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精選語文教案範文合集9篇

2023年11月13日

- txt下載

語文教案 篇1


  教學內容背景材料: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一年級上冊114頁第15課。
  教學簡析:
  《一次比一次有進步》是一篇童話故事,課文講燕子媽媽要小燕子到菜園去看看冬瓜和茄子有什麼不一樣,在媽媽的耐心啟發下,小燕子去看了三次,一次比一次有進步。它通過認真仔細地觀察和比較,終於知道了冬瓜和茄子不同的特點。
  設計意圖:
  1、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充分自主地學習。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來學習課文。比如:分角色朗讀課文、學習夥伴互相評議、小組合作探究,師生感情對讀等,不能讓學生按著老師的預先設計來完成本課的學習。
  2、以讀為主,以讀代講,通過各種形式的讀,理解課文。朗讀是閱讀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理解內容的一種手段,在教學中,教師無需進行過多的講解,給學生留有較多的空間和時間進行自讀自悟,通過朗讀,理解內容,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語感。
  3、注重學生的成功體驗。學以致用,根據學生掌握的`觀察方法,指導寫字練習,並開發適宜的課程資源,滿足學生再發展的需求,將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融匯發展。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書寫「回」字。
  2、懂得只有認真仔細地觀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徵。
  3、利用掌握的觀察方法,觀察比較生活中感興趣的事物。
  課程資源:
  1、課前多種渠道認識冬瓜和茄子。
  2、選擇三種常見的動物(雞、鴨、鵝)比較他們的異同。
  3、課件《菜園裡》,小燕子圖片,詞卡,音樂。
  教學流程:直切重點——品讀深入——說議創新——生活擴展
  學習活動設計:
  一、直切主題,鋪墊難點。
  爬樓梯遊戲:認讀詞卡(「看看」、「再去看看」、「再去仔細看看」)
  小結:學習就像爬樓梯,只要認真努力,就能一次比一次有進步。
  揭題,讀題。]
  [意圖:迅猛地帶出主題,乾脆利落,又降低了朗讀訓練點的難度,有意識地作了鋪墊。]
  二、初讀課文,感知大意。
  激趣讀文:三個詞語寶寶和我們玩起了捉迷藏的遊戲,躲到課文中的句子裡了,你能找的它們嗎?(找找;讀讀)
  三、品讀感悟,積累內化
  1、聆聽燕子叫聲,課件出示燕子媽媽和小燕子在屋檐下說話,出示燕子媽媽的話。
  2、精讀燕子媽媽的話,凸現難點。(「看看」、「再去看看」、「再去仔細看看」)自由讀、指名讀、比讀,體會燕子媽媽一次又一次耐心的啟發、鼓勵小燕子去觀察。噹噹燕子媽媽,對身邊的小燕子親切地說說。
  引:小燕子在媽媽一次又一次耐心的鼓勵下,趕快飛去菜園看了。
  課中律動:配樂做飛翔動作,飛去菜園。
  [意圖:關注學生的角色體驗,時刻注意披情入境,使學生對角色的情感有更深的體驗。]
  3、課件展示菜園圖,說話訓練:小燕子發現了。
  [從圖入手,幫助閱讀。培養良好的口語習慣,說完整的話。]
  4、先分句品讀再三句連讀小燕子的話,每次的發現都不一樣,一次比一次高興,聲音越來越上揚,對媽媽的呼喚越來越急切。
  5、分角色直接感情對讀,師讀燕子媽媽的話,生讀小燕子的話。再現課題。
  [意圖:打破傳統的串講方式,先精讀燕子媽媽的話,多用比讀,凸現難點,再品讀小燕子的話,採用分句品讀後三句連讀的形式,充分體會感情的變化。最後通過分角色師生直接感情對讀,加以整合,升華情感。]
  四、文本對話,體驗升華。
  1、與小燕子對話:
  小燕子,我想對你說。
  我是小燕子,我想說。
  2、挑戰小燕子:
  再去仔細觀察,冬瓜和茄子還有哪裡不一樣?
  五、寫字運用。
  1、觀察田字格里的範字,有什麼發現?
  2、師範寫。
  3、描一描,寫一寫。
  [學以致用,運用掌握的觀察方法,落實寫字教學難點
  先觀察範字,再師範寫,最後描寫實踐,扎紮實實完成寫字教學。]
  六、延伸拓展,實踐運用。
  課件展示雞、鴨、鵝三種熟知的動物,分組觀察探討他們一樣和不一樣的地方。
  [開發適宜的課程資源,滿足學生髮展的需求,將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融匯發展,學做生活的有心人。]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的6個生字,正確讀寫並理解5個新詞語。
  2、能劃出描寫武士射箭和賣油翁注油動作非常熟練的句子,能把不完整的句子補充完整。
  3、能正確朗讀課文,能按.課文內容回答有關問題,(舉一個熟能生巧的例子。
  4、知道武士的百步穿楊箭術和賣油翁注油滴油不沾的注油本領都源於熟能生巧明白任何一種本領的形成都離不開長期的實踐。
  5、能用自然段歸併法給課文分段。
  重難點分析及突破方法重點:用自然段歸併的方法給課文分段,明白任何一種本領的形成都離不開長期的實踐。
  教學準備:實物投影課文插圖
  教學時間:二課時
  第一教時
  教學要點:自學生字,新詞,了解課文大意,給課文分段。
  教學過程
  一、揭題、解題
  說說熟能生巧的意思(熟練了就能產生巧辦法、或能找出竅門。)
  二、初讀課文,理解大意,給課文分段
  1、課文通過哪幾件事來說明熟能生巧這個道理?
  2、按人物的事情給課文分段。(指導第三自然段的分法,想一想第三自然段射箭武士的話主要作用是什麼?)
  三、交流自學情況。(同前一課時)
  重點:字音:翁沾嗖簌
  字形:嗖舀重點詞:走街穿巷、沾、嘖嘖稱讚、收拾、情不自禁
  四、通讀課文,小組討論試著完成表格(表格見第一頁)第二課時討論,(填寫見教參)五、完成作業
  第二教時
  教學要點:圍繞表格,深讀全文
  教學過程
  一、圍繞表格,深讀全文
  1、射箭武士有什麼本領?武士的箭術很好,從哪裡看出來?(找直接描寫武士箭術高超的句子)在場的人、射箭武士和賣油老翁的'態度有什麼不同?
