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區教育局關於2022年工作總結與2023年工作打算範文

2023年11月13日

- txt下載

區教育局關於2022年工作總結與2023年工作打算範文


  一、2022年亮點工作
  (一)教育發展水平全市領先。區政府履行教育職責評價水平、教育高質量考核連續三年保持全市第一,作為全國首批、全省前五、全市第一成功入選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先行創建區,區教育局獲評市服務高質量發展先進集體、最美巾幗集體等綜合榮譽,教育事業發展水平持續攀高。
  (二)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科學編制《*高新區(*區)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五大行動》《*區基礎教育資源布局三年計劃(*-*)》,明晰教育發展方向;
  “雙減”背景下,強化課堂教學改革,成功立項*省基礎教育前瞻性教學改革重大實驗項目,以項目化研究帶動課堂教學質量提升。深化區管校聘改革,全區*多名教師全員競聘上崗,激發教師隊伍活力。
  (三)優化教育資源布局。推動新建改擴建中小學*所、幼兒園*所,增加學位*余個;
  按照“建一所、優一所”打造區域品牌學校,建強*教育“八大品牌”,推進*等合作辦學項目“落地”,優質教育資源的供給能力不斷增強。
  (四)提升教育內涵質量。分學段、全覆蓋組織開展以“新理念、強素能、亮品牌、創標杆”為主題的學術月活動,系統實施基礎教育“*+N”高品質創享行動,推進教學改革“*+*”項目。完善教師發展中心組織架構,成立學前教育發展中心,加強區域教學支撐作用。加快教育信息化進程,持續推進教育信息化項目落地,建成*區大數據中心,*所學校成功創建省市“智慧校園”,占比超過*%,數量全市領先。
  (五)打造專業師資隊伍。加大高素質人才儲備和引進力度,招聘新教師*名,雙一流和研究生比例全市領先;
  健全分級分類培養體系,實施新教師“*+*”特培計劃、骨幹教師跟崗研修計劃等,強化專業型教師隊伍建設;
  深化“三名+”工程,新增“*教名家”*人(占全市*/*)、省鄉村優秀青年教師培育獎勵計劃*人(占全市*/*);
  *名教師獲評正高級職稱、*名教師獲評省特級教師,新增與總數均位列全市同學段第一,加快建設高水平師資隊伍。
  (六)強化落實五育並舉。提升德育工作實效,堅持“培根鑄魂、啟智潤心”育人理念,實施“向陽守護”行動,家校社全方位守護學生心理健康,創成市德育先進學校*所;
  落實體藝“*”工程,參加*省第*屆體育運動會獲*金*銀*銅,市第*屆百靈鳥藝術展演獲*金*銀,創歷史新高;
  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中小學生體質健康合格率*%、優良率*%,保持全市領先。
  (七)紮實推進雙減工作。開展課後服務,全區中小學學生綜合參與率達*%,教師參與率達*%,投入*萬元,引進第三方機構開設非文化課類學生社團近*個,優化升級課後服務課程體系。推進校外培訓機構治理攻堅行動,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培訓機構壓減率保持*%,民辦義務教育在校生比例控制在*%以內。
  (八)校園安全持續穩定。深化教育系統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常態化推進校園疫情防控,加強智慧技防校園建設,組織開展多形式、多渠道、全方位的安全檢查*余次,安全培訓*次,安全宣教*次,全年累計創成新一輪“平安校園”*所、校園安全標準化建設達標校*所。
  (九)各類教育全面發展。支持區內高中高水平發展,加快推動*高中(空港分校)建設;
  鼓勵科技職業學院探索實施“雙元制”改革,校企融合育人服務區域發展;
  深化國際教育,*個課題成功入選第二批*省“十四五”基礎教育職業教育對外合作交流重點建設項目。
  二、存在問題短板
  (一)教育資源供給矛盾依然突出。隨著我區產業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學生入園、入學需求持續增長,學校布局滯後、學位供需緊張等問題仍將存在,*等地部分地區學前教育資源配置率仍需進一步優化,“新市民”子女入學矛盾相對突出。對標高新區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區”的目標願景,教育發展空間格局與未來城區規劃結合不夠緊密,需進一步優化調整。
  (二)教育品牌影響力有待提升。近年來,全區教育事業以“實現區域教育既有高原又有高峰”為目標,引進優質教育“八大系列品牌”(*),逐步打造形成優質教育“六大核心圈”,為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動能,但與區域現代化建設走在前列的定位、新時代教育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和人民群眾對更加優質教育資源的期盼相比,*教育品牌不響不亮的問題仍然存在,還需堅持質量立教、內涵發展,促進各校在教研、課程、師資、質量等方面協同提高,整體提升教育發展水平,打響區域教育品牌。
