活動室里設立了圖書角、益智區、小巧手、表演區、建構區、娃娃家、小醫院等,還利用室外一角,設置了小超市,在每個區域我們都利用廢舊鞋盒,布置作品展示去。結合季節特徵,開展了「種子貼畫」、酒瓶裝飾等手工活動,很受小朋友喜歡,在感受到快樂的同時提高了孩子們動手能力。值得一提的是,我們班小朋友在老師的引導下,對摺紙活動非常感興趣,吃好了飯,你常常可以看到三五一群的孩子圍在一起在研究摺紙,有的在比賽自己折的飛機
  許多孩子的動手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小手也變巧了,還鍛鍊了他們的耐心,孩子在教室里追跑打鬧的現象也少了。
  三、加強常規建設,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
  俗話說:「沒有規矩,難成方圓」。良好的常規可以使幼兒的生活具有合理的節奏,使神經系統得到有益的調節,我進一步培養幼兒自我服務的能力,為他們的生活和學習打下良好基矗但是常規也不是以犧牲幼兒的個性、快樂為代價,我班有個別幼兒生性好動,比較調皮,我們兩位老師步調一致,共同合作,重抓教育,使小朋友逐漸能互相幫助、關心集體,搗亂的小朋友小了,熱愛勞動的小朋友多了。