  人們:歡呼、喝彩
  武士:
  賣油老翁:賣油老翁認為武士的武藝好是因為什麼?
  朗讀:用不同的語氣讀出不同人物的態度。
  2、賣油老翁有什麼本領?找出直接描寫賣油老翁技術高超的句子。
  在場的人和射箭武士看了態度怎樣?(嘖嘖稱讚、發獃)
  賣油老翁對自己的本領態度怎樣?(不沾沾自喜)賣油翁認為自己能有這個本領是因為什麼?
  (熟能生巧)熟在哪裡?轉身……油穿過……這一段講什麼?(賣油老翁為人們表演了………)
  3、假如讓武士和老翁互換以下,那結果怎樣?
  二、朗讀全文。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麼道理(任何難的本領只要勤學苦練,就會變得很容易)
  三、綜合實踐活動:請學生舉一個熟能生巧的例子。
  四、完成作業
  板書設計:6、熟能生巧
  誰有什麼本領群眾怎麼看武士怎麼看賣油翁怎麼看
  射箭武士
  賣油老翁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會寫本課的11個生字,掌握課文出現的新詞語,理解「威風凜凜、優哉游哉、衰老、炯炯有神、浴血搏殺」;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掌握課文主要內容、了解最後一頭戰象在死前的變化及它所做的事情。
  3.繼續練習快速閱讀課文,從課文中的一些具體描寫中,體會村民對戰象的友好、戰象對村民的深厚感情和對逝去的戰友的深切懷念,感受人與動物之間以及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深情厚誼。
  教學重點:學會本課生字,掌握課文內容,體會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深厚情誼。
  教學難點:從課文的相關語句體會人們與戰象以及戰象對戰友之間的深厚感情。
  教學準備:
  1.了解作者相關知識,寫作背景,對戰象有一定了解;
  2.學生預習課文,了解大象的相關資料,可以搜集其他關於大象及人與動物的故事。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能讀通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流程:
  一、複習導入,交流對大象的了解
  1.孩子們還記得上學期我們學過的一篇關於大象的課文嗎?(《與象共舞》)誰來說說大象都可以為人們做些什麼呢?(生自由發言)
  2.是啊,大象可真是人們的好朋友,可以為人們做這麼多事情,但是,你聽說過大象還能幫助人們戰鬥嗎?這樣的大象叫戰象(板書:戰象),今天咱們一起認識一頭經歷過戰鬥洗禮的最後一頭戰象(補充完課題:最後一頭戰象)。
  3.齊讀課題,簡要介紹作者及寫作背景,沈石溪被稱為中國動物小說大王,這篇文章寫的是他在1969年到雲南插隊時親身經歷的事情。
  4.再讀課題,讀了課題你想知道文章都寫了些什麼嗎?(如:為什麼只有最後一頭戰象?最後一頭戰象怎麼來的?最後一頭戰象怎麼樣了?寫了最後一頭戰象的哪些事情?)孩子們剛才很會思考,提出了這些很有價值的問題,現在就自己去找答案吧。
  [評:不僅引導學生弄清了「戰象」的意思,還針對課題質疑,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
  二、速讀課文,了解大意
  1.快速閱讀全文,思考剛才的提問,可在書上進行勾畫。
  2.學生閱讀後解決簡單的問題。
  3.指名說一說課文寫了戰象的那些事情。
  根據學生的回答,歸納成為:英雄垂老──重披戰甲──重臨舊地──自掘墳墓。
  [評:用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把握故事的主要內容是本單元的一個重點,在教學時注意把握時間,對學生進行有效的訓練,因為是預習過,教師要教方法,不要逐字逐句地讀,要快速把握段落的意思。]
  三、再讀課文,理解字詞,掃除障礙
  1.默讀課文,邊讀邊勾畫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或者你喜歡的語句,也可以在旁邊寫出自己的體會。
  2.生提出自己不懂的字詞或句子(如:浴血搏殺、泣不成聲……嘎羧為什麼不搬東西,整天優哉游哉的?)
  3.交流自己喜歡的句子。
  4.自己閱讀感悟後,小組再合作研讀:交流感受特別深的地方,提出不懂的問題討論解決,準備彙報自主合作。
  作業設計:
  1.繼續朗讀課文。
  2.抄寫文中的生字和詞語。
  板書設計:
  23、最後一頭戰象
  英雄垂老
  重披戰甲
  重臨舊地
  自掘墳墓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仔細品讀,感悟戰象的情感。
  教學流程:
  一、再讀課文,說印象
  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大家根據自己的理解提出了問題,並一起解決了問題。學到這兒,嘎羧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預設:可能有「善良」「懷舊」「堅強」「忠誠」「英勇」等,根據學生的回答,老師可以做簡單的整理,以便明確下一步的研讀目標)
  [評:高段學生邊讀邊思的習慣已養成,本課課文較長,教學易從整體入手,讓學生談談對嘎羧的印象,直奔重點語句進行學習,避免逐字逐句的講解。]
  二、研讀語句,細感悟
  1、文中哪些語句的描寫給你留下了這樣的印象?請你快速讀讀課文,畫出有關語句,讀一讀,品一品。
  (學生自由研讀,教師巡視,了解學習情況,參與學生的自主學習。)
  2、小組交流,彙報自己的學習情況。
  3、集體交流:
  (1)從哪些語句感悟到嘎羧「懷舊」「善良」?
  生讀相應句子彙報:
  「第二天清晨,嘎羧突然十分亢奮,兩隻眼睛燒得通紅,見到波農丁,嘔嘔地輕吼著,象蹄急促地踏著地面,鼻尖指向堆放雜物的閣樓。」
  (從「嘔嘔地吼」「急促地踏」感受到戰象看到象鞍時的急切心情。)
  「沒想到嘎羧見了,一下子安靜下來,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塵,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著,眼睛裡淚光閃閃,象是見到久別重逢的老朋友。」
  (從「呼呼吹去」「久久地」「摩挲」「淚光閃閃」,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嘎羧見到象鞍時內心涌動的對輝煌過去的深深留戀與回味!)
