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師道》心得體會範文

2023年11月07日

- txt下載

讀完《師道:為師亦有道》我心潮澎湃,當了十幾年的老師,今天的我似乎才頓悟,才有了撥開雲霧豁然開朗之感。這裡給大家分享一些關於師道心得體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師道心得體會1
今年我有幸拜讀了 《師道,為師亦有道》,裡面的文章都是一線教師自己寫的,在這些文字的背後,是一群具有教育理想的人,他們一直在孜孜不倦的探求教育的本質,力求自己遵循教育規律,兒童成長的規律——這就是為師之道。道即規律,道即孜孜的追求規律。而不是評職稱,拼分數,或者獲得什麼職務和獎勵。
回望如今的教育教學充滿著太多的急功近利,充斥著大多不安定的因素。在這個快餐文化的影響下,最最可憐的要數那些正在成長的孩子們,他們還不具備判斷、甄別的能力就被家庭、社會填得太滿太滿。俗話說「滿招損」啊!家長等不及,社會等不及,於是孩子的成長也就等不及,不豐滿、不鮮活起來,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缺乏真誠、善良……那些漸行漸遠的優良品質成了永遠的傷痛。我們在呼籲也在吶喊「救救孩子」,還原孩子真實、有趣、自由的成長空間,不要做污染教育教學環境的「罪人」。
很多時候,我們的老師從中劃出符合自己課程性質所需要使用的回答,用平淡而近乎讚賞的語氣抹去了其他的答案。我們幾乎從來沒有隨著學生的思考車輪去探索生活,很少想到學生走向獨自學習生活所需要的知識和技能。其實更多的時候,我們缺少跟學生進行開放性、探究性問答的技巧與自信,因為思考的車輪沒有方向,我們尚且沒有充分的心理準備和幫助他們如何探索生活而培養的獨立思考的能力,我們早已經習慣了火車導軌式的教育。
我們往往將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的欠缺歸咎於教育制度和專業培養模式,然而大多空閒的時候,我們思考的車輪依然伏在慣性的導軌上。更多的時候,在想著今天學生該交給我什麼書面作業,字跡是否工整認真。我們幾乎沒有想到我們該教給學生什麼,和學生一起做什麼。是帶領他們到閱覽室,還是去游泳池?籃球館或許更好?我們很少揣摩學生的心思,他們今天是想學習高雅的舞蹈、悠揚的二胡,還是自由飛翔般的水上運動……
其實,教育真的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難。教育就是「使人成為人」。同樣的,教師呢,作為活在孩子中間的成年人,和學生一起面對世界,並在他們需要的時候給予力所能及的幫助。 教師的教要以學生的學為目的,要努力把舞台還給學生。先學後教這種模式,課堂不喧囂很寧靜,學生能夠沉下心來,靜悄悄地學,靜悄悄地思,只有心與課堂環境都靜,學生才能學得進去,學得紮實。當自學指導中的問題提出後,學生能自學會的,教師就不要講,不要急於給出答案,但是遇到學生通過自學解決不了的問題時,教師還是要講。比如:在講線段時,讓學生認識線段都有哪些特點,我們應該放手讓他們在每一個機會面前嘗試與思考。只有放手,你才會知道什麼是他們所需要的;只有放手,你才會發現什麼是他們的專長。老師要講,但忌滔滔不絕,旁若無人,話匣子一打開就興奮不已,難以收住。牢記不要把課堂當成教師一個人表演的舞台,而忽略了學生的感受,每節課要讓「彩」出在學生身上,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大膽質疑的精神。學生回答問題偏離軌道時,要果斷地將其引回主題。
鑒於此,我希望能有更多的一線教師能從真正意義上對學生放手,為學生的發展撐起一片廣闊的藍天。
他們一個自由快樂的童年吧。
師道心得體會2
《師道:為師亦有道》——看到這本書的名字,我已經被它深深吸引了。於是,借來同事的書,利用暑假細細研讀。第一次翻到目錄,我就更興奮了。這明明就是無數優秀的一線教師傳遞給我們的寶貴的經驗和心聲。無論是老師的自省,還是站在學生角度的思索,或是實踐中的疑惑都使我受到極大的啟發。可以說這本書為我的成長積蓄了更豐富的資源。