教學反思範文9


  (一)主旨
  《台階》是一篇底蘊十足的關於農民父親的文章。本文敘述了父親建造高台階的過程,表現了父親為實現理想而不懈追求、堅韌不拔、不知疲倦的精神。父親對台階的要求,就是對尊重的要求。父親畢生的奮鬥就是要贏得尊重。
  有人認為父親一心想築高自家的台階,是為了抬升自家在村人心目中的地位。難道這僅僅是為了自己的面子,為了自己的尊嚴?顯然不是,對本文的理解僅此是不夠的,而要把思想提升到是中國勞動人民人性的覺醒,價值的追求。一個老實厚道、淳樸善良的農民,不僅要求溫飽能夠得到解決,不僅要求一個溫暖的家能夠遮風擋雨,而且還要求地位的提升人們的尊重,這是較高層次上的人性要求。為了實現這個願望,作為一個面朝黃土背朝天、老實厚道低眉順眼的普通農民,他所依靠的只能是自己的力氣與韌勁。儘管其中父親所付出的代價是沉重的,但《台階》中的父親還是有其積極意義的,是一個覺醒、有長遠生活目標的中國農民。也許我們認為父親造屋的理想過於簡單,抑或微不足道,不值得父親付出一生的血汗。其實作者就是通過文章的過程與結局讓我們看到中國農民堅忍不拔的毅力與艱苦創業的精神。讓我們看到父親為了自己的理想與追求,拚命苦幹,無怨無悔,任勞任怨。
  (二) 結構
  本文的結構是圍繞著「台階」進行的,所以本文的線索就是「台階」。「台階」的描寫由過去到現在、從舊到新、從低到高的過程就是父親一生的濃縮,從台階上集中反映了父親的各種品質。
  本文是一篇結構完整的短篇小說,小說首先是寫父親覺得自己家的台階低,要造高台階的新屋。然後講到父親開始了漫長的準備,最終造起了有九級台階的新屋,這是整部小說的高潮部分。最後是故事的結局,新屋落成了,父親人也老了,身體也垮了。按時間的先後順序,樸實的敘述父親的形象清晰而鮮明。開頭寫父親經常坐在三級的舊台階上舒服的休息,父親那裂開許多乾溝的腳板,只有過年才能洗出腳的本色,卻也是黃几几的,是泥土的本色,其實,這正反映了父親的本色──一個勤勞、淳樸的農民的形象。接著,側面描寫,展現了一幅幅父親辛勤勞動的畫面:「一年中的七個月種田,四個月去山裡砍柴,半個月在溪灘上撿屋基卵石,剩下的半個月用來過年、編草鞋」。那大熱天不停歇的忙碌,冬天的早出晚歸……在「我」的印象中,父親為了自己的追求而拚命勞作,似乎不曾休息。在造新屋的日子裡,是父親最興奮,臉上笑容最多的時候,這可是一個農民一輩子的追求!在深秋的晨霧中踏黃泥、放鞭炮時尷尬的舉止、托青石板時的將就情態都濃縮在這收穫的一刻里。但父親老了,「我」為他擔心,可父親太倔,沒法幫他,因為父親始終覺得自己是有勁的、能勞動的,直到父親挑水閃了腰那一刻,他才沉默了,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樣,也許他這時才清楚自己怎麼了。父親一輩子忙碌,同樣也是愛孩子的:幼時的「我」跳台階摔了一大跤,父親拍拍我後腦勺說,這樣會吃苦頭的;長大了,父親能做的,從不讓孩子做。父愛是沉默的。
  (三)延伸
  李森祥在接受《嘉興日報》記者採訪時曾說:「有人也問我作品裡面的父親是不是我的父親,其實這是我理想當中的父親,不是我生活當中的一個真實的父親。」作者以一個農民的兒子作為敘述者,懷著崇敬和憐憫的雙重感情色彩敘述父親為贏得地位、贏得尊重而堅忍不拔、拚命苦幹的一生。但文章的魅力決不僅僅在於讚美父親的美好品質,其感人之處更在於文章深蘊的那種淡淡的悽美和辛酸。
  文中「我」的父親秉承了中國農民吃苦耐勞、堅忍不拔的特質,為建新屋和新台階,耗費了自己的大半輩子,而在新屋建成之後,父親坐在台階上和人招呼時,卻沒有了該有的'幸福,而是一種難言的自卑和失落。
  父親骨子裡的「卑怯」與生活的尷尬決不是一個九級台階所能撫平的。人與人之間,某些外在的東西可以效仿,但心理的落差永遠無法跨越,父親雖圓「台階」夢,但與生俱來的人性弱點又使父親夢斷「台階」!
  在新台階落成以前,父親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使自己近一生的過程充滿了情趣、活力、力度等等,但是,當父親的理想實現之後,他的生命尖活力、意義也就消失了:作者在文章的結尾,將父親的「老」相作了生動的描繪,這既是生命生理的「老」更是生命意義的「老」──消失。父親的「失落」意味著什麼?「生活的意義和樂趣只能在這種永不停歇的準備之中,在這種追求──滿足──再追求以至無窮的前進過程之中得之。」當父親的台階造成時,即意味著他「理想日子」的到來,而他的失落,正是因為在滿足之後,他沒有「創造一種新的人的需要」。
  此外,語言簡樸自然,通篇採用白描手法,使文章具有自然美、質樸美。擬聲詞、疊詞的大量運用使文章的生活氣息更加濃厚,如「唿嗒唿嗒」「刷拉刷拉」「嘎嘰」「青幽幽」「黃几几」等,讓讀者似乎走進了充滿濃郁鄉土氣息的農村生活,直面那個勤勞、執著、倔強的老人。