  「它什麼也沒吃,只喝了一點水,繞著村子走了三圈。」
  (從這裡感受到戰象也已經對村寨和村寨的人們產生了依依不捨之情,它也沒有忘記村寨的人們對它的救助,對它的無微不至的關懷。)
  「它站在江邊的卵石上,久久凝望著清波蕩漾的江面。」「它踩著嘩嘩流淌的江水──發出震耳欲聾的吼叫。」
  (「久久凝望」看出它一定又看到了二十六年前驚天地、泣鬼神的一幕:威武雄壯的戰象們馱著抗日健兒,冒著槍林彈雨,排山倒海般地沖向侵略者;日寇鬼哭狼嚎,丟盔棄甲;英勇的戰象和抗日將士也紛紛中彈跌倒在江里。「親了又親」的礁石,也許是嘎羧曾經奮力殺敵的一處戰場,也許是曾灑滿戰友鮮血的一處傷心之地;「震耳欲聾的吼叫」,也許是嘎羧在深情呼喚戰友們的靈魂,也許在訴說它對戰友的深深懷念,也許在告訴戰友,它也將來陪伴它們……這樣的悲壯,這樣的深情,這僅僅是一頭戰象嗎?這是一位讓人滿懷敬仰的英雄,這是一位讓人飲淚歌頌的英雄!從這些都感受到戰象對戰鬥過的地方的留戀,同時也是對救它的人們的感謝,也是對死去的戰象的深深的懷念。)
  (2)彙報能感受到嘎羧「英勇」的語句。
  「象鞍上留著彈孔,似乎還有斑斑血跡──平添了一股英武豪邁的氣概。二十六個春秋過去,象鞍已經破舊了,仍顯出凝重華貴;嘎羧披掛上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邁的氣概。」
  (從這裡可以體會到當時戰鬥的慘烈,戰象對戰鬥記憶猶新,披掛上象鞍有一種無比自豪的感情。通過對象鞍和嘎羧的簡練描繪,深情地讚頌了嘎羧的英雄形象與氣概)
  為什麼戰象見到戰鬥過的象鞍那麼激動?為什麼戰象披掛上象鞍又顯得那麼英武豪邁?
  (可聯繫前面的威風凜凜,逐漸衰老和現在進行對比理解,教師的誘導,使學生切身體會到戰象對戰鬥對戰友的無比懷念之情。)
  「嘎羧要走的消息長了翅膀似的傳遍全寨,男女老少都來給嘎羧送行。許多人泣不成聲。村長在嘎羧脖子上系了一條潔白的紗巾,四條象腿上綁了四塊黑布。」(從「泣不成聲」「系紗巾」「綁黑布」可以感受到村寨的人們對戰象已經有了難以割捨的情感,人們不能忘記戰象在戰鬥中立下的赫赫戰功,人們對戰象的將要死去表達了極度的悲傷。順勢再鞏固側面描寫)
  (3)從哪些地方又感受到這頭戰象的「忠誠」?
  生彙報「戰象走向百象冢,和並肩戰鬥的戰友躺在了一起」部分。
  以下內容重點體會:
  「嘎羧來到石碑前,選了一塊平坦的草地,我們躲在遠處,看著它的身體一寸一寸往下沉。」從這裡你體會到什麼?
  「嘎羧臥在坑底,側著臉,鼻子盤在腿彎,一隻眼睛睜得老大,凝望著天空。」嘎羧凝望著天空會想些什麼?
  (4)課文里還有令你感動、令你深思的語段嗎?請有感情地讀一讀吧。
  [評:引導學生通過入情入境的朗讀、想像,感受嘎羧善良、忠誠的`高尚情懷,通過對嘎羧行為、神態的具體描寫,讓學生感悟到具體、生動的描寫是本文一個重要的表達特點。]
  三、拓展延伸,促升華
  1、此時你想用怎樣的語言來讚頌嘎羧,讚頌這位可歌可泣的英雄呢?請寫下你最深切的感受,寫下你最誠摯的讚頌吧。(學生練筆,集體交流)
  2、這篇課文與我們剛剛學習過的《老人與海鷗》一課有那些相同的地方?
  3、引導學生從人與動物之間的情感和課文都有具體的描寫兩方面進行比較,再次體驗動物豐富的情感世界和文章寫真實寫具體的方法。
  [評:通過聯繫前面學過的課文,再次體會具體、細緻的描寫體現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感情的表達方法。]
  四、推薦作品
  像這樣寫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情感故事的文章還有很多,孩子們下去可以再看看《第七條獵狗》、《再被狐狸騙一次》、《義犬復仇》
  作業設計:
  1.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2.小練筆:嘎羧告別村寨的場面,駐立江灘回想往事的情景,都十分感人。選擇一個場景,想像嘎羧內心的感受,並寫下來。
  板書設計:
  23、最後一頭戰象
  善良忠誠英勇堅強
  [評與思:這是一篇很典型的長課文短教的範例,文章雖然按事情發展順序來寫的,但在教學時我們則採用直奔中心的方法,抓住重點段落進行研讀。在這一重要環節的實施中,教師可採用多樣化的形式,不一定只是談感悟再朗讀,可以讀代講,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自己的閱讀感受。]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能聯繫上下文明白奶奶被稱為"語言大師"的原因。
  2、抓人物的動作、神態、語氣來品讀奶奶說的"老話"的涵義,體會文中蘊含的 樸素而自然的情感。
  3、學習作者的寫法(抓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描寫),用文中的"老話",創設一個情境,理解"老話"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課題導入,引出新課。
  1、 出示「大師」。 請你用自己的話來說說你是怎樣理解「大師」的含義。
  2、師:在某一學科或領域,因為有突出成績或作品,受到人們的尊敬和推崇,被公認為權威人士,這樣的人,才有資格被稱之為「大師」。
  3、古今中外,你還知道哪些人物被世人尊稱為——大師。
  4、板書(完整課題)
  二、初步感知課文
  今天,我們要了解的語言大師是誰?她能否稱得上是語言大師呢?讓我們帶著問題來學習課文吧!