然而合上書本,《「夜鶯」的歌聲該停歇了》這篇文章讓我久久不能平靜。文中,作者建議刪掉教科書中《夜鶯的歌聲》《小英雄雨來》兩篇課文。作者認為這兩篇課文是在歌頌和宣揚兒童直接參加戰爭的事跡,並在文中一再強調這兩篇文章違反了《聯合國禁止兒童參加戰爭公約》。我執教過這兩課,但我在備課和上課時,腦海里呈現的僅僅是「夜鶯」和雨來聰明、機智、勇敢、堅毅的可愛而偉大的形象。而且課堂上我們希望孩子通過這兩課的學習所明白的也正是這一點。
再者,抗日戰爭對於我們來說,是一段不容忘記的歷史。抗日戰爭中有很多像雨來一樣偉大的孩子。這些偉大的孩子難道就因為一個公約而應該被忘記麼?那麼照作者的思路,我們更不應該學習《王二小》,因為文中敵人殘忍的殺害了我們的小英雄。嗚呼哀哉!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如果我們的孩子漸漸淡忘了這些英雄,漸漸淡忘了這段歷史,那麼我們革命前輩以鮮血傳承的革命品質也將漸漸淡出人們的記憶。
我堅信,學者在編教科書時,也在根據時代的發展不斷補充新的內容。但是《夜鶯的歌聲》《小英雄雨來》《王二小》諸如此類的課文,對於我們的孩子來說,是最合適的知曉那段歷史的敲門石。在不久的將來,在他們正式開始學習這段歷史的時候,他們會有更深的理解。我也相信,這些小英雄的形象會在他們心中萌芽,並灌入新時代的給養,從而衍生出責任感、使命感,使自己成為時代英雄,例如為國爭光的奧運健兒等。
因此,我也要說,「夜鶯」的歌聲不該停!
師道心得體會3
作為一名新教師,我踏上這三尺講台剛剛兩年,這段時間中,我經歷了很多,學習到了很多,當然,心中的疑惑和問題也與日俱增,為了解決這些疑惑,我利用暑假時間閱讀了馬朝宏老師主編的《師道:為師亦有道》一書。
「教育的希望在於每位教師的成長,離開了教師,任何制度、觀念、政策都只能停留在空中。」書中的這句話,給我留下了極深的印象,它讓我了明白教師的重要性,也明白了身為教師的責任所在。
為師有道,而道在何方呢?閱讀著一篇篇立足教師成長,薈萃著一線教師智慧的精彩評論和教學隨筆,這些無疑是最鮮活、最具有生命力的,它們見證著老師們的成長足跡,一步一個腳印,實實在在;字裡行間,充滿著對教育的熱愛和激情,這些熱切地呼喊與深深地憂患背後,緊緊勾連著孩子們的未來,乃至中國的未來。
通過這本書,我前所未有地仔細審視著教育本真,解讀著教師的生命狀態,分享著眾多知名教師的成長策略,這些都使我更加明晰作為一名教師的立場,。
書中,一篇以「炫耀自己,還是「以生為本」」為主要內容的文章引起了我的思考。近年來,我們二七區提出的「多彩教育」理念已經在貫徹實施中深入人心,這個問題在新課改理念下的重要意義已不需質疑。然而,如何組織,如何有效地讓孩子在舞台上展示自己卻是我們一線教師最關注的。
實際上,大部分老師理念都達到了,可是實際操作卻沒有跟上,很多時候,不是沒有時間給學生舞台展示,就是給了學生舞台,卻覺得學生的表現不盡如人意,更多時候,甚至認為不如自己「教」,學生聽這樣的傳統學習模式效果來得好。
然而,我們很多一線教師會發現:無論上課時你講的多麼激情澎湃,信心滿滿地以為學生們應該掌握得不錯,殊不知沒過多久再一問,學生基本上學了多少就忘記了多少,根本沒有記到腦子裡去。我還記得在美國波士頓兒童博物館中有這樣一句標語:「我聽見了就忘記了,我看見了就記住了,我做過了就理解了。」這句話很好地詮釋了少年兒童學習的最佳模式——只有自己的親身體驗,才能在腦海中留下最深刻、最真實的印象,這也是為什麼往往年輕教師的教學成績要好於老教師的原因:因為沒有經驗,我們更願意嘗試多樣的教學方法,更願意為學生提供展現自己的'舞台;我們眼中學生在舞台上的表現總是成功的,我們會給與學生更真誠的讚賞。因此,我們更需要以孩子的眼睛去看,用童真的心去思考。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啊,為學生提供更適合的舞台,讓學生在實踐中真正掌握知識。
以上的種.種思考,又使我回到教育的目的上來:如果我們真正的把教育當做生活,開啟孩子智慧,健全孩子人格,讓孩子學會獨立思考,進而獨立行動,成為一個心靈博大,精神堅強的人。那麼,教師在這個過程中,又怎麼可能享受不到生命的意義,成長的快樂呢!