教學反思範文10


  今天教《畫風》,很美的一篇小文章,與學生生活貼近。生字很少,文中三個孩子的姓名外加一個「顯」字。我們集體備課準備的教學設計也頗花了些心思,拋棄一貫學生字的思路,導入課題後直接識字,安排如下:
  1.出示三個小朋友的頭像,大家試著叫出他們的名字。
  2.小遊戲:每個學生與他們三個做朋友,與他們打招呼,並自我介紹。示範:宋濤、陳丹、趙小藝,你們好!我叫(),很想和你們做朋友。
  3.開火車認讀「宋、濤、陳、丹、趙、藝」六個生字並擴詞。
  4.討論:「宋、濤、陳、丹、趙、藝」這幾個字在我們身邊哪些認讀名字中能找到。
  之前布置過學生預習,課堂從揭題到學完生字我們一直沒有接觸文章,今天的生字是完整意義上的脫離文本,與「字不離詞,詞不離句」的方法恰恰相反,可是我們的課堂氛圍濃厚,效果尤其好。反思這節課的生字學習,沒有按照慣例讀文識字給學生耳目一新的感覺,大家對著圖大聲與圖中人物對話交流,圖中人物好似活了一般,這個小遊戲學生很喜歡。進入到第4步找名字,課堂一下炸開了鍋,很巧的是這些字在我們班學生的名字中都能發現,當說到「宋」時,學生們還大聲說出「宋江」等名字,喜悅與成功之情溢於言表。課本中學習的內容與坐在教室里的學生之間聯繫起來了,換句話說,學生的名字成了課堂學習的內容,多親切啊,識字成了快樂的事。把要學習的目標與學生的生活儘量聯繫到一起,是教學的好方法,老師們可以常用。

教學反思範文11


  課文用樸實的文字,向我們展現了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學習的過程中,讓學生髮現寫作上的規律:2──6自然段結構相似。為此,我採用邊扶邊放的辦法,精講一個自然段,總結學習本段的方法,其餘的段落讓學生分小組自學,再全班交流。這樣提高學生自學的能力,也獲得較高的學習效率。
  教學中,我抓住開頭和結尾兩個自然段,體會本文含著的意思。讓學生聯繫課文說說:太陽看見了什麼,聽說了什麼,知道了什麼。再聯繫第四課,可以知道,人類還有很多戰爭、飢餓、疾病等災難。既然太陽看到了這麼多不平的事,為什麼還「微笑著,行走在天上呢」?體會出太陽最愛小朋友的原因──因為太陽從孩子們身上,看到了世界的未來充滿了希望。另外,這兩個段落還讓學生認識排比和擬人這兩種修辭手法的作用,知道作者把太陽當人來寫,使人感到親切、生動。在學習第三自然段時,讓學生理解「甦醒、活躍」的意思,再聯繫本課想像春天到了,草木發芽,大地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第七段,先引導學生理解太陽愛哪些小朋友,再理解各種皮膚的小朋友泛指全世界所有的小朋友。至此,明白了作者要表達的思想:太陽公平、公正地愛每一個小朋友。
  拓展部分讓學生說幾句問候和感謝太陽的話,學生說的大同小異,沒有創新的思維。

教學反思範文12


  《「0」的突破》這是一個激動人心而又令人振奮的故事。許海峰從小酷愛射擊運動,立志要為祖國爭得榮譽。經過長期的艱苦訓練,在第23屆奧運會上,他沉著冷靜,力挫群雄,終於以優異的成績為中國奪得奧運史上的第一枚金牌,實現了中國奧運金牌「零」的突破
  一、在第一個環節中,讓孩子說說自己搜集到的奧運資料,整個過程中學生特別的活躍,說得也特別的豐富,課堂的氣氛也熱鬧起來了。然後,我出示福娃圖片,更活躍了課堂氣氛。
  二、 在學生自學這一環節,我先讓自由朗讀,帶著問題去讀。這樣就充分地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然後,我讓學生代表彙報自己的收穫,給了學生展示自己的平台,同時,也很巧妙地檢查了學生自課文的情況。讓學生在一種很輕鬆的情況下交流了自己對課文內容的初步感知。
  三、接下來就是討論和展示環節,在各組進行準備的過程中,我特別的忙碌,我在各組中穿梭,看看他們解決問題的情況,以及各個小組長的分工情況,是或有做到在課堂前我給他們培訓時提到的一定要讓每個孩子都有任務
  四、時間把握上,我沒做好,四十分鐘的課被我上多了10分鐘。但是我卻覺得時間過得可真是快啊!以後在課堂中,我還是得把握好時間,在課堂中儘量讓孩子們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快樂!