  請大家默讀課文,找出課文中具體寫了幾件事。
  1、「我」愛睡懶覺,奶奶告訴我:「早睡早起身體好,晚睡遲起百病長。」
  2、「我」貪玩,吃完飯不洗碗,也不洗臉,奶奶告誡我:「吃越饞,越玩越懶,人勤出金山,人懶敗家產。」
  3、表弟不按時做作業,奶奶勸他:「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隨機出示PPT)
  (1)女生讀、男生讀、齊讀、指名讀 把俗語豎起來出示
  (2)讀法有什麼感覺?對仗工整、押韻,俗語或諺語能闡明一個道理,但語言卻直白。
  三、精讀課文
  學習第三節;
  下面我們就分組學習,到課文2、3、4節中去細細品品奶奶的老話。(選擇你們最感興趣的一節,讀讀演演,注意人物的動作、神態和語氣)
  1、請第*小組同學來表演一下,其他同學認真、仔細地觀察一下他們神態。(隨機點撥)
  2、還有哪一組也對這小節感興趣。
  3、男生讀「我」的話,女生讀奶奶的話。老師讀敘述部分。
  4、指名分角色朗讀。 祖孫倆一來一去較量了幾個回合?最後( )?從辯不過可以看出奶奶的話很有說服力。
  學習第二節;
  抓住奶奶的`語言來朗讀(輕輕地呼我)(邊掀被子邊嘮叨)
  1、指一小組表演。
  2、評價 3、指名讀
  學習第四節
  從表弟的滿不在乎到笑了,再到乖乖看出奶奶勸說的老話能讓人信服。
  學習第五節
  奶奶的「老話」多得像天上的星星,句句都能讓人受到教育。 大聲讀課文,找出文中奶奶的老話並用波浪線劃出來,出示這一段8句老話。
  1、大聲地讀老話。
  2、寫一寫。(發揮想像,創設情境,哪些情況可以用上這些老話。)
  3、讀一讀、評價。 師:大家都能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寫出好段來。要知道,語言來之於生活,平時要注意觀察,學會積累,做生活的有心人。
  4、奶奶稱得上是語言大師嗎? 各抒已見,可以說出理由來,奶奶並不是真正的語言大師,書上帶了雙引號 師:奶奶說的老話又稱俗話或諺語,是歷代群眾創造的口頭語彙,(可不是奶奶創造的)是世世代代人民群眾集體經驗和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值得我們學習和繼承。
  五、拓展性積累運用
  交流一下,你知道哪些老話?在什麼情況下可以用上這些老話?
  小結:無論是人民大眾的日常用詞,還是名篇名著中的書面雅言,它們都是我們學習語言的沃土。希望你們牢記「拳不離手,曲不離口,」常讀、常記、常說、常練就一定能使語言之樹在廣闊的生活原野之中永遠青翠。也許不久的將來,新一代的語言大師就在你們中間。
  六、作業
  回家向爺爺、奶奶搜集一些老話。

語文教案 篇5


  學習目標:
  1、能從不同角度對文章的內容、人物、寫作特色及主旨進行一句話概括。
  2、體會本文輕鬆活潑、幽默風趣的語言風格。
  3、使學生認識到人生的失敗和挫折是難免的,學會堅強樂觀地面對生活,形成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重點:
  1、培養分析小說主要人物形象的能力;
  2、使學生認識到人生的失敗和挫折是難免的,學會堅強樂觀地面對生活,形成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難點:
  1、培養分析小說主要人物形象的能力。
  2、能夠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評價人物和體會本文的寫作特色。
  一、【預習導學】:
  1、自主學習:朗讀課文,勾畫生字詞,然後在書上給生字注音。
  發酵( ) 穆( ) 吆喝( ) 招徠( )賄 賂( )
  查(姓 )( ) 忿忿( )然
  2、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用筆圈出文中的生僻字詞及四字短語.(6分鐘)
  估計易錯的字詞及四字短語:
  發酵(jiào 推薦( jiàn ) 招徠(lái ) 賄賂( huìlù )
  噩( è )夢 許諾( nuò ) 茅塞( sè )頓開 泰然處(chǔ) 之
  面目全非 富麗堂皇 吆喝(he ) 忌諱(huì ) 巾幗
  不言而喻 首當其衝 心有餘悸 無精打采 略勝一籌
  千絲萬縷 耿耿於懷 慷慨激昂
  學生將上面的字詞及四字短語齊讀兩遍
  二、品味文章的語言
  1. 請同學們速讀課文,說說本文最大的特點是什麼?你能舉例說明嗎?
  2. 學生討論,教師巡視
  3. 檢查自學效果
  教師點撥:本文最大的優點是:語言輕鬆活潑,幽默俏皮,清新明快,及富中學生的生活氣息.如:他指示說,由大家代表他,也不問問大家是否願意代表他,這個專啃英語的傢伙」「這幫人,要是在軍隊里,准得關禁閉」「到了期末考試,準保有一半同學『大紅燈籠高高掛』.這些口語用在小說里鮮活生動,富有朝氣.再如:「班裡的同學也都變得面目全非,特別是一些女生,像吃多了發酵粉,一下子又高又大」這一比喻形象地寫出了處在青春期的少女們蓬勃成長的情形.「外面的`世界更精彩了,而教室里的師生卻更無奈」巧妙化用流行歌詞的表達,既自然風趣,又切合中學生喜愛流行歌曲和時尚的心理特徵,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
  三、拓展延伸。
  推薦長篇小說《男生賈里》。
  書中描述了中學生賈里和他周圍夥伴的一連串生動有趣的故事。賈里聰明機智、熱情仗
  義。他的夥伴一個個也不同凡響,經常會有令人意想不到而又令人刮目相看的舉動。作品從
  家庭——學校——社會出發,全景式地展示了一幅幅豐富多彩的90年代少兒生活畫卷及其
  成長過程,反映了新時代少年的人際關係和可喜氣質,具有濃郁的時代特色和生活氣息。
  (此層主要是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鼓勵學生走進文學的海洋里遨遊。)
  四、小結陳辭
  故事告訴我們,做什麼事都不可能具有完全理想的狀態,你的出發點和結果可能會偏差。
  作者塑造了賈里這個陽光男孩來讓大家學會寬容、樂觀、充滿勇氣地對待生活。賈里和他的
  小夥伴的故事,以及他們蓬蓬勃勃、開開心心有滋有味的成長過程,是我們大家所欣賞和應
  該學習的。作品採用了「串糖葫蘆」式的結構,情節輕鬆活潑,行文詼諧幽默,人物個性鮮
  明,具有輕喜劇的藝術風格。
  五、習題作業
  1、 實踐活動:完成課後習題三(讓學生學會了訴狀的寫法又明白了法律是當今社會最
  好也是最安全的武器)
  2、 討論寫作:完成課後習題二,並寫成作文。(把貼近中學生的事情作為寫作之題,
  從另一方面講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語文教案 篇6


  一、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整體感悟課文內容,通過比較閱讀提高審美情趣。
  2、過程和方法:學習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3、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
  二、教學重點。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品味揣摩語句。
  三、課前準備。
  1、學生:強調課文預習,自讀課文,圈點生字詞。勾畫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難問題。
  2、教師:
  (1)準備課前說話訓練的資料(尊老愛幼的故事),安排學生作準備。
  (2)可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四、教學內容。
  (1)整體感悟課文內容。
  (2)培養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
  孝敬父母、尊老愛幼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也體現著人世間美好的情感——親情。其實,在我們成長的過程當中一直都沐浴著親情。哪位同學能聯繫生活實際,說說你都感受到了哪些親情?