師道心得體會4
趁著暑假我拜讀了《師道——為師亦有道》,這本書是一本教育教師讀物,其主旨正如書的封皮上所寫:「審視教育本真,傾聽教師憂思,分享成長策略,明晰教師立場,重塑教師信仰。」
裡面的文章都是一線教師自己寫的,他們一直在孜孜不倦的探求教育的本質,力求自己遵循教育規律,兒童成長的規律——這就是為師之道。道即規律,道即孜孜的追求規律。而不是評職稱,拼分數,或者獲得什麼職務和獎勵。
這本書共五章:立場,信念,冷眼,策略,憂思。標題簡潔而概括。這本書都是收錄一線教師的教育評論和隨筆,正如前言所說:「讓教師說話,為教師說話,說教師的話」遠比對教師說話更重要,也能更有效的促進教師的發展。
何為教育?教育的目的是什麼?——「教育沒有多少新的話題,教育更不需要多少『創新』,只需要教師始終明白一件事情,那就是——學生首先是人,其次才是學生,教育是一個生命對另一個生命的影響。教育就是開啟智慧,健全人格,要學生學會獨立思考,獨立判斷,進而達到獨立行動,成為一個心靈博大,精神堅強的人。簡言之,教育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像人一樣生活,像人一樣活的美好。」
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往往更多的時候,在想著今天學生該交給我什麼書面作業,字跡是否工整認真。我們幾乎沒有想到我們該教給學生什麼,和學生一起做什麼。是帶領他們到閱覽室,還是去游泳池?籃球館或許更好?我們很少揣摩學生的心思,他們今天是想學習高雅的舞蹈、悠揚的二胡,還是自由飛翔般的水上運動……
其實,教育真的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難。教育就是「使人成為人」。同樣的,教師呢,作為活在孩子中間的成年人,和學生一起面對世界,並在他們需要的時候給予力所能及的幫助。教師的教要以學生的學為目的,要努力把舞台還給學生。先學後教這種模式,課堂不喧囂很寧靜,學生能夠沉下心來,靜悄悄地學,靜悄悄地思,只有心與課堂環境都靜,學生才能學得進去,學得紮實。當自學指導中的問題提出後,學生能自學會的,教師就不要講,不要急於給出答案,但是遇到學生通過自學解決不了的問題時,教師還是要講。我們應該放手讓他們在每一個機會面前嘗試與思考。只有放手,你才會知道什麼是他們所需要的;只有放手,你才會發現什麼是他們的專長。老師要講,但不要滔滔不絕,旁若無人,話匣子一打開就興奮不已,難以收住。不要把課堂當成教師一個人表演的舞台,而忽略了學生的感受,每節課要讓「彩」出在學生身上,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大膽質疑的精神。
這本書中的文章給了我很多啟迪和思考,也使我感受到智慧的快樂,也從另一個角度審視,思考我如今的教育學生的方式,我會付諸於實踐,更好的關注孩子,促進自己的發展。
師道心得體會5
當我剛拿到《師道》這本書,心中就充滿著歡喜,醒目的黃色封皮,上面排列著16位大師的名字,讓人一下子就充滿著敬畏感和崇拜感。先讓我們來認識一下這些大師:百科全書梁啟超、兼容並包蔡元培、容為智慧胡適之、喚醒國人馬相伯、允公允能張伯苓、大師之謂梅貽琦、唯求其是竺可楨、平民情懷晏陽初、愛滿天下陶行知、獨立品格陳寅恪、一代大儒梁漱溟、大師之師葉企孫、美在藝術呂鳳子、語文人生葉聖陶、兒童世界陳鶴琴、靈魂高度李叔同,這些名字中有大家非常熟悉的,也有陌生的,但當你把這本書讀完,你就會忍不住想站起來給他們鞠上一躬。這本書名為《師道》,「師」既是從師問學,也是大師的意思,「道」既是思想的光芒也是人格的典範,16位大師級人物影響了中國教育文化歷史的進程。