  (三)教育對全區的支撐作用還需加強。目前,全區市級以上優質學校數量不多,在全國範圍內具有較高知名度的名校、名校長、名師依然缺乏,國家級教學成果仍需培育,“標杆”性教育品牌尚未形成,教育對區域產業經濟發展的推動支撐作用還未充分彰顯。職業教育在推進“產城融合”上的效應不足,雖然今年以*科技職業學院為試點單位,研究實施“雙元制”校企協同育人特色模式,為高新區產業發展培養高素質的技能人才,但產業專業就業“三業”無縫聯通的人才培養體系還需進一步有效接通,要持續加強對職業教育發展的思考謀劃。
  三、2023年工作打算
  (一)完善黨對教育工作的領導機制。推進中小學校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改革,健全完善教育系統黨建工作體制,抓實抓牢基層黨組織建設,實施政治領航、支部築壘、品牌賦能等“黨建十大行動”,不斷亮化“燭躍”黨建品牌、提升黨建工作水平。
  (二)加大教育資源供給。計劃推動新建改擴建中小學、幼兒園*所,持續優化教育資源布局;
  堅持現代化學校建設標準,推動全區中小學空調安裝和護眼燈改造全覆蓋;
  強化“一校一品”建設,塑造校園文化“形象樹”;
  堅持現代化學校建設標準,推進信息技術賦能教育,推動打造未來教育體驗中心、數字化學科教師等智慧學習空間;
  實現智慧校園比例達*%。
  (三)推動教育品牌亮化提級。用好“八大系列品牌”,建強“六大核心圈”,豐富合作辦學形式,釋放聚變效應,擴大優質資源覆蓋面和收益率;
  探索跨學段、跨區域集群化辦學機制,優化完善集群化辦學評價和激勵機制,滿足人民群眾對高質量教育的期待。
  (四)提升教育內涵品質。藉助“教育高質量發展”專家諮詢委員會,完善*區教育學會建設的架構體系,強化教育發展的支撐力量;
  以*省前瞻性教學改革重大實驗項目為引領,高標準推進實施區、校教育教學改革“*+*”項目、“百優項目”,深化基礎教育“*+N”高品質創享行動,推動學校內涵特色化發展。
  (五)加大“雙減”工作力度。聚集豐富社會資源,完善課後課程體系,確保人民群眾教育滿意度不斷提升;
  持續加大督導力度,推動“雙減”工作進一步落實;
  深化校外培訓整治,實現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動態清零”,建立民辦學校健康有序規範發展的長效監管機制。
  (六)築牢校園安全防線。推進智慧技防校園建設,有機結合“人防、物防、技防”,完善校園風險防控長效機制,打造智慧型平安校園;
  加大家庭教育指導工作,深化家校共育,完善“區-校-社區”三級家長學校聯動機制,提升共育實效,保障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七)建強教育人才隊伍。加大“雙一流”高校人才引育力度,健全教師隊伍分級分類培養體系,深入實施新教師“*+*”特培計劃,深化“三名工程”和“飛鳳人才”計劃,進一步加大*教名家、*教名家等高層次專業型人才培養力度,精準培育一批在省市有影響力的教育領軍人才,加強青年幹部隊伍建設,進一步調整優化校級領導班子。
  (八)力爭實現四個領先。始終把省市高質量考核指標作為“指揮棒”,對標對標進行重點推進、專項對接和跟蹤問效,實現教育高質量發展考核全市領先;
  把督政考評作為推動教育發展的重要抓手,在黨的建設、教育資源供給、教師隊伍建設、解決教育熱點難點問題、維護教育系統安全穩定上等工作上保實效求創新,力爭區政府履行教育職責評價水平全市領先;
  落實教育優先發展戰略,按照“兩個只增不減”要求,加大財政教育投入,師生配比、校額班額、設施設備等配置水平全市領先,保持義務教育鞏固率、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檢測達標率*%,力爭創成全市首批“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區”,義務教育優質均衡水平全市領先;
  對照全國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創建標準,實現公辦園覆蓋率*%,省市優質幼兒園覆蓋率*%,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高標準達成創建指標,力爭創成全市首批“全國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示範區”,學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全市領先。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