  學生舉例回答,教師予以肯定。
  像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飯、看電視、聊天,等等。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這樣平常的小事,也能體現出濃濃的親情。《散步》這篇課文就為我們講述了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出示學習目標並板書課題。)
  (二)感知課文內容。
  1、檢查生字詞。
  2、教師可配樂范讀課文,學生體驗作品的語感和情感。
  3、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或仿讀)要求:正確、流利、有感情。
  4、帶問題朗讀課文。
  大螢幕投影出示問題組:
  (1)課文寫了哪幾個人物?主人公是誰?
  (2)在散步過程當中發生了什麼事?請你用自己的語言概括。(用文中的語言也可以)
  (三)教師導學。
  「讀」是學生接觸課文的開始,也是學生自主與文章進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所以,在這一部分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讓學生深入到文章中去,理解、品味而不要流於形式。
  (四)教師小結。
  文中描繪的就是一家四口外出的事,而四口人又是以「我」為紐帶組建起來的。散步過程當中所發生的事,只要意思對即可,給予肯定。用文中一個詞來概括「分歧」。
  (五)自主合作探究。
  1、教師引導:精讀課文,想一想在散步過程當中「分歧」是怎樣解決的?
  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分析,若遇到有深度或理解不透的地方大膽提出來,共同探討學習。
  2、提示質疑:
  (1)母親為什麼偏偏要走大路?
  (2)「我」為什麼感到責任的重大?
  (六)小結。
  大路平順,便於老人行走,況且母親身體不好。文中第2段交代了母親的身體情況,為下文進行埋下伏筆。「我」為什麼感到責任重大?學生根據課文可能回答,因為一切都取決於我。本段中告訴了我們:「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巳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妻子呢,在外面,總是聽我的。」引導學生認識到在這個家庭中,「我」正好處在中間,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抉擇錯誤就會傷害家中成員的感情,破壞家庭的和睦,破壞家中這份濃濃的親情。(這個祖孫三代人家中包含著祖孫情、母子情、夫妻情、父子情)正是由於這四種親情糾纏在一起,而他們又取決於「我」,所以「我」感到了作為中年人責任的重大。
  1、教師引導:展開想像,體驗感受一下,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毫不猶豫地依從了兒子走小路,那麼,母親會怎樣想?
  學生四人小組交流,在班裡談感受。
  2、過渡「」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處理不得當,就會產生家庭矛盾。通過這件事情,你悟出了什麼道理?
  學生討論交流,教師適時點撥。
  不管做什麼事情應先考慮老人的感受,先照顧他們。他們辛苦了一輩子,不容易。之中的「我」決定順從母親而委屈孩子,原則是一個「孝」字。當上有老,下有小,兩頭無法兼顧時,應該顧老的一頭。這正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體現。(過渡)設想一下:晚飯後,全家人在一起看電視,爺爺奶奶喜歡看戲曲節目,爸爸媽媽喜歡看時事報道,你喜歡看動畫片,而遙控器在你的手中,你該怎麼辦?
  (七)學生討論歸納。
  教師對於學生的回答要給予肯定和完善,並希望在以後的人生道路上繼續遵循這個道德準則。
  過渡:文中的「我」做得很好,尊敬母親走大路,母親同時也為兒子解決了這個難題,改變主意,走小路。你從中感受到什麼?
  (1)我們可以感受到母親對小孫子的什麼感情?
  (2)作者為我們展示了什麼樣的家庭?
  (3)分別用兩個字概括出「母親、妻子、我」是什麼樣的人?
  學生四人小組討論交流(鼓勵學生各抒己見,言之成理即可。
  (八)重點研讀。
  1、過渡:
  「我」和妻子是如何背著母親、兒子走過那條小路的?為什麼說「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請同學們齊讀課文最後一段,體會這段話的深刻含義。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互相交流探討一下說說你對這段話的理解。
  這部分討論旨在讓學生自主探究,通過交流合作,最終挖掘出課文主旨。對於學生的討論和作答,教師應鼓勵、肯定,積極引導,適時點拔。
  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著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贍養老人,又要撫養孩子,肩負著承前啟後的責任,體現了「我」對生活的一種責任感、使命感。整個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組成。一個家庭是這樣,一個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嘗不是這樣?所以說背起的是整個世界。這樣大詞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說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母親,妻背兒子,從表面上看,「我」害怕他們摔著,其實也就是對老的尊敬,對小的愛護。作者在字裡行間流露出一種對生活的熱愛,對生命的珍愛,生命就像一隻永不熄滅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傳遞。
  這部分是對課文的咀嚼和消化階段,也是學生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的最佳時機,所以教師要充分信任學生,用暗示等方式鼓勵學生,適時啟發。儘可能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2、重點研讀後,全班學生齊聲朗讀最後一段。請同學們速讀課後短文《三代》,思考問題:
  ① 這篇短文寫了什麼事?
  ② 《三代人》、《散步》相互比較,哪個故事更感動你,說說你的理由?
  3、教師引導:
  學生讀後,小組交流,教師鼓勵,並因勢引導:編者為何把《散步》作為本文的範文呢?肯定《散步》有比《三代》更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我們可以把兩篇文章通過比較,體會《散步》寫的精彩之處,可以從語言、寫作方法等進行比較。(學生答案會多種多樣,所以要求學生舉例說明緣由,只要說得有道理即可。
  4、學生討論交流,教師歸納:
  ①《散步》比《三代》多一些景色描寫。
  文中有兩處對初春的描寫,這段描寫在全文中起到襯托的作用。第一處是對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寫:「大塊小塊的新綠」「有的'濃,有的淡」「樹上的嫩芽也密了」「田裡的冬水也咕咕地起著水泡」。這「新綠」、「嫩芽」、「冬水」的水泡分明是春的氣息的透露,它顯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機,這是對生命的高歌,對生命的禮讚。第三處描寫母親所望到的小路遠處景物:金色的菜花,整齊的桑樹,水波粼粼的魚塘。這些都寫出春的氣息,春天在召喚,生命在呼喚。字裡行間留露的正是一種對生活的酷愛,對生命的珍愛。
  ②在散步中兩兩對稱的句子很多。
  「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子順,我的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等。作者運用對稱的句子,互相映襯,使我們讀起來很有情趣。語言樸實,但蘊含著豐富的思想內涵。
  ③以小見大的寫法:
  通過描寫生活中的小事情散步,反映出尊老愛幼這個社會大主題。
  反思: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都學到了什麼?在思想上感悟到什麼?