教學反思範文13


  我們要學習什麼知識。我微笑著回答:學習新課。他們臉上立刻洋溢著笑容,並向我耳邊回聲道:老師,我知道我們今天學習的是兩個寓言故事,我在家已經讀熟了。可有趣了,裡面還告訴了我們深刻的道理。
  叮鈴鈴.......我們就這樣在談論中開始了第二節的課堂,孩子們上課的狀態高昂、激情,使我迴蕩心間。在授課過程中,學生們了解了什麼是寓言的知識,並在歡快的學習氣氛中大家的積極性,那真是厚積薄發呀!
  我從課題入手,給學生設置懸念,讓學生帶著好奇心去學習這則寓言。我們引入眼帘的是闖生字關,令我欣慰的是學生們都能在不出示讀音的情況下,認讀這些生字,看來他們的預習功夫用心了。我通過齊讀----開火車讀----分組讀來加深學生的記憶。學生們認真學習的盡頭,使我開心。這節課進入課文朗讀時,學生們都能做到津津有味地去咀嚼文中的深刻道理。我首先讓學生們自由朗讀課文,去思考這樣一個問題。讀完課文,你想說什麼,自由發揮。結果他們認為:養羊的人早就應該聽街坊的話,這樣就不會被狼叼走。但這個養羊人,最後後悔了沒早聽從街坊的勸告,心想還是趕緊把羊圈修好吧!從此,他的羊再也沒有丟過。學生們通過自己的思考,分辨出應該做一個知錯就改,多聽取別人教導的道理。
  通過自由朗讀課文,讓學生們去動腦思考問題,老師做補充、總結是課堂學習的必要環節。因為通過前四單元的學習、做試題,我發現裡面的題型考察學生的思維想像題型較多。這在平常的上課中,要多善於指導、觀察學生的學習情況,根據實際情況設計一些想像發揮問題,從而鍛鍊學生的應變能力。
  通過課文我設計了這樣的幾個問題:一是那個養羊的人丟了幾次羊?二是他是怎樣做的?結果怎麼樣?三是你認為養羊人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四是生活中有類似「亡羊補牢」的例子嗎?試著說一說吧!從這幾個問題中升華對課文深刻道理的理解。學生們在前三個問題中,都能脫穎而出,唯獨在最後一個問題回答中有點難度,回答的不是多理想,以後是我們需要改進的地方。
  總體而言,學生的聽課效果還是不錯的,不足的之處是今後要努力的方向。

