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讀《孫子兵法》有感範文

2023年11月13日

- txt下載

讀《孫子兵法》有感範文


  這本書很多人都讀過,可是往往理解不夠深入。首先,所謂“兵家”,其實是一種世界觀,講的是一種競爭關係。競爭是自然界的常態,一旦有競爭,就必然有勝利者和失敗者的區別,甚至不是生存就是死亡。這本來是不爭的事實。很可惜,許多人給它賦予了玫瑰色彩,或者加上很多其他的道德偏見,把本來簡單的局面模糊化了。其結果,是犯了錯誤而不自知。
  大自然也有十分和諧的一面。萬物生長,互利共贏,生生不息。關於和諧與循環,另外一本書講得很充分,那就是《易經》,暫不詳述。有人認為,《易經》偏陽,《孫子兵法》偏陰。本質上,這兩者都是關於“信息是否對稱“的運用。與人相處共事,以和諧為目的,必須以誠相待,儘量雙方交換的信息對稱、透明,雙方共贏。與人競爭關係,以鬥爭為目的,必須以詐為立,儘量使雙方信息不對稱,讓對方掌握自我的虛假信息,而自我卻掌握對方的真實狀況,在鬥爭中立於不敗之地。現實生活中,很多人的錯誤,恰恰是搞反了,與家人相處時使用了兵法模式,與競爭對手的相處過程中選擇了不設防的和諧模式。
  言歸正傳。很多人以為《孫子兵法》講的就是“兵者,詭道也“。滿肚子陰謀詭計,就能夠天下無敵了。恰恰相反,《孫子兵法》講的謀略,常常是公開的陽謀,並且潛藏在公開的事物之中。孫子認為,獲得勝算的方法,靠的是八個字:“知彼知己知天知地”。很多人以為原文裡面是“知己知彼,百戰百勝“。那是誤解。原文是”知彼知己,百戰不殆“。這是說,知彼比知己重要,了解對手比了解自我重要,這樣打起仗來才不會有危險,而不是盲目追求什麼“百戰百勝”。然後,有了實力,有了天時地利人和,想不贏都難。
  從實踐者的角度,如果只用三句話概括《孫子兵法》,那就是:“不戰而屈人之兵”,“以正合,以奇勝”,“出其所必趨也”。如果只能濃縮成一句話,那就是:“善戰者,致人而不致於人“。如果只能用一個字概括,那孫子兵法的妙處就是一個字:“無”。敵方有形,我方無形。敵方呆板,我方計謀變化無窮。
  孫子曰:“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做一件事情,如果能夠經過謀略,而不是“打打殺殺”,那是最高境界。如果做不到,那就能夠經過交際、交流、軍事威懾、人事關係等等軟實力,解決問題,也是極好的。實在不行再打。打的時候萬一不能智取,最終才是強弓硬弩攻城。所以必須慎戰,那裡面有三個原則必須遵循:“非利不動,非得不用,非危不戰”。
  孫子用兵法,說要“以正合,以奇勝”。這個奇正法,有很多不一樣解釋。一般指正面軍隊迎擊敵人,用預備隊側翼襲擊。或者也能夠反過來,讓“正”和“奇”位置互換,側面的是正規主力,給敵人施壓後,突然從正面用預備隊襲擊。另外,還能夠引申開去,指戰爭打法的常法和變法,常規戰法和奇謀戰法互相交替無窮,最終法無定法,才是最厲害的兵法。
  至於具體怎樣打的問題,《孫子兵法》提出了最深刻的思想之一,就是只在敵人最脆弱的時候發動攻擊,並且只攻擊最脆弱的敵人。這個看起來平淡無奇的東東,在自然界裡面得到了充分的體現。獅子和獵豹總是襲擊掉隊的羚羊和老弱病殘的斑馬,從來沒見過獵手為了挑戰難度去冒險追逐身強力壯的獵物。可是人類是奇怪的動物,會為了顯示自我水平之高,而故意以卵擊石,挑戰自我。競爭過程不是為了生存,而是為了追求“成就感”。多麼荒謬啊。孫子曰:“故善戰者之勝也,無智名,無勇功,故其戰勝不忒。”真正善於打仗的將軍啊,反而沒有名氣,因為戰勝的都是容易戰勝的敵人。所以,能做到“勝於易勝”的才是真正的高手。
  真的要開打,必須要快!速戰速決,為上策。並且,兵貴神速不單單指進攻快,也指撤退快。那為什麼說“持久戰“也是一個法寶?因為,選擇速戰速決還是持久戰,主要看雙方實力的比較,強者儘可能爭取主動、速戰速決,弱者儘量在鬥爭中壯大自我,必須採取持久戰思路,打游擊。但不論哪種策略,都要做好充分細緻的戰前準備。
  “致人而不致於人”說的是要調動敵人,使自我處於主動的地位,使對方處於被動的地位。怎樣才能做得呢?有個小技巧:“先奪其所愛,則聽矣”。先打擊對方的要害,對方就乖乖聽話了。如果這麼做有困難,還能夠用利益去誘導對方。馬伯庸說:“人性從來都是趨利避害,能夠背叛忠義仁德,但絕不會背叛利益。”如果攻擊對方弱點的策略無效,就要用利益誘使對方露出破綻,聚而殲之。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對戰雙方都是讀過兵書的人,都有謀略,假設實力也相當,那最終什麼因素決定了他們的輸贏呢?我認為最重要的是對敵方謀略的提前知曉和確認,那裡面能夠是邏輯推理和猜測演繹,也能夠是“策作形角”的實證式試探。如果確定準確,則必有相應的對策和行動,這個過程還不能讓對方明白自我已經明白。如果己方謀略泄露,則必然招致失敗。如果用一句話概括,就是贏在“信息不對稱”。這就解釋了軍方歷來重視情報工作的原因了。
  為了使敵人上當,必須運用戰略欺騙。而戰略欺騙分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我方擺出一種戰略事實,誘使敵方獲知並取得自我的一種對我方意圖的戰略確定,並且深信不疑,並且採取了相應的行動(或不行動)。第二個層次是我方繼續實施另一種戰略事實,敵方可能知悉也可能不知悉,可是由於主觀確定被第一層的意識誤導,對我方行動會視而不見。第三個層次才是我方對敵方的實質性打擊行動。
  下頭再談談“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其實這句話不是叫你打仗的時候,“山高皇帝遠”,能夠隨便亂來,而是要隨機應變,該打則打,該退則退。並且,要勇於承擔風險,做人做事有擔當。這點尤其困難,很多著名戰例的失誤,就是栽在這一條上頭。所以說,拿破崙的滑鐵盧戰役,也是輸得其所了(能夠參考《人類星光閃耀時》)。好的將軍,必須“故進不求名,退不避罪,唯民是保,而利於主,國之寶也”。作出了高風險的決策,然後不躲避,承當相應後果,這乃名將之風,國之大幸。
  最終說點感慨:兵家的思維,以常常逆反為可貴,雖可戰無不勝,但難養浩然之氣,終非順天理之舉,很可能過不好自我的一生。故,這類思維模式,不可或缺,卻也應屬不得已而為之。或曰:用之有度。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