  我們學習這篇文章,就是想讓同學們懂得家庭成員之間要互相謙讓,互相體貼,互敬互愛,這樣才能使你的家庭穩定、幸福!同時也讓我們珍愛親情,珍愛生命!最後我們一起唱首歌,來感受這人間最美好的感情——親情。教師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學生齊唱。

語文教案 篇7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學習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 由課題入手,初步把握「孿生兄弟」的含義
  教學重點難點對策
  1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由課題入手,初步把握「孿生兄弟」的含義
  媒體設計
  投影、錄音
  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入新課
  1、師板書「孿生兄弟」,指名說說含義。逐步補全課題「地球的」、「火星」,簡要說明地球與火星的關係。
  2、用課件或挂圖演示兩者的真實圖片,作一個初步的了解。
  3、課文為什麼把火星和地球稱為孿生兄弟?請同學們帶者問題自由讀課文。
  二、初讀課文
  1、帶著以上問題讀課文,要求:
  (1)讀准字音,讀順句子,讀通全文
  (2)不理解的字詞句同桌相互質疑
  (3)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
  2、檢查自讀情況,掃清閱讀障礙
  3、思考交流「課文為什麼把火星和地球稱為孿生兄弟?」
  4、分析理解課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讀,想:從哪可以看出火星和地球「孿生兄弟」?(兄弟倆長得太像了)分別表現在哪些方面?
  (2)讀讀、記記兩者的相象之處。
  (3)師述:課文以四個「同樣」所表達的內容表現了的含義,突出了文題和主題。再讀理解。
  (4)引入:由此人們也作出了這樣的推測----火星也和地球一樣有水和生命存在。
  5、為什麼會作出如此推測呢?自讀下文思考,並弄明白課文又介紹了幾個方面的內容。
  6、簡單分析交流後給課文劃分層次,概括大意。
  第一段(1)由「孿生兄弟」推測火星上有水和生命的存在
  第二段(2-5)推想火星上水的兩種來源
  第三段(6-8)闡述地球上能留下水並孕育生命而火星卻不能的原因
  7、按段讀課文,把握每一段的主要內容
  三、書寫指導(略)
  練習設計
  1 完成鋼筆習字冊
  2 反覆朗讀課文
  板書設計
  6 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
  教後記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理解課文內容,了解人們為什麼把地球和火星稱為太陽系中的「孿生兄弟」,弄明白兩者之間的相似與差異之處。
  教學重點難點對策
  1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理解課文內容,了解人們為什麼把地球和火星稱為太陽系中的「孿生兄弟」,弄明白兩者之間的相似與差異之處。
  媒體設計
  投影、錄音
  教學過程設計
  一、複習導入
  1、齊讀課題
  2、說說「人們為什麼把地球和火星稱為太陽系中的「孿生兄弟」」?齊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3、這孿生兄弟還有什麼相似和差異之處呢?帶著問題自由讀全文。
  二、精讀課文
  (一)學習第二段
  1、指導學生觀看一組關於火星表面情況的圖象,說己的觀察所得。
  2、從課文中找出相關語句證明火星上曾經有水的存在。「3年3月……分析……證實……」可見,火星有水的推斷是具有科學根據的。
  哪句話又能證明推斷的可信性呢?讀句「科學家研究分析了……亞馬孫河。」激發探究「火星上的水從哪裡來」的興趣。
  3、讀讀第三自然段,說說水來源的第一種猜測;讀讀第四自然段,說說水來源的第二種猜測。多讀把握領會。也可同桌間合作介紹水來源的'兩種推測。
  4、課件演示,指名學生作模擬介紹,說明水來源的推測。
  5、讀課文進一步把握內容。
  (二)學習第三段
  1、過渡:火星與地球,同樣是行星,環境相似,水的來源相似,「為什麼地球上的水不但能留下來,而且孕育出了生命;而火星上的水原本可能比地球還多,為什麼沒能留住呢?」
  讀句子,並把握設問句的過渡作用。
  2、思考以上問題,並在下文中找找答案。
  板書設計
  6 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 相似處 同樣……
  有水和生命存在
  差異處 水沒能留住
  生命生存?(謎)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 進一步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了解人們為什麼把地球和火星稱為太陽系中的「孿生兄弟」,弄明白兩者之間的相似與差異之處。
  2 激發學生探索宇宙奧秘的興趣和培養熱愛科學研究的志向。
  教學重點難點對策
  1 理解課文內容,了解人們為什麼把地球和火星稱為太陽系中的「孿生兄弟」,弄明白兩者之間的相似與差異之處。
  2 激發學生探索宇宙奧秘的興趣和培養熱愛科學研究的志向。
  媒體設計
  投影、錄音
  教學過程設計
  一、複習導入
  1、指名說說通過前面對課文的了解,火星和地球有什麼相似和差異之處呢?(師適時補全板書)
  2、齊讀全文所學內容
  二、繼續學習第三段
  1、問:「為什麼地球上的水不但能留下來,而且孕育出了生命;而火星上的水原本可能比地球還多,為什麼沒能留住呢?」
  2、帶著問題讀課文,找出原因。
  3、指名交流,分析指導
  (1)原因:火星本身的致命缺陷:火星比地球小得多,對物體的吸引力也小得多
  (2)找出具體描述的句子,讀讀,體會作者形象化的寫法寫出了氣體脫離火星表面的過程。
  如「大逃亡、裹挾著」賦予人的性格
  4、水是生命的源泉,地球上的生命得以生生不息;火星的表面留不住水,那麼肯定就不存在生命了。你認為呢?科學家又是怎麼認為的呢?