教學反思範文14


  「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這個教學原則眾所周知,可貫徹在實際教學中,卻常變成一切由教師任「主角」,甚至「主宰」,「教師講,學生聽」,「教師板書,學生筆記」,「教師教什麼,學生學什麼」,本來是教學的雙邊活動,變成了教師的單項活動,教學不平等不民主。這就使學生處於被動狀態,主體作用無法發揮,不但喪失了學習的主動權,漸漸地也失去了學習的樂趣,不利於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因此,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構建創新型課堂教學模式是十分關鍵的。
  《善良》是一篇議論文,在結構方面學生分析起來難度不大,但對內容的深刻領會卻是難點。因為「善良」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班會上講,政治課上講,家長講,電視上講,這十分容易引起學生的「視覺疲勞」。那麼,怎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積極性呢?我改變傳統的議論文教學模式,大膽將語文課堂變成了電視訪談節目錄製現場。良好的師生關係是良好教學氛圍關鍵所在,也是激發學習興趣所不可缺少的重要條件。所以本節課,教師要做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參與者,更是一個幫助者,為學生的討論提供必要的幫助。剛開始,兩位主持人有些放不開,隨著交流的深入,氣氛逐漸活躍,發言漸入佳境,台下的同學也按捺不住加入了交談。一問一答,一張一弛,觀點的碰撞引發了學生對文章內容的深層思考,課堂節奏、氣氛與效果都明顯好於以往「你講我聽」的傳統授課模式。
  所以,我認為,教師應該積極創新語文課堂教學模式,下面結合自己的實踐談幾點認識:
  創設情境
  教師要積極創設有利於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和創新能力內化的課堂教學情境,讓學生在全新的環境中調動自己的生活積澱,開動自己的腦筋,發掘自己的潛能,運用創造性的思維方式、創造性的操作方法、創造性的組織手段,或獨立探究,或彼此合作,張揚個性,展示自我。比如舉行故事會、辯論賽、演講賽、課本劇、答記者問、即席採訪、情景對話、詩歌朗誦比賽等。
  學過《阿Q正傳》,就可以《阿Q外傳》、《加入阿Q還活著》、《阿Q出國記》為題寫一篇作文,並進行演講比賽;學習《柳毅傳》一文,讓每組推出幾位表演能力較強的同學,分別扮演柳毅、小龍女、洞庭君、錢塘君等角色,按課本內容的提示,表演一段課本劇。為渲染氣氛和增加點幽默感,老師預先聲明可以跨越時空界限,准許添枝加葉、不拘一格。這樣一來,學生們的思維在撞擊,智慧的火花在閃耀。他們想主意,構思出不同的結局,身入其境 ,體味其情,張開想像的翅膀,演自已想表演的一切;組織以「我是否重要」為話題的辯論賽,小組成員有主持人、正負主辯手、正負次辯手、記時員等,正方能緊扣珍愛生命,重視個人價值的角度列舉事例去論述「我很重要」,反方緊扣個人和集體的辯證關係去反駁;或者採用「我來當回XX」的形式,如我來當回老師,嘗試備課、上課的滋味。我來當回主持人,練膽量,練口才。我來當回主編,學編輯技巧。我來當回記者,學採訪技巧。我來當回新聞發言人,學應對技巧,練臨場應變能力等等。總之,創設情境,可以使學生在感知課文的語言時,形成更鮮明、更具體的形象,更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和興趣,使課堂活起來。

教學反思範文15


  九年級教材上的化學用語是中招考試的重點,也是難點。它包括元素符號,化學式,化學方程式,離子符號,化合價符號等內容。有人形象地把它稱謂第二門外語。這些內容又恰好都集中在第四單元。學生一下子接觸一連串的化學符號,難度有點大。每年在講這些內容時我下了很大功夫,讓學生背、記、默寫。但是學生記起來仍然感覺困難。而且考試出錯幾率也較大。近兩年來,我採用了分散難點,強化重點的方法,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第一堂緒言課上涉及到了物質的組成,我就簡單介紹物質組成的基本成分是元素。然後拓展開來,說「鐵」是由鐵元素組成的。「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就這樣讓學生記幾個元素符號,連續一周學生能把主要的元素符號記住,以後可以不間斷提問鞏固。從第二單元開始,講空氣、氧氣時,也分散讓學生記氧氣、氮氣、氫氣、碳、硫、鎂等物質的化學式及化學反應的化學式表達式。以後的每堂課在提問基本知識的同時,把化學式也連帶提問。這樣學生就無意識記住了好多重要物質的化學式。講第三單元時,把原子符號、離子符號也分散講解,並讓學生強化記憶。這樣就把第四單元的重難點分散到前四個單元中。學生記起來也感覺輕鬆,並且天天強調,堂堂提問,學生也記的牢固。等到學第四單元時學生已經掌握了好多化學用語了,這樣他們並不感覺難了,學起來也興趣盎然。
  這種方法我覺得比較得心應手,但是也不能粗心大意,如果不落實學生背默,只課堂上強調還是無濟於事。這次月考前,我就忽略了
  化學式的複習,誤認為他們掌握的好,結果這部分失分也比較多。化學用語比較空洞抽象,學生容易記憶也容易忘記,最好的方法還是要多次重複記憶。因此在以後的教學中我還要繼續帶著激情上課,帶著溫情落實到位,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掌握的更好。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