(一)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斷天涯路。
(立志,高瞻遠矚)
縱觀這些人物,很多受過私塾教育,出國留過學,有著精深的學問,但哪一個在求學成功後,不是為民族存亡考慮,不是致力於改造中國落後的現狀?他們從青年便找尋到目標,立下遠大志向,人生就是為一大事而來的。竺可楨留學美國,教學中國;晏陽初曾立志不做官,不求財,要把終生獻給勞苦大眾;陶行知少年時揮筆寫下「我是一個中國人,應該為中國做出一些貢獻來」的豪言;呂鳳子棄文從武,18歲考入蘇州武備學堂,精研武術,為的是「興我中華」;葉聖陶作為一名作家,既是謀生的需要,更是出於學術責任的擔當。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愛國人士。愛國情懷成就了他們的人生,成為他們事業的不竭動力。
(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孜孜以求,執著追求)
自從立下志向開始,他們便沒有了自我,只有忘我。梁啟超一直憂國憂民,為改變中國落後的現狀而尋找出路;胡適不喜歡做官,卻答應了就任美國大使的職位,只是因為知識分子的骨子裡的那份責任與擔當;馬相伯傾其家產竭盡全力護國,為了民族,毫無保留地貢獻了自己的一切;張伯苓;梅貽琦自1915年從美國學成歸來,他的一生都奉獻給了清華大學;晏陽初的一生因平民教育而備嘗艱辛;梁漱溟投身於鄉村教育,不斷去農村辦學,希望開發民智,消除文盲,喚醒民眾的自覺;葉企孫終生未娶,以學生為伴,善待學生,唯獨不考慮自己;呂鳳子為了辦學,家財散盡,將個人畫展所得全部拿出來做辦學資金。他們忘卻自我,一心繫着大眾,對人世間充滿著無限悲憫。
(三)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功到事成,豁然開朗)
凡事不為則已,為之必用全力,便是第一等人物。梁啟超在新式教育、國學教育、家庭教育方面做出了開創性的貢獻;蔡元培兼容並包,有了北大的繁榮學術、錦繡文章;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教學做合一的經驗,至今仍有很大的現實意義;陳寅恪的學術成就和人格風範,讓後人產生無限的尊重和敬畏;葉企孫作為「大師之師」,培養了楊振寧、李政道、錢學森等中國的一大批科學家;陳鶴琴在開發兒童潛能,完善兒童人格,健全兒童體格等方面都建立了健全的體系;青年李叔同推動了學堂樂歌的興起。他們在犧牲自己、成就別人、服務的同時,也成就了自己,一個個高貴的靈魂令後人敬仰不止。
馬相伯說:「我是一條狗,只會叫,叫了一百年,還沒把中國人叫醒。」他希望用教育去喚醒人,可惜沒有等到被喚醒的那一天;梁漱溟臨終前說:「世界未來的文化,就是中國文化的復興。」今天,我們的祖國正走在偉大復興的路上,我們每一個中國人都應傳承先師們的愛國情懷,仰慕教育的豐碑,增強責任擔當意識,追隨高貴的靈魂,以他們為參照,去達到自己的人生高度,也不枉與他們相遇一場。
《師道》

收藏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