  引句理解「然而……」
  5、可見,在沒有充分的科學根據可以證明之前,任何結論都不能武斷(辨別「果斷」)。科學的探究態度必須是嚴謹、一絲不苟的,來不得一絲馬虎。
  火星上生命的存在與否,這是個怎樣的謎?你想知道嗎?那麼,請學好科學文化知識,努力去探究吧。科學的大門正為你敞開著。
  三、結合板書,全文
  1、弄明白「為什麼說火星是地球的『孿生兄弟』?」
  2、齊讀全文,作內容的整體回顧與把握。
  四、練習指導
  練習設計
  1、抄寫詞語
  2、理解加點詞語的意思
  3、課外收集:宇宙知識知多少?
  板書設計
  6 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 相似處 同樣……
  有水和生命存在
  差異處 水沒能留住
  生命生存?(謎)

語文教案 篇8


  【教學目的】
  1.掌握生字詞;
  2.能抓住人物特點,理清各段之間的聯繫及各段與整篇的關係,培養邏輯思維能力和務求理解的讀書習慣;
  3.懂得遇事要從國家利益出發,顧大局,識大體,講團結。
  【教學重點】準確概括人物特點,理清各段之間的內在聯繫及各段與整篇文章的關係。
  【預習提示】本文篇幅較長,但故事情節並不難懂,語句也不難讀,歷史故事也為學生喜聞樂見,預習時要能理解字詞,熟練地讀通課文,並考慮課後作業問題。課堂教學的有限時間要重點用於概括人物特點和搞清聯繫上。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在預習的基礎上,從整篇入手,初步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組織分段,仔細閱讀第一大段;開始接觸第二大段。
  教學步驟:
  一、啟發談話
  1.題解。
  2.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3.提示學習課文的要求。(學習方法)
  ①寫人物的文章,要抓住人物特點。
  ②課文是由三個獨立完整的故事結構而成,寫的是兩個人物間發生的事,學習時還應抓線索以理解三個故事是怎麼聯繫在一起的。
  二、指導分段
  1.通讀全文,考慮分段要求。
  2.討論分段。重點研究二、三兩段間過渡段的歸屬,要從內容和邏輯關係上理解。
  三、講讀第一大段
  1.輕聲朗讀,讀後說出小標題,寫誰。
  2.理出故事的情節(起因,經過、結果)。
  3.討論:從三層內容的敘述看出藺相如是怎樣一個人。
  4、形成的板書:
  22.將相和
  5.小結。
  ①這個故事為什麼叫完璧歸趙?藺相如為什麼能完璧歸趙?
  ②挖掘藺相如的思想品質。
  ③設疑。這個故事與下文有什麼聯繫,與全文有什麼關係。(圍繞線索考慮)
  ④歸納學法(根據故事情節的發展,抓人物特點)。
  四、用學習第一大段的方法學習第二大段,考慮怎樣理清情節,抓人物特點
  五、作業
  繼續閱讀二、三兩段,並思考學習第一大段結束時的'設疑問題。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仔細閱讀第二、三兩大段;搞清三個故事間的聯繫及三個故事與整篇的關係。
  教學步驟:
  一、複習檢查
  1.學習本文的要求(學習方法)。
  2.第一大段的主要內容及藺相如的特點。
  二、講讀第二大段
  1.說出本段寫了一個什麼故事,是寫誰的。
  2.默讀,並理清故事情節,抓人物特點。
  3.討論:澠池會上發生了什麼事,藺相如是如何鬥爭的?表現了藺相如什麼品質?趙國勝利的原因是什麼?
  4.思考,暫不作答。這個故事還是寫藺相如,與其他故事有什麼聯繫,與將相和有什麼關係。
  三、講讀第三大段,先小聲朗讀後討論
  ①這是一個什麼故事。主要寫誰,故事的情節是怎樣的?
  ②從藺相如對廉頗的步步退讓中,進一步看出他有什麼特點,他為什麼能這樣做。
  ③廉頗為什麼能負荊請罪,廉頗這個人有什麼特點?
  ④故事的結果怎樣。
  四、討論(搞清聯繫)
  1.課文的結構特點,是由三個相對獨立的故事組成,三個故事之間的聯繫是怎樣的,它們與全文的關係又是怎樣的。
  2.總結本課學習方法。
  3.練習歸納中心思想。
  4.形成板書:
  22.將相和
  一、完璧歸趙 抓人物特點
  藺相如 勇敢機智 忠貞愛國 抓線索、聯繫
  二、澠池之會 ↓
  藺相如 不顧個人安危 和的重要
  三、負荊請罪 失和的原因
  廉頗 知錯就改 言和的基礎
  五、作業
  1.熟讀全文,歸納中心思想,歸納人物特點。
  2.複習生字,練習要求聽寫的詞語。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
  複習上兩節課內容,朗讀全文,歸納中心思想;歸納人物特點;鞏固字詞。
  教學步驟:
  一、複習各部分內容及小標題,進一步明確各部分間,各部分與整篇的關係
  二、通讀全文,準確歸納中心思想及人物特點
  1.中心思想:課文突出地表現了藺相如勇敢機智、顧全大局和廉頗知錯就改的品質,以及他們從國家利益出發,加強團結的精神。
  2.人物特點:
  三、字詞練習
  1.講講對完璧歸趙負荊請罪兩個成語的理解,練習造句。
  2.聽寫詞語。(見課後作業3)
  四、作業
  1.複習本文,重點複習人物特點和文章各部分的內在聯繫,以及學習類似文章的方法。
  2.預習下文,要會讀,並考慮課後問題。
  [評:《將相和》是一篇講讀課文。這篇課文的題材是寫人物的,詳細具體地敘述了戰國時期趙國的廉頗與藺相如由失和到言和的事,突出地表現了藺相如勇敢機智,顧全大局,注意團結的品質,也讚揚了廉頗知錯認錯的精神,說明遇事要從國家利益出發,顧大局識大體和加強團結。從教材特點和讀寫訓練的任務考慮,教學這篇課文要教給學生抓住人物特點的學習方法。這篇文章在結構上是很有特點的,課文按順序寫了《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故事,這三個故事都很完整,可以相對獨立。但組合在一起,它們又有著密切聯繫的,與整篇也是密切相關的。教學時,要體現大綱的精神,即隨著年級的升高,要幫助學生了解課文中句與句、段與段之間的聯繫,段落和整篇課文的聯繫。所以從特點考慮,教給學生抓聯繫也是相當重要的。
  此外,大綱還指出,講解課文要處理好部分和整體的關係,一般地說,可以按照從整體到部分再到整體的順序進行教學。根據這個要求,我們在整分合課堂教學結構上,做了一些嘗試。
  下面談談在處理這篇教材中如何著力體現以上觀點的。
  整,要從整篇入手,要求學生對整篇文章首先有個總的印象。學習《將相和》一文,通過預習,初步閱讀,學生應該了解課文是歷史故事,寫的是戰國時期,趙國的藺相如與廉頗言和的事。
  整,還指在下面的進一步一部分一部分地分析時要有整體觀念,處處著眼於整篇文章,有一條線索貫穿始終,不能把一課分析成幾段書。
  這篇文章是以什麼為線索寫的呢?很明顯,課題《將相和》將引起讀者如下思考:將相有過什麼矛盾,為什麼要講和,為什麼又能言和?可見講和的原因,失和的原因,言和的基礎,是貫穿文章的線索,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抓住這條線索去閱讀理解,搞清三個故事是怎麼聯繫在一起的,搞清三個故事與整篇《將相和》是什麼關係,通過這樣的分析使學生對整篇文章有完整的深刻的認識。

語文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了解作家生平,作品風格,本詩的創造背景和創造目的。
  2、品味詩歌,並背誦全詩。
  3、結合詩人的背景和思想,把握詩歌的內涵。
  4、感知詩歌的意境,感受詩人的洒脫的胸懷以及隱逸的情懷志趣。
  教學重難點
  1、結合詩人的背景和思想,把握詩歌的內涵。
  2、感知詩歌的意境,感受詩人的洒脫的胸懷以及隱逸的情懷志趣。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作家作品
  1、作者簡介
  孟浩然(689~740),襄陽(今屬湖北)人,主要活動於開元年間。他大半生居住在襄陽城南峴山附近的澗南園,中年以前曾離家遠遊。四十歲那年赴長安應進士試,落第後在吳越一帶遊歷多年,到過許多山水名勝之地。開元二十五年(737),張九齡貶荊州刺史,孟浩然曾應辟入幕,不久辭歸家鄉,直至去世。孟浩然是唐代第一個傾大力寫作山水詩的詩人,其詩今存二百餘首,大部分是他在漫遊途中寫下的山水行旅詩,也有他在登臨遊覽家鄉一帶的萬山,峴山和鹿門山時所寫的遣興之作。還有少數詩篇是寫田園村居生活的。詩中取材的地域範圍相當廣大。
  2、背景介紹
  孟浩然家在襄陽城南郊外,峴山附近,漢江西岸,名曰「南園」或「澗南園」。題中鹿門山則在漢江東岸,沔水南畔與峴山隔江相望,距離不遠,乘船前往,數時可達。漢末著名隱士龐德公,因拒絕徵辟,家隱居鹿門山,從此鹿門山就成了隱逸聖地。孟浩然早先一直隱居峴山南園的家裡,四十歲赴長安謀仕不遇,遊歷吳、越數年後返鄉,心追步鄉先賢龐德公的行跡,特為在鹿門山辟一住處。偶爾也去住住,其實是個標榜歸隱性質的別業,所以題曰'夜歸鹿門,雖有紀實之意,而主旨卻在標明這首詩是歌詠歸隱的情懷志趣。
  二、整體感知詩歌內容
  1、學生朗讀,背誦詩歌。
  2、看註解,理解字面上的意思
  3、討論:詩歌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三、詩歌內容賞析
  1、並分析第1句:詩歌開篇寫了什麼景象?
  明確:開篇二句寫詩人傍晚江行的見聞。首句寫白晝已盡,黃昏降臨,幽僻的古寺傳來了報時的鐘聲,次句寫沔水口附近的漁梁渡頭人們急於歸家時搶渡的喧鬧,首句表現的是安寧靜謐的環境,次句卻表現喧囂,形成了鮮明而強烈的比照,這是遠離人寰的禪境與喧雜紛擾的塵世的比照。
  2、讀並分析第2句:這種比照暗示著詩人和世人的選擇不同,,從中我們可以看到詩人的志向是什麼?
  明確:前句承「漁梁」詩意,是寫村人各自上岸還家;後句承「山寺」詩意,寫自己回到鹿門。這兩句是以人歸引出自歸,作為前文的具體補述。兩種歸途展現兩樣不同的心境,這又是一個比襯,從中表現出詩人與世無爭的隱逸志趣和不慕榮利的淡泊情懷。
  3、讀並分析第3句:詩人既選擇歸鹿門,那麼他在歸途中又見到什麼景象呢?
  明確:鹿門山的林木本為暮靄所籠罩,朦朧而迷離,山月一出,清光朗照,暮霧竟消,樹影清晰。詩人完全被大自然陶醉,他忘情地攀登著崎嶇的'山路,不知不覺間來到了龐公昔時隱居的地方。這微妙的感受,親切的體驗,表現出隱逸的情趣和意境,隱者為大自然所融化,至於忘乎所以。龐公,即龐德公,東漢隱士。《後漢書逸民傳》載:「龐公者,南郡襄陽人也。;荊州刺史劉表數延請,不能屈,後遂攜其妻子登鹿門山,因採藥不返。」孟浩然仰慕龐公的志節,他在《登鹿門山懷古》中也吟有「昔聞龐德公,採藥遂不返。隱跡今尚存,高風邈已遠」的詩句。
  4,讀並分析第4句:詩人回到鹿門隱居之所,他過著怎樣的生活呢?
  明確:這「幽人」,既指龐德公,也是自況,因為詩人徹底領悟了「遁世無悶」的妙趣和真諦,躬身實踐了龐德公「採藥不返」的道路和歸宿。山岩之內,柴扉半掩,松徑之下,自辟小徑。這裡沒有塵世干擾,唯有禽鳥山林為伴,隱者在這裡幽居獨處,過著恬淡而寂寥的生活。
  四、課堂小結
  這首詩的題材是寫「夜歸鹿門」,讀來頗象一則隨筆素描的山水小記。但它的主題是抒寫清高隱逸的情懷志趣和道路歸宿。詩中所寫從日落黃昏到月懸夜空,從漢江舟行到鹿門山途,實質上是從塵雜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隱逸道路。詩人以談心的語調,自然的結構,省凈的筆墨,疏豁的點染,真實地表現出自己內心的體驗和感受,動人地顯現出恬然超脫的隱士形象,形成一種獨到的意境和風格。
  五、布置作業
  課下練習三,將此詩與王維的《歸嵩山作》對比,說說兩首詩的意境有何異同。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